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的力量》你成功的程度,取決於你找到第四層人際關係的速度

2020-12-12 鏡姐夢想領讀會

文 /鏡曉嫻

卡耐基說:成功來自於85%的人際關係,15%的專業知識

為什麼人際關係有那麼大的力量?為什麼生活中我們的人際關係,沒有發揮作用呢?那些獲得成功的人,是怎樣經營人際關係的?

各位書友早上好,我們今天繼續共讀《他人的力量》,第四章到第六章,為什麼第四層人際關係,擁有釋放人們潛能的力量。

01.

本書作者亨利·克勞德說:人際關係完全可以擁有釋放他人潛能的力量。

在昨天的章節裡,我們說過一個故事,一個叫馬克的小夥子,是如何通過了海豹突擊隊魔鬼地獄式訓練的。為什麼在馬克身體能量快要枯竭的時候,他的隊友布萊斯一個加油的動作,又給馬克帶來了新的能量,最終突破自己身體的極限,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通過人際關係的連結和互動,竟然能讓一個身體快要枯竭的人,釋放身體裡的潛能,激發新的能量。克勞德博士說,這種對身體極限的突破,就是通過人際關係的力量,釋放了他人身體裡的潛能而做到的。這也是作者克勞德博士給這本書命名的來源。

那為什麼人際關係通過互動以後,就能激發他人的力量呢?原因有三:

其一,來自於無條件的信任和支持;其二,來自於內心真正的關心和鼓勵;其三,來自於足夠的尊重和理解

那是不是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這樣的呢?當然不是,昨天我們說過人際關係分為四層,前三層人際關係都不具備這樣的屬性,只有第四層人際關係,才具備這樣的因素,才能釋放他人的潛能。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的一個朋友,或者你最親密的關係,打著為你好的旗號,每天都會找出你做得不好的地方批評你,讓你改進,最後你會有怎樣的表現呢?肯定會越來越糟糕,是吧。

為什麼會糟糕呢?因為人的成功是來自於積極的反饋,而非消極的。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你越是表揚一個人,這個人做事就越積極。你要是一直批評和指責,那麼往往得到的結果,就是破罐子破摔。

02.

我們很多人都有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很多孩子都會磨嘰到深夜,為什麼孩子總是磨嘰呢?原因就是你陪孩子的行為,在孩子的眼裡是一種不信任、不尊重,而且他還會認為,作業寫得好不好,是父母在責任,而非自己的。

第四層人際關係給予的信任、支持和尊重,目的是幫助一個人提升責任感,而不是剝奪別人承擔責任的能力。

這就是我們在生活中,無法發揮人際關係作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這種關係中,要麼我們是處於主動搶別人責任的狀態,比如陪孩子寫作業的媽媽;要麼我們是把責任全部推卸給別人的狀態,比如寫作業的娃娃。這兩種狀態都無法讓人際關係發揮其該有的力量。

除了這兩種狀態,在日常人際關係中,還有另外一種非常糟糕的狀態,就是過度擔心自己在別人心裡的位置,以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得到別人好的評價和認可。

加州大學著名的生物學家西格爾教授,研究了一個幸福三角形,他說,人的幸福來自於三個方面,一是我們的大腦結構、二是我們的思維模式、三是我們的人際關係。為什麼人際關係是放在第三位呢?因為一個人如何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取決於大腦結構和思維模式。

人的大腦結構就像是一個電腦的主板、內存、硬碟以及晶片和迴路。舉個例子說,當你身體裡的荷爾蒙發生變化時,你和別人相處的模式也會發生變化;當你攝入甜食,你的多巴胺會讓你感到快樂。

而人的思維模式就像是電腦中的處理器,他負責調控我們身體和人際關係的相互反應。比如,你參加一個宴會,一看都是不認識的人,於是你跑去跟人家打招呼,但沒什麼人搭理你,這時候,你的思維模式就會發生反應,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從而導致你離開宴會。

所以,一個人的幸福,多數都源於一個好的人際關係,而好的人際關係,則源於我們的認知和思維模式,再通過我們的行為所產生的各種結果。無論是你的家人、同事或是朋友,無一例外。

03.

