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位球員在29場大滿貫賽事中顆粒無收後仍然為高爾夫球迷及高爾夫屆各類人士津津樂道?是誰在未滿20歲轉職業的當年贏得兩場美巡賽冠軍,並且在來年開春的第一場大滿貫賽美國大師賽以12桿的優勢稱雄……【網友評論】
他從走進賽場開始就似乎註定是一名王者——不,應該說,從拿起球桿起,就註定是一名王者。無可否認,泰格-伍茲,從一出生就註定是一個傳奇。
泰格-伍茲的父親,厄爾伍茲,是一名越戰老兵,有1/4華裔血統,1/4印第安人血統,和1/2非裔美國人血統。其母親是泰國移民,有1/2泰族血統,1/4華裔血統,和1/4荷蘭人血統。所以泰格·伍茲自己「有1/4華裔血統,1/4非裔血統,1/4泰族血統,1/8印第安人血統,和1/8荷蘭人血統。也許,這就是一個傳奇的開始。
現在常有人說,伍茲從小家庭經濟良好。這其實是一個誤讀。在美國,厄爾-伍茲的收入只能算是中等偏下。他在參加越戰時1966年在泰國遇到泰格的母親庫提達(Kultida Woods)後一見鍾情並於1969年結婚,已經是他第二次婚姻。他的前妻給他留下三個孩子。6年後,他們才生下泰格-伍茲。但是,厄爾酷愛高爾夫運動,讓泰格-伍茲從很小時就受到薰陶。
作為一名家庭經濟並不寬裕的混血黑人,小時候,泰格沒有像我國當今富裕家庭的孩子那樣有那麼好的學球練球條件,有那麼多的遊戲娛樂,從小就愛好吃垃圾食品,愛玩遊戲。所幸的是他父親既是一名高爾夫愛好者,也是一名充滿耐心與愛的好爸爸。他有時候會帶許多工作回家,他的工作壓力很大,然而當老虎伍茲有需要的時候,他不管有多少工作都會停下來。
「爸爸不會在意工作有多少。他會停下來與我交流,無論我們談論的是什麼話題,以及這個話題需要多長的時間。」老虎伍茲回憶說。「我們的談話有時候會持續數小時。可是他仍舊會談下來,直到我們的談話結束,他才去工作。他會工作到凌晨3點、4點,把它們做完。我在他那裡總是排第一位的。」
在泰格剛學會走路時,父親厄爾便教他練習推桿,帶著小小的他去公共高爾夫球場打球,日夜陪伴及教導,引領他走上高爾夫之路。應該說,沒有多少樂趣項目可選的小伍茲,因父親引導迷戀上了揮舞著小球桿玩,使他有了高爾夫興趣培養的基礎。雖然說這並非他唯一的樂趣,但至少是少有的樂趣之一。
在父親的引導下,泰格-伍茲由樂趣而喜歡,很快展現出了高爾夫運動的天賦。伍茲的父親很早就發現了兒子的高球天賦,並有針對性地制定訓練方案幫助他成長。其一便是訓練他的專注力。方法是故意製造噪音和響聲,故意分散伍茲的注意力,通過此方法,伍茲學會了保持鎮靜,遇事不慌不亂,保持足夠的專注力。同時,其來自泰國的母親信奉佛教倡導的超脫苦難的教義和理念,將佛家的靜心理念傳遞給了兒子,助其在紛亂、緊張的環境中迅速理清思緒,保持冷靜、理智。似乎註定一顆高爾夫巨星要就此冉冉升起。
泰格3歲時,就擊出了9洞48桿的成績,隨之參加一檔全國性電視訪談節目,便擊敗了大名鼎鼎但球技平平的喜劇演員鮑伯·霍普(BOB HOPE),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5歲時上了另一檔著名的電視節目成為嘉賓,節目播出後紅極一時。
