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問題,特別是冬季天氣相對寒冷,如若不注意保暖,或一次性吃下過多的生冷食物,就容易對腸胃造成刺激,從而引發拉肚子的情況出現。
但這種拉肚子不會持續過長的時間,在幾次腹瀉後就會緩解。如果頻繁拉肚子,甚至出現了拉水的情況,那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腹瀉不止,往往和病毒、細菌感染有關,我們所說的「拉水」並不是真的拉出了水,而是大便過於溏稀,呈現出水狀。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的話,就會引發身體脫水、水電解質平衡,對健康十分不利,所以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就需儘早處理!
1、找到病原,對症治療
在沒有明確病因的情況下,要慎重服用止痛和止瀉藥物,以免掩蓋真實的症狀從而造成誤診,延誤病情的治療。如果確認為是病菌感染,根據不同的病因,應使用相應的抗生素,在出現脫水症狀後,也應及時補充鹽水,以免加重脫水症狀;
對於非感染性腹瀉而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比如著涼、進食生冷食物等造成的腹瀉。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的話,反而容易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加重自身腹瀉症狀;
如果屬於細菌性痢疾的患者,更不能盲目使用止瀉藥物,這會影響腸道對細菌和毒素的排洩。特別是在腹瀉的急性期,炎症或中毒症狀相對明顯,對止瀉藥需絕對禁止,及時就醫才是正確選擇。
2、飲食調整
在腹瀉拉水期間應避免食用過度油膩的食物,比如肥肉、紅肉等,因為此時的腸胃功能相對較弱,如果大量進食油膩食物,反而會加重腸胃的消化負擔,導致拉水情況越發嚴重。同時,對於辛辣、刺激性食物也應儘量避免;
對於腹瀉者而言,進食要遵循多次少吃的飲食原則,建議每3小時左右喝點濃稠米湯或白米粥。當腹瀉情況停止後,在逐步恢復正常的飲食。不過,如果確診為急性腸胃炎,並伴隨噁心、嘔吐等症狀時,應先進行相應的治療、避免進食,當症狀緩解後,在醫生的建議下適量進食;
另外,如果屬於乳糖不耐受人群,在進食乳製品之後同樣會有腹瀉表現。對於這類人群而言,應禁止含乳糖食物的攝入,對於麥類製品也應避免食用。
如果腹瀉一直都未停止,一天內的大便次數超過了6次甚至更多,那就可能是細菌和病毒感染引發的,對於這種情況,最佳的處理方式就是:及時就醫!根據醫生的建議,服用相應藥物和補充鹽水,以免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