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專家解讀「嫦娥五號」:探測器「怎樣返回」比「怎麼挖」更有難度

2020-12-14 閃電新聞

24日凌晨,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順利發射,這一次,「嫦娥」不僅將實現「奔月」的目標,還將歷史性地帶著月球的「禮物」——約2千克左右的月球土壤樣品返回地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聞新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嫦娥五號」的月球採樣,將有助於科學家們更好地研究月球起源,並探索月球生命的存在,會推動我國探月計劃的實施前進一大步。

為什麼要去月球表面「挖土」?

聞新教授介紹,為了實現在月球「挖土」的目標,我國科研工作者已經奮鬥了16年。2004年,我國正式立項實施探月工程,確定了「繞、落、回」三期戰略規劃。「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已圓滿完成前兩步,「嫦娥五號」將實現探月工程第三步戰略目標。這意味著,「嫦娥五號」探測器還將肩負著「返回」的重要使命,將月球表面的土壤帶回地球。

在此之前,實現了在月球「挖土」目標的,只有俄羅斯和美國兩個國家。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俄羅斯採用探測器無人採樣,一共獲得了300多克樣品。美國通過阿波羅計劃實現載人登月,12名航天員曾抵達月球,一共採集了約381.7千克月壤和月巖樣品。1978年,美國曾經贈送了1克月球土壤給中國,中國科學家研究了其中0.5克,發表了14篇相關研究文章。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樣本,將分別來自月表和2米深度之下。「這一次『嫦娥五號』登月採集月壤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探尋『月球起源』;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採集讓科學家進一步分析,月球上有沒有生命或是水的存在。」聞新告訴記者,關於月球起源,科學界有過多種假說,其中「撞擊說」目前較為可行。「這一假說認為,地球早期受到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撞擊的碎片和灰塵飄到太空中,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最終形成了月球。『嫦娥五號』帶回月球土壤後,科學家通過分析,可以對月球起源的多種假說進行更好的論證。」

「怎樣回來」比「怎麼挖」更難

「怎麼挖」也是讀者們重點關心的內容之一。經過十三天的飛行,嫦娥五號會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著陸,此後進行鑽月取樣本大約2公斤左右。

不少讀者興許已經開始「腦補」一隻機器手從「嫦娥五號」中伸出,進行挖掘的「科幻畫面」。能把「挖掘機」開到月球上去,這是多麼神奇的一件事!但聞新教授告訴記者,相比「怎麼挖」,怎麼返回才是「嫦娥五號」要面臨的最大難題。

「返回是『嫦娥五號』要面臨的最大難題,月球的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的起飛相對會容易一些,但一旦進入大氣層,就是考驗科研人員的關鍵期了。」不同於之前的嫦娥一至四號的「單程票」,「嫦娥五號」此次的探月之旅,科研人員們預備的是一套往返雙程的旅行「套餐」。因此,它的「行李」也更多一些。聞新教授介紹,「嫦娥五號」由軌道器、著陸器、上升器、返回器組成,會在月球軌道、月球表面、地球上空進行多次分離和對接。

「嫦娥五號」返回時,必須脫離月球引力才能離開月球。在快速回到地球時,要是來不及「剎車」,返回時會有撞毀的可能。科研人員為此設計了一種「打水漂」式的返回方案。「嫦娥五號」返回時先進入大氣層,依靠大氣層的升力再跳出去,然後再次進入,一進一出,便實現了減速。

未來會不會送太空人上月球?那是一定的

「嫦娥五號」的採樣成功,讓不少讀者升騰起新的念想:在未來,我們能不能把太空人送到月球上去?聞新教授給了一個肯定的答覆,「載人登月」已經是中國航天的「小目標」之一。「這一次我們發射的是『嫦娥五號』,在未來還會有『嫦娥六號』『嫦娥七號』,目前至少已經規劃到了『嫦娥八號』。」

此次「嫦娥五號」在月球著陸的地點並不是月球的南極,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公布的計劃,對月球南極的探索將由嫦娥六號和七號來完成,而嫦娥八號則將進行一些關鍵技術的月面試驗,為建設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探索。

據媒體報導,2019年,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曾透露,未來10年中國將在月球南極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在那之前,會在2022年或2023年做些實驗。至於萬眾矚目的載人登月,吳偉仁表示,也將在未來10年左右實現。

連結:探測器的發射為啥選在清晨?

