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難度超過「嫦五」?日本太空飛行器搶先返航,帶回珍貴外天體樣本

2020-12-14 六宅網

據了解,「嫦娥五號」已經成功挖到月球表面的土壤並返航,這是繼美國之後人類44年以來第一次採集到月壤,其數據對全人類的航天事業都具有重大意義。但在航天領域收到好消息的不止我們一個,就在6號,經歷過長達六年太空旅行的日本「隼鳥2號」成功返航,其返回艙降落在澳大利亞的南部地區。

作為日本航天的野心之作,「隼鳥2號」也像「嫦五」一樣從外太空帶回樣品,但「隼2」帶回的東西卻不是月球上的,而是一顆名為「龍宮」的小行星上的地表與地下巖石樣本。作為同一時間段同樣作用的探測器,「嫦五」與「隼2」難免會被拿來作比較,世人最好奇的是誰的難度更高?今天小編就從多角度來幫大家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先從採取樣品來說,「嫦五」通過自動化鑽探來獲得樣本,全程由無人設備操作,大部分都是月球表面的土壤與巖石。而「隼2」採取人造撞擊坑的方式來收集小行星地表與地下巖石的樣本,這種難度對技術的要求確實很高,尤其是在「隼2」經歷過3億公裡的飛行後還能進行這麼準確的動作難度非常大。但最後也僅能帶回1克左右的樣本,從研究角度來看這1克恐怕不太夠。

而「嫦五」的技術難度在另一個方面,作為我國有史以來最複雜的航天系統,「嫦五」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組成。其中還包括堪稱「穿針引線」的無人交會對接,這項技術連航天先驅國家美俄都沒接觸過,但我們卻已經掌握。「隼2」在這方面的技術含量遠不如「嫦五」。

如果僅是從這些方面對兩者一分高下的話那確實有失偏頗,探測對象與最終目標完全不一樣。「嫦五」將月球作為目標,重量達到8.2噸,所需要的推力也非常龐大,月球雖然離我們近但環境與地球完全不一樣,想要實現軟著陸對太空飛行器的控制要求更加嚴格。而「隼2」的目標星球直徑僅為900米,與月球這個龐大星體相比,操作難度要小得多。

在最終目的上,「嫦五」是為了建立月球基地做準備,而「隼2」作為一顆巖石小行星,具有生命的基本構成元素,目的是為研究地球生命起源。兩者目標不同所需要的技術也不相同,但在航天方面我們仍舊需要不斷從別國學習,多學習其他先進技術才能更好提高自己!

