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上的《六尺巷》:淺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修心立德為之本

2020-12-22 拿我故事換你酒
今天的六尺巷

導 讀:

千裡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六尺巷」雖然看起來很小,但是它蘊含的文化內涵非常豐富。它是一個文化的新載體,其典故所包含的謙和禮讓精神實際上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它的「寬」不是寬在「六尺」上,而是「寬」在人們的心靈境界與和諧禮讓精神上。

2016年趙薇再度登上春晚舞臺,演繹描繪了家鄉美景的歌曲《六尺巷》。歌曲背景是安徽廣為流傳的六尺巷傳說,歌曲中彰顯人人互敬、和諧共融的傳統美德。

趙薇登臺演唱《六尺巷》

三百多年來,人們一直傳頌著一個寬容禮讓的故事——六尺巷。它展現的是張英宰相家書回鄉,要求「讓他三尺又何妨」,吳府感念宰相大義,也主動退讓三尺宅基地,遂留下千古美景「六尺巷」。

「六尺巷」精神不僅成為鄰裡之間和睦相處的典範,更是中華民族裡仁為美、和諧理念的充分體現。

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六尺巷牌坊六尺巷牌坊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兩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產業,時間久遠了,本來就是一筆糊塗帳。

想佔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塗帳的,他們往往過分相信自己的鐵算盤。兩家的爭執頓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肯相讓一絲一毫。

由於牽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願沾惹是非,糾紛越鬧越大,張家人只好把這件事告訴張英。家人飛書京城,讓張英打招呼「擺平」吳家。

在張英大人閱過來信,只是釋然一笑,旁邊的人面面相覷,莫名其妙。只見張大人揮起大筆,一首詩一揮而就。詩曰:

千裡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夕陽下的六尺巷

書信被快速帶回老家,家裡人一見書信回來,喜不自禁,以為張英一定有一個強硬的辦法,或者有一條錦囊妙計,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詩,敗興得很。

後來一合計,確實也只有「讓」這唯一的辦法,房地產是很可貴的家產,但爭之不來,不如讓三尺看看。於是立即動員將垣牆拆讓三尺,大家交稱讚張英和他家人的曠達態度。

張英的行為正應了那句古話:「宰相肚裡能撐船。」宰相一家的忍讓行為,感動得鄰居一家人熱淚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圍牆向後退三尺。

兩家人的爭端很快平息了,兩家之間,空了一條巷子,有六尺寬,有張家的一半,也有吳家的一半,這條幾十丈長的巷子雖短,留給人們的思索卻很長。於是兩家的院牆之間有一條寬六尺的巷子,村民們可以由此自由通過。六尺巷由此得名。

張英的其言其行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厚德載物的博大精神,更體現出他德治禮序、崇德重禮的良好修養。

對於一個奉行和善且具有道德修養的家庭,總會在自己的書房或者客廳牆壁上掛一些高雅的畫和寫有格言的書法作品。

在這些格言中,往往有「吃虧」的內容,但寫在牆上的字很容易,若真的將要吃虧,許多人都不那麼願意接受了,因為這些人從本質上並沒有理解吃虧的好處,不了解我們若是能忍讓,就是涵養自己的中和之氣,有利於養生,也能夠為子孫後代積累一個仁厚的道德家風。

心寬者無界

古之聖言道「若使人人皆得勝,人間誰合受虧人?」意思是,天下事都不是絕對平等的,勝敗得失降臨於每一個人,在人生的過程中都屬正常,如果人人都只想勝利佔別人便宜,那人間誰應該失敗、誰應該吃虧?誰應該大度些?

所以《六尺巷》的故事帶來的是觸及靈魂、發人深省的人生思索,是在世事紛爭中歸於寧靜與平和的精神淨化。

孔子道「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這是將人的品德修為與社會價值、人生意義聯繫起來,在幾百年後的今天,十八大報告也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了德行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性。

所謂「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具體到點這就需要我們每個家庭、每個人都應修身養德。自己一言一行的德行影響的不僅是別人更是自己,所謂「仁者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仁者壽

人從生下來就具有五種倫理道德方面的先天本職,傳統文化中常常將它們同天地的金木水火土,和人身心肝脾肺腎五個經脈聯繫起來加以論說。

這五種倫理道德:

一為仁,屬性為木,在五臟為肝;

二為義,屬性為金,在五臟為肺;

三為禮,屬性為火,在五臟為心;

四為智,屬性為水,在五臟為腎;

