最近,瓜田無新芽,瓜農無收穫。
國內的明星們,一個個仿佛修身養性,因為狗血事件上熱搜的頻率,越來越少。
但昨天,卻有楊冪和鄧倫這兩個話題明星,雙雙上了熱搜。
秉著流量出現必有新瓜的想法,火速進入熱搜,看完一段視頻。
鄧倫和楊冪兩人,緊緊牽著雙手,黑暗中蜷縮著,仿佛在躲避什麼。
不知道的人,光聽描述,大概會以為是什麼狗仔隊激情實拍。
但兩個人手是牽了,躲也躲了。
甚至還同時閉眼,抱頭鼠竄。
不過,是被嚇的。
兩人參加了同一檔綜藝《密室大逃脫2》,在錄製中間被節目組布置的女鬼,嚇的驚聲尖叫。
鄧倫一個183男人,被嚇得大力將楊冪拖拽1米遠。
好笑程度,哪怕只是看畫面,嘴角也要瘋狂上揚。
而鄧倫和楊冪的嚇破膽名場面,也將這個默默開播的綜藝送到了觀眾眼前。
相比在豆瓣上只有6.6分的密室大逃脫第一季,第二季顯然好評更多。
7.7分,在國產綜藝裡,算是頂頂不錯的分數了。
驚嚇與解謎齊飛,搞笑與淚點並存。
儘管沒有了第一季的嘉賓魏大勳,大家期待看到他和楊冪同框的願望落空了。
但在這個綜藝裡,你可以看到平時貧嘴冷靜的楊冪,被嚇成話癆。
光是「你不要睜眼!」楊冪就對鄧倫重複了56789遍。
也可以看到電視劇裡英勇無雙的鄧倫,全程驚聲尖叫。
分分鐘就被嚇成眾人身後的表情包。
楊冪問他是不是男人,他一句「不是!」張口就來。
在女鬼面前,還當什麼男人啊!
但是在需要他們的腦力解謎的時候。
鄧倫和楊冪,又在節目裡貢獻出了許多的高光時刻。
楊冪還因為上一期節目的高光時刻過多,在下一期,就直接榮升隊長。
讓觀眾直呼,年都過了這麼久了,終於有一檔能讓觀眾帶著腦子看的搞笑綜藝了啊!
中國觀眾,苦無腦綜藝久矣。
於是這麼一檔能夠讓觀眾動動腦,跟著嘉賓一起解謎,又兼具笑點的綜藝,就顯得頗為難得。
不過,還是不免有人,會把它拿來跟原版的韓國綜藝《大逃脫》對比。
畢竟,《大逃脫》在豆瓣斬獲9分以上,不止是說說而已。
《密室大逃脫》雖然買下版權,但在第一季的時候,的確有一種抄作業都抄不好的感覺。
從劇情設定上,韓版《大逃脫》根本不會考慮給嘉賓放水。
解謎逃脫都難到升天,一定要靠嘉賓自己,用盡這輩子所有的智商,才可以解出來謎底。
譬如韓版「時間機器」中的一期。
你能想像到這些人瞳孔裡面的白點點方向,就對應著密碼嗎?
而《密室大逃脫1》的解謎過程,則顯得有些乏力。
考慮到節目效果,整個第一季《密室大逃脫》,嘉賓們幾乎都在忙著找鑰匙。
解謎的緊張感和智力感難以體現,節目的懸疑可看性,也就大大降低。
從節目展示上,《大逃脫》更注重展現嘉賓解謎的過程,劇情設置也相互串聯,層層相關。
從第一季到第三季,你甚至可以把它們看做恐怖片連續劇。
其中有關「天海明」的一期,更是讓人驚呼需要把屏幕蓋住一半才敢看。
觀眾容易隨著嘉賓的推理一起入戲,燒腦滿分。
但《密室大逃脫1》裡,節目組卻更多把鏡頭放在明星的特寫上。
也就導致鏡頭和解謎毫無關聯,實在有點出戲。
在嘉賓人設上,《大逃脫》角色分工明確。
智力擔當的餅仔和神童,同時兼具遇到恐怖事件則戰鬥力為0的反萌差。
間歇式天才金鐘民,總是突然之間出其不意的給你帶來驚喜。
專門負責蠻力的虎東,又憨又可愛還能hold住全場。膽子巨小的金東炫,笑點的存在就是他!
《密室大逃脫1》裡,有些嘉賓則顯得有些無聊。
比如很努力,但依然有點力不從心的謝依霖。
反而是看起來高大卻膽小如鼠的鄧倫,和突然天才的楊冪,總是給人帶來驚喜。
不過這些問題在第二季裡,都得到了改善。
首先是遊戲難度。
《密室大逃脫》第二季第一期裡「你知道我不知道」的遊戲,非常考驗邏輯性。
題目是這樣的:
聲明,A知道撲克牌數字,B知道撲克牌花色。
A:我不知道這張牌
B:我早知道你不知道,但我也不知道
A:我現在知道這張牌了
B:我也知道了
你做出來了嗎?
在節目裡「倫為笑柄」的鄧倫,足足花了一個小時才破解謎題。
那種怎麼算也算不對答案的焦慮感,一下就起來了。
其次是嘉賓,沒有笑點的謝依霖和張國偉退出,新增加了押韻達人大張偉和相聲大小姐郭麒麟。
兩人插科打諢卻笑點密集,給遊戲增加了不少喜劇色彩。
在綜藝特色上,《密室大逃脫2》相比《大逃脫》,在娛樂性之於,又增加了更多的社會思考。
比如《密室大逃脫2》第一期,講的是一個小女孩和她虛擬媽媽的故事。
小女孩的媽媽在臨死前,為了讓小女孩繼續享受媽媽的陪伴。
因此製作了一個虛擬系統,小女孩戴上特製的眼鏡,就可以繼續看到自己已經死去的媽媽。
但這個媽媽終究只是一個幻覺。
節目的最後,楊冪和鄧倫分別站在了不同陣營。
鄧倫支持關掉虛擬系統,讓小女孩接受現實,從虛擬中脫離出來回到真實世界。
而楊冪則更為感性,堅持小女孩有媽媽的陪伴長大,會更好。
如果是你,在關與不關的選擇裡,會回到現實,還是沉溺於童話呢?
現實殘酷,童話美好。
可美好太久了,也許會承受不來現實的痛苦。
但過早接受痛苦,似乎對一個小女孩來說,又太過殘忍。
嘉賓們的一次選擇,會影響到故事裡小女孩一輩子的人生。
這也讓參加節目的嘉賓們,對自己的選擇產生了懷疑,並且對於現實還是童話的抉擇,有了更多的思考。
這正是綜藝節目在娛樂導向之餘,能夠引導觀眾得到更深層次的感官體驗。
看完一個綜藝,不再是一無所獲。
國內的綜藝節目雖多,但大部分依然是競技類,或生活觀察類節目。
屬於下飯類節目,好玩易接受,不需要動腦子。
只是打發時間的一個工具。
但《密室大逃脫2》用小小的一個故事,去凝聚微觀的人生百態。
把嚴肅的論點以輕鬆的形式展現出來,更加容易被大眾接受和思考。
這種價值意義,在中國的綜藝裡,實在難得。
因此,也許在粉絲眼裡,《密室大逃脫》還是比不上《大逃脫》。
可是,至少中國綜藝在對原版進行模仿的時候,衍生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它不僅僅只是一個逗趣發笑的綜藝,而像是一篇用相聲念出來的學術論文。
它在努力的讓綜藝變得更有社會意義,更加有思考價值。
至少笑聲之後,不再是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