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校概況
宿州學院是安徽省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歷史文化古城宿州市,交通位置優越,京臺高速、泗許高速、連霍高速、徐明高速等在宿州市縱橫貫穿,京滬高鐵、京滬鐵路、宿淮鐵路經過宿州市並設站。
近年來,學校秉承「質量立校、人才強校、服務興校、特色名校」發展理念,堅持「地方性 應用型」辦學定位,培育「走校地合作路,建應用專業群,創文化育人牌」為基本內涵的辦學特色,努力推進學校建設和發展,現在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學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高校。
學校校園佔地1146畝,預留用地1160畝,建築面積37.29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5317萬元。圖書館面積3.46萬平方米,館藏圖書216.7萬冊,其中紙質圖書106.7萬冊,期刊1227種。學校設有15個教學院(部),56個普通本科專業,涵蓋工、管、理、文、經、藝、教七大學科門類。面向全國1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7319人。有專任教師700餘人,其中正高55人、副高19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4人,省學科拔尖人才、省優秀教師、省中青年骨幹教師、省教學名師等30多人,碩士博士生導師20多人。
近年來,獲省級教學成果獎32項,其中特等獎2、一等獎4 項,獲省級以上「質量工程」集體項目52項,其中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特色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各1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0個、特色專業8個。
學校現有國家級基金項目15項,獲省部級科研獎勵36項,14項成果通過省科技成果鑑定,3個新品種通過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鑑定。有煤礦水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科研平臺,以及煤礦勘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礦用絞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複合酶提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自旋電子與納米材料重點實驗室、大學文化研究中心、皖北城鄉一體化研究中心、宿州區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7個省級科研平臺、1個安徽省高校智庫立項建設項目——「安徽省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研究中心」、1個省高校科研平臺創新團隊建設項目——「光電信息材料與新能源器件團隊」、 1個計算機應用技術省級重點學科,其中煤礦勘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學校積極推進應用性科學研究,與地方和企事業單位籤訂產學研合作協議500多項,部分研究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企業創造數億元經濟效益,曾受到《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媒體的廣泛關注。
學校注重開放辦學,與美國、紐西蘭、韓國、菲律賓、波蘭、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在教學科研、青年教師海外研修、學生出國交流學習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每年有大批師生到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高校進行交流學習。
學校高度重視文化育人,積極踐行「友善、博學、務實、奮進」的校訓、「崇德尚能、敬業樂群」的校風、「嚴教、善教、樂教」的教風、「篤學、篤行、篤信」的學風,深入推進以「敬業向學」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近三年,普通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名列省屬高校前列;學生在各類賽事中獲得省(廳)級以上獎項600餘項。
升本以來,學校被評為安徽省首批示範應用型本科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安徽省普通高校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示範高校、安徽省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立項建設單位。學校先後榮獲全國群眾體育運動先進單位、安徽省人才工作先進單位、安徽省文明單位(3次)、安徽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安徽省高等學校優秀教學管理集體(2次)、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5次)、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4次)、第一屆安徽省教育系統文明單位立項建設學校等稱號。
面向未來,學校將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服務興校、特色名校」的發展理念,堅持「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立足皖北,面向安徽,服務全國,加強內涵建設,夯實發展基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綜合辦學水平,向著早日建成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的目標邁進!
二、招生章程
學校全稱:宿州學院
辦學層次:本科
辦學類型:公辦普通本科高校
錄取規則及要求:
1.我校錄取總原則依據教育部最新頒布的當年度《教育部關於做好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及各省制定的有關招生政策、原則和規定,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擇優錄取。
2.網上錄取實行平行志願的省份,按各省有關政策執行;未實行平行志願的,從高分到低分,首先錄取第一志願填報我校的考生;在第一志願未錄滿的情況下,再錄取第二志願考生,依次類推。
3.錄取專業時,先根據考生專業志願,按分數由高到低錄取;不能滿足第一專業志願的考生,由學校根據其第二專業志願投檔,依此類推。同等條件下,與專業一致的單科成績優秀者優先錄取。若所報專業志願均不能滿足,由學校根據需要調劑到其他專業(藝體類不作調劑);不服從調劑的考生予以退檔。
4.對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按生源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委員會的規定執行,錄取時以投檔分為準。
