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111,湖人輸掉了一場暫時不會影響大局的比賽,但媒體輿論給出的壓力,就好像他們已經丟掉了總冠軍一樣。格林關鍵的空位三分不中,他的女友甚至都收到了死亡威脅;莫裡斯的糟糕失誤,被吐槽是比肩JR史密斯的「智熄」操作;當然,還有那個榮耀與黑點並存的男人。
終場前僅剩9秒,湖人以108-109落後,詹姆斯選擇了一個擋拆後的突分戰術,吸引了所有的防守注意力,隨後他一記回傳,給到了弧頂大空位的格林。然而,格林沒能把握機會,莫裡斯搶下進攻籃板,沒有傳給詹姆斯,而是企圖給到籃下的濃眉哥,但遺憾失誤。湖人在關鍵時刻的糟糕決定,導致他們輸掉了比賽。
嚴格來說,如果這場比賽詹姆斯攻進位勝進球,這將是他職業生涯中最驚豔的總冠軍之一。全場比賽,詹姆斯21投15中,三分球9中6轟下了40分13板7次助攻和3次搶斷,高效穩定又全面。但由於最終輸球,一切都付之東流。人們銘記的,是巴特勒的超神表演,格林和莫裡斯的糟糕表現。與此同時,詹姆斯和喬丹、科比再次被放在一起討論。
在信仰個人英雄主義的NBA聯盟,喬丹和科比都是真正冷血的殺手,無論遭遇多麼艱難的防守,他們總是會把決定勝負的機會握在手心。而詹姆斯的風格不同,如果說喬丹科比是主觀感性的終結者,那詹姆斯就是高效理性的計算機。
當喬丹科比執行關鍵球時,他們會堅信自己可以命中,並不顧一切去達成目標;當詹姆斯執行關鍵球時,他會非常理智地計算,到底做怎樣的選擇能夠提高贏球的機會。賽場上的變化稍縱即逝,即便是喬丹和科比,他們也無法每次都做到自己去執行關鍵一擊。
1997年總決賽G6,喬丹率領公牛與爵士激戰到最後時刻。當比賽還剩下28秒時,雙方戰成了86平。全世界都猜到了喬丹會執行最後一攻,但遭遇包夾後,喬丹把球給到了罰球線位置上的科爾,後者跳投殺死比賽,幫助喬丹拿到了第5座總冠軍獎盃。但倘若科爾沒進呢?難道喬丹也是「甩鍋」逃避責任嗎?
2010年總決賽搶七,比賽進入最後2分鐘的關鍵時刻。當時湖人以76-73領先,科比拿球後遭遇包夾威脅,他跳起來把球傳給阿泰,但阿泰突然靈光乍現,竟然直接出手。「別投……好球!」這句調侃大抵就是來源於這裡。當阿泰一記三分飆中後,湖人將領銜優勢擴大到了6分。這是湖人歷史上最重要的三分之一,張衛平的那句「冠軍啦,冠軍咯,哈哈哈」更是成為了美好的回憶。
喬丹科比可以選擇傳球,那詹姆斯有何不可呢?從總決賽G5一戰的關鍵球形式來看,詹姆斯的選擇並沒有錯。但正如CJ麥科勒姆所說,所有人都期待看著詹姆斯強攻打進最後一球;利拉德也表示,詹姆斯的選擇沒錯,但如果是他,他會選擇自己投籃。
自己強攻,還是把寶壓在空位的隊友身上,其實沒有太多的差異,最終還是以成敗論英雄。喬丹、科比和詹姆斯的風格差異,也導致了兩種不同類型球迷的出現。一種是單純感受競技魅力,熱愛文學,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的理想派,另一種是時刻計算勝負概率,精通數學,追求高效完美的現實派。
兩者其實並沒有對錯之分,印象流會痴迷於殺手的果決,數據流會欣賞計算機的穩定性。作為球迷,選擇一種風格去追隨是正常的,但我們沒必要去詆毀另一種選擇。畢竟,這兩個選項,永遠不會有對錯和勝負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