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法國第五城,為何在義大利和法國之間來回易手十餘次?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環球情報員 環球情報員 收錄於話題#義大利12#法蘭西,永不投降13

尼斯來回易手

作者|碧落清遙

責編|Thomas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巴黎是法式浪漫的代名詞。除了巴黎以外,法國東南部的海岸觀光帶也充滿了浪漫的格調,這片區域的眾多城市中,最出名的當屬尼斯。尼斯是法國濱海阿爾卑斯省的省會,擁有110萬的人口,是法國的第五大城市。

▲尼斯是巴黎之外,法國最著名的旅遊城市,其區域被稱為「藍色海岸」

可回溯歷史你就會發現,這座距離義大利邊境僅30公裡的城市在此前數百年間一直歸屬義大利,為了獲得尼斯的統治權,統一的法蘭西與分裂的義大利進行了三百餘年的爭奪。

尼斯被15次易手,但強大的法蘭西始終無法徹底兼併尼斯,當19世紀末義大利以統一的國家形象登上歷史舞臺的時候,尼斯卻永遠離開了義大利,成為了法國的一部分,這又是為什麼呢?

▲尼斯在法國的位置

一、統一的法蘭西,分裂的義大利

尼斯位於阿爾卑斯山的南麓,這片高大的山,體構成了劃分各個政治勢力的地緣屏障,而尼斯本身又是地中海西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所以無論是西部的勢力想要進入義大利,還是北部的勢力想要進入地中海,都必須取得尼斯的控制權。

公元前1世紀,處於擴張期的羅馬人佔領了尼斯地區,此後的數百年間,隨著羅馬帝國的消亡和一批蠻族國家的建立,尼斯又先後成為了倫巴底和法蘭克帝國的領土。

▲阿爾卑斯山也構成了今日法意兩國的邊境線

公元843年,法蘭克帝國統治者虔誠者路易與他的三個兒子籤訂《凡爾登條約》,將帝國一分為三。

西、中、東三個法蘭克國家分別成為了今天法國、義大利和德國的雛形。之後又經過幾次疆界調整,至9世紀末,中法蘭克帝國的北部被東、西法蘭克帝國瓜分,南部成立了義大利王國。尼斯所在的地區成為了義大利王國的一部分。

▲法蘭克帝國的分裂使得尼斯的統治權幾經轉手

公元962年,東法蘭克國王奧託二世在羅馬加冕稱帝,自此東法蘭克王國演化為神聖羅馬帝國,義大利被納入帝國的版圖之內,尼斯也隨之成為了帝國的一部分。

西法蘭克的境遇與東法蘭克有些許類似。987年,法蘭西公爵兼巴黎伯爵于格.卡佩推翻了原來的國王建立了卡佩王朝,西法蘭克逐步演變成了法蘭西。但是從于格的封號就不難看出,他實際掌握的領地僅限於巴黎及周邊的法蘭西島地區,在法國國內的實力甚至比不上一些大的封臣。

▲公元1000年的法蘭西王國,但法王真正控制的土地十分有限

為了改變權力分散,國王行政權不彰的情況,此後的歷任法國國王通過聯姻、戰爭等方式不斷侵吞合併法國貴族的土地。比如英國國王以封臣身份在法國擁有大量土地,為了奪取這些土地英法之間爆發了著名的「百年戰爭」(英國國王更是試圖奪取法國王位),最終法王取得勝利將英國勢力趕出了法國。

在法國國王的不斷打擊下,法國國內的強勢貴族勢力逐步湮滅,法國國王直接掌控的領地面積不斷擴大,絕對君主制政體在法國逐步確立。

▲早期的法國王室掌握的領地極其有限

就在法國整合國內勢力,逐步形成統一國家的時候,統治中歐和義大利的神聖羅馬帝國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帝國皇帝的權力逐漸被地方諸侯架空,成為了有名無實的空殼;諸侯之間為爭奪領地而戰爭不斷,帝國逐步陷入分裂之中。

1481年,法王路易十一兼併了安茹公爵勒內的封地,將統治範圍延伸到臨近尼斯的地中海沿岸,法國國王開始將目光投向了一盤散沙的義大利。

此時與法國相接壤的義大利西部地區由效忠神聖羅馬帝國的薩伏伊公爵統治,法國人的擴張意圖不可避免在這裡引發了戰爭。

▲法王兼併普羅旺斯(右下紅圈內),直接將手伸到了尼斯城下

1494-1559年統治法國的瓦盧瓦家族試圖向義大利擴張,這與哈布斯堡家族產生了衝突,此時的哈布斯堡家族不僅統治著神聖羅馬帝國,更通過姻親關係取得了西班牙的王位,兩大家族為了爭奪義大利地區的勢力範圍,斷斷續續進行了半個多世紀的「義大利戰爭」。