五為信,屬性為土,在五臟為脾。

從以上各種屬性相互分類又相互關聯的意義來看,它使我們知道,五德是每個人缺一不可的,這就好比人的五臟缺一不可。

由以上「德」與「五臟」的關聯現象,應當使我們清楚地知道,為人必然首先要具備道德品質上的五德,即仁、智、禮、義、信,然後才能去考慮人體五臟的健康與否。

屬於品質的德行直接對人體生命產生影響,人體生命狀況又反過來影響人的心性。所以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更應該規範自身一切不良行為,注重德行修養,人的五德完善,人的身體必然健康,古之聖賢有德者都享有高壽,這也是自然之道

怎樣修德就是怎樣養身心的中和之氣,那就必然要有「有得必有失」的理念,現代社會是一個從未有過的物質生活極其豐富,講究競爭、講究成功學的社會,而競爭成功的標誌就是金錢和名利,具體到普通的老百姓講就是就是住更好的房子、坐更好的位子、拿更多的票子。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當下整個社會風氣都在一種爭名奪利的風氣中,極少重視精神的修養,所以大家都覺得生活的很累、煩惱很多,因為物質的追求那是永遠的慾壑難填的,往往精神是空虛的、暴戾的、無聊的。

所謂精神的修養也就是道德的修養,古之聖賢者他們知道天道是不可違的,做事都順其自然,絲毫不勉強,不會為了填不滿的欲望去無謂的犧牲自己。

實際上不去追求過高的生活條件,清貧些也沒有什麼關係,看那些小孩子的世界不管外界多麼艱苦,也保持著純真的笑容。

人重要的是學識品德修養的不斷增加,才能做一個豁達的人,欲望少了,胸懷也就寬闊了,具有寬大的胸襟,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智慧和涵養,這才是修德的關鍵所在。

《六尺巷》的故事,展現了張英那種古代聖賢厚德載物的世界觀,這些世界觀的形成也就在於多讀書,多讀好書,那麼自己的認知範圍就越多、越大、越廣,世界觀就越豁達理智,認知少的人世界觀就盲目狹隘。

天地大自然之所以是那樣永久的存在,而且很有規律、很和諧,就在於天地大自然能夠周而復始地回歸。

我們看到了日出日落、月亮陰晴圓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也應該要像天地日月、花草樹木那樣順應自然生生不息,也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心胸寬廣、放眼遠處、恭謙禮讓的人無論在何時都是受人尊敬的。在物慾橫流、錢、權當頭的今天,提倡這種美德,似乎更為必要。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希望每個人都能將這些美德謹記、發揚。