這給這個小小幼童無比的激勵,讓他從此締造了一個夢想。在8歲時,他第一次贏得青少年正式比賽的冠軍。從那時起,他奪冠的腳步未曾停歇,開始了「奪冠王」的節奏,多次打破全美業餘選手的最佳紀錄。18歲時成為了最年輕的美國業餘比賽冠軍,憑藉驕人的成績,他於1994年拿到了史丹福大學的全額獎學金,成為了這所名校大一的新生;又史無前例的在1994、1995和1996年完成了該賽事的三連冠。成為史丹福大學高材生後僅僅不足三年之後,他在奧古斯塔以驚人的戰績奪去了美國大師賽冠軍,成為奧格斯塔最年輕的冠軍。一顆巨星冉冉升起……【詳細】
從成長到一顆新星的崛起,這其中,是什麼因素具有最重要的影響?這要從他的成長環境造就的心理狀態來分析。他在成長時代是單純而無憂無慮的,這讓他到了賽場上能夠專注於每一個擊球——神遊物外,可以忽視任何外在的不良影響,也可以讓他發揮神奇的力量。
應該說,他不是依靠最出色的教練啟蒙的,但這正好激發了他的創造力。他在賽場上並不是依靠高數據的上球道率和上果嶺率而獲得成功,也沒有最出色的短杆——米克爾森的短杆統計數據就比他好,但是,他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將一個個壞球救成一個個絕佳妙球。人們都說,麥克羅伊時代再也看不到伍茲時代的那些從長草中、沙坑裡的神奇一擊了,雖然有點誇張,但也說明伍茲時代的高爾夫球更具觀賞性,更有創造性……
1997年美國大師賽,最後一輪出發前,伍茲領先9桿在手,最終以12桿優勢奪冠,讓人們無法忘懷那一天。那場比賽,泰格-伍茲打出驚人的-18桿成績,打破了尼克勞斯和雷蒙德-佛羅伊德(Raymond Floyd)創造的72洞杆數紀錄。而他的大滿貫勝差記錄只在此之前的135年老湯姆-莫裡斯才有過更大的。當年,老湯姆-莫裡斯以13桿的優勢贏得英國公開賽。但請注意,莫裡斯時代還遠未到職業公開賽時代。而整場比賽,72個果嶺,伍茲標準桿只上了55個,平均每輪使用29推,平均開球距離為323碼。所有數據都不是最高的。
「這一屆賽事之後,當一個黑人走上第一洞發球檯時,人們再也不會別開頭去。」1975年第一個參加美國大師賽的黑人球手李-艾德爾(Lee Elder)說,「這可能比傑基-羅賓森(Jackie Robinson)突破棒球意義更大。」
2008年美國公開死啊,在多利松南球場長614碼的5桿洞的13號洞,成了他創造奇蹟的地方。周五,他在此輕鬆射鷹,周六又在此神奇射鷹。他第二桿攻上果嶺後卻又滾落到果嶺之外的長草中,差一點就滾入旁邊的沙坑中。他卻神奇地射下一個66英尺的曲線長老鷹!
當年41歲的維傑辛格成為世界第一後曾說:「無論誰都替代不 了伍茲,是他使高爾夫球第一次成為全球化的運動。」
而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在他取得如此驚人勝績的比賽中,他的上球道率和上果嶺率依然不是最高的。但是,他擊出了最具觀賞性的好球——當他打壞一桿之後,接下來就創造了神奇的一桿。這種創造性一直陪伴在他此後十餘年的職業生涯之中。這一點,也許只有當年的西班牙「停車場上的冠軍」塞弗-巴雷斯特羅斯能夠比擬。1979年英國公開賽,關鍵的一洞他擊球到了停車場中,但是,他依靠他完美的救球從停車場把球救回果嶺,最終贏得了那一屆英國公開賽冠軍。我們看到泰格-伍茲最具創造力的一桿是什麼?因為太多了,我們已經無法記清楚,但是,那個在長草中擊出106碼的老鷹球,那個在68碼出切杆小鳥,66英尺的曲線老鷹推桿……人們如何能夠忘記?