為了避免被法國兼併,薩伏伊同哈布斯堡的軍隊結成聯盟,但也正因如此,臨近法國邊界的薩伏伊隨即遭到了法軍的猛烈攻擊,雙方在尼斯城下多次交手,1543年8月,法國人更是聯合奧斯曼土耳其人,搭乘百餘艘軍艦圍攻尼斯。

城陷之后土耳其人在城中大肆擄掠,直到半個月後,隨著薩伏伊援軍的到來,法土軍隊才撤離出城。

▲圍攻尼斯的法國-土耳其聯軍

1559年,義大利戰爭落下了帷幕。法國作為主權國家的地位得到了加強,但是總體實力受到了削弱,無力再向義大利半島擴張;而哈布斯堡家族雖然沒能藉此成為歐洲霸主,但通過戰爭打擊了法國的擴張勢頭,並將義大利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這場戰爭對尼斯也產生了深遠影響,薩伏伊王朝在哈布斯堡陣營的保護之下保住了對尼斯的統治權,但這一切都只是雙方的權宜之計,隨著哈布斯堡家族的衰落以及法國實力的增強,新一輪更大規模的戰爭也在醞釀之中。

▲義大利戰爭結束後的義大利政治版圖,尼斯留在了薩伏伊的境內

二、薩伏伊王室的「不固定財產」

進入17世紀, 法國在一代雄主路易十四的統治下進入了全盛期,成為了當時歐洲大陸上綜合實力最雄厚的國家。

強大的國力給了路易十四擴張領土的野心,他在位期間多次發動對外戰爭,企圖實現法國「萊茵河——阿爾卑斯山」天然國界的目標。

▲路易十四(1638-1715),在位72年 被稱為「太陽王」

1688年至1748年間,法國為了將版圖擴張到「天然國界」而相繼捲入到「大同盟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之中。為了遏制法國的擴張勢頭,英國、奧地利等國也多次聯手對法作戰。薩伏伊由於擔心被法國吞併,而且極度依賴英國保衛他的海上貿易線,所以在每次戰爭中都站到了法國的對立面。

由於國力與法國不在一個等級,每次法軍都能夠佔領尼斯甚至是整個薩伏伊公國,但是相較於尼斯周邊的土地,法國更加看重德意志地區的領土,飲馬萊茵河才是法國君主追求的目標,因此東南部與薩伏伊的戰爭只能算得上是次要戰線。

雖然法國的胃口很大,但在歐洲各大列強的聯合遏制下,法國在歷次戰爭中均無法實現所有的戰爭目標,面積狹小的尼斯只能算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每每都讓法國在戰後無奈吐出。

▲雖然戰場失利但薩伏伊最終收回了尼斯

反觀薩伏依公國,雖然戰場失利,但是在英、奧等國的支持下總能夠順利收回尼斯,甚至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獲得了西西里島的統治權。1720年,薩伏伊公國將西西里的統治權讓給哈布斯堡家族,轉而獲得撒丁島的統治權,吞併撒丁島後,原來的薩伏伊公國宣布升格為撒丁王國。

▲1748年的歐洲地圖

縱觀17-18世紀的幾場戰爭,國力強盛的法國希望實現地緣突破,將更多的土地納入法蘭西的版圖,分裂的義大利由於各個邦國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無法在對抗外敵時形成合力,成了法國眼中可以隨意拿捏的「軟柿子」。

但是法國在其他國家的聯合打擊下擴張之路並不順利,戰績不佳的法國只能在有限的戰利品中優中選優,正因如此,實力弱小的薩伏伊牢牢地將尼斯的統治權握在手中,但是這種情況隨著法國大革命的爆發而發生了改變。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這深深刺激了歐洲其他封建君主國家,以英、奧、俄、普為首的強國迅速組織起軍事力量準備對法國進行武裝幹涉。

執掌法國政權的吉倫特派指揮法軍進行反擊,法軍在東北方進展順利,擊潰奧地利的軍隊後佔領了萊茵河沿岸的許多城市。在義大利戰場法軍也取得了重大戰果,撒丁王國的薩伏伊和尼斯兩個地區被法軍佔領。

