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金澤到江蘇汾湖,他帶著300位員工跨省上班

2020-12-26 新民晚報

清晨7時30分,四輛班車載著數百名本地員工,浩浩蕩蕩地從金澤鎮出發了。班車的目的地是位於汾湖高新區的蘇州亞德林股份有限公司。每日三次發車六趟來回,這些跨省班車宛如無形的紐帶,密切連接著相鄰的兩地。

亞德林總經理沈林根是土生土長的青浦金澤人,從小在雪米村出生長大,亞德林是他一手經營起來的企業,最早的廠房也在這個村裡。2015年起,亞德林從青浦搬到吳江,沈林根幾乎每天都要往返滬蘇兩地。創業近30年,他是滬蘇社會發展的親歷者與見證人。

蘇州亞德林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林根(右)辦公中。

從一間破舊作坊起步

走進亞德林的吳江廠區,機器自動化生產線上只有一到兩位帶著口罩的工人在旁操作,巨大的機械臂來回運作,每過110秒就能鑄造一臺發動機缸體。這邊忙著生產,那邊同步質檢,隔壁的廠房裡還在進行小規模研發測試……工人們火力全開,正在加緊趕製訂單。

看到這番景象,你很難想到亞德林的前身竟是一個從事鋁合金錠生產的村辦企業。1994年2月,沈林根出資將村企改制為民營私營企業。「最早工廠佔地就兩三畝,就是在原來養豬的地方開的小作坊,做低端加工。」看著廠房的舊照片,沈林根回憶起剛開始創業的場景。

公司的產品鑄成了一面牆,沈林根如數家珍。

以前雪米村都是坑坑窪窪的石子路,橋也窄得很,客戶進村難,貨物要運出去也難。「有時客戶來實地考察,一看這麼一間破舊狹小的廠房,還來不及談價格就開始離開了。他們不相信這個小工廠可以生產出他們需要的合格產品。」交通大學材料專業畢業的沈林根沒有放棄,帶領團隊鑽研如何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慢慢地打開了銷售市場。從有色金屬到標準化合金,再到衍生產品,亞德林的規模不斷擴大。

如今,亞德林是生產供應有色金屬鑄件的高新技術企業,合作對象主要為國內外汽車企業。近年來,汽車輕量化和新能源汽車成為全球鑄造行業關注的焦點,亞德林也不例外。「我們在汾湖的廠區佔地面積有約250畝土地,廠房基本依靠太陽能發電,壓鑄已基本實現全自動化。」沈林根介紹,2018年公司銷售額達7.2億元人民幣,預計在未來三五年內將提升至20億元。

沈林根告訴記者,手上這款產品用於新能源汽車,集變速箱、馬達、電控於一體。

帶著老員工一起搬遷

2015年起,亞德林公司因為建設用地減量化而整體搬遷至吳江市,本來沈林根完全可以遣散員工,到新地方另起爐灶。但是,他與本鄉本土的企業員工有著深厚的感情,在徵求大家的意見後,他毅然決定帶著300多名老員工一起跨省上班。每天早晚往返金澤吳江兩地的公司班車,成為了當地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雪米村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沒有鄉親們的支持就沒有亞德林的今天,我對村裡感情很深。」這些年,沈林根一直牽掛著村裡的發展。亞德林是雪米村第一家企業,村裡最早的水泥路就是金澤鎮和沈林根一起出資修建的。從1994年到2010年,沈林根還連續16年堅持每年向村裡700多位60歲以上老人發放慰問金。2007年,他出資55萬元為雪米村安裝了108盞路燈,全長5000米,解決了村民夜間行路難問題。2016年,在廠區搬離金澤時,沈林根又給村裡捐了300萬元的專項基金。

沈林根心系雪米村,「致富不忘鄉親」,獲評青浦2016年度上善人物。

儘管平時住在市區,但沈林根依然會抽空到村裡轉轉,看看老人,看看從小一起長大的夥伴。幾家工廠搬走後,雪米村已然舊貌換新顏。「村裡的變化太大了,以前河浜裡到處是水葫蘆、垃圾,現在真是一派綠水青山、鄉村風光,看著非常舒適。」

跨省通勤證解決復工難題

青吳嘉本就地緣相親、人文相近,金澤與汾湖每天往返車程不過半小時左右,對於亞德林的工人們來說,以前並沒有「跨省通勤」的明顯感受。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件事成為了短時間內的「限定」難題。

2月中旬,亞德林獲得了復工批覆,照往常一樣從金澤接員工到汾湖上班——在這一特殊時期,這些本地員工是快速恢復企業生產力的重要保證。誰知,在班車途經道口時候,他們被要求隔離14天。

亞德林的壓鑄基本實現了自動化生產,員工身後是智能化生產車間。

一開始,沈林根只能先安排170多名員工住在廠區。不過幸好,此事很快得到了解決。示範區通行證的開通互認,為長三角企業復工創造了有利條件,亞德林便是受益者之一。2月21日,他收到了青浦區金澤鎮經發辦工作人員送來的176張通勤證,有效解決了跨省通勤問題。