一個好的人際關係,到底對我們的生活,有多大的影響呢?這本書裡是這樣說的,好的人際關係可以決定一個人能活多久;能賺多少錢;能否成功;能否應對壓力和失敗;甚至你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等等,這些結果都會受到人際關係的影響。

你看所有商業中的超級巨星,他們都有令人羨慕的的第四層人際關係,比如比爾蓋茨和他的搭檔埃德·羅伯茨;亨利·福特和託馬斯·愛迪生,那麼他們是如何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呢?

第一、從內心希望對方能夠得到持續成長,並在關鍵時刻給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第二、彼此相互坦誠,願意跟對方說實話,而不是相處恭維討好對方;第三、彼此相互理解包容,在對方需要支持,或犯了錯誤的時候,願意傾聽和守候,而非指責和批評;第四、給予對方足夠的尊重和信任,不隨意在彼此的世界裡,指手畫腳的走來走去;第五、相互為彼此責任賦能,支持、信任、包容、理解,但要讓對方知道,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第六、共同學習成長,任何一方失去了成長的動力或能力,就意味著第四層關係的結束。

在這樣的狀態下,人際關係才會形成一個健康向上的循環系統,也才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正面的影響。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到這,下次我們一起來共讀第七章到第九章,和大家一起了解用什麼方法,才能找到屬於你的四層人際關係。

本文作者:鏡曉嫻,高效閱讀變現教練,3個月被出版社籤約3本書,首次閱讀變現1小時1萬+。遊多記文化傳媒CEO,前解放報集團欄目運營總監,多平臺自媒體原創作者:鏡姐夢想領讀會,可以幫助你通過閱讀建立屬於你的底層思維知識體系,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實現閱讀副業變現月入5萬+。