聞新教授告訴記者,太空飛行器的發射時間相當有講究。地球的晝夜交替是源於地球自轉與太陽直射,「黑夜」對於人類意味著伸手不見五指,但在清晨時,在地平線之外的太空裡,其實依然明亮。太空飛行器在黑夜跟隨著火箭升空,一離開地球後,它就能呈現出「光環效果」,太陽直射的亮光反射到太空飛行器上,科研工作者的光學望遠鏡就能夠迅速檢測到太空飛行器的動態,「捕捉」太空飛行器的蹤跡會更加方便。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盛媛媛

編輯 : 秦小奕

相關焦點

  • 中日航天探測器採樣返回,嫦娥五號技術難度不如日本隼鳥二號?
    而在6個多小時後,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預計嫦娥五號返回器會在12月中旬,帶著大於2公斤的月壤和月巖返回內蒙古四子王旗降落場。嫦娥五號軌道器和上升器對接樣品物質轉交過程中不過,就在嫦娥五號緊鑼密鼓準備返航的同時,據媒體報導,12月6日凌晨1: 47到1: 57,在離開地球6年之後,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返回艙帶著原始小行星採樣物質,成功降落在澳大利亞內陸地區。目前,日方已經取回樣本並正在進行分析。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託舉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這次發射,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中的收官之作。繼嫦娥一號任務實現繞月探測、嫦娥三號任務實現落月探測之後,嫦娥五號任務將實現月球表面無人採樣返回,標誌著我國將圓滿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戰略規劃。而且,這一任務的重大意義,不僅僅是從月球「挖土」回來那麼簡單。
  • 專家詳解嫦娥五號如何返回
    1、嫦娥五號探測器圓滿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中日王牌探測器誰更強?隼鳥二號採樣返回,嫦娥五號落月挖土!
    隼鳥號探測器 嫦娥五號採樣有什麼意義? 嫦娥五號是中國繞落回中的最後一環,取樣返回的環節,這是嫦娥系列收官之作,不過據說還計劃嫦娥六號。它的結構是我國執行過的探測計劃中最最複雜的,它的難度就是無人登月再返回,儘管這個任務的前任有美俄已經操作過很多次,但讓美俄再來一次登月返回的任務,也同樣難度極高!
  • 嫦娥五號即將返回,日本隼鳥探測器搶先回到地球,哪家難度更大?
    文/行人我國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自打發射以來,任務進展十分順利,好消息也是接踵而至,根據我國航天科工局和「嫦娥五號」工作小組的最新消息顯示,目前嫦娥五號的組合體已經完成了分離,目前各個系統工作狀態良好,後續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此次我國的
  • 嫦娥五號探測器咋完成採樣返回任務?四器聯手像串糖葫蘆!
    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的最後一步,在任務規劃和實施方面都更為複雜、更具有挑戰。 那麼,這一次嫦娥五號任務到底有什麼具體實施規劃,探測器又是如何完成任務的呢?四器聯手 共同執行採樣返回任務按照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規劃,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相比於之前的探月任務,嫦娥五號探測器不僅要降落在月球,還要完成採樣和返回。如此多的任務,也使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系統更為複雜,為此研製人員將嫦娥五號探測器設計成了一個多器組合體的形式。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技術水平就是遠不如嫦娥五號探測器
    今日,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成功返回地球,而我國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也已經完成月球採樣任務,即將返回地球。一時間,網絡上關於「日本隼鳥號探測器和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誰的技術含量更高」的討論格外熱烈。很多人說日本隼鳥號探測器飛行距離比地月距離遠得多,認為日本隼鳥號探測器技術含量更高。實際上這個說法是完全是不經過思考的瞎吹!
  • 解讀嫦娥五號回家路:打水漂式返回 著陸艙落人到
    國家航天局專家表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我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  回家之路怎麼走   為克服高速高溫,「太空打水漂」式返回   在先後完成發射、落月、採樣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上升器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等環節後,嫦娥五號開始準備返回地球。
  • ...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月面取樣返回,取樣返回用英語怎麼說?
