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警方搗毀一個製售假冒品牌手機屏幕團夥,現場抓獲嫌疑人31名,並查獲貼有品牌商標的手機屏幕成品8000餘件,尚未進行改裝貼標的手機配件半成品38000餘件,涉案金額達1億餘元。
據介紹,為進一步強化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2020年以來南京警方圍繞警務實戰效能提升,重塑專業化打擊體系,對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零容忍,精心組織開展「護航2020」、「崑崙2020」4號、「藍劍1號」等專項行動,對製售假冒偽劣商品等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始終保持嚴厲打擊,努力打造公正、有序、清朗的營商環境,依法服務和保障經濟健康發展。
圖為查獲未組裝假冒品牌手機屏幕
2020年,南京警方共立案偵查各類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案件200餘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00餘人,搗毀假冒偽劣犯罪窩點數60個,繳獲假冒偽劣商品數35萬餘件,涉案金額2.2億元。
圖為民警現場查獲制假手機屏幕倉庫
網店低價售賣手機屏,查案發現背後暗藏團夥
2020年五月,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民警接到某品牌手機公司報警,稱在某電商平臺上發現,有店鋪正在低價售賣該公司的手機屏幕,懷疑這家網店售賣假貨,需要民警進行處理。該公司工作人員告訴民警,這家店所售賣的價格十分低廉,同等的一塊手機屏幕,官方的報價在500元左右,而這家店鋪只需要一百元都不到的價格就可以買到,這一價格是不可能買到正品屏幕的,而且經查證這家公司也未曾獲得官方的授權,有售賣假貨的嫌疑。
隨後,辦案民警根據該公司提供的嫌疑將網店店主一舉抓獲,經查,嫌疑人周某所售賣的屏幕確實是假的,上面的品牌標識也都是後期貼上的。就在偵辦這起案件時民警發現,周某並非案件的源頭,這些假的手機屏幕均是由他從上家購買的,而周某隻是從中賺取了差價,並且民警發現其上家也經營著一家網店。
偽裝成正規科技公司,三窩點露出馬腳
對此,在市局經偵支隊指導下,分局立即成立專案組,經過大量前期工作,辦案民警發現該店鋪的發貨地點共有兩處,分別在東莞和廣州,而且該背後還有著一個看起來正規的科技公司的外殼。
根據這一線索,民警趕赴兩地,確認了嫌疑人的身份之後,民警一路追蹤,最終發現了位於深圳的第三個犯罪窩點的所在地點。民警注意到這些窩點雖然門口都掛著公司的門牌,從外觀來看和正常的公司並沒有差別,然而這些操作都是為了掩人耳目,該公司的大門和前臺全都形同虛設,必須由負責人帶領才可進入,陌生人根本無法進入。
產供銷模式的產業鏈浮出水面
經過進一步偵查,辦案民警發現這三處窩點的作用各不相同。柳某某等人在位於廣州的窩點負責尋找和購進廉價的手機拆機屏,並提供給深圳窩點進行檢測和加工,起到供應方作用;徐某等人在深圳的窩點對拆機屏貼標、改裝後,再將貼有品牌商標的假冒手機屏幕總成提供給東莞窩點進行銷售,起到生產方的作用;胡某等人將拿到手的假冒成品通過網絡平臺對外銷售,起到銷售方的作用。至此,一條由柳某某、徐某、胡某等人為首,同時包含生產、包裝、銷售在內的犯罪產業鏈浮出水面。
而在不同的窩點之內,也有著明確的分工,測試屏幕、處理壞的屏幕、管理庫存、收發貨等等均有專人負責。據其中一名嫌疑人交代,她也是通過一名朋友的介紹來到該公司工作,主要負責對液晶屏幕組進行測試,確認屏幕有沒有花屏或是黑點,測試完之後就會在模組上進行貼膜、清點、打包。像她這樣的員工,一個月的月薪在三四千元左右。實際上,該團夥銷售的手機屏也不是正版的,也並沒有品牌的授權,卻將這些貼有品牌標籤的手機屏幕拿到網上進行售賣,銷往各地。
經過4個月的縝密偵查,專案組兵分三路,在東莞、深圳、廣州三地同時收網,將以柳某某、徐某、胡某為首的三個生產、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產品的窩點一舉搗毀。目前,警方已依法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9名,取保候審7人,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之中。
警方提醒廣大市民,這些假冒的品牌手機屏幕在外觀上看著與正品不相上下,但是在質量上則有很大差距。當存在換屏需求時,消費者應儘量從授權經銷商或證照齊全的商鋪購買,購買時可以要求查看商家的貨品來源證明,以免上當受騙。
通訊員 寧公宣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梅建明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