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 編:王木樣
常務副總編:吳一橋 楊龍培 操應旺
郵箱投稿:ltyjiw@163.com
編輯熱線:13587631000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王丹題字
序 言
昔日王羲之與眾人聚集蘭亭,為一個民俗節日,更為的是一場把酒言歡借詩交友的曠世盛宴。他們均為玄學名家卻各具風採,這使得其不僅局限於一場書會,更是在此享節日之喜悅,言詩酒之雅興,品山水之無窮,奏流水之華章,並以《蘭亭集序》記之。但就其對後世影響,書法文化卻更勝一籌,成為今天三月三風情的主題,蘭亭也成為舉世公認的書法聖地,這恐怕是當年王羲之他們所始料未及的。由此衍生出的「蘭亭雅集」成為當代書壇精英展示和交流的平臺,凝聚了遷客騷人、文人志士的情懷,更是人們記錄情感的重要途徑。自此,雅集的形式豐富多彩起來,融入書畫詩集之中。在人類所有的文字中,只有漢字超越了工具性而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而中國文人的情趣與對美的不懈追求,則讓中國文人的書案變成了藝術的孵化器。有趣的是,漢字的藝術化分別向兩個相反的方向發展:書法是用毛筆在坦然接納任何塗抹渲染的白紙上書寫;篆刻是用利刃在寧碎不屈的石頭上書寫。筆毫可以力透紙背,鋼刀也可以婀娜多姿,這一對姊妹藝術有著大體一樣的基因,卻燕瘦環肥,各有其不可替代的美,無法形容的美。但,只有中國人將這種努力變成了兩門已然獨立但又相互關聯的藝術——書法與篆刻。轉入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雅集形式,從面對面到以網線相連,書法、篆刻作品從展廳搬上互聯平臺,順應時代發展大勢。此雅集,澄懷觀道,德藝雙修,已成今日之大氣象,尤可貴者,此雅集「際會蘭亭」四十八位名家,均為歷屆全國書法展、蘭亭展、西泠印社篆刻展等國展參展、獲獎作者,個人風格明顯,展示的是件件佳作,篩選的也是各路精英,體現的是一種蘭亭雅集的境界和時代精神。初賞蘭亭之際會也,細品又非限於蘭亭也。正所謂:道者,進乎技矣。今之論書畫者,多言「法」,法者,技也,然道也。技無窮,則道亦無窮也,此為書法篆刻家所追尋者。當今之世,復興文化,崇尚文心,弘揚傳統,此為時代之大擔當也。蘭亭雅集網
二O二O年十二月三日
書家推介 / 精心打造 / 高清作品 / 創作有感雷 平,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內蒙古書法家協會理事,北疆印社社員,內蒙古政協書畫院院士,烏海市海勃灣區第九屆、十屆人大代表,文化部「牽手西部」國家藝術基金成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書法導師工作室成員,華東書院副院長(山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法研修班結業。《大眾書法》雜誌編輯。
作品入選第六屆中國書法藝術蘭亭獎,第十一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第四屆全國青年書法篆刻展,第三屆書法藝術蘭亭獎「堯山杯」新人展,第一屆、二屆西部書法篆刻展,第二屆全國冊頁書法展,第八屆全國楹聯書法作品展,第16屆中日自作詩書法展,首屆「祭侄文稿」杯全國書法展,二屆媽祖文化杯全國書法展,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三屆「核心價值觀」書法展等,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十餘次展覽。獲《書法報》2008年年度佳作海選金獎、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2009教學成果展一等獎,《書法導報》全國手卷書法展三等獎,文化部第十四屆「群星獎」銀獎。理論文章、書法作品在《書法報》、《中國書法》、《青少年書法報》、《書法導報》《中國書畫報》、《書畫世界》《大眾書法》等媒體刊登。
書法審美的三重境界
書法無疑是最能代表中國人哲學思想,文化精髓,審美標準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源於文字又發展了文字,一部中國書法史,就是一部漢字的演化發展史,也是一部形象的中國文化史。旅法藝術家熊秉明先生說,書法是中國文化藝術核心的核心。書法是技,書法是藝,書法是道。書法的元素存在於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安居樂業的平常日子書法是我們生活的色彩,漂洋過海謀生創業書法是中國人的鄉愁,開疆拓土捍衛國土書法是中國人標誌,歐美的唐人街,東南亞漢文化圈,孔子學院,一塊橫匾,一幅楹聯,大寫的漢字,書法的神韻,有書法的出現,我們就會頓覺萬水千山,家國親人近在咫尺。任何一個用毛筆寫成的漢字,都有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中華故事。意思是,當某項技藝,達到巔峰後,再進一步前進便接觸到了「道」,即天地規律。書法的獨有性,特殊的書寫工具,以及漢字的獨特造型,書寫時對筆法、字法、章法的規定要求,漢字造字的六書法則,都使它成為一種可以健體益智修身養性的健身操。起行收是筆法三要素,這個看起來簡單的動作卻包含了太極拳的基本理念。而書法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的有序變化更是趣味無窮,長時間練習,自會手腦相合,血脈通暢,神情氣爽。這也是書法進入藝術的根本。 古來書家多高壽,箇中玄妙心自知。孫過庭在《書譜》中論王羲之書法:「寫《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書法源於寫字,又別於寫字。其根本不同就在於書法是表情達意的藝術行為。作為一門藝術形式,書法可以愉悅精神,借物抒懷,超脫物慾。 韓愈在《送高閒上人序》中談到張旭的草書時說:「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韓愈此論,不但恰當地品評了張旭草書,而且為書法的情感品位作了最好的註解。通過書法的藝術陶染,增強審美情趣,提升個人品味,使精神境界得到升華。書法之難,難在文化積累。文化是書法的根脈和源泉。黃庭堅說:「學書須要胸中有道義,又廣聖哲之學,書乃可貴。」陸遊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先賢們的這些經驗之談,實質講的都是文化,是學書者的深根固本之道,不可等閒視之。故初學書法,雖形態逼真,天真爛漫,造型可愛,然不可以文化論。「形而上者謂之道」,書法之道,是書法的精神意識層次,是書法的人格化,只有通過藝術、哲學、宗教的深刻感悟和體驗才能達到。 也就是說,書法的最高標準絕不僅僅是書法本身。它包含了作者的諸多修養,是書法家價值觀,精神世界,生活態度,家國情懷的綜合體現。清劉熙載《藝概•書概》曰:「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書法的三重境界,雖層次不同,然道理相似,各得其所,相鋪相成。書家推介 / 精心打造 / 高清作品 / 創作有感王春生 王善增 鄧 楊 盧少武 葉韶霖
叢 建 曲修誠 呂 昕 鄔浙雷 劉小龍
劉長平 劉 石 劉曉明 劉翼軍 江 敏
許 彪 杜一清 李小明 李升國 李建人
李 峰 李敬偉 楊宇力 吳自標 吳榮東
邱硯寶 張 升 張成泉 張博玉 範士華
尚佳軒 周紅軍 秦 健 袁景林 夏 雲
殷 濤 陶殿甲 常 猛 章哲誠 梁景堂
梁 冰 隋守訓 董衛平 程志宏 謝小毛
雷 平 魏愛臣 魏 野
蘭亭雅集微信公眾平臺依託王木樣先生創辦的中國書畫綜合性門戶網站蘭亭雅集網www.ltyji.com,以藝苑動態、展覽信息、書畫名家、藝術精品等為主要內容,傳播書畫篆刻藝術,是大型網上信息發布平臺。
編輯熱線:13587631000
微 信:3395877
郵箱投稿:ltyji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