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和旗幟有關的城堡,關係到丹麥國旗的誕生,是貴族居住的地方
大家好,今天小編要講的是愛沙尼亞的託姆比亞城堡。託姆比亞城堡是一座和旗幟有關的城堡。城堡建造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一處50米高的石灰石峭壁上。最初的城堡是木結構的,由古愛沙尼亞居民興建,後來這兒成為愛沙尼亞貴族和主教居住的地方,由於地勢較高,這兒也是全城防守最佳的地方。歷史上,託姆比亞城堡和丹麥國旗的誕生有著直接聯繫。1219年,丹麥十字軍佔領了這座城堡,兩國軍隊隨後發生了激烈的交戰,眼看愛沙尼亞就要在戰鬥中取得勝利,忽然天空中有一面紅底白色十字旗,在丹麥隨軍神職人員的做法召喚下飄然顯現出來。
丹麥十字軍受到鼓舞,有如神助一般,迅速扭轉戰場態勢,並最終取得了勝利,從此這第一面從天而降的紅底白十字旗就成了丹麥的國旗。託姆比亞城堡和旗幟有關的另一件事發生在1227至1229年間,德國聖劍騎士在這座城堡建起了一座有215級臺階、高45.6米的碉塔,取名為「蘭格赫爾曼」(意思是「高大的士兵」)。赫爾曼是流傳於中世紀故事中的一位受人崇拜的英雄。這座碉塔建成後,外國徵服者都把託姆比亞城堡作為掌控愛沙尼亞的大本營,並把勝利的旗幟插在標誌性建築的赫爾曼碉塔上,這成了一種權力象徵和佔領的符號。
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在愛沙尼亞發生了激烈的爭奪戰,赫爾曼碉塔上的旗幟也因此不斷地被佔領者所變換。1989年愛沙尼亞獨立,前蘇聯的國旗從赫爾曼碉塔降下,代之升起了愛沙尼亞的國旗。這似乎印證了愛沙尼亞人常說的那句話:任憑城頭旗幟變換,無法改變的是屬於愛沙尼亞的江山。如今,每天迎來黎明日出,愛沙尼亞都要舉行升旗儀式,國旗伴隨著國歌飄揚在赫爾曼碉塔上。愛沙尼亞首都塔林是「歐洲中世紀的一顆明珠」。雖然這座老城經歷了世界大戰的戰火洗禮,卻依然完好地保存了下來。
1997年,包括託姆比亞城堡在內的塔林老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你可能已經注到了,北歐的瑞典、挪威和芬蘭,這些國家的國旗上都有顏色不同的十字貫穿旗面。原來歷史上丹麥、瑞典(那時芬蘭歸屬瑞典)和挪威三個王國,曾經「合併」成一個「國家」——確切的名字是斯堪地那維亞國家共主邦聯,三個王國共同擁戴丹麥國王為君主。由於有這層原因,瑞典、挪威和芬蘭的國旗上至今仍保留的十字,就源自丹麥國旗的十字圖案。說來丹麥國旗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旗。
但丹麥國旗的誕生地卻是在愛沙尼亞,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就要說到丹麥國王瓦爾德馬進行的一次「十字軍東徵」。12世紀的愛沙尼亞,由於在地理上處在東邊東正教與西邊天主教的「中間地帶」,因此常常遭到來自東西兩個方向的攻擊,其中就被俄羅斯的東正教攻擊了13次,也曾招致天主教的丹麥和瑞典的攻擊,這裡面就包括丹麥國王瓦爾德馬的此次「十字軍東徵。1219年,瓦爾德馬國王的艦隊在愛沙尼亞城鎮林達尼斯(現在的塔林)登陸,和國王一同出徵的還有幾位非常重要的神職人員。
國王的十字軍很快佔領了託姆比亞城堡,他們把城堡稱為丹麥兵營。丹麥十字軍大兵壓境後,表面上看,愛沙尼亞擺出的是一副屈服的姿態,他們派出代表前來談判,實際上卻是在拖延時間,以便可以擴充兵源來抗擊丹麥十字軍。6月15日,丹麥人正在吃飯,愛沙尼亞兵分五路從不同的方向突然發動襲擊,毫無防備的十字軍丟下飯碗四處潰逃。混亂中神職人員特德裡克被打死,愛沙尼亞人以為打死的是丹麥國王。戰場的態勢對愛沙尼亞非常有利,卻沒想到,此時忽然有支丹麥國王的小部隊不知道從哪兒殺了出來,打亂了愛沙尼亞人追趕逃敵的節奏,也使驚慌潰逃的十字軍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而這時隨國王出徵的另幾位神職人員在關鍵時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見他們在託姆比亞城堡的高處呼風喚神作起法來,在他們意意有詞地召喚過後,果然天空中展開了一面紅底白十字的旗幟,並且空中有「神與你們同在」的洪亮聲音迴蕩開來。剛剛還潰逃的十字軍,此刻受到了鼓舞,士氣大增,他們穩住陣腳,在抵擋住愛沙尼亞人的進攻後,馬上進行了反擊。興許是完全相信了有神在護佑自己,十字軍越戰越勇,並最終贏得了這場勝利,史稱「林達尼斯戰役」。由於從天而降的這面紅底白十字旗給林達尼斯戰役的十字軍帶來了好運和勝利,後來這面旗幟就成了丹麥國旗。
當然上面所述只是一種傳說,因為誰都知道,就是再有呼風喚雨本事的人,也是不可能憑空讓一面旗幟從天而降的。實際上這面紅底白十字旗是教皇送給十字軍的,以示其對瓦爾德馬國王「十字軍東徵」的讚賞和支持。這些神職人員在隨國王出徵前就已經把旗幟藏在了身邊,準備在關鍵時刻用這面旗幟來鼓舞十字軍的士氣和鬥志。可以說這些神職人員對出徵將士的心理是相當了解的。既然旗幟是早已經準備好的,那麼接下來有疑問的地方,就該是這些神職人員又是如何在空中展開和顯現這面旗幟的呢?
由於相關史料沒有更詳細的記載,所以按常理來推測的話,應該是神職人員在城堡高處召喚作法並把這面旗幟展開時,正好有風把旗面盈盈鼓起,所謂「好風憑藉力」,旗幟在上升氣流的託舉下飄在空中也就很自然了,這是可能之一;而第二種可能就應該更具合理性了,那就是興許那時的丹麥人也像中國人一樣知道怎麼放紙鳶,他們只需用細線牽住旗面的四個角,就可以像放風箏一樣讓旗幟懸掛並顯現在高高的空中了。當然,不管怎麼說,這是一例很典型也很成功的心理戰,正是這面旗幟鼓舞了丹麥十字軍的士氣,使他們贏得了這場關鍵的戰役,並徵服了對手。從此以後,每年的6月15日就成了丹麥的「國旗日」。看完文章後,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積極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