    中國航天又有新突破,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去月球採集樣本並返回地球。我們來看看外刊中取樣返回是怎麼表達的? 這次任務將在更複雜的任務之前測試中國從太空遠程獲取樣本的能力。 這裡面分別用到了collect,bring back, retrieve, acquire表達獲取這個意思。
  • 上海技物所助力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展無人月面取樣返回任務
    2020年11月24日北京時間4時30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發射現場上海技物所研製嫦娥五號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和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隨探測器升空。
  • 嫦娥五號新突破,俄專家先發話:從未有人像中國這樣做過
    嫦娥五號的最新進展被披露出來,轟動的不只是國人,其他國家也是一樣。俄專家這一次就忍不住要去發聲,稱還沒有誰像中國人這樣做。本月2號,嫦娥五號帶著兩千克的月壤,完成了採樣與封裝任務,對於此事,俄羅斯極有權威的米特羅法諾夫發話了。
  • 任務難度極高!嫦娥五號奔月將創造五個首次
    據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也是我國目前重量最重的月球探測器。本次任務難度非常高,可謂「步步驚心」,同時看點也是層出不窮。年度最有「分量」的發射據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黨委副書記關鋒介紹,探月工程三期是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最後一步,將實現月球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與日本隼鳥2號都是取樣返回地球,到底誰的技術更先進?
    這兩個巧合的太空活動,都是外出地球,取得樣本返回。很多人覺得日本隼鳥2號目標小行星龍宮離地球3億公裡,而嫦娥五號去的月球離地球才38萬公裡,應該是日本的技術更先進,這個理解就片面了。
  • 同樣是去太空挖土,我國嫦娥五號和日本隼鳥二號誰更厲害?
    就在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月球上返回地球的同時,日本的隼鳥二號探測器從太空中返回,並在前兩天著陸地球。 和我國嫦娥五號相同的是,日本隼鳥二號也是去其他星球挖土,不過隼鳥二號挖的是小行星1999JU3,又稱為「龍宮」的小行星,嫦娥五號採集的則是月球土壤和巖石。
  • 嫦娥五號在月球上「挖土」有多難?鑽鏟挖夾十八般武藝齊上陣
    據新華社報導,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功著陸後,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完成中國首次地外天體無人自動採樣,並帶回約2公斤樣品。嫦娥五號是迄今為止國內最複雜的太空飛行器,這次無人月面採樣返回從發射入軌到返回再入,共有11個飛行階段,一個又一個難題可謂「步步驚心」。
  • 嫦娥五號順利升空!這些數字帶你一鍵認識嫦娥"五姐"
    原標題:剛剛,嫦娥五號順利升空!這些數字帶你一鍵認識嫦娥「五姐」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一次「重量級」發射舉世矚目。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託舉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到家了!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中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進入地月轉移軌道。
  • 嫦娥五號攜2公斤月壤,美國卻能帶386公斤,專家:由運載能力決定
    歡迎軍迷們收看本期節目近日,有消息報導稱,嫦娥五號已經在成功將月壤打包,目前正在返回。對於這次嫦娥五號執行的任務,科學家提出的挖土目標是大約為2公斤。對此,就有不少網友感到疑惑,為什麼只挖2公斤?畢竟,月球不好上,好不容易去一趟月球,應該多挖點土,帶回來才對啊。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上月球,美國人挖了上百公斤,為何我們只挖了這麼少?要知道,美國當年最少的一次都是20多公斤,不少網友直言:這個差距也太明顯了吧?對於大家的這些疑惑,已經有相關專業人士給出了答案。專家分析指出,由運載能力決定。
  • 嫦娥五號,安全到家
    航天技術專家、空氣動力學家黃志澄告訴新京報記者,如果採用神舟飛船同樣的防熱技術和返回方式,一不小心,返回器可能會撞毀或者燒壞。漫漫徵途,不能在家門口摔倒。安全返回,一直是嫦娥五號任務的幾大難點之一。早在十年前嫦娥五號立項之初,航天專家就為此頭疼。
  • 嫦娥五號的太空故事
    嫦娥五號為時23天探月取樣又返回地球的太空之旅,為什麼引起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關注和討論?我們通過從各個層面詳細講述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的過程和意義,正是要解答這個問題。  從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到嫦娥一號繞月,直至嫦娥五號帶著來自月球的樣品從月球歸來,中國的太空探索之旅雖然起步較晚,卻發展迅速,已經成為世界太空探索的一個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