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不糾善,則為惡

2020-12-14 唯心可載樸

為善而不窮理,則自謂行持,豈知造孽,枉費苦心,無益也」。

了凡四訓

這是《了凡四訓》中的一段話,白話意思是:做善事而不去推究做善事的道理,自己以為自己在做好事,很可能反而是在造孽,枉費了一番苦心,卻沒有任何益處。

孔子時期,魯國規定,凡從他國贖回魯國在外為奴僕臣婢者,兼可到國家報銷贖金與領取賞賜。孔子的弟子子貢非常有錢,一次他從別國也贖回幾個魯國人,卻並不報銷也不接受官府的賞賜。孔子知道了這件事,毫不留情的批評了子貢:「子貢,你開了個惡劣的先例。聖賢做事,都是為了改變不良風俗而對老百姓產生教化作用,並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而去做事。現在魯國富人少窮人多,如果領了賞金就被指責不夠清廉,那誰還願意去贖人,我很擔心以後不再有人願意向諸侯國去贖人了。」

孔子的另一個學生子路,曾經過路遇到有人失足落水,子路救了這人,這人為了報答子路的救命之恩,送給他一頭牛。子路欣然接受。孔子知道了很高興,誇讚道:「以後魯國就會多出很多見義勇為的人了。」

這是孔子對兩個學生做出的「好人好事」的看法,「子貢之不受金為優,子路之受牛為劣。孔子則取由而黜賜焉。」

孔子認為,道德應是無損於己而有利於人,決不能以損己利人為代價,這不符合人的本性;知恩圖報是人之常情,而一頭牛的價值與人的價值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有了「子路受牛」的先例,對於救人者是一種先例與榜樣,符合人性。因此孔子批評子貢,讚揚子路。

為善為惡是人行事的效果,趨利避害是人生存的本能,控制本能,辨別善惡,才是真正的「為善」。

那善事與惡事如何區分?《了凡四訓》告訴我們要區分八個方面。

01 區分真假

「有利於別人就是善,僅利於自己就是惡」。

有利於別人,罵人打人也是善;只是為了自己的私利,那麼即使禮敬別人,也未必是善。

02 區分端曲

「純然之心,那就是端;如果有一絲一毫的私心雜念,那就是曲」。

現在我們看有的人很老實謹慎,就認為他是善的而肯定他,但是在聖人看來並不是這樣,因為聖人寧願欣賞有個性又有原則的人。

那些活的很小心謹慎的所謂老好人,雖然普通人都很喜歡,聖人看來卻是沒有原則,反而會認為他們敗壞道德。「天地鬼神之福善禍淫,皆與聖人同是非,而不與世俗同取捨」。

這種認知雖然與我們普遍大眾的觀念不同,卻是最開始的、最樸素的善惡認知,仔細想來,很有道理。

03 區分陰陽

「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

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

名,也是福氣。名,造物者都會忌憚。然而,正因為是福氣,名不副實者,通常都會有災禍;人沒有過錯反而被污衊的,子孫後代「往往驟發」。陰陽平衡,蓋如是說。

04 區分是非

「乃知人之為善,不論現行,而論流弊;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

行善做事,不能僅看行事本身,還要看這個善行長遠會否有弊端。如果流弊足以害人,那麼雖這個行為看起來是好事,實際卻是壞事;若當時這件事並不是那麼好,而它的影響會為別人帶來好處,那麼這事現在看不是善行,但其實已經是了。

05 區分偏正

「善事是正,惡事是偏」。

善事惡事並沒有明確分明。有的好心辦了壞事,是正中偏;有的壞心卻辦了好事,是偏中正。

古代曾經有個富豪,一年鬧災荒,窮人大白天就上街搶奪糧食。富豪狀告到縣衙,縣衙不理會。窮人肆無忌憚。這個富豪自己出錢,私下找人,將搶糧食的人都抓起來懲戒、打罵,終於平息了搶糧風潮,如果沒有這個富豪的行動,最終會釀成很大的社會動蕩。

06 區分半滿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善沒有積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可能成就你的名聲;惡沒有積累到一定程度,也不會造成殺身之禍。

