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壇經典之戰!蔡振華為國爭光、險勝17歲瓦爾德內爾:你看過嗎?

2021-01-11 全言作品

在國乒歷史上,有一場非常特別的比賽。

就當時而言,那場球並沒有改變時局的走向,賽前人們覺得該贏的一方依舊贏了、該輸的一方仍然輸了,沒有爆出冷門,也沒有誕生黑馬。

但站在事後的角度再回看,那次對決卻又顯得意義重大:

因為它不但是中、外兩位偉大乒壇傳奇之間僅有的一次世界大賽交鋒,而且更是一個即將到來的全新時代的完美縮影。

只不過兩位參與者的職業生涯卻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一人逐漸告別賽場,一人則慢慢走向巔峰。

而那場比賽,就是發生在1983年世乒賽上的巔峰對決:17歲瓦爾德內爾挑戰中國世界冠軍、核心主力——蔡振華!

當時蔡振華雖然在總比分上2-0取勝、為中國隊擋住了歐洲年輕新星的衝擊,但雙方卻轟出了30-28的比分,據說創造了當年的一個紀錄,打得實在太激烈了!

那麼這場已載入桌球史冊的罕見惡戰,你看過嗎?

下面就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那段激蕩人心的歷史吧!

1983年,第三十七屆世界桌球錦標賽在日本東京舉辦。當是時也,曾經乒壇的兩大霸主——匈牙利、日本隊都已走下巔峰,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情況。

東道主日本隊很有意思,他們在70年代末才力壓國乒、連續奪得男單世界冠軍,但緊接著在80年代便一步步走向衰敗,到90年代的時候就完全不行了,後來直到福原愛、水谷隼出道才有所好轉,不過此時距離他倆出生尚且還有5年時間。

至於匈牙利那邊的話更是一群老將帶頭,連瓦爾德內爾的偶像克蘭帕爾都已經30歲了,約尼爾、蓋爾蓋伊等人也是半斤八兩:這回他們是真是有些打不動了。

至於中國隊這邊的話則是眾星雲集、人才濟濟,郭躍華寶刀不老,蔡振華、謝賽克正值當打之年,範長茂、江嘉良也在茁壯成長,隨便拉出一個來都夠老外喝一壺的了。

那麼放眼望去,誰還能與國乒一戰呢?

沒錯,那就是第二次崛起的北歐勁旅——瑞典隊。

之所以說是第二次,是因為瑞典人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時候也曾威風過,世乒賽男團、男單、男雙金牌都拿過,但隨後沒多久也出現了衰敗,不然後來威震天下的瓦爾德內爾就不會跑到中國來取經了。

經過一系列的競爭與調整,瑞典男乒的新一代團隊也已逐漸成型:

新科歐錦賽單打冠軍阿佩依倫成為核心主力,世乒賽單打冠軍老將S·本格森繼續「傳幫帶」,後來成為主教練的U·卡爾松接著打醬油,年輕新星林德(也就是和老瓦一起去中國學藝的那位)第二次參賽,瓦爾德內爾則是首次獲得機會。

沒錯,1983年世乒賽正是老瓦職業生涯的第一場世界大賽,結果卻在新手村遇到了王者段位的高手。

而那個人,正是蔡振華。

1961年出生的蔡振華是中國桌球歷史上無法迴避的人物,但大家往往更了解他退役後執教的事跡,卻忽略了其作為運動員的經歷。

其實在賽場上徵戰的蔡振華,真的很牛!

作為一名運動員,蔡振華曾經奪得過世乒賽的男團、男雙、混雙金牌,是80年代初國家隊的核心主力,多次在重要比賽的重要場次擊敗強敵、為國爭光。

但說起男單領域,那卻是蔡振華職業生涯永遠的遺憾。

1981年,蔡振華首次參加世乒賽,結果單打止步亞軍,輸給郭躍華;1983年,蔡振華再戰世乒賽,結果單打又無緣冠軍,而且還是輸給郭躍華;再後面,他距離金牌就更遠了。

有關這兩次敗北,中國乒壇一直是有流傳某些說法的。但不管真相如何,可以肯定的客觀事實就是:

蔡振華始終沒能實現世乒賽的「全滿貫」,讓人感到惋惜不已。

不過中國隊內的較量下風,不代表就不能收拾老外了。尤其對當年的外協會選手來說,蔡振華是一個非常、極其、相當難纏的對手。

為什麼?

