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牙是許多孩子的「噩夢」,糖糖也不例外。兩歲左右時,糖糖經歷了兩次意外,上排兩顆門牙被撞掉了,上排右邊的一顆牙也掉了一塊,於是開始去醫院看牙。為了讓他了解為什麼要看牙,去之前我們一起復看了小豬佩奇檢查牙齒的動畫片,講了《牙齒大街的新鮮事》《鱷魚怕怕牙醫怕怕》的繪本,還一起玩檢查牙齒的遊戲。
第一階段:徘徊試水期。補第一顆牙時,因為有演練,所以糖糖主動躺在治療椅上張大嘴巴,讓醫生檢查。醫生先讓糖糖咬住一個橡膠固定器保持張嘴狀態,然後開始補牙。兩分鐘後,口水流進了糖糖的嗓子裡,他開始哭。醫生讓我按住他,他哭著補完那顆牙。之後醫生說,孩子太小,配合度差,建議全麻補牙或束縛式補牙。
目前兒童補牙以全麻補牙和束縛式補牙為主,後者多用於學齡前孩子,因為前者可能影響孩子中樞神經發展。束縛式補牙指用專門的捆綁板、束縛帶對孩子身體進行固定,以便醫生治療。治療過程中孩子會大哭大鬧,部分孩子看完牙後一段時間內情緒會受到影響。針對這種情況,可以採取的方法是與孩子對話,引導他配合看牙。於是我又帶著糖糖開啟了5個多月的嘗試過程。
第二階段:積極體驗期。因為第一次補牙不愉快的經歷,之後幾次都以糖糖的大哭結束。後來,糖糖的齲齒更嚴重了,他終於同意去看醫生。但一進醫院,他就緊緊抱著我。這時,我才意識到孩子已經產生了心理焦慮。
輪到糖糖時,他又大哭。於是,在不影響醫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我抱著糖糖了解補牙的知識,邊看邊解釋這個醫生在做什麼,那個醫生在做什麼。之後,來了一個比糖糖還小的男孩子,面對面坐在媽媽身上,醫生幫他檢查了牙齒。看到那個小男孩的經歷並沒有想像得可怕,糖糖覺得也可以接受了,於是去醫生那裡也檢查了一下。這次經歷給了他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
第三階段:成功補牙期。為了讓糖糖徹底不再懼怕看牙,我了解到另一家醫院的醫生很有方法,打算帶他去。醫生看過糖糖的牙片後告訴我們大概需要15分鐘,然後安排我按著糖糖的手臂和腿,怕傷著他。
糖糖對治療椅還有印象,不願躺。醫生把椅子調高,讓糖糖半坐半躺著,然後問糖糖喜歡什麼動畫片。於是糖糖邊哭邊看著治療椅正上方電視裡的小豬佩奇。醫生開始打麻藥,糖糖說有點兒苦,又哇哇大哭。開始補牙了,他還在哭,不過聲音小多了。醫生邊操作邊和他解釋在做什麼,「用魔法鏡照一下」「用魔法棒揪出牙蟲」……最終補了一顆牙,根管治療了一顆牙。
桑代克曾說過:「不要輕視童年時代的恐懼與不安,它們將伴隨人的一生。」看牙對學齡前孩子來說,的確是一種巨大的恐懼。作為成人,正視孩子的恐懼,並耐心接納這種情緒,在孩子不適的狀態下為他們創造積極體驗,並將其轉化為學習契機,這樣才可以讓孩子在恐懼的經驗上長出勇氣和信心。
(作者單位: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幼兒師範學院)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13日第3版
作者:申曉月 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