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營業績方面,同惠電子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分別為8318.59萬元、9181.91萬元、9162.03萬元、3819.87萬元,相應年份的淨利潤分別為2890.06萬元、3011.29萬元、3242.84萬元、1060.37萬元,業績成長速度一般。我們還發現,同惠電子存在諸如:隱瞞與大客戶的關聯關係,可比公司或不可比,分紅比募集的補流資金高等。
或隱瞞與大客戶的關聯關係
同惠電子主要有四類銷售模式,包括:經銷模式、直銷模式、ODM 模式和電商模式,其中經銷模式是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各年度經銷收入分別為4494.61萬元、5374.38萬元、5479.11萬元、2252.90萬元,佔各年度營業收入的50%以上。
公司的經銷商中存在與公司名稱雷同的情況,但公司並沒有將其認定為關聯方,因此受到問詢函問詢。蘇州新同惠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同惠)是同惠電子新晉2019年第五大客戶,同時也是公司主要的經銷商,涉及銷售金額320.45萬元。因新同惠的公司名稱中包含「同惠電子」字樣,同惠電子在問詢函中被要求說明與新同惠是否存在發展淵源,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與新同惠電是否存在關聯方關係。
同惠電子回復稱,新同惠採用「同惠電子」字樣的公司名稱,是為了便於銷售和開拓市場,同惠電子與新同惠不存在關聯關係,不存在發展淵源。
同惠電子還表示,新同惠在設立之前其股東、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與同惠電子之間無業務往來或合作。同惠電子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與新同惠及其管理層與不存在關聯關係。
我們在進一步研究後,發現事實可能並非如此,新同惠的前身可能就是同惠電子在蘇州的營業部。
據新同惠2017年工商年報披露,公司聯繫電話為0512-62926838,我們在網上搜索這個電話後,發現了常州同惠電子有限公司蘇州營業部的招商頁面,聯繫人為陳阿青,與新同惠總經理同名,另外手機聯繫方式18913757725也與新同惠2019年工商年報的聯繫電話一致。
不僅如此,我們還查詢到同惠電子的招商頁面中出現了新同惠實控人陳劍名的名字,在該頁面中,同惠電子的聯繫電話也與新同惠2017年年報顯示的一致,為0512-62926838。
也就是說,新同惠實控人陳劍名、總經理陳阿青可能曾經都是同惠電子蘇州營業部的員工。而同惠電子卻稱不存在關聯關係,不存在發展淵源,這是否是虛假披露?不知道是什麼讓同惠電子有底氣在問詢函中作出如此明顯的虛假披露?
廈門運恆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門運恆)是同惠電子報告期內第二、第三、第三、第四大客戶,同時也是經銷商,涉及銷售金額407.84萬元、390.70萬元、402.62萬元、185.61萬元。廈門運恆的實控人龍永忠與同惠電子共同設立子公司同創立(常州)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創立),龍永忠持有子公司10%的股份。同惠電子在問詢函中被要求說明與廈門運恆是否為關聯方,交易價格是否公允,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的情形。對此,同惠電子表示,同創立尚處於籌備運營期,尚未投入生產,不屬於對公司構成重要影響的控股子公司,鑑於此,持有同創立10%股權的龍永忠,不屬於公司關聯方。
然而,據廈門恆運的2019年工商年報顯示,該公司電話為6280115,加上廈門區號則為0592-6280115,我們搜索這個電話號碼後,發現了一家名為廈門市益和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和電子)的招商頁面,其聯繫電話和廈門恆運一致,且益和電子的網址與新同惠一致,為www.tonghui17.com。
我們還發現了益和電子經營部的招商頁面,聯繫人為陳劍明,與新同惠實控人陳劍名的名字十分相似,兩人是否就是同一人?還需要同惠電子作出進一步解釋。
此外,疑似與同惠電子存在關聯關係的還有東莞市同惠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與同惠電子子公司東莞市同軒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位於同一園區內。不僅如此,同惠電子的公司信息還出現在蘇州同惠電子儀器有限公司的招商頁面中。同惠電子還有多少未披露的關聯關係,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對於問詢函中的問題,公司可能都沒有披露真實的信息,公司的誠信度或存在很大問題。
選取的同行業可比公司或不可比,分紅6000萬,補流3000萬
據公司招股說明書披露,同惠電子報告期內毛利率分別為61.53%、61.36%、60.09%、55.84%,處於較高水平,公司在問詢函中被要求說明毛利率較高的原因。為此,同惠電子選取了三家可比上市公司的毛利率進行對比。我們研究後發現,雖然同惠電子的毛利率與其選取的可比上市公司不存在重大差異,但其中兩家上市公司華峰測控(688200.SH)和長川科技(300604.SZ)或許不具備可比性。
華峰測控(688200.SH)主營半導體自動化測試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向集成電路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領域客戶提供導體自動化測試系統及配件,據其招股說明書披露,其產品的單價在40萬元/套以上。
長川科技(300604.SZ)主要從事集成電路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向封裝測試企業、圓晶製造企業、晶片設計企業等銷售測試機和分選機,產品的平均銷售單價在20萬元以上。
與上述兩家公司相比,同惠電子的主要產品為電子測量儀器,產品平均銷售單價為1523.32元/臺,存在明顯差距,不太像同類產品,公司選取這兩家公司作為參照是否不太合理?
另外,公司此次募集資金23000萬元,其中3000萬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公司稱此舉是為了降低公司的流動資金壓力,提高償債能力,增強盈利能力,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能力。電子儀器儀表行業具有研發周期長、客戶回款時間較長等特點,產品所需的核心元器件價格較高、產品研發投入費用較高,因而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
雖然同惠電子的行業特點讓其對資金有較大需求,但公司分紅的時候卻絲毫不手軟。各報告期,公司分別分紅1096萬元、1644萬元、1644萬元、2055萬元,合計分紅6439萬元,是補充流動資金金額的2倍還多,也就是說,如果公司少分一點,完全有能力滿足對資金的需求。公司真的需要補充流動性嗎?
轉自:金色光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