相關焦點

  • 《他人的力量》成功率提高200%,你只需在朋友圈裡找一個人
    文/鏡曉嫻找到你的黃金人際關係,成功率提升300%大多數人,包括我也這麼認為,成功靠的是自己。但《他人的力量》一書,顛覆了我的這個認知。這本書對成功的理解,是你的生命中,一定有一個人,他是可以幫助你成功的。而這個人就是你黃金人際關係。
  • 他人的力量:如何尋找讓你受益一生的人際關係
    科學研究表明,如果人們有一個強大的人際關係支持,人們實現目標的概率將會大大提高。同樣,在加入支持小組後,患有心臟病或中風的老年人將生活的更好,復發的可能性更低。其他研究也證明,得到他人支持的人有更強的免疫系統,更少生病,即使他們生病了,他們也會恢復得更快。
  • 3/4的人際交往都在削弱你,怎樣藉助他人的力量取得自己的成功?
    然而,我們的很多煩惱,也正是來源於社會,來源於他人。一個人事業的成功,15%靠自身的努力,而85%取決於良好的人際關係。心理學博士,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亨利·克勞德苦思冥想300多天,結合自己30餘年的成功經驗,寫出了《他人的力量:如何尋求受益一生的人際關係》(以下簡稱《他人的力量》)一書,告訴我們,人很難擺脫他人的影響,倒是可以選擇他人影響自己的方式,只要找對方法,就能找到受益一生的人際關係。
  • 《他人的力量》成功最重要的竟然不是能力,而是
    別人的力量"的成功最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001在"他人的力量"一書中,能影響他人成功的關係被稱為人際關係的第四層。由於人際關係有四層關係,那麼前三個層次的關係是什麼?女兒說:"你從來不贊成我,總是批評我,指責我,總是讓我向別人的孩子學習,但我也很努力,很出色,你為什麼看不到呢?"母親回答說:"我不讚美你,因為我怕你飄浮。看著兒子變成一條龍是沒有錯的。不對的是期待兒子成為龍的方式。雖然這種關係是世界上最親密的母女關係,但也是人際關係的第二層。
  • 《他人的力量》:如何尋求受益一生的人際關係
    》分享~~26:00來自pony在1993今天要分享的書是《他人的力量:如何尋求受益一生的人際關係》分享主要分為三部分。它們更關注我們自己:該怎樣去領導他人、如何表現以及如何打造自身的技能。這本書切入的角度則是他人:他人對你的影響力。以及你作為他人對別人的影響力。
  • 他人的力量:如何尋求受益一生的人際關係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尋找愛情,只是去愛;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長,只是開始修養自己的性情;你的人生一切,才真正開始。——紀伯倫
  • 他人即地獄?錯了,想奪回被綁架的人生,藉助他人的力量才是答案
    所以,如果想擁有健康、飽滿的人生,只要求個人進步是不夠的,還要追尋對自己有益的人際關係——「第四層次關係」。「第四層次關係」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博士,領導力專家,亨利·克勞德提出的。他認為,藉助他人的力量,構建成長型的人際關係,也就是第四層次的關係,會讓我們感受幸福,體會溫暖。
  • 《他人的力量》——赤腳的讀書筆記
    《他人的力量》由美國心理學博士、領導力專家,《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亨利·克勞德(Henry Cloud)所著,闡述如何尋求受益一生的人際關係。如果你內心是這麼想這段關係確實該壽終正寢了。在一段人際關係的情感投入中,如果給予受阻或接受無能,即你不敢接受別人的付出或者你不能主動付出,這段關係會陷入孤立狀態而無法順暢連接,最終隱退。如果你要融入一個你以為熱鬧、有面子的圈層,但在這段關係中被否定、被挑剔、被索取,變相的PUA,趕緊撤。
  • 《他人的力量》:若得一生友,攜手上青雲
    作為群居動物,我們很難擺脫他人對我們的影響。不被關注和關心的孩子體重更輕,體質更差。身患疾病的老人,在加入支持小組後更少復發,更容易恢復。就算你飲食不健康,但只要生活在人際關係密切的環境下,也會比情感孤立飲食健康的人過得更長久。
  • 面對父親的質問,兒子只說了這句話:這種人際關係你值得擁有
    亨利·克勞德在《他人的力量》一書中提到:任何時候,人與人之間都只有四種可能的關係狀態。其中只有一種可以幫助你成長,其他三種總是在削弱你的成就和幸福。第一層次:孤立狀態對人際關係喪失興趣。與人相處時興味索然,又被他人切斷聯繫的感覺。
  • 卡耐基:一個人成功85%取決於人際關係,如何讓自己更受歡迎?
    這為卡耐基打開了成功的另一扇大門。24歲起卡耐基在紐約正式開授演講課,49歲出版了公認的「溝通技巧聖經」——《人性的弱點》。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充滿磨難,其中最難的就是與他人如何相處。很多的雞湯告訴我們:不要在乎別人怎麼想,做好自己最重要。但現實卻給我們響亮的一巴掌:身處於社交時代,我們無法擺脫別人的目光與看法。面對社交問題,逃避不是辦法。
