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12 阿克西姆
長安少年遊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
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
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
身經大小百餘戰,麾下偏裨萬戶侯。
蘇武才為典屬國,節旄落盡海西頭。
以邊塞詩聞名的王維,用這首《隴頭吟》描繪了悽清、荒涼的西北邊塞。千年之後,滄海桑田,如今的西部壯美而旖旎,早已成為國內戶外愛好者的天堂。鄭天銘對我說,出於對《隴頭吟》的喜愛,他決定將自己的創業項目命名為「遊俠客」。
作為遊俠客的創始人,鄭天銘與林末末身上的標籤有很多,「國內資深旅行家」、「攝影師」、「戶外運動愛好者」,面對面交談後,我才知道,遊俠客是一家夫妻店,也是二人理想的載體。
用創業實現旅行理想
執酒仗劍走天涯是很多人的理想生活,鄭天銘作為一名資深的背包客,對自己的背包經歷津津樂道。
在西湖邊長大的他,對戶外運動有著天然的迷戀。自他14歲騎行到紹興 ,高中時最遠就已經騎行到廈門 。出於對西北風光的嚮往,高三畢業時鄭天銘與同學一道搭車去了西安,之後經格爾木聖地西藏。
浙大畢業後,鄭天銘從事了SP(serviceprovider,服務提供商的英文縮寫)行業,但並未放棄自己的愛好。閒暇時間,鄭天銘運營了一家本地BBS杭州網友俱樂部,02年組織了一次西湖毅行,之後在03年創辦了杭州星空戶外俱樂部。
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本地、外地的驢友們可以更方便地交換信息,結伴旅行,戶外旅遊發生著從AA到半AA到商業化的改變。作為資深驢友,鄭天銘率先嗅到了其中的商機。閒暇時間,鄭天銘運營了一家本地BBS杭州網友俱樂部,2002年組織了一次西湖毅行,之後在2003年創辦了杭州星空戶外俱樂部。鄭天銘嘗試了星空戶外的商業化運作,2005年成立了旅途中國。
在經歷了一系列的輝煌與沒落後,曾獲得不俗成績的旅途中國無疾而終。2009年時,經歷了事業變故的鄭天銘,放下了手上工作與妻子林末末一起旅行了整整一年。旅程結束後,二人決定再次創業,一個負責大方向,另一個負責設計,成立了「遊俠客這家夫妻店」。
旅遊+社交+深度=遊俠客?
遊俠客的總部在杭州,在國內外主要的旅遊城市與地區都設立了站點及子公司。在遊俠客的自我簡介中,「在跟團遊和自助遊之間,創建全新的出遊方式」是他們的目標。他們根據不同的需求將產品類型分為:輕戶外、重旅行、泛攝影。並根據這幾類用戶的類型開發策劃個性化、深度體驗的旅行線路。
「許多旅行者還是希望能遇到志同道合的驢友的」,「旅行重要的不是去哪,而是和誰去」。除卻遊俠客旅行網,鄭天銘還創辦了遊俠BBS社區、俱樂部及攝影協會,形成自己的旅遊+社交的出行模式,並經常組織用戶進行線上線下活動。
與傳統旅行社不同,遊俠客更加突出獨特線路、無購物旅行、人性化服務及社交等。鄭天銘夫婦二人深知旅行者在旅途中的痛點,所以遊俠客一直推崇線路的深度體驗。在遊俠客的網站模塊中,有國內遊、出境遊、周邊遊、攝影遊四大類及親子遊、遊學等主題遊。
鄭天銘對我說,遊俠客能走到今天,歸功於團隊。遊俠客團隊專注於深度遊業務,用心打磨路線,逐步豐富產品庫存量,「網站所有的線路都是我們原創獨立開發的」。其核心線路為「壩上草原」、「西北環線」及「川西掠影」等。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擁有 120+萬 註冊會員,日獨立訪客超過 10萬 ,平均每周通過遊俠客組織出遊超過 2000人 次。員工方面,遊俠客目前擁有100多名專職員工,200多名兼職員工。
對於普通的有出遊計劃的人來說,遊俠客的產品並不廉價。「旅行是一個低頻大額消費的事,而且有很多不可預知的情況會發生」。
遊俠客平臺不僅聘用了優質的領隊,來保證旅途的順利進行,為了預防出行中的可能或不可預知的情況,除了電子、紙面合同,遊俠客還會為每一位遊客提供完備的保險,並且詳細的為用戶說明相關的注意事項。對於年齡較大的團友,遊俠客還有為其辦理健康卡。
除自有渠道,遊俠客的產品在途牛、攜程等國內主流OTA上也有少量銷售。「光我們自有平臺上的銷售額每年都在翻一番」。
「我們有很多特色線路與產品,都是我在徒步時候發現的。」擁有多年徒步經驗的鄭天銘,也積累了不少人脈,與很多地方與公司都有著良好的互動與合作。出於拓展市場深挖資源的目的,遊俠客今年完成了A輪融資。
做大平臺已無出路,有特色才能存活
2015年的在線旅遊市場風起雲湧,光是攜程接連收購去哪兒、藝龍就讓業界震動。顯然,在資本的推動下,旅遊行業進入了深度的整合期。在資本的推動與壓力下,2016年的在線旅遊市場也將有更多的併購、重組、衰亡的事件發生。
對於2015年的旅遊市場,鄭天銘認為隨著市場的發展,在中國做大平臺的時機已過,未來市場內只會存在兩到三家類似攜程、阿里這樣的巨頭。顯然,創業者將熱情與精力投入到攜程、阿里這樣的巨頭所覆蓋的細分延伸領域,並沒有太多意義。
在鄭天銘眼中,未來,海航、春秋航空、萬達、恆大這樣落地資源豐富的企業,與攜程、阿里等OTA既有競爭也有著天然的互補性,反而更容易與巨頭共舞。
對於「小而美」的遊俠客而言,誕生6年來,有著自己的一套生存之道。差異化、特色以及豐富的線路產品,讓遊俠客能夠在OTA的夾縫中生存。「這麼多年,我們一直堅持自己做產品。」實際上,深度遊這個領域的門檻並不是很高,但要想形成自己的壁壘,重要的是特色,才能生存。
「隨著人們旅行習慣的改變,日後普通的跟團社也是很難避免被收購或者衰亡的命運」。因為傳統旅行社並沒有去做旅遊產品,但旅遊產品與旅遊服務終究是需要人做的。
「旅遊的概念很大」,鄭天銘說,「未來,基於目的地的特色旅遊產品與旅遊服務項目仍然有生存機會」。所以,鄭天銘很看好海外的目的地旅遊。他認為在國內B2C平臺的大局已定的情況下,未來在境外旅遊市場將會有更多想像力。
採訪時,鄭天銘感慨道,創業以後,尤其是獲得融資後,一直忙於遊俠客的成長,自己旅行的機會越來越少,回憶起與林末末二人出遊的種種與創業歷程也甘之如飴。讓心與身體行走在旅途與創業生涯中也是很多創業者的初心,希望2016年的旅遊市場能夠迸發出更多的生命力。
- 20151230 No.1047 -
| 回復"目錄"查看B12往期 |
想要了解「2015杭州年度創新人物盛典」的詳情,並投票,請戳「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