因為在今天看來,蔡振華的打法有些不講武德。

在桌球屆有一個名詞,叫「倒板」,意思是比賽過程中突然將球拍轉個圈,正手的一面改成反手、反手的一面改成正手。

這種辦法一般適用於兩面膠皮性能差異很大的情況下,比如一面是反膠,另一面是顆粒正膠、生膠、長膠——如果兩面一樣,那就沒有倒板的必要,因為倒板的意義就在於:

利用不同性能膠皮來製造不一樣的擊球效果,令對手猝不及防。

而蔡振華的反手比顆粒膠還要少見,他所使用的,是一種叫做「防弧」的膠皮,聽名字就知道是專為克制弧圈球而誕生的,這種膠皮能有效卸掉弧圈球的速度、力量、旋轉,讓回球的弧線和落點顯得非常詭異。

但防弧膠皮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自己進攻沒什麼威力,所以只能出奇制勝使用,而且若是配合倒板的話就能事半功倍:

對手才接防弧膠打過來的球,一會兒突然變成了反膠打過來的,質量明顯會上升許多;或者剛適應反膠的進攻節奏,突然變成防弧、球不往前走了,你說鬱悶不鬱悶?

而且光是倒板就已經挺可怕的了,蔡振華那時候還有一個非常便利的環境,那就是:

當時的規則允許運動員的兩面膠皮採用同一顏色!

這就更傷腦筋了,你想想,場上兩位運動員之間的距離至少有一張桌球臺的長度、也就是2米74以上,而打球的節奏又那樣的快,這時如果對手的球拍是兩面不同性能的膠皮、而且顏色還一樣,那比賽過程中該如何知道他是用的哪一面擊球呢?

那就只能憑感覺了。

今天看來,蔡振華的贏球確實不那麼地道,但還是那句話,「法無禁止即可為」——當年的規則就是允許這麼弄,而且不光是蔡振華,歐洲的許多運動員也這麼玩,甚至可能更早一些,所以沒必要責怪老蔡什麼。

只不過,他的對手們確實要鬱悶了:比如即將出場的小瓦。

1983年世乒賽男團比賽,匈牙利隊雖然力戰殺入前四名,但半決賽被國乒狂轟了一個5-0的比分,完全沒有了曾經力壓中國隊奪冠的威風。

至於日本隊的話,女團難得恢復狀態、闖入了決賽,隨後她們的主教練號稱要以「玉碎」的精神來挑戰國乒,結果0-3慘敗被中國隊橫掃,確實是碎了一地(囧);至於日本男團的話只拿了個第5名,連獎牌都沒獲得。

瑞典方面在男團半決賽的表現雖然5-0大獲全勝,但畢竟是贏的水平不上不下的英格蘭隊。真正到決賽遇見中國隊後,他們的實力就露餡了。

第一盤單打,瓦爾德內爾遇見了當時國乒的希望之星、只比自己大1歲的江嘉良,結果二人激戰到了決勝局,小瓦1-2被逆轉。

這是那個年代中、歐乒壇最頂級年輕選手之間的較量,原本值得大書特書,但人們大多記住了小瓦後面的那場球——沒錯,也就是與蔡振華之戰。

第二盤瑞典核心主力阿佩依倫出場、不負眾望2-1拿下了國乒天才謝賽克,雙方總比分打平。

第三盤蔡振華出場,2-0橫掃林德。

第四盤江嘉良再次上陣,也是2-0將阿佩依倫打掉——當時江嘉良才剛滿19歲不久,卻已經能單挑瑞典隊的所有主力,這也意味著國乒男隊的一個新時代即將到來了。

終於,第五盤單打,瓦爾德內爾與蔡振華之戰拉開了帷幕。

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對決,瓦爾德內爾與蔡振華在首局比賽就打得難解難分,比分不斷交替上升,19平、20平、21平……28平!

據說,這場球創造了當年21分制度下的最高分數紀錄,是真是假我們現在已難以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

他倆打得確實激烈!

瓦爾德內爾的表現讓在場的所有國乒運動員、教練員都倒吸了一口涼氣——前面看他和江嘉良打的時候就有過1-0領先的情況,現在面對中國隊的核心主力、而且是以足智多謀而著稱的蔡振華,這位還未滿18歲的年輕運動員居然能表現得如此強勢,真是了不得!