編輯:席樂

相關焦點

  • 難度在嫦娥五號之上?日本太空飛行器搶先返航,俄:創造全球新紀錄
    【編輯/作者 日月軍武欄目 火光/魔魔】前言:人類航空航天方面接連出現好消息,繼中國"嫦娥五號"成功完成任務,正準備返回後,日本也傳來好消息,據中新網報導,日本太空飛行器搶先返航,"隼鳥二號"結束太空使命準備正式降落地球
  • 難度高於嫦娥五號!日本太空飛行器返航獲認可,俄:創造了新紀錄
    難度高於嫦娥五號!日本太空飛行器返航獲認可,俄:創造了新紀錄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中國在這段時間發射了嫦娥五號,並且現在已經進入到環月的軌道,等待最佳的時機回歸地球,這就完成了相應的任務。最讓人關注的就是從月球帶來的月壤,畢竟這是自美國之後第二次取得月壤。
  • 嫦娥五號即將返回地球,日本太空飛行器搶先返航,菅義偉野心有多大?
    圖為隼鳥2號進入大氣層最近,嫦娥五號在月球成功挖土,然而在嫦娥五號即將返回地球之際,日本又有新動作了,這一次菅義偉陰險目的終於暴露,命令隼鳥2號太空飛行器搶先返航,將隼鳥2號探測器的返回艙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
  • 嫦娥五號探月期間,日本同時傳出好消息,太空飛行器滿載而歸搶先返航
    而且對於這次的探月行動,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此次我國的嫦娥五號將會攜帶兩公斤月壤返航,這些月壤對於人類探索月球有著跨時代意義。對於我國這次的成就,早在嫦娥五號升空之時,世界各國就發來賀電,其中美國更是公開要求分享月壤,對此外界眾說紛紜,因為早在美國探月時,只分享給我國一克月壤,如今大言不慚提出要求。
  • 嫦五開啟返航之路,印度卻按捺不住了:120天後也登月?
    嫦五開啟返航之路,印度卻按捺不住了:120天後也登月?嫦娥五號滿載了全國十四億人民的希望,成功著陸月球並完成了月壤採樣等一系列高難度任務。據媒體4日報導,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開啟返航之路,從月球表面起飛,攜帶月壤樣品成功進入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了地外天體起飛,鮮豔的五星紅旗也首次在月球表面「獨立展示」。
  • 「嫦五」回家 續寫月宮新傳奇
    新華社記者 嶽月偉攝  「嫦五」回家了!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為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
  • 嫦娥五號即將返回,日本隼鳥探測器搶先回到地球,哪家難度更大?
    日本的「隼鳥二號」同樣是進行地外天體的採樣和探測任務,並返回地球,那麼他們之間,有何區別呢?日本的「隼鳥二號」探測器在2014年發射升空,在經歷了長達四年的飛行之後,於2018年抵達了一顆被命名為「龍宮」的碳制巖石小行星。2019年開始,「隼鳥二號」開始正式對該行星進行探測採樣工作。從任務上看,這兩種探測器的任務相似,她們之間卻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
  • 多軌道保障「嫦五」奔月,中國有望成第三個「上天挖土帶回」強國
    ,此次發射窗口只有50分鐘,研製團隊應用「窄窗口多軌道」技術,分別設計了5條發射軌道,每條軌道對應10分鐘的發射窗口。但「嫦五」接口直徑達到3.1米,無法使用包帶連接。因此「長五」為「嫦五」定製了專屬「座椅」,讓飛行過程中的連接安全可靠。
  • 日本為了創造了航天技術的新紀錄,搶先返航!
    這個國家就是日本,雖然他們的國土面積並不是特別大,但是他們的科技不遜於任何一個大國。前端時間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引起了世界上很大的轟動,這對於人類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也得到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認可。並且,只要嫦娥五號能在規定的時間裡返回地球,那麼,我國的探月任務也就完美的畫上了句號。這對於整個航空領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奇蹟。
  • 日本與NASA合作,分享隼鳥二號帶回樣本
    圖1:日本探測器隼鳥二號拍攝的小行星「龍宮」照片NASA下屬天體材料研究和探索科學部(ARES)的科學家、收集館長Keiko Nakamura-Messenger,將負責隼鳥二號的美國部分樣本的保管和安全處理
  • 日本公布「隼鳥2號」帶回的稀有樣本,是在向中國炫耀?
    圖為日本隼鳥二號小行星探測器最近中國嫦娥5號成功從月球取回了土壤樣本,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而在這個關鍵時刻,菅義偉終於憋不住了,亮出了最後法寶,日本宣布公開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帶回的稀有樣本對此中國卻一笑而過,因為無論是從技術難度還是從意義上來說,嫦娥5號任務都比隼鳥二號要複雜的多,日本就算想炫耀也炫耀不出什麼來。
  • 長五遙五送嫦五
    來源:央視直播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五」:媽,我不冷!中國航天:不,你冷!
    「嫦五」返程「萌點」多!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從降落到被送離著陸區,細心的網友在「嫦五」返程中發現許多「萌點」,在17日「刷屏」中國社交網絡。
  • 1731克,嫦五取回近三斤半月壤,但其實它還執行了個秘密任務
    12月17日,國家航天局也對外宣布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已圓滿完成,這也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第一期「繞、落、回」三步走的計劃順利完成,嫦娥五號屬於探月工程一期的收官之作,它的主要任務是前往月球取回月壤,驗證我國的地外天體無人取樣返回的技術,另外返回艙中還裝了一些紫花苜蓿和燕麥的種子,以求對這兩種植物進行基因技術改良。
  • 「嫦五奔月」刷屏外媒!美專家:任務複雜,但中國能搞定
    11月24日,萬眾矚目的嫦娥五號一飛沖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作為人類探索月球的又一次偉大嘗試,這一新聞也引爆了外媒的熱情。《紐約時報》:中國開啟月球任務,將帶回月壤上一次月球樣品被帶回地球,還是40多年前,這次嫦娥五號帶回的豐富樣本將具有巨大科研價值國家地理:中國的最新月球任務將帶回1976年以來第一抔月壤嫦娥五號太空飛行器踏上徵途,將為地球採回最新鮮的月壤,幫助科學家解開月球歷史之謎
  • 繼中國嫦五後,日本也傳來一個喜訊,專家:這次亞洲國家出盡風頭
    這一次的探索過程,讓我國對月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並且還帶回了非常珍貴的月壤,從而進一步的去進行研發,甚至夠推動整個人類對月球的認知,所以在這一方面的發展中,的確達到了很優秀的程度,至少能夠讓各個國家都看到中國在航天方面的優勢。
  • 「嫦五」飛天,秦皇島出力不少!
    「嫦五」飛天,秦皇島出力不少!技術人員在展示用於嫦娥五號探測器上的特種玻璃產品。企業發展至今,為國家航天事業貢獻的特種玻璃產品達到了600多萬片,並創下了20年來產品無一質量差錯的記錄,其中,應用於「嫦娥」系列太空飛行器上的特種玻璃蓋片超過了1萬片。
  • 「嫦五」九天攬月背後的「航天電子」
    11月24日,海南文昌,身強體壯的「胖五」再一次拔地而起,帶著嫦娥五號探測器飛向遠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執行我國首次無人月球採樣返回任務。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地球。至此,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圓滿完成。
  • 「嫦五」回家捎來了月球「土特產」
    「嫦五」回家  捎來了月球「土特產」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五」回家緣何引發全球熱議
    「正如預期,各站已看不到該太空飛行器,我們對這一激動人心的任務的參與已經完成。預計很快就會著陸。祝福嫦娥! 我們期待著歡迎你的歸來。」「中國國家航天局找到了嫦娥五號!!」美國《紐約時報》當地時間16日刊文指出,中國一直在推進長期的太空探索計劃,嫦娥五號任務上個月成功開啟,很快從月球表面完成採樣並返回,整個過程令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