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標準舞的起源
大約在一百多年前,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世界工業、經濟、軍事強國的英國自我標榜為日不落帝國」。隨著殖民統治的擴張,反映出兩方面社會問題:持續的擴張侵略所造成的英國內部矛的加劇和持續的擴張需要有一種文化予以傳遞到世界各英屬殖民地。這種歷史背景為國際標準舞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國際標準舞是在歐洲宮廷舞、民間舞和社交舞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持續的擴張侵略導致英國人民內部矛盾的加劇,英國貴族、政府為了緩和這種社會矛盾,通過社交聚會、成人禮等相關公共文化服務活動來拉近統治階級和英國人民的距離。這樣一來,另外一個問題出現了:聚會的過程中宮廷舞、民間舞和社交舞種類繁多,反而使不同階層的人們不能很好地走到一起,所以創建一種規範而標準的舞蹈,並予以推廣和普及無疑是不二選擇,在這樣和諧社會的背景下,產生了國際標準舞。
社會有需求,就會有行業。在這種文化背景的驅動下,當時的英國湧現出一批又一批規範舞蹈的工作者,我們把他們稱之為早期的職業標準舞教師,即標準舞的開拓者和先驅者,通過他們的不懈努力,在宮廷舞、民間舞和社交舞的基礎之上,逐步規範創建了標準舞這一流行至今的舞蹈。由於當時英國國力的強盛,急需要向世界傳遞一種屬於英國意識形態擴張的文化,索性乾脆就把標準舞稱之為國際標準舞。
一個國家的舞器,規範之後稱之為標準,並向世界推廣定義為國際標準,足以體現當時英國的強大和強烈的民族自信。說好聽一點,是一種文化意識形態的傳遞,說不好聽一點,就好比是文化的「侵略」。就像現在日益強大的中國,不光是經濟的發展,更需要向世界傳遞一種屬於中國的文化意識形態。如中國舞、中國畫等。同樣的,國際標準舞就是在這種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
國際標準舞的發展演變
1、英國黑池舞蹈節
93年以前,在早期國際標準舞教師們的規範下,國際標準舞越來越流行,逐步被英國、歐洲、世界所接受。地處英格蘭西北的黑池市瀕臨愛爾蘭海峽,且黑池市屬於低緯度地區,海面通常呈現出黑藍色,根據這些地理特性,故該地起名叫「黑池」,顧名思義是像黑色的池子。
早期的黑池經濟並不發達,由於地理位置相對偏遠,不便於管理,黑池一直都是流浪、黃、賭毒的天堂,這一現象在黑池直至今天仍有「後遺症」。去過黑池的人都知道,每當夜幕降臨,賭場、酒吧以及路邊隨處可見的,就是那些喝醉酒的人們。所以當時黑池的地方政府希望將時尚流行的國際標準舞引進、普及、推廣到黑池,並且用大型的文化藝術節活動的形式來予以呈現,其目的就是聚集世界各地的舞蹈愛好者和參與者,以文化活動來促進旅遊經濟的增長。不得不承認,黑池創造了以文化活動來促進地方旅遊經濟發展的經典案例。
2、英國黑池舞蹈節和世界舞蹈總會(WDC)的關係
英國黑池舞蹈節其實和世界舞蹈總會(WDC)沒有實質上的關係。
黑池舞蹈節開始舉辦的時候,世界舞蹈總會(MDC)還沒有成立。但為什麼黑池舞蹈節在舞者的印象中是屬於世界舞蹈總會MDC的比賽呢?其實這是長期以來的習慣思維邏輯的誤區。
在世界舞蹈總會(WMDC)還沒有成立以前,那些最初規範國際標準舞的職業教師們就已經存在了。他們由歷屆的世界舞蹈冠軍團隊組成,所以黑池的地板上一直由他們作為評審出現,直到這些職業舞蹈教師在60多年前才成立了世界舞蹈總會(WDC)。
由於站在「黑池」地板上的評審及選手們大部分均屬於世界舞蹈總會(WDC)成員,才給世人造成黑池舞蹈節比賽活動屬於世界舞蹈總會(MDC)的錯覺。不過,世人的這一錯覺也足以見證,世界舞蹈總會(MDC)在國際標準舞領域的技術權威性。
3、世界舞蹈總會(WDC)的成立
大約在60多年前,規範國際標準舞的職業教師越來越多,而越來越多的教師、評審和考官的出現,包括教材、培訓、考試、比賽等產業的發展,國際標準舞市場日趨完善,也就是由這些職業的教師、評審,考官自發地成立了世界舞蹈總會(WDC)。所以,世界舞蹈總會(WDC)自成立那一刻開始,就是以國際標準舞世界職業技術權威作為自身的定位,其成員均是由國際標準舞的創始團隊和歷屆的舞蹈冠軍、明星選手所組成。
世界舞蹈總會(WDC)始終以權威技術的發展為己任,而其歷屆的主席更是由著名的世界冠軍們所擔任,例如目前的WDC主席Donnie爵士,他本身就是WDC世界錦標賽連續14屆的冠軍,黑池舞蹈節連續7屆的冠軍。
顧名思義,世界舞蹈總會(WDC)就是世界國際標準舞技術最權威的職業組織。
4、世界體育舞蹈聯合會(WDSF)的形成
在國際標準舞產業的發展下,世界舞蹈總會(WDC)的職業教師們在推廣國際標準舞的同時,也開展了大量的業餘選手和業餘教師培訓。越來越多的業餘舞者參與到其中,讓國際標準舞產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隨著業餘市場的逐步擴大,以德國為代表的業餘選手、教師、評審人員又自發地成立了世界體育舞蹈聯合會(WDSF)。不難理解,世界體育舞蹈聯合會(WDSF)的成立初衷,已經把自己作為國際標準舞業餘技術組織來予以定位,即世界體育舞蹈聯合會WDSF是世界國際標準舞業餘技術權威組織
