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社會名流視為師友的寶雞知縣——陳貞父

2021-02-23 千渭之匯

明萬曆五年(1577),有一位叫陳以忠的官員被從寧州知州任上貶官,補任寶雞縣令。清《寶雞縣誌》記載:「陳以忠,直隸無錫縣人」在任時「持躬清約,敷政寬平,當時幾至無訟」。 

陳以忠,原名忠言,字貞父(貞甫)、雲浦,直隸無錫縣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入太學後改名以忠,隆慶元年(1567)中舉,五年後被任命為寧鄉知縣。萬曆三年(1575),任寧州知州以事貶職。萬曆五年(1577),在大學士張四維的推薦下任寶雞縣令。三年後的萬曆八年(1580)調任光州知州,「逾月而病」秋末初冬去世。 從現有的歷史資料中,我們很難被陳貞父這樣的歷史人物所吸引,陳在主政寶雞縣時沒有留下令人稱道的政績工程,也算不得宦跡十分突出,但正是這樣一個末流官宦卻與當時很多社會名流有著不淺的交往。

內閣大臣張四維垂青

在以監察和刑戮為特點的明代吏治下,陳貞父以一介舉人出身,遭到貶官,一般會復出無望,作為稀缺資源的知縣往往會傾向那些兩榜出身的進士。但陳貞父卻仰仗張四維的竭力推薦,再度出仕,足見張四維對陳貞父的愛護和器重。推薦陳貞父出任寶雞知縣之季,正是張四維如日中天之時,張四維在萬曆五年加太子太保,晉升文淵閣大學士,為後來替代張居正成為內閣首輔奠定基礎。由此可見陳貞父雖然長期在州縣任職,卻能得到內閣大學士那樣的權臣垂青,陳貞父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顧憲成、沈懋學為其作傳

明代著名思想家、東林黨領袖,因創辦東林書院而被人尊稱「東林先生」的顧憲成算得上陳貞父的崇拜者之一。顧憲成的著作《涇皋藏稿》中有《雲浦陳先生傳》一篇。顧憲成作為陳貞父的同鄉兼晚輩,對陳貞父「淹於州縣」不得志和早逝表達了深深地惋惜。顧憲成對陳貞父的為人和為官評價僅了了數語便躍然紙上,「所在有聲跡,天下知其非庸人也」。對這位好讀書、善騎射、大度於天下、無所不可簡而近人、天性好善的知識分子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敬仰之情。與陳貞父同時代的沈懋學,在陳貞父貶官寶雞縣時,則金榜題名,高中萬曆五年狀元。沈懋學的《郊居遺稿》卷四《陳貞甫傳》雖然沒有陳貞父生卒年月的記載,卻對陳入太學後的記載頗為翔實,由《陳貞甫傳》可知,陳貞父去世時當為四十歲左右。

陳繼儒敬其為師友

在陳貞父去世時,年僅二十二歲、後來成為一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的陳繼儒在他的筆記小說中,記錄了陳貞父講述的關於寶雞的故事。陳繼儒少年時期便賦盛名,三吳名士爭相與他結為師友,與陳貞父這樣的名人唱和是很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陳繼儒的《偃曝餘談》記載了數篇陳貞父在寶雞的見聞,頗為有趣。「陳貞父云:寶雞有尹喜故宅,張三丰、邱長春、馬丹陽、王重陽、劉綱、樊夫人、秦弄玉仙跡。」這些人物的列舉無疑是陳貞父對寶雞縣最有說服力的推介。而對各類各類近乎神話的獸類介紹則展示了寶雞縣神秘的一面。「有獨角獸,樵者見其臥林間,或搏虎而食之。食輒餘其半,山家每得殘虎以飽」。這種獨角獸在「虎豹熊羆時出伺人」的寶雞無疑是不可或缺的吉祥瑞獸。陳貞父對金絲猴(狨)的描述,在陳繼儒筆下變得更是十分詼諧有趣。「又嘗見鬻皮於市,似猿猱而長尾,尾色紅。問之曰:狨也,去來林間如飛。猿猱之族,千百為群,出採山核。狨至莫不俯首貼服,不敢張目視,狨歷視其肥腯者,取小石或落葉,識其首。噉且飽,狨臥或他去,猿猱散走。其首有識者,惴惴待牙吻無動,其黠者,乘間竊去首所識,移之鄰,己得脫去,而鄰代之矣。」陳貞父講述中的金絲猴不僅稱霸於山林,還要掠奪獼猴採摘的山核,在那些肥碩的獼猴頭上放置小石塊或者樹葉極盡捉弄之能事,自己吃飽睡足後,獼猴們才敢散去。當然其中狡黠些的獼猴總是把自己頭上的樹葉偷偷挪到別人頭上而脫身溜走,讓老實的獼猴惴惴不安的等候金絲猴的發落。陳繼儒在文中還記述了關於山民屏住呼吸佯裝死亡逃脫熊襲擊的技巧,南山巨蟒和山民在山中置蜂箱取蜜等見聞。經過陳貞父口述和陳繼儒的筆跡小說的推介,這個遠在陝甘西陲的寶雞縣人情風物便成為意趣盎然的妙談。