泰格-伍茲取勝的法寶一直是他的心理穩定性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心理穩定性決定了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比如說伍茲時代的老對手米克爾森,每當找到了擊球感覺後,他的勢頭是「瘋」不可擋的,因為在某些細膩技術方面要強過老虎,特別是短杆技術和救球技巧。這也是為何他與泰格同場競技中經常取得優勢的關鍵原因所在。但是,這位選手在心理專注方面跟泰格-伍茲相去甚遠,因此在擊球想像力和創造力方面具有很大的差距。伍茲則一度讓米克爾森這樣強勢的對手不得不在與他比賽前「看心理醫生以克服恐懼」。你就可以知道伍茲當時的心理是多麼強大……【詳細】
從1997年奪取第一個大滿貫開始,到第二度站在世界第一的王者寶座,泰格-伍茲經歷過曲折,但是當他再次登頂時,已經勢不可擋,一次又一次刷新王朝屹立不倒的時間數據。他逐漸成了神,成了球迷心中最偉大的王者。特別是2000年從美國公開賽到最後一場美國PGA錦標賽,再到第二年的美國大師賽,他創造了一個連續四大滿貫的全滿貫神話,2008年美國公開賽他拖著一條傷腿激戰91洞,擊敗當時最大的黑馬美國老將洛克-梅迪亞特,最終奪得第14個大滿貫,使他的王朝達到了鼎盛的巔峰。
當時,美國名人大賽後第三天的膝蓋手術讓泰格-伍茲整整8周沒有下過球場。他作賽前練習時發現自己的左膝蓋並沒有完全癒合,第一輪,久未練習的一號木手感出現了問題,一開杆就遭遇1個雙柏忌。到了後半場,老虎他的左膝蓋出現了問題,擊球後顯出痛苦的表情。第一輪結束,世界第一排到了並列第19名。但他拖著傷腿奮起直追,追到了第91洞終於完成了一個奇蹟。
他建立了一個什麼樣的王朝?自從1986年有過職業高爾夫世界排名以來,從未有過選手像他那樣盤踞世界第一的寶座那麼長的時間,具有那麼強勢的統治力。不僅如此,他創造了舉世無匹的高爾夫電視節目高收視率,從而激發了整個高爾夫商業時代的崛起。當今的高壇沒有誰會比伍茲對這項運動的人口增加、賽事獎金和電視收視率的提高更有影響力了。2009年6月伍茲因接受膝部手術暫別賽場8個月,其間沒有伍茲參賽的賽事收視率驟降50%,同時贊助商對賽事也是興趣大減。
遠在中國內地,2001年,高爾夫遠未普及,全國打球人口不超過5萬,全國的高爾夫球迷據統計不足100萬,但是,當年伍茲首次登陸中國參加深圳觀瀾湖邀請賽,據當時的《三聯生活》報導,有一萬名開著寶馬奔馳的高球迷前往現場觀看「老虎」的風採。儘管代價不菲,觀瀾湖高爾夫俱樂部卻在此後的一年裡營業收入上漲兩倍,不久就成為全亞洲最大的高爾夫俱樂部。
直到2014年美國大師賽,泰格·伍茲因傷缺席,哪怕有迷人的風光,比賽收視率依舊狂跌。根據ESPN統計,沒有伍茲的美國大師賽在前兩輪收視率總體下滑了36%,「老虎」的影響力之大可見一斑。
1998年,當時年輕的世界第一泰格·伍茲遭遇到職業生涯的第一個瓶頸,在美巡賽上只贏得一場比賽:南方貝爾精英賽,全世界範圍內總共三個。但泰格-伍茲在泰國——他同當時的另一位精英人士南非名將埃爾斯一起參加了尊尼獲加精英賽。那一場比賽,泰格·伍茲看上去並沒有幾成取勝的希望,兩輪奮戰過後他居然落後埃爾斯11桿,還好事情在第三輪中有所好轉,他力挽狂瀾把差距縮小三桿,位於並列18名。最精彩的所謂壓軸戲都在最後出現,泰格·伍茲表現引起的高潮一波蓋過一波,最後一輪打出65桿,名字一直衝到了領先榜項部與埃爾斯並列第一,最後在延長賽第二洞,抓下小鳥擊敗埃爾斯,從南非人手中硬生生地奪過了尊尼獲加精英賽獎盃。
1999年,泰格·伍茲成了世界的焦點。他在13場比賽中9次奪魁,其中還包括一個大賽,並賺得了760萬美元獎金。而最後4次比賽全部勝利,使他成為自霍甘1953年連續4次在巡迴賽中奪魁之後,首位實現這一壯舉的選手。而他的8個PGA巡迴賽冠軍,也讓他成了1974年的米勒之後奪冠最多的選手。1999年末時,他排名世界第一,並榮登PGA巡迴賽獎金榜首位。從此,他開創了伍茲時代的「老虎王朝」。2000年的美國大師賽失利後,他狂攬後3個大滿貫冠軍以及接下來的2001年美國大師賽冠軍,讓他成為職業公開賽時代首個完成連續奪取四大滿貫賽勝利的選手。他建立的一個王朝在十餘年裡統治著整個高爾夫職業世界,中途只在2004年-2005年間短暫時間裡王冠旁落,直到他車禍們事件後,依然保有王位數年之久,這在高爾夫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詳細】