要知道,這可是瓦爾德內爾第一次參加世乒賽啊!

但薑還是老的辣,憑藉過硬的技戰術實力、以及倒板等出奇制勝的辦法,蔡振華最終還是以30-28拿下了第一局,隨後又21-16再下一城,總比分2-0擊敗瓦爾德內爾,有驚無險地在總比分上橫掃了這位年輕選手。

不過,當時的蔡振華其實也才21歲而已。只是他未必會知道,自己的運動員生涯,即將在不久後便走向終結。

而對面的瓦爾德內爾,卻將與中國隊的六代人對抗,直到二十多年後!

此是後話,我們暫且按下不表。

回到1983年世乒賽的男團決賽場,蔡振華擊敗瓦爾德內爾後,雙方還打了第六盤比賽,這次國乒的謝賽克沒有掉鏈子,2-1戰勝了曾經擊敗過自己的林德,幫助中國隊總比分5-1鎖定了勝利,奪得了最後的冠軍獎盃。

不過有關這場決賽的爭論,卻並沒有停止。

比賽過程中,蔡振華的兩面同色倒板辦法再次引起了許多歐洲人的反感,他們不顧自家也有不少運動員這麼比賽的客觀事實,紛紛對此表示了批評與譴責。

而早在兩年前的第三十六屆世乒賽上,輸球的匈牙利隊主教練別爾切克就曾憤憤不平地說道:

「是蔡振華的球拍,而不是蔡振華本人贏了克蘭帕爾!」

如今第三十七屆世乒賽,蔡振華與小瓦的比賽結果也更讓歐洲乒壇感到不滿,於是沒多久,國際乒聯便正式出臺了一項決議:

桌球拍的兩面必須是兩種明顯不同的顏色。

此言一出,蔡振華的命運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一開始就有這個規定,他自然就不存在什麼適應與不適應一說;可是辛辛苦苦訓練了十幾年後再讓他改掉自己的優勢,這打擊就不是一點點了。

但話又說回來了,如果蔡振華的球拍兩面一開始就是不同顏色,他又能否取得那樣的好成績呢?

還是那句話:歷史無法假設。

由於國際乒聯的新決議將在1984年1月施行,所以在這之前,蔡振華還有一次憑藉老辦法實現單打世界冠軍夢想的機會,那就是1983年底的男子世界盃——那麼他是否能如願以償呢?

