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20年12月28日上午10點。
目前全世界累積確診病例8100萬例,現有2200萬例。新冠病毒在全球已經奪走了176萬人的生命。
而美國則是全球最嚴重的國家沒有之一,累積1950萬病例,現有773萬確診病例,死亡34萬,死亡佔美國人口比例,1000/1。
也就是說在美國,每一千人就有一人死於新冠病毒,所有數字都是觸目驚心。
我們在這一年來不斷的看到,一些經歷過新冠後,在生活上備受折磨的治癒人群,新冠的可怕讓我們感覺恐懼。
但是對於美國來講可喜的事,他們已經開始接種疫苗,不過目前由於資源的緊張,很多想種育苗的人也要按照順序排隊,目前很多人已經排到了明年中旬,5、6月份才有可能接種育苗。
面對著目前唯一可能抓住的稻草-新冠疫苗,美國人的態度卻讓人很難理解,雖然進入12月份後,美國人的疫苗接種意願的調查顯示,接種疫苗的支持率有所提高,但是仍然只有60%的人能夠接受接種,並且只有29%的人認為自己一定會去接種,而其他人還是有很多持觀望態度,甚至在一些地方開始有個抵制疫苗的遊行。
美國如果想實現群體免疫,則必須新冠疫苗的接種率達到人口的75%到80%才可能實現,顯然現在得到的支持率還遠遠不夠,也正是因此,剛剛上任的美國總統著急了,甚至親身展示接種疫苗,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接受接種疫苗。
確實的現狀和我們想像的不同,美國疫情失控的情況下,接種疫苗在我們看來是他們現在唯一的稻草,但是美國人卻有很大一批抵制疫苗。
國外社交平臺「油管」等,都出現了一些抵制甚至嘲笑疫苗的視頻和文章。
各種陰謀論的思想在不斷傳播著,甚至一些比如:「疫苗會改變你的dna」、「疫苗會傷害子宮」等等謠言四起。
那麼為什麼美國有這麼多人,在疫情這麼嚴重的情況下依然對疫苗有牴觸情緒呢?
今天就讓我們從不同角度聊聊這個。
1:臨危受命的疫苗
在還沒有上市之前輝瑞企業股票就已經受消息影響,一直呈現上漲趨勢,但是英國的疫苗很快的通過了審批,這勢必會影響之前打算佔領市場的美國,於是在英國通過審批後,美國很快也通過了審批。
然而輝瑞企業股票的股票卻沒有如他們想的一樣上漲,反倒是經過一段時間後,開始下跌。
這個其實就是安全和功效得不到保證,有很多人並不相信這臨危受命,倉促出山的疫苗。
加上之前輝瑞企業的負責人,自己聲稱自己不會注射,導致會有很多人去猜測和質疑這個疫苗。
但是美國民眾其實還是將希望放在了疫苗上,所以更多的美國人只是對現在的疫苗不放心,想觀望一下。
2: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雖然美國已經更換了總統,但是之前美國政府的很多做法,已經讓太多的人覺得政府無能,他們覺得美國政府對待病毒總是搖擺不定,沒有做出及時的決定。
雖然這些大多數都是川普政府遺留的問題,但是拜登上臺後,有採訪顯示,很多美國民眾依然覺得拜登的上臺,並沒有做太多的實際行動。
美國有自己的食物銀行,最近美國食物銀行一直在不斷的補給中,這裡有政府的力量,財團的力量,有錢人的捐助,和社會人士的愛心。
但是當你對這些前來食物銀行領取食物的人進行採訪你會發現,他們很多人之前都是普通的老百姓,至少衣食無憂,但是疫情造成了太多的人失業,很多人已經失業了半年以上,這些人現在生活的很掙扎。
他們雖然需要食物,但是他們更需要的是工作,因為即便吃飽了,生活中依然還有很多其他的費用。美國很多家庭的存款,只夠這個家庭生活幾周,甚至美國有些工作是一周一結薪水,這些都是美國家庭沒有家庭存款的寫照。
沒有家庭存款,就導致美國家庭普遍抗災難能力弱,目前這是美國最大的問題,如何在疫情下在保證不再擴散傳播的前提,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提供更多的補助金,是美國政府目前的大難題。
現在的拜登只能是硬著頭皮上,為川普政府解決他們造成的遺留問題。
3:本來就存在的抵制疫苗心理
在美國麻風腮疫苗會導致憂鬱症的傳言有很多,但是科學其實證明了,這只是一個時間巧合。
確實可能一些疫苗存在一些風險,但是與他們所抵抗的疾病對人們的影響相比,其實疫苗的危害範圍已經非常的低了。
除了這種有爭議的疫苗,其實就算沒有爭議的,在美國也有一部分人有著抵制疫苗的傳統。
早在180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天花疫苗開始在美國接種,當時的美國總統託馬斯 · 傑斐遜大力推廣,希望這個在當時的第一殺手天花,在美國能夠實現集體免疫。
但是時間僅僅過去了兩年,1802年開始,就有很多人喊起了口號,宣傳強制疫苗是違背自由的,侵犯人權,所以呼籲大家抵制疫苗。
其實這些是由於美國民眾的宗教信仰,哲學信仰造成的,曾經一度這種反疫苗的遊行等活動盛行,最後沒有辦法政府只能妥協了,美國很多州都是實行的疫苗豁免,自由選擇接種。
美國人什麼都要把自由掛在前頭,到現在依然很多州,尤其是疫情嚴重的美國中部,依然有很多人不帶口罩。
4:不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其實這是一種正常心理,敢於去嘗試新鮮事物的人本來就是少數。
這個其實還是對這個短時間倉促上線的疫苗有沒有信心,並且現在它的時效性,根本沒有一個說明。也就是說你打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沒了。
這樣就會導致這種想法的出現,我現在打了疫苗,然後不太長的時間後,我的抗體就可能會消失,打過疫苗的我可能會造成精神上的放鬆,這樣說不定那天不注意更加劇了自己感染的可能。
加上日後可能會出現一勞永逸的疫苗,所以這類人不是對疫苗觀望,更多的是在觀望未來是不是能出臺一些一勞永逸的疫苗。
畢竟接種疫苗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的,雖然目前疫苗的不良反應中有說明,半數左右的人會發熱,但是1到2天後這種症狀就會消失,但是前兩天突發的美國接種疫苗的護士事件,還是讓很多民眾憂心忡忡。
以上便是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美國人不願意接種疫苗的一些理由,其實很多人現在認為疫苗是美國疫情的一根稻草,它可能會扭轉現在美國疫情的情況。
但是實際上這都並不樂觀,首先群體免疫的75%以上接種,需要時間去做到,除了民意有很多人不願意接種外,還包括已經願意接種的排隊都排到明年中旬了。
再加上抗體存留時間不確定,對病毒免疫程度不確定,面對不斷變異的新冠病毒是不是有效果也不確定。
所以從周期以及現在的疫苗水平,都不能在短時間內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疫苗的群體免疫一定是日後人類抵制新冠的根本。
然而對於目前的美國來說,在疫苗不斷的更新研發的同時,當下最能解決大量傳播的方法,依然還是增加防範,但是可惜的是,只有部分地區的美國人集體意識很好,像現在紐約,不帶口罩不能進餐廳,進食都是在戶外,街頭上基本見不到不帶口罩的人了。但是那些更嚴重的美國中部,他們用自由作為駁論,很多人依然我行我素的拒絕口罩。
所以進行疫苗的同時,真正有效的群體防控才是目前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