亞德林現有員工1000多人,已基本全面復工,目前產能恢復到80%,預期3月15日前能夠完成2月份的訂單,到月底可以生產出安全庫存。「就好像血液循環,到那時企業的運營就會恢復正常。」談到疫情影響,沈林根淡淡一笑,「我們的目標是活下來,大家一起度過了這段艱難時間,必定會有更廣闊的天地等著我們。」

亞德林產能已恢復80%,員工正檢測產品。

「長三角一體化為企業未來發展定位明確了方向,尤其是成為示範區後,我感到我們的起點不一樣了,提升了一個級別。」沈林根希望,兩省一市在政策、交通、人才往來等方面能加快互通,實現突破,「這片土地註定將成為一片更開放、更有潛力、更有活力的人才集聚區。」

新民眼工作室楊潔

圖片 |楊潔

編輯 | 包雍爾 龔紫珺

相關焦點

  • 住在浙江,他經常跑步到江蘇上班
    在江蘇吳江汾湖派出所工作的陸佳新,因上班無法參賽。不過,他提前跑了8.25公裡的健康跑,把成績上傳到這次「線上」比賽,也算重在參與,少了些遺憾。像陸佳新這樣的跑步愛好者很多,和別人不一樣的是,他的日常訓練動輒「穿越」長三角,在滬蘇浙跑個來回。1992年出生的陸佳新,老家在浙江省嘉善縣西塘鎮的鐘葫村。
  • 示範區一周年|江蘇蘇州黎裡鎮鎮長張炳高談與上海同城化發展
    一體化給汾湖帶來了怎樣的機遇?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吳江區副區長、汾湖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汾湖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黎裡鎮人民政府鎮長張炳高。對汾湖來說,它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極大地推動了汾湖和上海的一體化發展。汾湖有句話:五分鐘走遍江浙滬。從汾湖開車到虹橋樞紐,只要四十分鐘。但是如果從虹橋樞紐開車往上海市區就很不方便,上下班高峰可能會擁堵,外地車牌也有很多限制。但如果到了虹橋樞紐以後,可以方便地坐地鐵出行,到市區的時間就有了保障。蘇州南站和滬蘇湖鐵路的建設,為汾湖引入更多的人才創造了優勢條件。
  • 滬青平公路青浦金澤這段路,隔出了舊與新、保守與開放兩種全然不同的景致!
    「去金澤就像去外地」,上海人常說的這句玩笑話,是有所指的:到金澤汽車站之前,需要先經過省界治安檢查站——一般看來,過了治安檢查站就是外地了。據當地人介紹,之所以把治安檢查站前移,是出於警力配置優化的考慮,這樣可以同時守住北面錦溪、周莊和南面汾湖兩個方向,如果往南設在省界處,旁邊支路太多,就不容易守住路口。
  • 華為研發中心為啥選擇在上海鄉下這個偏僻地方?
    作為二級水源保護地,金澤此前長期處於低度開發狀態,用金澤育田村黨支部書記潘秋雲的話說:「這三四十年,鎮上、村裡基本上沒什麼變化。」前幾年,金澤在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工業用地減量化工作,一些「低小散」企業遷出後,村裡缺乏就業機會,有的村民不得不到徐涇上班,每天需往返 80公裡。
  • 一腳踏兩省,這橋要「紅」,走~~~上金澤看橋去!
    01凌空遠眺,這座橫跨於滬蘇省界元蕩之上,蜿蜒586米的元蕩慢行橋,如同一條翩然而至的「彩綢」,駕通上海金澤和江蘇吳江兩地。吳江汾湖高新區建設局副局長胡迎東一邊拋出問題,一邊將人引到橋梁青浦金澤段,白字黑底,雙向標註的「WELCOME TO 上海·青浦」「WELCOME TO 江蘇·吳江」,「答案就在這兩行字裡。」
  • Frank打開長三角「盲盒」 |汾湖上的水葫蘆去哪了?
    今年11月中旬,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進一步指出,目前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從頂層規劃到實際推動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果,還要繼續抓下去。汾湖上的水葫蘆去哪了?共域地區如何協同治汙?這是Frank在長三角地區打開的第三個一體化發展「盲盒」,讓我們走近汾湖,揭曉答案…… 從「三不管」到「搶著撈」 初冬,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黎裡鎮汾湖灣村村級聯合河長沈曉華剛結束一天的工作,便匆匆趕到汾湖邊。
  • 上海地鐵17號線西延伸13公裡到金澤鎮,最快2021年開工!
    根據最新消息,上海地鐵17號線西延伸的裡程和開工時間有了相對準確的說法,我們來聽一聽青浦二把手如何說。 「17號線西延伸。先到西岑、再到金澤,約13公裡,目前正在進行方案研究和有關前期工作,爭取明年開工建設。」
  • Frank打開長三角「盲盒」③ | 汾湖上的水葫蘆去哪了?
    這是Frank在長三角地區打開的第三個一體化發展「盲盒」,讓我們走近汾湖,揭曉答案……  從「三不管」到「搶著撈」  初冬,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黎裡鎮汾湖灣村村級聯合河長沈曉華剛結束一天的工作,便匆匆趕到汾湖邊。湖面風寒,但橫穿汾湖一路向東的太浦河卻依舊繁忙。