古時有一個女子,想要布施卻沒有什麼錢,就拿出了自己僅有的兩文錢,捐給了寺廟,寺廟的主持親自為她做了指引、懺悔。後來這個女子變得富有,拿著幾千兩銀子捐給寺廟,主持卻讓小和尚代為指引、懺悔。女子不解,主持說:「你雖然從前只捐了兩文錢,但心十分真切,非得主持親自為你懺悔,才能報答你的功德,你現在捐的財務雖然巨大,但布施的心卻沒有那麼懇切了,所以讓徒弟代為懺悔就足夠了。」

這就是「盡己所能」。

心裡不想著做善事,那麼無論做什麼善事,都會得到圓滿的結果。若是心裡總想著自己是做了善事,那麼即使你做的再勤勉,也只是一半的善。

07 區分大小

「一念不到即是,不待犯也」。

只要一起念,若是不正當的念頭,就已經犯下了罪過。不一定要真正付諸行動才是過錯。一念之差,也是過錯。

衛仲達在翰林院任職,一日,他突然靈魂出竅,到了陰曹地府。陰曹地府的閻王對他進行審判,拿過他的功德簿。作惡的冊子堆滿了院子,為善的冊子只有薄薄一卷。有意思的是,當拿秤去稱的時候,惡行薄卻比善行薄更輕。