相關焦點

  • 文都深挖傳統文化富礦
    千古文章桐城派,婉轉悠揚黃梅調,和諧禮讓六尺巷……文化是桐城最特質的資源,也是桐城最具代表性,最有影響力的資源。近年來,安徽省桐城市注重在城市發展建設中保護融合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堅持把歷史文化傳承與城市現代化建設結合起來,通過城市歷史遺存形態和現代經營的業態融合,促進歷史文化和產業發展相互整合,勾勒出這座千載文都的迷人魅力。  桐城是一座文化之城。
  • 觀心、修心、正心:再看《心文化與儒釋道》
    「心」是中國文化最核心的範疇之一,心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心文化集中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精華與根本特質。集心學大成的王陽明,用自己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實踐證明了「心學」的應用價值。《易經》講:"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 2020年名校模擬高考作文:在傳承中堅守傳統文化精髓
    【文題解析】  優秀傳統文化既是民族復興的精神動力,又是建設先進文化的重要基礎。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意義深遠,使命神聖,任重而道遠。「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該命題與新時代主題共振,視角宏大,能充分發揮高考「立德樹人」的導向功能;又貼近實際,綜合考查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科學文化素養。
  • 最新備課:五年級傳統文化 第一課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
    五年級傳統文化第一課《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二、教學準備:課件三、教學過程:(一) 背景介紹,導入新課(二)讀原文: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為什麼要立德呢?因為立德能夠正心,正心之後能夠正身.你這句話後面還有一串東西,「身正而後左右正,左右正而後朝廷正,朝廷正而後國家正,國家正而後天下正.」總的意思是想要說服人立德,後面就是一連串的益處.(1)學生自讀譯文(2)小組內交流。
  • 讓他三尺又何妨|聽黃梅戲裡的六尺巷
    吳家欲佔用之,張、吳兩家遂起糾紛,張家即刻修書進京求助宰相張英。張英看過家書,批詩云:「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裡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吳氏感其義,亦退讓三尺,故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
  • 取傳統文化之精粹,為今日中國之崛起
    120年前那個庚子年,帝國主義列強組成八國聯軍聯手入侵中國,攻陷北京,踐踏紫禁城。其他帝國主義國家也趁火打劫,入夥分贓。清王朝被迫與11國籤訂了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額最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辛丑條約》。今年又是一個庚子年。歷史總是有某些相似之處,今天,我們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遭遇貿易戰等挑戰,但今日之中國已不是往日之中國。
  • 張正揚攜六尺巷慈善基金會為九重城村大愛捐贈
    近日,安徽大別山區迎來了入冬第一波寒潮,連日來的陰雨天氣使得2020年的冬天顯得格外寒冷,就在這寒風凜冽的冬季,宿松縣九重城村委會廣場卻暖意融融,熱鬧非凡,一條印有「六尺巷慈善基金會為九重城村大愛捐贈
  • 河北省興隆縣開展家風家訓活動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的立家之本、幸福之源,是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基石。近年來,河北省興隆縣為積極營造人人懂家風、守家規、遵家訓的良好氛圍,提升人們的文明素質,以「培育好家風、傳承好家訓」為主題開展了系列家風家訓活動。
  • 淺談中國傳統匾額文化(匾額文化起源與發展)
    中國的匾額自發明之始,就離不開刻字藝術,而中國的刻字藝術歷史久遠《易·繫辭》上說:「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這裡的書契就是鍥刻文字。追溯淵源,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陶片上刻有類似文字的符號,可謂刻療的原始形態,距今已有六七千年。
  • 【2020遴選議論文寫作】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傳承傳統文化精髓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創造和傳承了獨樹一幟的燦爛文化,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始終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華夏兒女,根植於中華兒女的內心深處,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對於傳統文化一些人要麼盲目崇拜、全盤接受,要麼囫圇吞棗、流於形式,要麼陶醉其中、固步自封……種種態度不利於傳統文化的發展,更不利於中華民族的繁榮。要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才是發展的應有之義。
  • 2021中央遴選公務員議論文: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傳承傳統文化精髓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創造和傳承了獨樹一幟的燦爛文化,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始終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華夏兒女,根植於中華兒女的內心深處,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對於傳統文化一些人要麼盲目崇拜、全盤接受,要麼囫圇吞棗、流於形式,要麼陶醉其中、固步自封……種種態度不利於傳統文化的發展,更不利於中華民族的繁榮。要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才是發展的應有之義。
  • 德國小磨坊 VS 中國六尺巷
    次日一早,老漢就在當地把至高無上的德國皇帝告上了法庭。地方法院受理了,他們依據德國法律,認為被告擅用皇權,侵犯了原告的私有財產權利,判決皇帝必須「恢復原狀」,重新把那磨房蓋起來,並賠償由於拆毀房子造成的損失。威廉雖貴為一國之君,拿到判決書也只好遵照執行。從此,小磨房就與宮殿比鄰而居,互不幹擾,宮殿裡每天歌舞昇平,小磨房每天也磨麵不止。
  • 修心,永遠都是最原始的底層邏輯
    一個修字,幾乎可以囊括幾千年傳下來的文化精髓。修這個字,網上資料說這個字最早見於甲骨文,但是,甲骨文的修字怎麼寫,一直沒有查到。不過呢,我們找到了攸這個字,因為有專家說,在甲骨文裡面,攸就是後來的修字。
  • 感受優秀傳統文化 如何修身立德做人
    茂名網訊 為了讓全體師生充分感受國學經典的魅力,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立德樹人的教化功能,增強文化自信,促進學校發展,9月19日,在60周年校慶來臨之際,茂名市一中特邀請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領導幹部學國學系列活動發起人
  • 立德樹人 教育為本
    古人說:「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 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育人之本,莫如鑄魂。
  • 中國功夫春晚倡導全民健身保家愛國傳統文化賀新春
    2020年中國功夫春節聯歡晚會於2020年1月22日在禹州主會場和加拿大分會場同時拉開帷幕,春晚主會場在禹州鈞瓷文化園舉行。本次晚會由東方毅集團承辦,晚會節目以弘揚功夫武術為主題,向世界華人展示了一場極具震撼力的饕餮盛宴。
  • 全民學國學|傳統文化塗亮立德樹人「底色」
    在一個多小時的訪談中,嘉賓們結合自身感受,以及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好、傳承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磁縣第一中學校長劉偉彬弘揚傳統文化 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國學精髓和理論瑰寶。
  • 六尺巷:千裡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為啥值得今人深思?
    「千裡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家喻戶曉的名詩出自清朝大學士張英之手。相傳康熙年間,張英桐城老家的家人和鄰居吳家就宅基問題發生了爭執,因為兩家的宅地都屬於祖上基業,再加上年代久遠所以缺乏鐵證,兩家人對宅界更是誰都不肯相讓。
  • 傳育立行 | 銅陵中學:學生為本 立德樹人
    傳育立行 | 銅陵中學:學生為本 立德樹人 2020-10-19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如何相融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價值,需要釐清其存在的若干重要關係。育人和育才相互統一的關係「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新時代對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高校要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只有釐清育人與育才相統一的關係,才能更好地繼承超越優秀傳統文化,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