事實上,絕大多數的業餘舞者起初是想通過跳舞來鍛鍊身體。為了便於區分職業和業餘的不同,世界體育舞蹈聯合會WDSF把國際標準舞稱為「體育舞蹈」,實質上國際標準舞和體育舞蹈是同一回事,只不過「國際標準舞」是職業的稱謂,「體育舞蹈」是業餘的稱謂。
5、世界舞蹈總會(WDC)和世界體育舞蹈聯合會(WDSF)矛盾的由來
理論上WDC和WDSF不應該有矛盾,只要各自堅守自己的初衷和定位,本身它們就是屬於師生之間的關係,也是職業和業餘之間的關係。
早期的WDC和WDSF相互之間的教師培訓和評審培訓以及賽事活動等,是自由往來的。WDC的教師們可以執裁WDSF的比賽,WDSF的舞者們也可以參加WDC的比賽。但隨著WDSF業餘舞者的不斷壯大,不少人都成了業餘教師和業餘評審,為了利益和市場的佔有率,突然有一天WDSF的管理者提出了要求:如果以後WDC的教師和評審要參加WDSF的教師培訓班和比賽、執裁等活動的話,必須先要學習考取WDSF的教師證和評審證才行,也就是業餘組織人員要求職業組織人員去他那裡學習考試。這一要求對於舞蹈界而言等同於侮辱,哪有職業教師到業餘教師那裡去培訓的?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多,最終導致WDC和WDSF之間矛盾的激化,終不相往來。
6、世界舞蹈業餘聯盟(WDC-AL)的形成
自從WDC和WDSF分開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WDC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從舞蹈的參與
人數方面,WDC職業的參與者沒有WDSF業餘的參與者多。事實情況也是如此,職業選手肯定沒有業餘選手多。WDC和WDSF分開以後,難道WDC就不需要業餘舞蹈市場了嗎?在這種情況之下,世界舞蹈總會(WDC)採取了應對措施,隨即成立了世界舞蹈業餘聯盟( WDC-AL),這樣就可以保持住舞蹈的業餘市場。讓我們再次用舞蹈的技術層面來劃分,WDC是世界舞蹈職業技術頂級的組織,而WDSF和WDC-AL同屬於世界舞蹈業餘聯盟級別。這也是世界舞蹈總會WDC為什麼要成立世界舞蹈業餘聯盟( WDC-AL)的原因。
7、特殊的世界舞蹈教師聯合會(IDTA)
世界舞蹈教師聯合會(IDTA)是由最初規範創建國際標準舞的老師們成立的舞蹈組織,其優點
就是國際標準舞技術教學的方式方法,曾經由臺灣王子文老師引進到中國市場。中國體育舞蹈聯合會(CDSF)以前一直沿用著IDTA的教材,國際標準舞總會(CBDF)也在應用這套教材,同時還推出了少兒考級。
但我認為在教師培訓過程中所起的名稱不太符合中國國情,比如院士、高級院士這一稱謂,院士這一稱謂在中國是非常神聖的,是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優秀人才,更是國家的寶貝,院士的多與少體現我們國家綜合國力的強與弱。截至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高級院士這種稱謂。
8、關於IDTA
在中國IDTA推出金牌、銀牌、銅牌、金星一、金星二,我認為這種考級的級別劃分不太
符合中國國情,同樣讓文化體系、體育體系、教育體系等那些不在國際標準舞行業內的人們很難區分它的技術標準是如何劃分的,通常情況下類似於傳統的一到十級考級技術劃分標準往往既規範又讓人一目了然。
IDTA是以國際標準舞教學為基礎的組織,歷史上沒有什麼比賽,所以也沒有評審,這是它的傳統。
IDTA還有一個特殊的屬性。在中國北京舞蹈學院設立國際標準舞社教系專業的時候,該系創始人張平教授關於國際標準舞教學技術上曾經與IDTA進行過教學業務的對接,但最終沒能實現合作,主要原因是因為IDTA是區域性組織,並非國際組織,所以當時的北京舞蹈學在向上級審批的時候沒有獲得批准,這也算是IDTA的另一個特殊屬性。
從IDTA的教學業務來看,其教材既被中國體育舞蹈聯合會(CDSF)應用,同時也被中國國際標
準舞總會(CBDF)應用,這從另一個角度也證明了國際標準舞和體育舞蹈就是一回事。
IDTA的教材是由二戰時期英國的軍事科學家Water Clear編制的,具有60-70年的歷史。但舞蹈技術是不斷進步的,一套幾十年沒有修訂的教材,肯定缺乏藝術發展與時俱進的必要性。不過也有好消息,在中國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和中國文化傳媒集團藝術教育測評中心的要求下,世界舞蹈總會WDC主席Donnie爵士(也是 Water Clear最優秀的學生)在原有的教材基礎上進一步改編,其結果讓我們拭目以待。
了解了國際標準舞(體育舞蹈)發展形成的歷史,就不難發現它是有跡可循的,也是有歷史傳統的,更有職業和業餘的技術劃分,權威與否,正統與否一目了然。近些年來不斷出現的中華、華人、國際舞聯、世界舞聯、英皇、皇家等境外離岸組織讓人目不暇接,如果不了解國際標準舞(體育舞蹈)發展歷史,還真分不清楚到底哪家才是真正的權威機構,不過現在就不成問題了,因為大家已經了解了國際標準舞(體育舞蹈)的發展史,當大家再次接觸到魚龍混雜的境外離岸組織的時候,權當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