時間進入2015年,似乎這一年是為了正式宣告「伍茲王朝」的沒落。在今年參加有數的幾場比賽中,他不但顆粒無收,而且連續兩場大滿貫賽未能晉級。在錢伯斯灣,他第二輪打出生平大賽的最高杆80桿;在聖安德魯斯,他兩輪+7高於晉級標準線7桿慘遭淘汰;而在奧古斯塔他雖然第二輪打出69桿勉強晉級,但是落到積分榜最後部位的成績也是慘不忍睹……這一切,似乎都在力證伍茲所締造的「老虎王朝」已經沒落。
在錢伯斯灣美國公開賽第二輪結束後,作家塞繆爾-齊(Samuel Chi)在thepostgame.com網站上發表了評論:《美國公開賽標誌泰格-伍茲時代終結》。他說:泰格惡劣的球技讓他成為一個可悲可憐的選手……我們看到他一次又一次鋤地,包括一次球桿向後飛出去的距離,甚至遠過小球前飛的距離。我們看到他在羊茅深草中找球的時候一屁股坐在地上。我們看到他在156人的參賽陣容中僅僅比3個人的杆數好……像他的揮桿這麼爛,他也許最終決定不打年度最後兩場大滿貫賽,坐等12月份40歲的來臨,以期這段時間自己的內心和球技恢復轉來。可是無論是哪種情況,泰格-伍茲在重要的高爾夫比賽中都不再是頭牌了。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國際奧委會主席託馬斯-巴赫(Thomas Bach)則在英國公開賽期間談到,奧運會沒有泰格-伍茲參賽不會受到影響。這似乎也預示著「老虎時代」的徹底終結。
事實上,自從車禍門事件後,泰格-伍茲的狀態就成了大問題。
2009年他傷愈歸來後總共奪得6場比賽的勝利,但是,車禍門讓他似乎不再能夠贏得比賽。2010年、2011年他就顆粒無收,直到2012年才安慰性的奪得3場比賽的勝利。2010年他丟掉了世界第一的寶座,直到2013年才短暫重返世界第一王座……
他曾經有六大制勝武器:第一大武器是賽場控制能力,那種在賽賽場上能「以心馭劍」的能力;第二大武器是在賽場上的調整能力,打出壞杆經常出現神奇的結局逆轉;第三大武器是老虎伍茲化取勝欲望為動力的能力,渴望勝利,但能專注於比賽;第四大武器是全面的技術,無論是木桿、鐵桿,還是開球、短杆、推桿,還是賽場策略,都非常精到,雖非每一樣都在數據上領先,但絕不會有致命弱點;第五大武器是有驚人的救球能力;第六大雷人武器是永不休止的上進心……如今,這些武器似乎都已經鈍化了。
他傷病纏身,根源也是在於性醜聞事件對其造成的沉重的心理打擊。「千裡之堤毀於蟻穴」,竟然因為一個小小的事件點燃了一根導火索,炸開之後,一個巨人就此倒下了。他曾經試圖努力站起來,曾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維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王者寶座,但終究無法挽回王朝潰敗的命運。他因此荒廢了自己最好的職業生涯中的7年,並逐漸有些像垂死的巨獸在發出一陣陣低沉的哀吼。
美聯社記者提姆-達爾伯格(Tim Dahlberg)說:他打球時的那種漠不關心讓人感到相當震驚,因為曾經深埋他心底的火焰看上去已經熄滅了,至少現在是如此。他可能永遠也不會像他以前那麼偉大了,就像他永遠不會成為阿諾-帕爾默那種和藹可親的人。
他(高爾夫職業生涯)真的會就此漸漸死去嗎?是什麼原因讓他在這7年裡再也無緣大滿貫桂冠,而在今年整個美巡賽季顆粒無收?傷病?還是還不曾放下的心理負累?他曾經純真的專注還能回來嗎?有誰會知道呢?這一切,需要他自己去證實,也許,未來5年,他還能在賽場上有比較充分的精力打拼,但是否能夠像當年的「勞模」維傑辛一樣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是否能像米克爾森一樣在43歲依然努力保持活力奪去了一場大滿貫勝利,都是在於他心理狀態的繼續調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