1792年11月27日,法國議會宣布正式兼併薩伏伊和尼斯地區,撒丁王國不甘心領土的淪喪,他們一方面表示不承認法國對尼斯和薩伏伊的兼併,一方面在奧地利和英國的支持下積極謀劃對這兩個地區的反攻。但隨著戰爭的不斷推進,勝利的天平逐漸向法國傾斜,第一次反法同盟趨於瓦解。

▲1801年的法國地圖,尼斯(橘色圈內)成為了法國的一個省份

1796年5月18日雙方籤訂停戰條約,薩伏伊和尼斯被割讓給法國。法國在尼斯及附近領土上成立了濱海阿爾卑斯省,對薩伏伊和尼斯兩地的主權第一次得以確立。拿破崙稱帝後,尼斯更是被打造成法國控制義大利半島的重要橋頭堡,在法國的東南部發揮著戰略支點的作用。

拿破崙帝國覆滅後,歐洲各大封建列強在維也納召開了國際會議,旨在恢復歐洲大陸上的封建秩序,許多法國侵佔的領土得以物歸原主。北義大利轉交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控制、薩伏伊和尼斯也回到了撒丁王國的治下。拿破崙在這裡留下的法國印記被一一抹平,直到45年後另外一個拿破崙將法國的勢力再次帶回到了這裡。

▲1815年的歐洲地圖,科西嘉島在1768年被熱那亞共和國轉讓給法國,撒丁王國則在維也納會議後吞併了熱那亞的剩餘領土

三、義大利統一的「贖金」—尼斯入法

1848年12月,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出任法國總統,4年後他在法國恢復了帝制並自稱拿破崙三世。

拿破崙三世登基後,積極尋求恢復法國的影響力,他夢想著建立起可以媲美拿破崙一世的功績。在他的治下法蘭西開始四處出擊擴張勢力。

▲拿破崙三世

當法國在歐洲大陸外不斷擴張勢力的時候,臨近法國的義大利半島也在發生著變化。從中世紀以來,隨著外部勢力的入侵和內部中央權力的淪喪,義大利半島逐步陷入分裂。義大利半島上邦國林立,為了統一半島,實力較強的邦國也進行過嘗試,但都因為法國、奧地利等周邊強權的介入而失敗,畢竟一個統一強大的義大利是不符合法國和奧地利的利益的。

19世紀前期的義大利半島東北部是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卵翼下的眾多附屬國,中部是法國保護下的教皇國,南方是邦國中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兩西西里王國。撒丁認識到要實現義大利的統一必須藉助外部勢力,於是撒丁將目光瞄向了法國。

1858年,撒丁以出讓薩伏伊和尼斯的主權給法國為代價,換來了法國對其統一義大利的支持。

▲撒丁王國統一北義大利,但西北部的薩伏伊和尼斯讓給了法國

第二年4月,奧地利與撒丁之間爆發戰爭,法國旋即加入戰爭。在法國的軍事打擊下奧地利最終戰敗,北義大利被割讓給法國再由法國轉交撒丁。

就在撒丁控制北義大利後不久,法撒兩國籤訂《都靈條約》,以法律形式宣告撒丁放棄尼斯和薩伏伊的主權,但是在表面上撒丁還需要維護一下面子,薩伏伊和尼斯地區將採取民意投票的方式選擇自己的命運。

▲義大利統一戰爭

1860年4月,兩地的居民以99.4%的贊成票同意加入法國,很明顯公投被操縱了!雖然歷史上的尼斯幾番易手,但義大利民族始終是這座城市的主體民族,他們並不想成為法國的臣民,可法國人要求投反對票的人必須實名。

許多居民害怕遭到報復而違心投出了贊成票或是直接棄票。公投結束後,總計有四分之一的尼斯市民離開尼斯搬回撒丁王國境內,曾經的故國家園就此變成了「山河異域」。

▲撒丁國王放棄薩伏伊和尼斯的諭令

1870年,當法軍在普法戰爭中失利,佔尼斯人口大多數的義大利居民仿佛看到了回歸故國的希望,此時的撒丁王國已經統一義大利半島成立了義大利王國,在當年的尼斯市議會選舉中,親義大利勢力獲勝,他們打著「打倒法國人」的口號,企圖歸併到義大利王國。

但法國即便在普法戰爭中戰敗也絕不允許尼斯再次脫離自己的版圖,尼斯當地的親義大利勢力被迅速鎮壓,此後法國政府在尼斯強力推進同化政策,義大利語學校被關停、義大利語報紙被查封,地名和人名全部法國化,尼斯就此與義大利漸行漸遠。