5.考生體檢標準:執行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的有關規定。
6.錄取時,均無男女生比例限制;英語專業限招英語語種考生。報考其它專業沒有語種限制,但進校後以英語安排教學。
7.藝術類招生:我校在江蘇、山東等省份單獨組織專業加試的藝術類專業,專業考試成績合格且達到所在省份規定的藝術類本科文化課最低投檔控制分數線上者,按專業考試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錄取,若專業成績相同時,按文化課分數排序。按照省統考成績錄取的藝術類專業,根據各省發布的藝術類專業招生辦法執行。
頒發學歷證書:
頒發學歷證書的學校名稱:宿州學院
學 歷 證 書 種 類:普通高等學校學歷證書
學費標準:
嚴格按照安徽省財政廳、安徽省教育廳和安徽省物價局核准的標準執行。
獎助措施:
為了激勵廣大同學勤奮學習,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學校積極開闢綠色通道,採取了國家獎助學金、安徽省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校內助學金、學校獎學金、勤工助學、臨時困難補助等多渠道、多元化的資助措施。
(一)國家獎助學金
1.國家獎學金:國家面向普通高校學生設立的榮譽最高的國家級獎項,用於獎勵全日制本專科二年級以上(含二年級)勤奮學習,努力進取,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特別優秀的學生。資助標準為8000元/年·生。
2.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用於獎勵資助高校全日制本專科二年級以上(含二年級)家庭經濟困難且品學兼優的學生。資助標準為5000元/年·生。
3.國家助學金:我校國家助學金具體資助標準分為3檔,分別為特殊困難4000元/年·生,困難3000元/年·生,一般困難2000元/年·生。
(二)安徽省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根據貸款機構不同,安徽省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又分為國家開發銀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和農村金融合作機構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國家開發銀行的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是指國家開發銀行向符合條件的家庭經濟困難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發放的、在學生入學前戶籍所在縣(市、區)教育局辦理的助學貸款。農村金融合作機構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是指家庭經濟困難的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在其戶籍所在地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主要指農商行)申請的助學貸款。兩種類型的貸款最高金額均為8000元,學生在校期間的利息均由國家承擔。
(三)校內助學金
學校在國家獎助學金資助的基礎上,從學生資助工作經費提取,用於進一步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助學金。資助標準分為2檔,分別為特殊困難1000元/年·生,困難500元/年·生。
(四)學校獎學金
1.優秀學生獎學金:用於獎勵德、智、體全面發展,品學兼優的學生。優秀學生獎學金按班級總人數的20%評出獎學金獲得者,一等獎佔總人數的4%,獎勵金額1500元/年·生;二等獎佔總人數的6%,獎勵金額1000元/年·生;三等獎佔總人數的10%,獎勵金額500元/年·生。
2.校長獎學金:用於獎勵具有優良道德品質和健康身心素質,學業素質、科研水平、創新能力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鼓勵學生成長成才。校長獎學金每學年評選30名學生,獎勵名額為5000元/年·生。
3.專業獎學金:師範類學生享受專業獎學金,500元/年·生。
4.優秀新生獎學金:對通過國家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錄取到我校,總分達到當年所在省(或直轄市、自治區)一本分數線以上,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報到和註冊手續的全日制本科優秀新生,在取得學籍後,學校給予一次性獎勵10000元。
5.優秀畢業生獎學金:對獲得安徽省品學兼優畢業生的學生,給予500元的獎勵;對獲得校級品學兼優畢業生的學生,給予300元的獎勵。
(五)勤工助學:學校利用學生資助工作經費建立勤工助學基金,設立勤工助學崗位,全校每月安排400多個勤工助學崗位,學生可享受220元/月的勤工助學報酬。
(六)臨時困難補助:學校每學期撥出一定數額的學生臨時困難補助專款,對於家庭突然變故、學生患重大疾病等特殊因素的經濟困難學生給予適當補助,以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完成學業。
學生資助諮詢電話:0557-2871227
考研及專升本:
1.我校高度重視畢業生考研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幫助畢業生考研。2016年我校畢業生考取研究生達線學生佔本科畢業生總數的12%,錄取學生佔本科畢業生總數的8.21%,其中被211、985高校錄取114名。
2.我校今年繼續開展專升本自主招生工作,招生專業5個,分別是測繪工程、電子信息工程、人力資源管理、新聞學、英語,共370個計劃,最終錄取370名考生,圓滿完成專升本招生工作。
就業工作:
我校畢業生就業通過「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方式落實就業單位,同時學校非常重視就業市場和就業基地的建設,定期舉辦大型畢業生供需見面會,積極為畢業生搭建就業平臺。近年來我院畢業生最終就業率均在95%以上,五次被評為 「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四次榮獲「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稱號。
三、考生問答
問:宿州學院是什麼類型的學校?2016年招生計劃整體情況如何?
答:宿州學院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管、理、文、經、藝、教等七大學科門類協調發展,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服務興校、特色名校」的發展理念,堅持「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是安徽省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立項建設單位。
我校2016年本科招生總規模4700人,在全國11個省份招生,秋季普通高考本科招生專業47個,其中本科新增交通工程、房地產開發與管理、休閒體育、舞蹈表演等4個專業。
問:宿州學院在安徽省內的招生批次是哪些?
答:本科二批、省統考藝術本科二批、體育本科批。
問:宿州學院是否可以轉專業?
