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體育,成績有巔峰,但技術能力沒有巔峰。
——馬龍
這一次,馬龍向人們敞開了自己內心。
「我五歲開始打球,十五歲進入國家隊。桌球是中國的國球,踏進這個光榮集體,為國出戰,贏得冠軍,就是我的夢想。」
32歲的馬龍面對鏡頭,用堅定的、鏗鏘有力的話拉開了採訪。他不像是1988年出生的30多歲的人,而像是一個20來歲的小夥子那麼富於朝氣和活力,只是多了堅定和歷練。
從2006年布萊梅世乒賽18歲的馬龍獲得職業生涯第一塊金牌,到現在已經整整14個年頭。從14年前那一時刻開始,很多人注意到了馬龍,也對馬龍抱有了很大的期望。但是在直到2015年蘇州世乒賽登頂之前,馬龍的職業生涯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挫折。世乒賽多次負於王皓,根本就無法進入決賽,同齡人張繼科的快速成功,也刺激著馬龍的神經。人們只見到了現在馬龍成功之時的榮耀,卻不曾見過當失敗來臨時,馬龍自己一人將臉埋起來無聲痛快的模樣。
「運動員本質就是想要贏球,但是在這每次路上,肯定會遇到很多挫折。怎麼能夠讓自己進步,爭取勝利,我覺得這份壓力是最大的。」馬龍化挫折為動力,逆風而行,他更專注地投身到刻苦的訓練當中。而在內心,他是這樣來要求自己:「最主要的是,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怎麼能夠讓自己更積極,去挖掘自己最大的潛力。
終於,2015年馬龍蘇州世乒賽登頂,2016年里約奧運會封王,成就了大滿貫偉業。馬龍在回顧裡約奧運會時說:「裡約之前自己的狀態一般,兩站公開賽也都沒有拿到冠軍,賽前沒有太敢給自己定目標,希望自己能夠輕裝上陣。」
和鄭榮植那場比賽,是非常驚險的比賽。據說鄭榮植為了能夠在奧運會上打敗馬龍,長達數月每天要做的事情看馬龍的比賽錄相,研究與分析馬龍的技戰術使用習慣,找尋馬龍的缺點和弱點在哪裡。所以當比賽開始後,鄭榮植的準備非常充分,打得也非常有針對性,很快先拿下二局,幾乎將馬龍逼入了絕境。馬龍心有餘悸地說:「現在想一想,身上可能還會出汗。當時覺得可能要輸了。」
劉指導當時儘量讓馬龍冷靜下來,並用換衣服這個規則允許的事情將將馬龍的心態重新調整回來。「你換完衣服,就相當於比賽重新又來了一次。」正是這個細節,幫助馬龍冷靜下來,馬龍稱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最終奪冠後,馬龍非常激動。但榮耀也帶來了更大的壓力。馬龍努力將這種壓力轉化成動力,使自己不斷前行。
「競技體育,成績有巔峰,但技術能力沒有巔峰。」馬龍用這樣一句話作了概括和總結。
2018年瑞典公開賽始,馬龍因膝傷而離開賽場長達八個月之久。馬龍認為那是一段非常特別的經歷。康復治療的壓力一點也不比比賽中遇到的困難小。當時確實擔心因此而競爭力下降,希望自己能夠儘快回到賽場。不能上場,就多在腦子裡思考技戰術。馬龍稱這段時間讓自己在「冷靜、思考、耐心」方面有了提升。
終於在2019年卡達公開賽上,馬龍時隔八個月後復了,並拿到冠軍。
「在我年輕的時候,我想得最多的是贏(球),現在,我想得是我不怕輸,但並不代表我不想贏。」競技體育,勝利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馬龍解釋「不怕輸」說:「這樣會讓我的心態更加輕鬆。」
「人生當中,就是不斷地遇到挫折,遇到挑戰,趁著年輕輕的時候,應該為夢想而全力以赴,拼搏一次。哪怕失敗了,也可以累積經驗,這對以後的道路應該會有所幫助。不應該害怕失敗。"
「在國家隊這個集體當中,不光學到了技術,更多的是傳承了精神,因為我們在的是有著光榮與傳統的中國桌球隊,我們的前輩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好的文化。奪冠不光代表我自己,更多的是代表球隊,代表中國。我是中國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