  • 中國第一條跨省地鐵:將上海和崑山緊密聯繫在一起
    一般來說,地鐵線路是滿足本城市市民的出行需要,不會延伸到另一個城市,更別說跨省了。當然,凡事皆有例外。2013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條跨省地鐵線路開通投入運營。這條跨省地鐵線路,是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上海與鐵路的不解之緣,得追溯到19世紀60年代。
  • 江蘇太倉、上海嘉定檢察機關遠程協作 隔空跨省,一場特殊的不起訴...
    3月23日,江蘇太倉市檢察院、上海嘉定區檢察院通過遠程視頻會議的形式,完成一起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件犯罪嫌疑單位和犯罪嫌疑人的不起訴公開宣告。太倉市檢察院視頻會議室裡的是太倉市檢察院檢察官、被不起訴人和企業訴訟參與人;屏幕的另一邊,則是等候在嘉定區檢察院會議室的該區檢察官和上海市檢察院的三位人民監督員。「雖然全程採用遠程在線視頻的形式,但是整個過程程序非常規範和專業,法律的適用也很準確,充分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 5位旅行社業者講述:等待跨省遊重開的半年,我拼上了全部身家
    直到2017年,她選擇自己創業,在上海虹口足球場開了自己的第一家門店,後來拓展成兩家,旗下員工也慢慢增加到8人,用她的話說,就是找到了自己一直夢想從事的事業。本想著撐到端午節跨省遊能恢復,可還是沒有等到,所以在7月初的時候,不得不忍痛遣散了4名跟了自己很長時間的員工,因為那時候實在不能確定跨省遊究竟什麼時候能重新開放,只能保留一家店,4名員工硬撐下去。」儘管關閉了一家門店,裁掉了一半的員工,如今孫茜每月需支出的運維成本仍在5萬元左右。
  • 點對點接送員工 江蘇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連日來,江蘇各地陸續開通務工人員專列專車,有效解決企業招工困難、務工人員交通不便的"兩難"問題,精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蘇州開通首趟蘇銅對口幫扶返崗專列】
  • 雙城生活|在崑山買房在上海上班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四年時間,小丁尋求過N種「高鐵+地鐵」組合的通勤方式,比如從上海的安亭北站坐高鐵到上海站,再從上海站坐地鐵3號線到公司;也嘗試過「拼車」上班的方式。「花橋有很多像我這樣的年輕人在上海通勤上班,自發組成了拼車群,比如花橋—淞虹路;花橋—漕河涇;花橋—虹橋商務區,這樣的交通方式通常會有一個指導價,比如單程20元左右。」
  • 關於舉辦2020中國攀巖聯賽總決賽(江蘇吳江·汾湖)暨第十四屆全運...
    關於舉辦2020中國攀巖聯賽總決賽(江蘇吳江·汾湖)暨第十四屆全運會資格賽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0-09-27 來源:登山運動管理中心
  • 江蘇人跨省遊熱情回來了:線上復工旅行社數量排名全國第五
    跨省旅遊恢復半月,在家憋了大半年的江蘇遊客終於開始走出家門長途旅行。江蘇人最喜歡去哪些省區市旅遊?日前,攜程發布《江蘇人跨省安心遊人氣報告》顯示,來江蘇省旅遊的遊客量環比增長126%,江蘇人出遊人數環比增長達260%。
  • 遊戲界中最個性的公司,上班期間可打排球,員工帶著安全帽上班?
    大家好啊,小編又和大家見面了,大家都知道,現在得遊戲都是一個比一個精細,這都離不開那些遊戲製作人員得功勞,但是作為目前非常受歡迎的職業,想必大家也都非常好奇他們是怎麼上班的吧,畢竟都是坐在電腦跟前上班的人,而且還聽說有的可以隨性上班,想去就去,不想去就可以在家上班?
  • 金澤船娘抒鄉曲
    2016年11月輪到了我哥哥錢平天做東了,他把聚會的地點安排在上海青浦的金澤——一個江浙滬三省市交界處的古鎮。這個雖然也可稱為水鄉的地方,卻沒有被人們當作著名景點列入旅遊景觀點的行列。我曾經在負責一個位於澱山湖畔名為「清水灣中星康樂城」的旅遊房地產項目開發的時候,發起組織過一個名叫「環澱山湖旅遊景點單位聯誼會」的團體,目的是為了發展環湖交通。
  • 汾湖,我們來了!卡佩王朝做汾湖最健康最好吃的麵包!
    文末有福利—— 卡佩王朝烘焙 —— 之前說過:卡佩王朝烘焙店起源於輝煌的卡佩王朝時期,時過千年,卡佩王朝烘焙幾經跌宕,已在世界各地流傳,如今,來到汾湖啦細節決定成敗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從開始的選材到躺在櫥窗裡麥香四溢的麵包我們注重每一道工序用於培養天然酵母的食材我們精選最新鮮的水果與最醇正的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