答:我校在教育部學籍管理規定框架下制定了轉專業暫行規定,新生入學後可於第一學期期末提出轉專業申請,在教學資源允許下儘量滿足學生轉專業需求。
問:宿州學院有哪些優勢學科和專業?
答:省級重點學科1個:計算機應用技術。
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 應用化學。
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地質工程。
省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3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地質工程、電子信息工程。
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7個: 化學工程與工藝、經管類、生物科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設計師、生物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省級特色專業8個:應用化學、地質工程、生物技術、電子信息工程、藝術設計、新聞學、市場營銷、生物科學。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0個:生物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與應用數學、人力資源管理、電子商務、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應用化學、自動化、會計學、化學工程與工藝。
省級重點建設專業6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網絡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食品科學與工程、資源勘查工程、電子商務。
問:宿州學院的產學研合作教育開展情況如何?
答:明確思路。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以合作育人為中心,以合作平臺建設為切入點,構建「兩個共建,三個合作」的產學研合作育人體系,即學校與合作單位共建專業、共建資源,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研究。通過「兩建三合」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就業綜合競爭力以及服務社會能力。
搭建平臺。圍繞區域支柱產業和優勢學科專業,搭建校地合作戰略平臺,與企業、事業單位構建共建專業、共建資源、合作育人、合作就業等實踐教學平臺。學校與靈璧縣人民政府合作,通過校企合作,幫助靈璧磬雲山地質公園成功申報成為國家地質公園,學校在申報過程中一方面帶領學生實地考察實習,另一方面也培養了一批服務地方的專業技術骨幹;與泗縣人民政府組建泗州戲學院開辦表演專業(泗州戲方向),為泗州戲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繼任者和接班人;與安徽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共建校內實物地質資料庫,與安徽盛林藍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藍莓苗生產基地等;與宿州中糧生物化學有限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共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近200個。
注重實效。一是實施「卓越人才培養計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6個專業被遴選為省卓越人才培養計劃,推進面向行業企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創新與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企業「冠名」招生,實現學習與就業的無縫接軌;二是建立校外專家參與專業申報與建設、人才培養方案編制與論證工作機制;三是聘請校外技術人員擔任專業建設委員會成員,近三年受聘人員14名,實行了校外實習實訓「雙導師制」;四是依託我校博士後工作站、國家級工程中心、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級工程中心、省級重點實驗室等平臺開展大學生科研立項和產學研合作,全力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幫助學生繼續深造,形成了科研促進教學的良好氛圍。
問:宿州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情況如何?
答:學校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工作,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學校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成立宿州學院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宿州學院關於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編制2016版人才培養方案,把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突出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學校通過建立健全創新創業保障體系、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實施創新創業訓練、開展創新創業競賽、推進創新創業成果孵化、加強創新創業指導服務,深入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激情日益高漲。
目前,學校共有10批173個大學生創業項目入駐宿州學院大學生創業園成功孵化;共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64項;2015年,我校學生參加省級以上賽事中獲獎500餘項次,其中,參加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2項、全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業大賽銅獎1項、安徽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2項、安徽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暨創業大賽創業組金獎1項、就業組金獎2項。
問:宿州學院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有哪些資助措施,資助範圍有多大?
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是一項民生工程,我校歷來高度重視,積極創造條件,廣泛籌措資金,全面落實國家各項資助政策,建立了「獎、助、勤、貸、減、免、補」七位一體的資助體系,在實現「不讓一個學生因為家庭貧困而失學」的承諾的基礎上追求「精準資助」工作目標。
2015年我校提取資金390萬元用於學生資助工作專項經費,達到學校教育事業收入的4.9%。共評審國家獎助學金4681人,總金額1430.1萬元;評審校優秀學生獎學金3204人,金額261.65萬元;幫助2730名學生成功申請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貸款金額1841萬元;設立了413個勤工助學崗位,發放補助80多萬元;為22名孤兒學生全額減免學費,減免金額10萬元;幫助47名學生申請義務兵國家資助,資助金額40萬元。
學生資助工作諮詢電話:0557-2871227。
問:宿州學院考研及專升本情況如何?
答:1.我校高度重視畢業生考研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幫助畢業生考研。2016年我校畢業生考取研究生達線學生佔本科畢業生總數的12%,錄取學生佔本科畢業生總數的8.21%,其中被211、985高校錄取114名。
2.我校今年繼續開展專升本自主招生工作,招生專業5個,分別是測繪工程、電子信息工程、人力資源管理、新聞學、英語,共370個計劃,最終錄取370名考生,圓滿完成專升本招生工作。
問:宿州學院畢業生就業情況如何?
