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間讀到李森祥的小說《臺階》,讓我感覺如一泓清泉流入我的心田,如此真實,如此貼近我的生活,仿佛故事就在我的眼前,娓娓道來。
小說中描寫父親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讓我們不願向他人談起;父親的一生可能是清貧的,清貧得讓我們無法在別人面前炫耀;父親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無聞地,在眾人中父親可能普通的像一塊隨處可見的鵝卵石。在人生的風雨面前,父親的堅韌可能是你無法想像的強大,他用行動教育孩子什麼是人生,什麼是生活。李森祥《臺階》中的父親,描述了老一輩農民特有的堅韌與謙卑。但我看到的卻是那份踏實的精神品質。
踏實,是指做事切實不浮躁,這聽起來是個特別簡單的詞,但要真正做到,卻不容易。他需要的是我們有韌性,朝著我們的目標一點一點的前進。我認為,所有成績的取得,和我們平日裡的積累是分不開的,腳踏實地地向前,這不僅會讓我們心安,也會讓我們收穫到身邊人的信服。
作者從父輩們生存的智慧、憨厚、勤勞甚至狡黠中再度捕捉自我血液中流淌的原生物質,讓後輩得到深省。那就是踏實做人,認真做事。
這世間有多種學問,然而「做人做事」的學問是最為深奧的,現如今,能真正明白又能做到的人寥寥無幾。於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變成一道難題。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八個字足矣—踏實做人,認真做事。
《臺階》中運用大量細節描寫表現父親踏實做人,認真做事終於建成高臺階的新屋,體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如:1、細節展現父親為了省石料錢,將三百來斤重的石板一口氣背到家。而且一連背了三趟。
我們家的臺階有三級,用三塊青石板鋪成。那石板多年前由父親從山上背下來,每塊大約有三百來斤重。那個石匠笑著為父親託在肩膀上,說是能一口氣背到家,不收石料錢。結果父親一下子背了三趟,還沒覺得花了太大的力氣。只是那一來一去的許多山路,磨破了他一雙麻筋草鞋,父親感到太可惜。
2、細節刻畫父親為了建造一座有高臺階的新屋,而一磚一瓦準備和一分一角地攢錢。
父親的準備是十分漫長的。他今天從地裡撿回一塊磚,明天可能又撿進一片瓦,再就是往一個黑瓦罐裡塞角票。雖然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認真。
3、細節表現父親緊鑼密鼓地張羅,終建成大屋。那天早上父親天沒亮就起了床,我聽著父親的腳步聲很輕地響進院子裡去。
等泥水匠和兩個助工來的時候,父親已經把滿滿一凼黃泥踏好。那黃泥加了石灰和豆漿,顏色似玉米,紅中透著白,上面冒著幾個水泡,被早晨的陽光照著,亮亮的,紅得很耀眼。
父親從老屋裡拿出四顆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讓我來。我把火一點,呼一聲,鞭炮躥上了高空,稍停頓一下便掉下來,在即將落地的瞬間,啪那條紅色的紙棍便被炸得粉碎。許多紙筒落在父親的頭上肩膀上,父親的兩手沒處放似的,抄著不是,貼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覺得有許多目光在望他,就盡力把胸挺得高些,無奈,他的背是駝慣了的,胸無法挺得高。因而,父親明明該高興,卻露出些尷尬地笑。
4、細節再現父親為了養護水泥臺階,而親力親為。
新臺階砌好了,九級,正好比老臺階高出兩倍。新臺階很氣派,全部用水泥抹地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父親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澆一遍水。隔天,父親就用手去按一按臺階,說硬了硬了。再隔幾天,他又用細木棍去敲了敲,說實了實了。又隔了幾天,他整個人走到臺階上去,把他的大腳板在每個部位都踩了踩,說全凍牢了。
這些細節描寫雖細小,卻小中見大,詳實再現了一個普通的農民父親為實現人生理想而踏實做人,認真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