衛仲達很疑惑,說自己還不到四十歲,怎麼會有這麼多惡行、過失?閻王就說:「一念不到即是,不待犯也。」

衛仲達又問為善的冊子記錄了什麼?閻王說是皇帝曾經想大興土木,被衛仲達阻止,免於勞民傷財,是大善。

衛仲達說:「雖然我說了,但當時並沒有被採納意見。」閻王說:「雖說朝廷沒有採納,但你的這個念頭是為千千萬萬老百姓著想,如果朝廷聽了你的建議,你的功德就更大了。」

08 區分難易

「先儒謂克己須從難克處克將去。」

儒家先聖強調自我克制要從難以克制處下手。

凡是有財有勢的人,要想行善積德是非常容易的,容易而不去做,那是自暴自棄。貧賤的人要行善修福是很難的,很難而去做了,就非常難能可貴了。

為善為惡,孰是孰非,很難定論。

我們要行善,決不能只依賴自己的眼睛所見、耳朵所聽,而要依從內心,謹慎判斷。這就是《了凡四訓》告訴我們的做人做事、行善積德的道理。

關於《了凡四訓》的介紹,我之前已經寫過多篇,這裡就不再一一贅述。只是如同《了凡四訓》這樣的經典與好書,值得一遍又一遍翻看,一遍又一遍感悟。

好書值得反覆看。

《了凡四訓》值得反覆看。

相關焦點

  • ...完整版23集)+《了凡四訓》電影全集+《了凡四訓》原文及經典語錄
    ——《了凡四訓》在接觸《了凡四訓》之前,一直弄不懂一個問題:「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接觸《了凡四訓》後,也沒弄懂這個問題,只是覺得,相較於以前而言,有那麼一絲地活在了「道」上。持續地奉行《了凡四訓》中所教導,最終的結果,相信應當就如《佛陀》中所說:「若您秉持善行,如海浪歸於岸邊,時間推移,善業力將生世相隨,直至覺悟。」首先奉上《了凡四訓》中,筆者最喜歡的一個橋段:「雲谷禪師開示」片段——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今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 閒話改變袁了凡命運的書,了凡四訓
    《隨筆》央視曾推過介了《了凡四訓》這本書!實際上更早的時候,中紀委和監察部的官網也推薦了《了凡四訓》。官媒的大力推薦,無疑是為《了凡四訓》作了最最權威的廣告……《了凡四訓》這本書根有意思的。假如潛心讀下來,對生命,對生活,對自己,對他人都會有一個全新的認知角度,……有益於人為善!有益於己為惡!這是《了凡四訓》改命的主軸和基點!而這看似矛盾的說法,隱含著的卻是真為自己的大智慧!益人終將為己!損人難免自傷!
  • 了凡四訓:了凡四訓精髓
    《了凡四訓》揭示了改造命運的秘訣。全書包含了儒家、佛家、道家三家學說,數百年來影響無數人,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善書」和「東方勵志奇書」。了凡四訓精髓內容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於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汙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傳也。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大抵最上者治心,當下清淨;才動即覺,覺之即無。
  • 轉無福為有福,轉病夭為長壽,《了凡四訓》透漏掌握命運的秘密
    袁黃《了凡四訓·立命之學》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黃,青少年時曾受教於雲谷禪師,對天文、術數、水利、軍政、醫藥等無不研究。是迄今所知中國第一位具名的善書作者,他的《了凡四訓》融會道教哲學與儒家理論,為世人稱道。《了凡四訓》的第一篇為《立命之學》就是講述的人如何對待天命與自修,讀來大有裨益。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 一天一遍《了凡四訓》心想事成五福臨門
    其實早在民國時期,印光大師就極力提倡《了凡四訓》《安士全書》和《感應篇彙編》,而且流通量很大,刊印這三部善書總計數百萬冊,實屬罕見!其中,《了凡四訓》一書,祖師在世時印了百萬餘冊,只因《了凡四訓》闡明了佛法的根本道理。所以它是佛法的基礎和修行學佛的基礎。
  • 推薦一本改變命運的書《了凡四訓》
    都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古人流傳下來的話確實很正確。最近又深讀了一本書,明朝時期寫的書,講的人改變命運的故事和法則。深受感觸。《了凡四訓》講述了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效驗,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整理的《了凡四訓》心得體會,供大家學習和參閱。《了凡四訓》心得體會《了凡四訓》,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
  • 《了凡四訓》電影完整版-獻給勇於改變命運的人!
    強烈推薦觀看《了凡四訓全集》人們常常把不順歸咎於命運,是不是真有「命運」這回事呢?如果有,我們能不能改變既定的命運呢?《了凡四訓》揭示了改造命運的秘訣。這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寫給兒子的家訓,以此來教戒兒子,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
  • 《了凡四訓》一本改變命運的奇書
    如果你想走出困境、改變命運,那麼你一定要好好看看這本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善書」「東方勵志奇書」的——《了凡四訓》。《了凡四訓》,俗稱《了凡戒子文》,是明代寶坻知縣袁黃以自身經歷現身說法,寫給子女的私房家書。袁了凡先生在家書中告誡兒子:要認識命運的真相,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同時要明辨善惡,改過積善,謙卑做人。
  • 《了凡四訓》電影完整版--獻給勇於改變命運的人!