▲尼斯的義大利民族英雄加裡波第雕塑,這座城市是加裡波第的故鄉

總的來說,整個19世紀尼斯的歸屬發生了幾次重大變化,拿破崙一世通過軍事徵服將尼斯變成了法國領土,但隨著拿破崙帝國的崩潰,再次被還給了撒丁。

但是當義大利半島統一問題擺在面前的時候,撒丁王國選擇犧牲尼斯和薩伏伊去換取法國的支持藉以統一義大利半島,這種政治交換的影響遠比軍事佔領來的深遠,尼斯作為義大利統一的「贖金」被交給了法國,尼斯本身畢竟體量有限,沒有決定自身前途命運的能力,只得在法國的同化政策下逐步融入法國。

四、破碎的「大義大利」夢

義大利統一後,隨著國力的不斷提升,國內也逐步產生了收回尼斯的呼聲。但是由於義大利想在巴爾幹、非洲等地爭奪勢力範圍,實力上又與法國存在差距;而法國也在尼斯修建鐵路、開展法語教育、鼓勵法國居民遷入尼斯。隨著法國化的逐步深入,義大利人與義大利語都不再佔據主導地位,尼斯問題也就沒有掀起多大的風浪。

1925年墨索裡尼成為義大利王國的實際領袖,這個法西斯狂人旋即提出了「大義大利」的構想,企圖奪取包括尼斯在內的大量義大利周邊土地。

▲1940年法意兩軍在尼斯周邊的戰鬥

1940年納粹德國入侵法國,法國迅速潰敗。墨索裡尼看到了奪取法國領土收回尼斯和薩伏伊的希望,他派軍入侵法國,但是意軍戰力較差,面對人數裝備均不如自己的法軍,意軍推進卻十分艱難。

最終在德國的外交協助下,義大利獲得了包括尼斯在內的法意邊境上的一些領土,但是義大利對尼斯的統治沒有維持了太久。1944年9月12日,對歐洲大陸展開反攻的盟軍解放了尼斯,尼斯再次回到了法國的版圖。

二戰結束後,隨著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和法國在北非殖民戰爭的結束,大量移民遷入尼斯讓這座城市一躍成為了法國第五大城市。這座曾經義大利人佔絕大多數的城市,如今早已是法國人佔據主體,義大利、北非等地移民共存的全新民族結構了。

在經過數百年的爭奪後,法國最終成為了這座城市的主人,如今戰爭的陰雲早已散去,隨著歐洲一體化的不斷深入,法意兩國也已冰釋前嫌攜手發展,翻開了嶄新的歷史篇章,今日的尼斯正在用蔚藍的海水、和煦的陽光、悅人的紅酒向世人們展示著法國第五城的激情活力。