答:我校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校、院兩級深入落實「一把手」工程,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就業指導與服務體系,實施了全程化的就業指導,構建了多種形式的供需平臺。2015-2016學年度我校共舉辦各類招聘活動500多場,大型招聘會1場,組織畢業生參加網上招聘活動30餘次,提供就業崗位近萬個,與三十多家企業建立了新的合作意向。近年來,我校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就業質量在逐年穩步提升。通過跟蹤調查,用人單位普遍反映我校畢業生專業基礎紮實,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適應性較強,綜合素質較高。
問:宿州學院國際交流合作辦學開展的情況怎樣?
答:我校注重開放辦學,積極拓寬人才培養途徑,大力推進中外合作辦學,與美國、紐西蘭、韓國、菲律賓、波蘭、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在教學科研、青年教師海外研修、學生出國交流學習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學校現與美國蘇比利亞胡州立大學、波蘭泰斯奈爾歐洲大學、紐西蘭太平洋酒店管理學院、菲律賓聖卡洛斯大學、韓國明知大學、全州大學和濟州觀光大學、新加坡Kaplan高等教育學院、東亞管理學院等國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開展了多種合作項目,主要有:
臺灣交換生項目:學校與臺灣的多所高校開展校際間的交換生項目,專業不限,學習時間靈活,學分互認。目前我校已有30多名學生參加了該項目,分別赴義守大學、中華大學等學校學習,在臺學習生活非常滿意。
韓國項目:我校與韓國多所大學開展專升本、交流生等合作辦學項目,目前已有30多名學生參加該項目。尤其是新近推出的3+1+2項目:本校大三學生可以到韓國學習一年語言,再繼續攻讀兩年,就可以獲得韓國碩士研究生文憑。
美國項目:我校學生英語水平達到美方學校要求,即可到美國蘇比利亞胡州立大學進行交換學習,並有獲得獎學金的機會。美國帶薪實習:項目一般為3個月左右,美方提供帶薪實習崗位,學生不僅可以實地鍛鍊自己的崗位適應能力,還可以開拓國際視野,提高自身外語溝通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菲律賓項目:我校與菲律賓山脈大學和聖卡洛斯大學開展多層次合作,為學生提供專升本、本升碩、碩博連讀等形式的留學項目。
紐西蘭項目:針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可以帶薪實習,專科升本科,境外就業等。
波蘭項目:學校與波蘭泰斯奈爾歐洲大學開展雙邊交換學生學習項目,每學期免費生3人。交換期間,交換生不需要向合作院校繳納學費,學生僅需自行負責住宿以及生活花費。
馬來西亞項目:滿足項目要求的學生可申請赴馬來西亞北方大學和博特拉大學(公立)進行一學期的交流學習,馬方政府可提供70%-90%的學費補貼。
暑期遊學營項目:遊學結合,兼顧英語學習和文化體驗。學校從報名學生中挑選部分品學兼優者進行資助。
問:宿州學院校園文化建設有哪些成果?
答:學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以弘揚孟二冬精神為主線,以「三館三所一園」為依託,深入推進「創優秀大學文化工程」,特色鮮明的大學文化體系已初步形成。建有孟二冬紀念館、賽珍珠紀念館、革命傳統教育館、孟二冬精神及傳統文化研究所、賽珍珠研究所、布克研究所、大學生創業園(簡稱三館三所一園)等特色文化載體和宿州學院大學文化研究中心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近年來,學校承辦了首屆安徽省應用型高校大學文化建設研討會,舉辦了校園文化節、宿舍文化節、創業文化節、科技文化節等活動,形成濃鬱的文化育人氛圍。以傳承創新地方文化為己任,與宿州市政府共同挖掘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遺產。與泗縣共建泗州戲學院,定期舉辦「泗州戲精品唱段」音樂欣賞會;與埇橋區共建「埇橋書法研究中心」,舉辦書法藝術展等;以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大學文化研究中心為平臺,開展大學文化和區域文化研究。獲批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大學文化研究中心的省(廳)級項目19項,發表有關文化研究的論文129篇,話劇《師魂——孟二冬》在「花樣年華」全國大學生第二屆短劇小品大賽中獲優秀獎,「弘揚孟二冬精神,建設宿州學院大學精神」主題教育活動獲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由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作序的《不朽師魂——孟二冬》一書獲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出版獎三等獎,「弘揚孟二冬精神,建設優良學風」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文化育人的探索與實踐」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招生諮詢方式
郵政編碼:234000
地址:東區:宿州市教育園區;西區:安徽省宿州市汴河中路49號
招生諮詢電話:0557-3685022(暑假期間)
0557-2875361、2871081(其餘時間)
傳 真:0557-3685022(暑假期間)
0557-2875360(其餘時間)
校園網主頁:http://www.ahszu.edu.cn/
招生網主頁:http://zjc.ahszu.edu.cn/zs/
招生諮詢電子郵箱:szxyzjc@163.com
招生諮詢QQ:3431643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