原標題:《大滿貫瓦爾德內爾(4):17歲大戰蔡振華》——連載未完待續,歡迎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你還記得那棵乒壇「常青樹」嗎?聊瑞典名將瓦爾德內爾
    1職業生涯主要戰績瓦爾德內爾是世界上第一位集奧運會、世乒賽、世界盃、歐錦賽冠軍為一身的桌球大滿貫。劉國梁、孔令輝、張繼科、馬龍是繼老瓦之後獲得大滿貫的選手。瓦爾德內爾是世界乒壇的一位標誌性人物,也是近代歐洲乒壇的最主要代表人物。
  • 乒壇往事:蔡振華單打世界冠軍夢碎!江嘉良正式崛起、成國乒一哥
    但現在新決議一出,蔡振華的「殺手鐧」立刻便失去了效用:顏色不同,對手一眼就看出了他是使用的哪種膠皮,接球的時候自然就有了提前準備,那還談什麼出奇制勝呢? 不過考慮到當時蔡振華才23歲,所以無論是其本人還是教練組,大概都覺得他還可以拼一拼。
  • 對, 世界冠軍/乒壇常青樹瓦爾德內爾
    瓦爾德內爾這個名字,對於熱愛桌球的朋友來說一定不陌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位集奧運會、世乒賽、世界盃、歐錦賽冠軍為一身的桌球大滿貫。馳騁世界乒壇21年的他,曾和中國乒壇六代高手對陣。他被譽為乒壇常青樹,是五名大滿貫男子選手之一,其他四位是中國選手劉國梁、孔令輝、張繼科、馬龍。
  • 世乒賽竟無人打進男單4強,你知道嗎?
    蔡振華1993年,第四十二屆世乒賽在瑞典哥德堡拉開帷幕。至於後來威震乒壇的劉國梁更是第一輪就被淘汰出局,止步128強!蓋亭最終哥德堡世乒賽的男單前四名全部來自歐洲,分別是大滿貫瓦爾德內爾(瑞典)、奧運單打亞軍蓋亭(法國),以及剛剛提到的塞弗(比利時)和普裡莫拉茨(克羅埃西亞)。
  • 83年世界盃,蔡振華、江嘉良小組賽沒出線
    在此之前,蔡振華已經連續兩次在世乒賽的男單決賽中負於隊友郭躍華,如今新改革即將到來之際,1983年的世界盃可以說是他衝擊單打世界冠軍的最後一個絕佳機會,怎能不卯足了勁大幹一場?至於江嘉良的話雖然當年才19歲,但已經能在世乒賽團體決賽中砍下2分,連贏當時歐洲最強的青少年選手瓦爾德內爾、成年選手阿佩依倫,潛力更是無可估量。
  • 乒壇往事:2000年奧運選拔,蔡振華為何舍馬琳、選擇劉國正?
    2001年傳遍大江南北的「嫁人就嫁劉國正」這句話,你聽說過嗎?不過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卻是發生在這段名言流傳之前。那時候,年僅20歲的劉國正與隊友馬琳迎來了自己職業生涯乃至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時刻,那就是2000年雪梨奧運會的隊內選拔。
  • 蔡振華的遺憾!93年世乒賽精心布局失敗,國乒再輸瑞典、痛失冠軍
    但即便是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32歲的男隊「少帥」蔡振華卻一眼看出了對手的弱點,並且作出了大膽的預測:瑞典人可能會在決賽中打破常規、進行另類排兵布陣!為了應對這一別人看來不太可能出現的情況,蔡振華將計就計,也為國乒選手制定一個非常大膽的出場安排,結果瑞典人果然正中下懷、落入了他的圈套之中,真是鬥智鬥勇啊!
  • 國乒名將丁松:曾經的大功臣、蔡振華的「秘密武器」
    曾經國乒的大功臣、時任主教練蔡振華的「秘密武器」丁松是也!你還記得他嗎?丁松,1970年出生,國乒90年代著名的削球打法運動員,其技術格外與眾不同,不但有削中反攻,而且更像是進攻型打法選手,所以常能讓對手極其不適應。正是因為如此,時任主教練蔡振華將其多次雪藏,當作對抗瑞典隊的秘密武器。
  • 大滿貫瓦爾德內爾(7):國乒驚險一戰!江嘉良世乒賽險勝小瓦
    自1983年世乒賽一戰成名、與蔡振華打得難解難分以來,瓦爾德內爾的職業生涯就一直磕磕碰碰,持續了長達4年。好不容易熬到蔡振華被國際乒聯改革給廢掉了武功,緊接著國乒新崛起的幾位運動員又對他形成了圍剿、壓制的局面。1984年世界盃,他輸給了中國隊的新領軍人物江嘉良;1985年世乒賽,他連輸陳龍燦、陳新華,在團體決賽中丟了2分,隨後世界盃又不敵陳新華。
  • 大滿貫瓦爾德內爾(20):孔令輝、劉國梁崛起!老瓦等人栽跟頭
    在那天舉行的世界桌球錦標賽男團決賽中,失去冠軍長達六年時間的國乒終於在蔡振華的帶領下一雪前恥,王濤、馬文革、丁松一起惡戰五盤,3-2險勝大滿貫瓦爾德內爾領銜的三連冠霸主瑞典隊,重新奪回了斯韋思林杯。不過短暫的高興過後,老蔡卻又陷入了沉思當中,因為團體賽過後、單打的對決即將拉開帷幕了。而當時的我們卻完全沒有把握奪冠。