▲尼斯,繼續用絢爛的色彩編織城市的美夢

長期作者|碧落清遙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本文系 「環球情報員」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原標題:《尼斯:法國第五城,為何在義大利和法國之間來回易手十餘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法國尼斯:當薄荷遇見蜜糖
    作為地中海沿岸的法國南部城市,尼斯位於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大區,只是聽到這一長串名字,就能感受到那不一樣的清新、明媚與廣闊。雖然對於多數人而言,尼斯不如巴黎來的熟知,但作為法國僅次於巴黎的第二大旅遊勝地,尼斯卻有著全歐洲最具魅力的黃金海岸與度假勝地。尼斯城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部分。
  • 法國的尼斯,感受海天一色的藍,度假天堂果然名不虛傳!
    那麼今天,小君仍然選擇帶著大家雲旅遊法國,卻又會介紹一個絕對讓你不失望的旅行地–尼斯。尼斯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小城,和前兩期介紹的童話小鎮、阿爾卑斯山下的霞慕尼小鎮的濃鬱法式風情,歲月靜好的感覺相比,尼斯顯得更活潑、自由化,海天一色的闊麗景色,讓人心曠神怡。
  • 新冠肺炎疫情在歐洲傳播,法國尼斯卻如期舉辦了狂歡節
    其中,義大利或是整個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機中心,已造成17人死亡。義大利民防部門負責人博雷利指出,最近3例死亡病例均來自疫情最為嚴重的倫巴第大區,死者年齡都超過80歲。據英國《衛報》報導,當地時間2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發出警告,歐洲各國的確診病例都在不斷增加,法國正處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同時表示,絕對不會關閉法意邊境。
  • 威海威海,法國尼斯來電:地中海很Nice,快看!
    Weihai Nice中國·威海 對話 法國·尼斯尼斯,法國東南部城市,位於法國東南部地中海沿岸。尼斯人口數量不足四十萬,在法國排名第五,旅遊總收入佔到世界旅遊收入的百分之一,是全法、全歐洲、乃至全世界人心中的度假勝地。
  • 疫情下的法國尼斯海灘
    本文轉自【新華網】; 5月20日,在法國南部城市尼斯,人們在海邊休閒。 法國政府2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法國新增新冠確診病例418例,累計確診143845例;新增新冠死亡病例110例,累計死亡病例28132例。法國自5月11日起逐步解封,海灘自16日起逐步對公眾開放。
  • 法國尼斯,除了海灘、美景和美食,還有……
    作為一座海濱城市,尼斯的美食除了自然清新的尼斯沙拉,當然少不了海鮮大盤,白酒烹貽貝配薯條等海鮮大菜。在高低蜿蜒、如迷宮一樣的街巷裡轉轉,發現不少巴洛克風格的教堂、義大利風格的古建築等,頓時充滿驚喜。街邊有露天的酒吧和咖啡座,走累了,從售賣窗口花幾個硬幣買上一杯冰涼沁心的啤酒,就可以歇歇腳,消磨一段好時光。如果還不夠盡興,那就繼續回到馬塞納廣場周圍的百貨商場血拼吧,尼斯可是世界級的購物天堂呢。
  • 法國尼斯發生恐怖襲擊
    人民網尼斯10月29日電(記者葛文博)法國《巴黎人報》報導,法國當地時間29日上午9時許,法國尼斯市中心聖母院附近一名男子多次高呼「真主至大」並當街襲擊數人,造成3人(2女1男)死亡,其中至少2人被割喉。襲擊者隨後躲入教堂內,但被警方擊傷並逮捕。
  • 法國、德國將全國「封城」,歐洲怎麼了?
    /ECDC官網截圖法國第二次全國封鎖,尼斯突發恐怖襲擊當地時間10月28日,法國總統馬克龍通過電視講話宣布,自10月30日起再次啟動全國封鎖政策,預計至少將持續到12月1日。他表示,法國現在必須"踩剎車",以避免"被快速增加的病例所淹沒",因為第二波病毒「可能比第一波更致命」,「這種病毒的傳播速度連最悲觀的預測都沒料到」。「法國這一次全面封城完全是被逼的」,正在法國尼斯留學的中國留學生許諾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據他介紹,法國近段時間以來的新冠ICU(重症監護室)佔用率不斷上升,醫院的承受能力快到達頂峰,這才導致法國再次全面封鎖。
  • 法國二度封城,中國人也要怒了
    法國10月17日實行宵禁,但在宵禁生效前一天,巴黎各大餐飲店爆滿:只是因為暫時不能晚上出去吃飯就蜂擁而至。新冠病毒最大的特點就是高傳染性,除了憤怒,實在想不明白法國為何這樣應對疫情。第三個令人憤怒之處則是二度封城的方式:託兒所、小學、初中、高中繼續開門開學,僅大學關閉。