湯顯祖灑淚作詠

另一位與陳貞父交好的名流便是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的湯顯祖。陳貞父如何認識湯顯祖並且感情甚篤,沒有更多的歷史資料可以探究,但從多首湯顯祖的詩中可知,他們是經常雅集唱和的朋友。萬曆十七年(1589),在陳貞父物故九年後,湯顯祖寫了一首詩來緬懷這位未曾留下片言隻語的時代名人陳貞父。

哭陳寶雞貞父

鳳去陳倉見玉京,楚歌燕築最含情。

春漿袖枕青童送,夜雪幨籠白馬迎。

嘆世動如臨廣武,為官應與築懷情。

身後故人誰作誄,元方兄妹已先成。

湯顯祖另一首仍然以紀念陳貞父為內容的詩作《過宛平縣治,憶庚辰春雪,寶雞令陳貞父同訪李岝峉,時雙鶴飛舞,今岝峉已去郎位,而貞父物故,鶴猶迎舞,泫焉悲之》,表達了物是人非的悲痛心情。詩中庚辰即萬曆八年,正是陳貞父病逝之年。當時正值湯顯祖北京春試不第失意之時,陳貞父和李岝峉(宛平縣知縣)兩位知縣陪同湯顯祖踏雪觀鶴舞顯然是在排遣湯的憂悶。痛失這樣的朋友,難免讓這位文學巨匠觸景情傷。

與陳貞父有著往來的文人雅士絕不止上述幾位。與顧憲成齊名同為東林黨領袖的鄒元標稱「陳貞父,世之陳亮」也。明代進士王士性在《五嶽遊草》中也記述了陳貞父的行跡。嘉靖、隆慶年間的詩人陳濟之《宿金山海潮軒送陳貞父》、「後七子」之一與王世貞齊名的吳國倫《昆陵陳貞父見訪》、王叔承《遊金焦兩山記》等詩文均對陳貞父有所提及,足見陳貞父在當時的影響。

這樣一位在明代萬曆年間與社會名流交往甚密的文人,卻鮮有他的作品存世,實在令人不解。另據縣誌記載,陳貞父去世後,寶雞縣曾為其立祠祀供奉於學宮大成殿,也是對這位英年早逝的時代名人功過的肯定。然而,我們今天看到的陳貞父畢竟是通過多位名人的詩文才逐漸變得清晰,甚至有血有肉,卻難免慨嘆他「淹於州縣之間,以死為恨」,難以窺其全貌!

本文由弄瓦人原創,並在微信公眾號【千渭之匯】首發。

延伸閱讀:

陳倉方言中的「雅言」拾趣

陳倉民間的「鬼文化」

紫氣東來在散關

關中民俗秘聞之香頭會

高窯(原創回顧)

虢鎮古地名備考

老縣城遊記(原創回顧)

打馬城(原創回顧)


