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云:眾生身中,有金剛佛性,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古德說我們世人本具佛性,此佛性猶如太陽一般,圓滿廣大。既然本具佛性,那麼為何世人自己不知呢?
只為五陰重雲覆障,眾生不見。古德的回答是,因為被五陰遮蓋,所以不見。這裡的五陰是何物?
五陰又叫五蘊,即為:色受想行識。也即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此五蘊遮蓋,世人難見佛性,為何如此說呢?
以想蘊為例,所謂想蘊,我們姑且把它理解為思想,思維。其實,思維僅僅是工具,是我們世人應對世間的工具,但不知從何時起,思維佔據了主導,成了我們生命的代表,這是反客為主的。
當我們有了思維能力之後,會逐漸產生一種衝動,會主觀的區分自我和他人,自我和環境,而且會逐漸強化這種意識,直至形成堅固的自我觀念,這種觀念會遮蔽了我們本有的天性。
曾有一位富商,自視甚高,不甘於俗世的平庸生活,認為要獲得至高智慧,唯有學佛。
自己如此聰慧,不入佛智,實在可惜。於是,富商來到禪師面前,說:我可以學佛麼?
禪師睜開雙眼,看了看富商,說:當然可以。富商得到肯定的答覆很高興,於是又問:禪師以為,以我的資質學佛需要多久?
禪師微一沉吟,說:20年。富商聽後不滿意,於是又問:如果我沒日沒夜地苦修呢?禪師微微一笑,說:如果那樣修行,一輩子也不夠用啊!
禪師為何開口就是二十年?因富商自我意識堅固,然修禪要放下自我,也即消除五蘊,越是自我意識堅固,越要慢慢克去。
其實,悟禪不是個時間概念,而是體驗我們的天性,即體驗佛性的方法,體驗到了就是見性,見性自然開悟,開悟之後自然就是悟後起修。
禪師開口就是20年,不少人是無法接受的,但禪師已是過來人,對於一些自我意識堅固的人,大多用時間來對付,慢慢克去這些人的堅固自我意識,也即是逐漸去了五蘊的遮蔽,才可恢復天性,尤其是自視甚高的人,五蘊遮蔽越重。
如果可以自己主動放開,放下,而且徹底直接,自然無需太多時間。而且,有些大根器的學人,往往言語之間,就已經開悟。
五蘊中各有對治方法,但對於禪家來講,不會分別對待,而是一視同仁,皆視為妄念,所謂妄盡而真現,就是禪家的基本方法。《楞伽經》云:十方諸佛,若有一人不因坐禪而成佛者,無有是處。
上面的富商自我認為聰慧,其實,就是過於攀援妄念,自我意識過于堅固,就是所謂的:重雲覆障。要通過坐禪,澄清心海,才能復現佛性。
但是,也不要過於重視方法,方法是過河的筏子,是工具,就像八萬四千法對治八萬四千病一樣,是對治的方法,病好了就不需要對治,不需要工具,而且過河之後必須及時地放下筏子,放下工具。
不需工具時,若還是抓住工具不放,如同富商要抓住方法苦修,就是禪師講的:修一輩子也不夠用,也難成就。況且,修禪的意義不是苦修,是明了,是開悟,是去妄存真,是回復天性,回復佛性。
回復天性的人,就是回歸真我的人,此時的人會更加清明,難受幹擾,思維能力也會更加強大,更為重要的是,此時的思維已是工具,是我們處世生活的工具。
思維意識不再是我們的主導,相反,是我們在主導思維,主導意識,主導欲望,也就是在此時才可以叫自由,有了自由的人,才真正叫做回歸天性的人。
諸位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