  • 法國是如何走向二次「封城」這個地步的?
    原來,就在前一天,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因為新冠再度爆發,政府將於30號起實施第二次「全國性封城」,為期一個月,非必要情況下任何人不得出門。▲10月30日法國尼斯,街道上的餐館關門歇業(圖源·新華社)那麼法國現在的疫情到底怎麼樣了?
  • 法國尼斯教堂襲擊案調查通報:嫌疑人為一名突尼西亞籍...
    襲擊事件發生後,法國政界、穆斯林信仰委員會等宗教界紛紛對這一恐怖事件表示強烈譴責。梵蒂岡、德國、英國、沙特等國家也相繼譴責這起極端勢力恐怖襲擊事件。除尼斯外,法國東南部城市阿維尼翁和裡昂當天也發生襲擊未遂事件。阿維尼翁警方當天11點15分左右擊斃了一名口喊宗教口號並試圖持刀襲擊警方的男子。
  • 22國青少年在上海為法國尼斯祈福
    信息 22國青少年在上海為法國尼斯祈福 2016-07-15 21:35:1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普羅旺斯,是法國最受歡迎的旅遊區之一,歐洲的騎士之城
    普羅旺斯是法國最受歡迎的一個旅遊區,每年都吸引著大量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此外,阿維尼翁周邊著名的薰衣草小鎮,以及著名的海港馬賽、尼斯、坎城,都是普羅旺斯著名的旅遊城市,特別是那些遍布山間的小鎮,絕對是這裡不容錯過的最佳風景!
  • 宋魯鄭:法國二度封城,我們的憤怒也爆發了
    法國10月17日實行宵禁,但在宵禁生效前一天,巴黎各大餐飲店爆滿:只是因為暫時不能晚上出去吃飯就蜂擁而至。 新冠病毒最大的特點就是高傳染性,除了憤怒,實在想不明白法國為何這樣應對疫情。 第三個令人憤怒之處則是二度封城的方式:託兒所、小學、初中、高中繼續開門開學,僅大學關閉。
  • 【法國】尼斯沙拉
    尼斯沙拉一種源自法國尼斯的沙拉品種,以番茄、金槍魚、油橄欖、鯷魚等各種地中海地區的特產製作,具體配方多存爭議用料
  • 法國尼斯教堂襲擊案調查通報:嫌疑人為一名突尼西亞籍男子
    法國國家反恐檢察官讓-弗朗索瓦·裡夏爾29日晚公布了當天上午尼斯教堂恐襲案的調查進展。今年9月偷渡到義大利蘭佩杜薩島,持有義大利紅十字會發放的身份文件。法國國家指紋庫中沒有此人的資料。裡夏爾通報了29日案發時的細節以及受害人情況。他表示,4名警察在案發幾分鐘後迅速制服了該名男子,從而避免了更大規模傷亡。警方隨後繳獲了一把行兇刀具,並在該男子遺留在教堂內的背包裡找到了另外兩把未使用刀具。此外,警方還發現了兩部手機和一本可蘭經。
  • 「心手相應——白明陶瓷與繪畫作品展」在法國突出「重圍」
    受疫情影響,法國諸多展覽和文化活動宣布取消,一年一度的坎城電影節也被叫停。然而,中國藝術家白明個展「心手相應——白明陶瓷與繪畫作品展」卻在法國尼斯亞洲藝術博物館開幕。雖然這個原計劃於4月舉辦的展覽推遲至7月,但一個中國藝術家的個展能夠從法國諸多文化活動中突出「重圍」,僅此特例就值得人們關注。此外,為了確保白明個展開展並向公眾開放,尼斯亞洲藝術博物館和濱海阿爾卑斯議會做了多方努力,他們認為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心手相應—白明陶瓷與繪畫作品展」能夠為觀眾帶來充滿生機而又靜穆的力量。
  • 法國除了巴黎還有其它城市,比如尼斯、坎城和馬賽
    尼斯尼斯城是由希臘人建造的,小城裡面充滿了義大利式的生活情調。尼斯受地中海氣候的影響,這裡常年陽光充沛,氣候溫暖,這裡和巴黎一樣,從一開始就是全世界追捧的旅遊勝地,一年四季基本上沒有旅遊淡季的說法。現在這裡已經成了全世界富豪的度假勝地。
  • 尼斯足球俱樂部的東家英力士公司Ineos將在法國...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尼斯足球俱樂部的東家英力士公司Ineos將在法國... 尼斯足球俱樂部的東家英力士公司Ineos將在法國... 尼斯足球俱樂部 04-02 04:42 尼斯足球俱樂部的東家英力士公司Ineos將在法國建廠生產消毒凝膠,免費提供給醫院使用,用於支援法國的抗疫。
  • 法國尼斯教堂遇襲,當地市長認定屬「恐怖襲擊」
    法國警方通報,一名男子29日在法國南部尼斯市一座教堂持刀行兇,致死3人、數人受傷;行兇者已經落網。尼斯市長克裡斯蒂安·埃斯特羅西認定,這是一起「恐怖襲擊」。法國反恐部門啟動調查。武裝警察在教堂周圍拉起警戒線,救護車和消防車停在附近。尼斯教堂遇襲距離巴黎歷史教師薩米埃爾·帕蒂遇害不到兩周。因向學生展示有爭議的宗教漫畫,帕蒂16日遭一名俄羅斯車臣裔男子當街殺害。那名兇手先前說,想就展示漫畫一事懲罰帕蒂。帕蒂遇害後,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說要保護展示相關漫畫的自由,惹怒一些穆斯林和阿拉伯國家。暫時不清楚尼斯教堂遇襲是否關聯宗教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