相關焦點

  • 名流、名流文化與名流新聞:歷史,功能與爭論
    正如Mills(1959)所說,權力精英(政治家或官員)通過政治決策直接影響社會;名流則通過影響公眾的關注或左右公眾的情感,或者直接影響權力精英,來施展自己的權力。  Furedi(2010)則不認同名流的出現是對既有權威結構的替代,而是將名流的權威視為既有權威的一種外包形式(outsourcing authority)。
  • 寶雞丨長知識啦~~葛河村裡的【葛】姓!是明代武將的後人!
    點擊寶雞日報在葛河村一直流傳著關於葛氏先祖的故事:葛榮,明代節用裡人。自幼熟讀兵書,勤習武功,少時,隨父葛恩銘出徵,殺敵立功。洪武十年,任「華山衛摻練」平寇治亂,維護一方平安。曾隨明成祖朱棣南徵北戰,因戰功顯赫,被封為「武略將軍龍虎衛右所副千戶」,並予以世襲,他的侄子葛景春襲其職。後因年事已高,葛榮告老還鄉,永樂年間病逝,葬於金陵河東的半坡之上。
  • 寄思園與明善化縣知縣唐源
    寄思園與明善化縣知縣唐源 寄思園系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善化縣知縣唐源所築,園址位於善化縣署西北角,即長沙市今天心區縣正街中段。園林佔地半畝,挖有人工池塘,取土堆成五尺高的小丘,植以奇花異木,中構竹亭,遂成佳境。
  • 明代全椒著名知縣佘翔:被視作青天,因不合群被彈劾,棄官遊山水
    原題:《明代全椒著名知縣佘翔 | 秦德著》字宗漢,號鳳臺,莆田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舉人,任全椒知縣。綽負治才,頗有善政。古代知縣最大的政事就是司法斷案。全椒當時有個姓羅的人賣房子,輾轉數姓,房子轉到了武氏人家。武家掏井,從井中淘得四具髑髏且頂上有釘子,武家向縣堂出首。佘翔帶仵作驗屍,一城為之議譁。佘翔半夜夢見有人以籮擔屍。
  • 「知縣」和「縣令」有何區別?只有一字之差,地位卻天差地別
    皇上安排去縣的官員一般都被稱為縣令,然而古代還有一種官職稱為知縣,這兩種官職僅僅相差一字,卻有天壤之別,究竟是什麼區別?「知縣」和「縣令」有何不同?只有一字之差,地位卻天差地別縣令之權縣令這個官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一統天下的秦王把官職系統化,也把縣令這個官職編撰在古書中。
  • 在寶省十三屆人大代表集中視察寶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寶雞資訊網訊(記者 宋秉琴)12月17日至18日,在寶省十三屆人大代表集中視察寶雞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省十三屆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馬秉寅參加視察並講話。兩天來,省人大代表先後前往和氏高寒川牧業2萬隻奶山羊標準化養殖場、陝汽集團商用車有限公司、西鳳酒擴建技改項目建設現場、青島啤酒寶雞有限公司、華天科技(寶雞)有限公司等地,通過聽取介紹、現場交流等形式,詳細了解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等情況。在18日下午召開的意見反饋座談會上,與會省人大代表圍繞縣域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等提出意見和建議。
  • 看看巍山名流100人,你認識幾位?
    日前,由巍山縣政協編撰的第十五輯文史資料《巍山名流100人》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巍山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在唐代時期,出現了威震西南的地方民族政權南詔國。自明代至清代,先後出過23名進士,200多名舉人,於清乾隆年間被御封為「文獻名邦」。1994年,又被國務院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 寶雞88家社會組織將給予警告、撤銷登記等,有你常參加的嗎?
    寶雞88家社會組織將給予警告、撤銷登記等,有你常參加的嗎?》有關規定和要求,市民政局開展了2019市級社會組織年度檢查工作,現將檢查結論予以公示。
  • 譚學源:明代龍門科舉興起代表人物之一
    翻閱志書可以發現,譚學源以孝友聞名鄉裡,亦是明代龍門士人興起的標誌人物之一。 譚學源祖居在龍城城內舊凹,其於明代萬曆二十五年(1597)中舉,任廣西貴縣知縣,後前往城外鳳崗嶺興建新圍,故名新凹。 清康熙版《龍門縣誌》介紹譚學源稱,「少貧,苦志力學,十五遊庠,三十鄉薦,出宰廣西貴縣,民懷吏畏。」
  • 英雄聯盟真人COS詭術妖姬 社會名流
    大家好呀,這一期小編又給大家帶來了精彩的COS內容哦,這一期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英雄聯盟中詭術妖姬 社會名流的cosplay哦,小編每天都會為大家更新各種各樣的COS集,歡迎大家訂閱哦,我們來看看這一期的內容吧。
  • 杭州市第八屆大學生就業創業師友計劃啟動