  • 人際關係小技巧,學會經營人際關係,能夠在與同事交往中遊刃有餘
    一、處理人際關係的小技巧1、學習一些溝通技巧如果你總是不能與人相處,由此產生的負面情緒肯定會影響你的合群性格。如果你能更多地了解溝通的藝術,這將有助於溝通的成功。比如你掌握了幾項運動技能,比如打球,你會發現自己在很多場合都是個受歡迎的人。2、學會與他人交換意見合群性格的形成取決於良好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始於相互理解,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取決於思想和態度的交流。所以要找機會和別人聊聊天,談談話,討論一些問題,交流一些看法。
  • 情商也是一種成功的保障,在馬雲的成功中情商的作用毋庸置疑
    有人說過:「情商是騎手,智商是賽馬,沒有騎手,馬的速度和力量都是枉然。」作為一種「情緒智力」,情商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沒有資金和技術,馬雲卻憑藉出色的做人智慧、口才技能、創意思維等,再加上堅韌的毅力,取得了石破天驚的成功。這一切,不是靠運氣,獨一無二的高情商的作用毋庸置疑。其實,成功不僅取決於你的謀略才智,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你正確處理個人情感、個人與他人情感之間關係的能力,也就是自我管理和調節人際關係的能力。
  • 人際關係:激勵自己與他人的力量
    有付出才會有獲取,贏得他人的喜愛,總需真誠的付出。如若另有所圖,你虛偽地表達喜愛之情,終將無所得。當然,以誠相待並不容易做到,習慣於自我生存,太多的人喪失了一種基本能力-----喜愛他人的能力。真誠地喜歡他人缺少真摯情感,光靠嘴巴,你永遠不會喜歡上別人。然而對幸福的人而言,這非常簡單,「喜歡別人」只是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我卻不會就此輕視這種能力,它是訓練有素的標誌,是一種成熟思維的特有產物,唯有積極向上之人才配擁有。對於這樣的人來說,他們不只是積極地對待自我,同樣積極地對待他人及世界,他們不是只關心自己。
  • 4個高情商溝通技巧,讓你在人際關係中高人一等,遊刃有餘
    今天和大家分享卡內基的人際關係法則,讓你成為不能被忽略的那個人。第一 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怎樣才能做到不批評他人,你可以嘗試一下左腦運動法。左腦掌管邏輯,右腦掌管情緒。當你的情緒上來了,而右腦又無法控制它,此時最好的方法,是強制把大腦切換到左腦模式,所以你不妨數一數房間裡有幾種顏色。
  • 不要忽略了他人的力量
    聽完《他人的力量》後,讓我懂得了尋求受益一生的人際關係。作者亨利克勞德介紹,實際上,我們一共有且僅有四種人際關係連接的狀態。第2:暴露需求想要與他人產生真正的連接關係,可以暴露自己的需求。現在網際網路那麼發達,有需求往朋友圈或群裡一發,別人很快就知道你的需求了,有需求的地方,就能與他人產生連接。
  • 人際關係——如何與他人展開合作?
    人際關係:如何與他人展開合作?人際關係——如何與他人展開合作?1、合作的第一要素:傾聽。傾聽隊友的想法,了解彼此的合作進度,是合作的第一要素。對自己的工作成果負責,不成為同事的後腿,不讓他們為你的工作問題買單——反之亦然。願意聆聽並接受同事、領導的合理意見,不固執己見維持錯誤方法。4、合作的第四要素:鼓勵。善意的正面激勵是對刺激自己與同事繼續工作的心靈動力。
  • 李現熒幕首秀《萬箭穿心》,成長路上困境的突破與他人的力量關係
    人類獲得的幸福來自於心理上的微妙感覺,這種感覺又與我們大腦的整個神經系統息息相關,而這種身心合一的幸福感又與我們的人際關係互為因果。本文通過李寶莉的線索,梳理在她面對困境時期與身邊出現的主要配角人物之間的互動,談談人生成長路上遇到困境時的突破與來自於他人的力量關係。
  • 《周易》告訴你,如何理順人際關係,依附團隊力量,藉助平臺發展
    這說明想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團隊,一個可以歸附的人,難啊。不是沒有找到,就是找到不合適的了。這種事天天都在發生,真是人生一大憾事。我們再看其變化,六三動,下卦坤變艮,本來柔順(坤為柔順),一動就不柔順了(艮為止);全卦比卦變蹇卦,蹇卦就是一個困難重重、坎坷險阻之卦,沒有找到一個可以歸附的人、可以依附的團隊、可以藉助的平臺,要成功談何容易啊。所以,六三爻的爻辭不無惋惜的說:六三:比之匪人。
  • 解決人際關係的煩惱:讓你的事歸你,我的事歸我
    貝爾納丹的越界,是入侵他人的家庭空間和精神世界;埃米爾的越界,是擅自決定他人的生死。越界,即是邊界感的缺失——分不清一件事該歸屬於「我」,還是該歸屬於「你」。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無聲告白》莉迪亞沒能守住自己的邊界,順從了父母的意願,為了得到父母的認可,她捨棄了真正的自我,活在了別人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