  • 乒壇常青樹,前無古人的第一位桌球大滿貫得主:瓦爾德內爾
    這兩年不僅是喜歡桌球的人,也有許多以前沒有打過桌球的人開始喜歡上了桌球,但是許多剛接觸桌球的小白對瓦爾德內爾可能都沒聽過,所了解的可能只有龍獒蟒胖四位了。什麼?
  • 乒壇傳奇瓦爾德內爾今天55歲,至今單身也無意當教練
    今天是10月3日,也是乒壇傳奇名將、國乒最強對手——瓦爾德內爾的55歲生日。就在不久前,瓦爾德內爾與另一位瑞典傳奇名將、世界冠軍佩爾森再次同框現身約球,不過這次卻不是玩桌球,而是相約去西班牙打高爾夫。而現年54歲的佩爾森已是瑞典男隊的掌門人,可老瓦卻一直無此意向,那麼未來他是否也會重出江湖、執教與國乒再次對抗呢?值得大家期待啊!
  • 乒壇往事:04年奧運單打選拔,蔡振華為何舍孔令輝、選擇王皓?
    乒壇往事:04年奧運單打選拔,蔡振華為何舍孔令輝、選擇王皓?那麼當年蔡振華等乒協領導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如今回頭再看,這個決策又是否理智?一切的故事,還得從雅典奧運開打前幾年開始講起。
  • 瓦爾德內爾的前輩!18歲奪單打世界冠軍的桌球天才,你認識嗎?
    但正是因為此人的崛起,極大地鼓舞了自己晚輩們奮發進取,最終誕生了一大批的名將,其中就包括乒壇歷史上的首位大滿貫得主——瓦爾德內爾。那麼本文的主人公是誰呢?瑞典名將本格森是也!你認識他嗎?瓦爾德內爾1971年4月,第三十一屆世乒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當時年僅18歲的本格森大殺四方,在男單比賽中連續打敗中、日多位名將奪冠,其中就包括李景光、庭、長谷川信彥、伊藤繁雄等人—
  • 其實,如果論技術,身高臂長的薩姆索諾夫決不在瓦爾德內爾之下
    首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位體育明星——瓦爾德內爾,他在體育生涯10年來一直雄踞世界排名前列,32歲的他仍然碩果纍纍,被譽為「遊擊隊長」、「魔術師」,「乒壇常青樹」中枝繁葉茂的「常青王」。有記者問到他如何保持運動生命。
  • 深度:從蔡振華93年世乒賽布陣,看桌球團體賽之戰術安排要訣
    近日,筆者在撰文回顧1993年世乒賽男團決賽的文章後,有許多球迷對當時主教練蔡振華的安排表示質疑——當時中國隊出人意料地以特殊打法(削球手)的王浩擔當第一主力,結果這位前輩連輸瑞典的卡爾松、瓦爾德內爾,一人丟了2分,成為了輸球的最大罪臣。
  • 2大主力慘敗輸瓦爾德內爾,江嘉良險勝世乒賽奪冠
    比如我們曾經的最強對手——瓦爾德內爾就是如此。自1983年世乒賽一戰成名、與蔡振華打得難解難分以來,瓦爾德內爾的職業生涯就一直磕磕碰碰,持續了長達4年。好不容易熬到蔡振華被國際乒聯改革給廢掉了武功,緊接著國乒新崛起的幾位運動員又對他形成了圍剿、壓制的局面。
  • 蔡振華遺憾不已的一場球!93年世乒賽王浩意外崩盤、國乒又輸瑞典
    、奪回世乒賽男團金牌,從此開始了再次制霸乒壇的道路。 不過在天津之戰兩年前,國乒其實就曾有過一次翻盤的機會,當時主教練蔡振華針對瑞典人做出了精心布局,試圖在第四十二屆世乒賽上衝擊男團冠軍。可惜那一戰削球選手王浩突然狀態掉線,結果導致滿盤皆輸,馬文革空砍瓦爾德內爾一分,全隊最終無緣登頂。 這是令蔡振華等人遺憾無比的一場比賽,你還記得嗎?
  • 林專家的「為國爭光」
    1月9日,第九屆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年會上,林專家高談闊論:「把錢花光,為國爭光,花錢就是最好的愛國方式。」你說要鼓勵消費,我覺得沒毛病;你說要刺激經濟增長,把錢花光,我也可以沉默不語看你表演;可你說把錢花光就是為國爭光,我忍不了了。——我可以當個睜眼瞎,但不能被你這樣的非人類言論定性成一個大傻子。
  • 大滿貫瓦爾德內爾最敬佩的2位桌球天才,你認識嗎?
    這兩人也都在1981年(也就是瓦爾德內爾14歲,在中國學藝、結果被球館看門人打敗的後一年)迎來自己的一個職業巔峰。 克蘭帕爾·蒂博爾(Klampar Tibor),1953年出生,匈牙利桌球王朝歷史上的最後一位頂級名將,也是瓦爾德內爾多次公開提到的自己的偶像,他17歲在國際賽場上出道、18歲便獲得了世乒賽男雙冠軍,20歲又拿到亞軍,然後……就突然「失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