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冠死亡人數正逼近10萬。5月24日出版的《紐約時報》頭版刊登了1000位逝者的姓名、年齡和職業等信息,密集的排版給人強烈的視覺震撼。(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5月24日,《紐約時報》用整個頭版刊發題為《美國接近10萬人死亡,無法計算的損失》的報導,共列出1000名新冠肺炎死者的姓名、年齡與身份,稱近10萬人死亡為「灰暗的『裡程碑』」,並指出「這1000人僅僅是死者的百分之一,他們不僅僅是數字」。這麼多鮮活生命消失,令人悲傷和震驚。此前,聯邦政府一直在強調「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肯定會很好的結束」。
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攻擊的是全人類。在疫情暴發之初,美國輿論也曾認為新冠病毒是一個「均衡器」,人人都可能中招。但隨著疫情不斷發展蔓延,從死亡病例報導上可以看出,美國死亡病例中少數種族(主要是非洲裔、拉美裔)和老年人群體佔比高。
統計顯示,全美新冠肺炎致死病例中白人佔52.3%,非洲裔佔22.4%,拉美裔佔16.6%,亞裔佔5.8%。其中,非洲裔佔比明顯高於其人口佔比的12.5%。具體到各州,情況也大體如此。據芝加哥市政府統計,儘管非裔不到全市人口三分之一,該市卻有超過一半的確診病例以及72%的新冠相關死亡病例是非裔。有學者認為,非洲裔、拉美裔在社會經濟地位上處於整體性弱勢,居住社區人口密度高、衛生狀況較差、社區附近的醫療服務少、醫療質量差使得他們抗病毒能力異常脆弱。當病毒來襲,他們可能得不到及時檢測,面對高昂醫療費用想要治療更是奢望。而工作不穩定、經濟收入低、家庭無儲蓄的社會經濟狀況使得少數種族疫情期間不得不繼續出門工作,更高几率暴露在危險環境下。
除少數種族外,老年人也成為弱勢群體與高危群體。美國養老院及各養老社區中的常住居民僅佔總人口的0.5%,養老機構確診病例佔全國總數的10%,但死亡病例佔比卻高達33%。從不到1%的人口比例,到10%的感染比例,再到33%的死亡比例,感染與死亡佔比之高令人咋舌。據統計,美國31個州超過三分之一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來自養老院。有些州養老院中死亡病例甚至佔據該州死亡病例中絕大多數。美國養老院長期人滿為患、護工短缺,導致只要出現一名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就可能在養老院中大量擴散。老年人普遍身體素質較差,本身基礎疾病與新冠病毒感染之間存在緊密關聯,也促使新冠肺炎向重症轉化並導致更高的死亡率。
從3月1日華盛頓衛生官員宣布美國首個死亡病例,到今天的直逼10萬,兩個多月時間裡,平均每天有超過1100人死亡。疫情深重令人痛心。同時讓人難以接受的是美國政客的所作所為——肆意捏造謊言轉移視線,對外「甩鍋」推卸防控疫情不力責任,枉顧世衛組織重要作用破壞國際抗疫合作,不尊重科學與專業精神,等等。240多年前,美國國父們起草的《獨立宣言》第一條就規定了「人人生而平等,擁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生命權」沒有了,「自由權與追求幸福的權利」又從何談起?(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曹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