    強烈推薦觀看《了凡四訓全集》《了凡四訓》揭示了改造命運的秘訣。這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寫給兒子的家訓,以此來教戒兒子,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並且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兒子不要被「命」字束縛手腳,命運是可以改變的,要自強不息,改造命運。
  • 《了凡四訓》四部分內容,三種方法,可以「定製」自己的命運
    《了凡四訓》 又名《命自我立》,該書為袁了凡所作的家訓,以其親身經歷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故事。該書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部分內容,集中概括了我國古代的道德思想精神,由於清朝及民國初年的高僧大德們的推崇、印發,在民間廣為流傳,對我國民眾的人生和道德實踐起了重大的影響。神秘莫測的命運真的可以改變嗎?《了凡四訓》的「立命之學」中給出了改造命運的原理,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斷惡。
  • 《了凡四訓》:苦海皆因心起,福田皆由心造
    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意思是說人活著要有敬畏之心,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算是彌天之惡,都可以懺悔改過。即浪子回頭金不換。人的命運真是被天註定的嗎?其實,命運可以通過行為去改變的。這是《了凡四訓》裡所詮釋的道理和智慧。
  • 有本善書叫《了凡四訓》
    而《了凡四訓》別開生面,開善書具名之先河,成為中國第一部真實人物具名的善書。袁黃身為大眾眼中的社會賢達,以自己的成功經驗作為講授內容,循循善誘,仿佛長者在側。「真人實事」更能深入人心,現身說法尤能引起共鳴。傳統勸善文本累代不乏,甚至《西遊記》《聊齋志異》等通俗小說皆有警世作用,而《了凡四訓》的勸善效果卻能經久不衰,應該說,與作者現身說法的述說方式大有關係。這正是《了凡四訓》作為經典善書的獨到之處。
  • 《了凡四訓》這本書,教你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
    雖然說每個人的命運都是註定的,但是如果你讀過《了凡四訓》這本書,你會發現命運實際上也是能夠改變的。今天我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了凡四訓》這本書。《了凡四訓》這本書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著,是他對他兒子的家訓,同時也是一本勸世人向善的書,這本書也是教人們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的,全書的思想宗旨就是「命由我造,福自己求」,強調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通過自己不斷地做善事,積累福德,終有一天你能夠求福得福,求子得子,善報無窮。該書糅合了儒、釋、道三家的思想學說,對提高我們個人的品格修養都大有益處。
  • 佛教:讀懂《了凡四訓》的人,福報太厚重了!
    2021-01-11 00:57:00 來源: 人生之雨痕 舉報   《了凡四訓
  • 《了凡四訓》隱藏的終極秘密:改命要如何改?
    真正讀懂《了凡四訓》中袁了凡的經歷才能明白。這本書中講了袁了凡自己的人生歷程:袁了凡是醫學世家,年輕的時候想讀書,考取功名,但直到三十歲都沒考上。「袁了凡有所悟。(這是袁了凡第二次領悟)之後袁了凡一改之前的習性,發宏願做善事,不僅有了子孫,更是多活了十幾年,和之前預測的命運有了很大的差別。從《了凡四訓》中袁了凡的經歷來看,是袁了凡發善心、做善事,改變了原有的命運。
  • 《了凡四訓》中改過的三種方法
    *節選自《群書治要》之論語 第十集*(本文共1101 字,閱讀大約 4分鐘)那麼這個改過,除了發這三種心以外,還有三種方法,在《了凡四訓》上也給我們講了。第一是從事上改,比如說我們前日喜歡生氣,以前喜歡邪淫,以前喜歡說謊話,從此以後就不邪淫了,不說謊話了,不生氣了,這是從事上改。但是從事上改,如果你不明理的話,就比較難了。所以,這個《了凡四訓》上說: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他沒有禁止這個事的話,首先要明白道理。比如說你喜歡生氣,你就要知道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 我的《了凡四訓》
    接觸《了凡四訓》是從2018年開始的,最開始只是為了排遣心中憤懣,給自己寬心,後來真的看進去之後,才發現自己發現了一個寶藏。書中的諄諄教誨,讓我這個不善於交際、思想幼稚、無人引導,在工作中茫然無措的大齡兒童醍醐灌頂。
  • 電影版《了凡四訓》改變命運法則
    《了凡四訓》袁了凡所作的家訓,以其親身經歷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故事。寓理內涵深刻,兼融儒釋道三家思想,盡現真善美中華文化。告誡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縛手腳,要自強不息,改造命運。
  • 《了凡四訓》:了凡先生知道了自己的命運以後,如何改變命運?
    《了凡四訓》是一本,可以幫助人們改變命運的好書,其中分為四個部分,了凡先生詳細的介紹,自己是如何知道自己命運的,直到遇到了雲谷禪師,通過反省,修正自己的缺點,積極的行善,開始和以前被算得十分準的命運不一樣了,越來越好,並且壽命也延長了,所以,六十九歲時把自己通過一生的努力,驗證了的,能夠做到改變命運的方法,留下來給後代子孫。
  • 央視推薦《了凡四訓》:改變人生命運的方法,都在這4句話裡
    央視推薦《了凡四訓》:改變人生命運的方法,都在這4句話裡央視推薦《了凡四訓》:改變人生命運的方法,都在這4句話裡。漢字三千,最嚇唬人的,莫過於一個「命」字。但其中有本明代的《了凡四訓》,竟主張「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命都不用算了,因為人自己就能創造命運!這口氣,直接滅了其他書的威風。《了凡四訓》是家庭的傳世之學,為作者袁了凡留給子孫的訓示。曾國藩模仿它寫了一部名動海內的家書,兩者被後世尊為「一書一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