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事件位於彼得大帝灣
美方放出此次事件的現場照片:美艦麥凱恩號艦員在觀察海面。
幾乎同時,另一艘美艦竄入了黑海。
美方放出此次事件的現場照片:美艦麥凱恩號在彼得大帝灣。
【大軍事消息】美國海軍打著所謂自由航行的幌子,到處橫行,這次居然闖入了俄羅斯家門口。
綜合各方消息,11月24日,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DDG-56麥凱恩號闖入俄羅斯遠東地區海參崴附近的彼得大帝灣(貼近日本海)。
11月24日,俄國防部發布消息,美艦麥凱恩號駛入俄羅斯「領海兩公裡」,俄太平洋艦隊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號(Admiral Vinogradov)大型反潛驅逐艦通過國際信道警告稱,俄方可能通過撞擊將入侵者趕出領海;美艦在收到俄方警告後立即駛向中立水域,並未再次企圖進入俄方領海。
針對此事,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發布聲明稱,美艦航經彼得大帝灣,當時執行的是「自由航行」行動。
美方的聲明再次老調重彈,什麼「權利」,什麼「航行自由」,什麼「國際水域」,什麼「1982年海洋法公約」,並直言美軍此舉是向俄羅斯的「過分海洋主張」發起挑戰。
美方聲明還稱,美國決不會屈從恐嚇或被迫接受「非法的海事主張」,比如俄羅斯的所作所為。
關於此事,美國防務博客這樣措辭:俄方驅逐艦「侵略性地靠近」美艦、「危險性地接近」美艦。
路透社24稱,美國軍艦侵犯俄羅斯海域的事件非常罕見。
彼得大帝灣的灣口寬度110海裡
關於彼得大帝灣,從蘇聯時代開始,蘇(俄)將其認作「歷史性海灣」,蘇聯部長會議曾於1957年7月20日通告彼得大帝灣內海宣言,決定以圖們江江口和波沃羅特尼之間的直線,作為內海界限和計算領海寬度的起點線。沒有籤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美國,卻拿著這個公約反對俄羅斯的主張。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原本就是各方爭鬥與妥協的產物,一些條款為了照顧各方,顯得相當模糊(或者說靈活),具有相當的「可解讀性」,具體實踐中,各方紛紛按照有利於自身的角度進行解讀,博弈當中,就看各方的實力和勇於運用實力並善於運用實力的膽略了。
一方面,該公約規定,海灣天然入口兩端的低潮標間距離小於24海裡,低潮標間封口線內的水域應視為內水。
美國方面據此認為,灣口寬度110海裡的彼得大帝灣遠超24海裡,也被(蘇)俄視為內水,這種主張過分了。
另一方面,該公約也規定,被一國陸地環抱,雖灣口寬度超過12海裡的領海寬度一倍(也就是超過24海裡),但沿岸國歷史上對其享有主權權利並被他國認可的海灣,可視為「歷史性海灣」,灣口之內水域都被視為沿岸國的內水。
與彼得大帝灣類似的情況還有,挪威的瓦蘭格爾灣(灣口寬度32海裡)、澳大利亞的沙克灣(灣口寬度46海裡)、加拿大的哈德遜灣(灣口寬度50海裡)。
無論如何,在美國大選之後的政府過渡期間,美軍驅逐艦在俄羅斯家門口搞事,確實值得玩味。
11月14日麥凱恩號在南海設了一個充氣靶標,搞實彈射擊演練。
11月14日麥凱恩號在南海搞實彈射擊演練。
不得不說,這艘麥凱恩號驅逐艦很是囂張,它隸屬於第七艦隊第15驅逐艦中隊,是南海、東海的「常客」。
2020年10月9日,麥凱恩號未經中國政府允許,擅自闖入我們的西沙領海,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對其跟蹤監視、查證識別,並予以警告驅離。
2020年11月14日,麥凱恩號在南海舉行了一場實彈射擊演訓,水兵首先釋放充氣式水面靶標,然後操控M240B型7.62mm機槍以及遙控25mm機關炮進行實彈射擊。11月1日,該艦曾在菲律賓海動用127mm主炮進行實彈射擊演訓。
由於囂張到了沒有天理的地步,麥凱恩號創造了一次「光輝」歷史。
2017年8月20日,一貫橫行如入無人之境的麥凱恩號,在新加坡海岸與排水量3萬噸的阿爾尼克號油輪相撞,艦體受損嚴重,10名艦員死亡,5名艦員受傷,在日本橫須賀維修了近兩年,2019年10月重新下水,於2020年6月中旬恢復部署。
近日,美軍還有一艘驅逐艦招惹俄羅斯。
俄國防部稱,11月23日,美軍DDG-75唐納德-庫克號驅逐艦 (USS Donald Cook)竄入黑海,俄方正在對其進行監視。據悉,這是今年以來,美國軍艦第7次竄入黑海。
【版權聲明】本作品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