    11月28日上午,杭州市第八屆大學生就業創業師友計劃啟動大會在錢塘新區國際創博中心隆重舉行。本次大會由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和錢塘新區管理委員會聯合主辦,杭州市就業管理服務中心、錢塘新區社會發展局、杭州綜合保稅區管理辦公室共同承辦。
  • 古語:「滅門的知縣」什麼意思,知縣權力到底多大
    在明清一些小說中經常出現「滅門的知縣」這句古代俗語,明清小說除了怪俠小說外,大部分寫實意味很濃,所以這句俗語反映了明清時期的一些現象。尤其是在世情小說裡,往往遇到這句古語的影子。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王相公,也罷;老爺(知縣)拿帖子請你,自然是好意,你同親家去走一回罷。自古道:『滅門的知縣』,你和他拗些什麼?」這段話裡的王相公,就是大畫家王冕,王冕家裡窮,一介布衣,但畫技高超,人怕出名豬怕壯,知縣想請他附庸風雅,結果性格孤傲高標的王冕,竟然拒絕了知縣了邀請,鄰裡勸王冕屈服知縣的淫威時,說了這段話。
  • 「三生不幸,知縣附郭」,為何「附郭縣」的知縣這麼難當?
    也不絕對,清朝官場上啊,有這麼一句俗話: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省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這是啥意思呢?這句話其實形容的是一個特殊地方的知縣——附郭縣知縣。一般的縣,你是老大沒問題;但是附郭縣……那就不一樣了,這個地方的知縣是官員為空避之不及的。什麼是「附郭縣」呢?
  • 釋萬智師友脫髮醫案心得:「禿」如其來 「發」人深省
    釋萬智師友與塗華新先生合影這個男人讓我費勁了心!————幹了一個多月了,貧瘠的地中海才長出些許植被,好在長出來了,要不,先師醫聖的聖名豈不是壞在我這個門生手裡?!若不是放手讓我給你治療,怎麼化腐朽為力量?!
  • 知縣和縣丞級別相差不大,但以地位和權力而言卻有天壤之別
    到了明代亦如此,佐貳官仍然具有很大的權限。不過,這種局面到了清代被完全顛覆了。主官和佐貳官用通俗的話說就是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區別,就好比現今的縣委書記和縣長的區分。知縣就是一把手,縣丞就是二把手。清代在佐貳官的設置上和歷朝歷代皆有不同,以縣一級來看,全國共有1314個縣,但設縣丞的僅有411個。
  • 寶雞日報| | 「寶雞楹聯」欄目第四十七期同題作聯:賀第九屆陝西省藝術節開幕
    「寶雞楹聯」欄目第四十六期同題作聯:賀第九屆陝西省藝術節開幕評審:蒙衛軍整理:祿   蕙1.九藝展丰姿,看淨丑旦生角,名流齊聚,氣韻千般歌盛世;百城迎大典,集秦京豫越腔,金嗓同開,風光一路詠和諧。(李玉虎)10.書畫傳情,歌舞沁心,兩座殿堂輝異彩;群星薈萃,文華閃耀,三秦才子展雄風。注:「兩座殿堂「指近兩年相繼竣工的文化藝術中心和寶雞大劇院工程(蔡哲)11.
  • 寶雞中學和寶雞第一中學原來都是民辦學校
    現在的寶雞中學已經不是以前的寶雞中學,寶雞第一中學也不是公辦學校,都是收費高的民辦學校。我們看來一下這兩所學校的來歷。2002年,為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高中教育資源的需求,我市順應社會發展需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吸納社會資金對寶雞中學進行了體制改革。2003年8月,寶雞中學整體遷入新校。新學校按照「政府主管,企業投資,專家治校,依法辦學」的國有民辦體制運行。
  • 寶雞市委副書記吳鐵一行蒞臨寶雞商場視察工作
    2020年12月10日上午,寶雞市委副書記吳鐵、渭濱區委書記張帆等領導一行蒞臨寶雞商場視察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寶雞商場變革提升工作組李忠義組長陪同。吳鐵副書記察看了寶商百貨店周邊步行街升級改造情況,並表示,希望寶雞商場珍惜當前發展成果及環境,再創企業發展新輝煌。張帆書記深入了解了寶雞商場消費扶貧工作情況,高度認可企業變革提升工作成果,表示將一如既往支持寶雞商場的經營發展,希望寶商百貨店打造與周邊步行街區配套的購物休閒環境,營造展現城市品質的綜合商圈。
  • 【綿州史話】安昌丨明代巡撫眼中的龍脈寶地
    為什麼要搬遷縣城,《安縣遷城碑記》首先用對話的形式反映了知縣李鼎和當地「父老」想要重建縣城的意見。巡撫張時徹問:「這個縣城怎麼像個老百姓居住的大院子一樣?」知縣李鼎回答說:「因為地勢險要狹窄,人多了容納不下。」張問:「有沒有家道殷實、在鄉裡很顯赫的人家?」李答:「沒有。」張問:「有沒有財力雄厚生活優渥,雖是普通人的身份卻享受王公待遇的人?」
  • 臺灣知縣李中素譜系傳——李氏文化
    而於康煕三十四年出任臺灣知縣的李中素,也出於麻城這個「代有名臣」的李氏家族。    李中素,字子鵠,號鵠山。康熙二十二年為兩江總督于成龍編輯刊刻《於清端政書》八卷,本人詩文集《梅花書屋詩選》四卷在康熙二十三年雕版行世,並於康熙二十六年主掌嶽麓書院山長,康熙三十四年出任臺灣知縣。《湖南通志》稱他 「有詩、書、畫三絕之譽」,可知他在吏治、學術上均有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