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條物理定律讓人類感到絕望,物理學家:為什麼要發現它

2020-12-23 小奇探秘

這一條物理定律讓人類感到絕望,物理學家:為什麼要發現它

大家都知道,科技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第一動力,在近代科學出現之後,人類的文明便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當然,科技的發展離不開理論的探索,每一次的科技大爆發的前提,都是有著足夠的理論知識做支撐,而物理學理論更是科技發展理論的重中之重,但是在不斷探索的過程當中,也讓人們發現了一些顛覆以往認知的規律,比如我們今天要說這一條物理定律讓人類感到絕望,甚至物理學家都抱怨著,為什麼要發現它!

這一條定律就是物理學界大名鼎鼎的"熵增定律",它的另外一個稱呼叫做熱力學第二定律,這條定律的發現者是德國物理學家魯道夫克勞修斯,一開始來說,熵增定律只是為了研究熱量從高溫轉向低溫的一個傳遞的過程,當然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而且前提是處於議和完全孤立的系統當中。

在研究熱力的過程當中,克勞修斯加入了"熵"這樣的一個概念,他認為一個孤立的系統亂不亂,主要就是看"熵"高不高,"熵"越高,系統越亂,而且在這個孤立的系統當中,"熵"是處於一個不斷增長的狀態,而且這個狀態是不可逆轉的,而當"熵"到了最大值的時候,這孤立的系統就會毀滅。

對此很多的物理學家認為這根本無法理解,他們認為"熵"是可以逆轉的,於是在1871年,著名的物理學家麥克斯韋設想了一個實驗,他設想用一個完全隔熱的箱子,然後動一塊木板將箱子分成兩個區域A和B,這塊木板可以隨時拉開,並且有一支麥克斯韋小妖控制著,慢慢的將A區域當中速率高的分子引導進去B區域,而就B區域當中速率較低的分子引入A區域。

最終,速率高都會在B區域,而速率低就會在A區域,這就造成了兩邊的溫度完全不一樣,而兩個區域的溫度差也會越來越大,這直接說明了"熵增定律"是可以逆轉的,但是隨著物理學的發展,物理學家發現這個實驗有很大的漏洞。

那就是那隻"麥克斯韋小妖"必須要獲得分子速率的信息才能進行分類,而在這個獲取信息的過程當中,造成了"熵"的增加,而增加的"熵"剛好抵消了分子遷移減少的"熵",所以"熵"根本沒有減少,這個實驗依舊在遵循"熵增定律"。

而對於人類來說,"熵增定律"的絕望之處,就是能夠看到宇宙和地球的未來,必然是毀滅的,因為宇宙就是一個孤立的系統,而不斷消耗的能量就代表著"熵"的不斷增加,也代表著宇宙越來越混亂,而根據"熵增定律",當全宇宙的"熵"達到最大值時,整個宇宙就會走向毀滅。

而地球和人類文明其實也是如此,都是在一個封閉的系統當中,隨著"熵"的增加,最終也會走向毀滅!

相關焦點

  • 一條讓人絕望的物理定律,物理學家:寧願沒發現它
    物理學的發展離不開物理定律的發現,新的定律有可能預示著新的物理學。幾條基本的物理學定律,就能構建起一座物理大廈,並能夠指導科技的發展。在過去的幾百年,物理學和科技就是這麼蓬勃發展起來的。
  • 一條讓人絕望的物理定律,科學家:寧願沒有發現它
    過去138億年來,宇宙的運行一直受到物理定律的支配,這個過程在未來還會持續下去。 在伽利略、牛頓、麥克斯韋、開爾文、克勞修斯、愛因斯坦、普朗克、玻爾等一眾物理學家的努力下,人類得以越來越深入地了解到宇宙運行的規律。這些規律能夠為人類所用,並造福於人類。
  • 熵增定律,為什麼會被稱為讓人絕望的物理定律?
    自然界中的現象遵循著某一規律,物理學家通過不斷觀測,並進行大量實驗,最終總結出了科學結論,這就是物理定律。事實證明,物理定律行之有效。如果沒有物理學家前赴後繼地發現新定律,人類的科技就不可能發展起來。 物理定律給人類帶了無限的可能,基於物理定律,我們可以實現前人難以想像的事情,例如,人類登陸月球,無人探測器飛出太陽系。但同時,有些物理定律也給人類帶了絕望,以致於一些物理學家寧願不想發現它,這就是熵增定律,或稱熱力學第二定律。
  • 最可怕的物理定律,科學家寧願沒有發現它,令人絕望
    不過萬事萬物都要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每種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走向滅亡,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會經歷死亡,即使是生活在太陽系中心的太陽也會有滅亡的一天,到時候太陽不再發光發熱,而是變成一顆白矮星。科學家在探索宇宙的時候,認為宇宙的起源是源於一場大爆炸,後來才慢慢形成了各種宇宙天體,同時科學家還發現宇宙是在不斷膨脹的,這意味著宇宙遠比我們的想像還要廣闊,那麼宇宙會不會也有走向毀滅的一天呢?
  • 物理學定律的謊言——質疑物理定律的普適性
    物理定律是普遍的嗎?也就是說,物理定律是否適用於整個宇宙?如果物理定律不是普遍的,那麼它不僅會對物理本身產生深遠的影響,還會對人們對物理的追求產生深遠的影響嗎?這是最近許多(理論)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的擔憂。
  • 利用計算機,人類能發現「萬物理論」嗎?
    曾經,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把科學理論描述為「人類思想的自由發明」。但在1980年,著名的劍橋大學宇宙學家史蒂芬·霍金有另一種想法。在那年的一次演講中,他提出,所謂的「萬物理論」可能是可以實現的,但它的最後實現可能要靠計算機來完成。
  • 《三體》:物理學家相繼自殺,究竟是什麼東西讓他們如此絕望
    今天就聊一聊《三體》中那些與「科學邊界」有過接觸的物理學家為什麼會先後自殺。汪淼是一個研究納米材料的科學家,被邀請參加一個重要會議,會上得知最近有一批物理學家離奇自殺,而且跡象顯示他們的自殺都指向同一個未知的原因。
  • 頂級物理學家正在討論,利用計算機能找到萬物理論的可能性
    「DeepMind」的「AlphaGo」這樣的電腦程式不斷發現在圍棋和西洋棋等遊戲中擊敗人類的新方法,而這些遊戲已經被人類研究了幾個世紀。為什麼這些了不起的學習機器,就不能釋放出由大型強子對撞機編譯的千萬億字節級別數據,分辨出一組新的基本粒子,或是發現太陽系外另一個星系的蟲洞,就像電影《星際穿越》裡的那個星系?
  • 牛頓為什麼會研究力和運動?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定律是這樣產生的
    在那個時候,他已經形成他的一些最偉大的發現的初步概念。他自言自語道:為什麼不能高達月球呢?如果是這樣,月球的運動肯定受到重力的影響,或許它因此有可能保持在它的軌道上。」隨著人們對物理現象的研究,人類的正確認識也是逐步完善的。從物理學的發展史來看,科學家們(伽利略等)是先認識到力不是住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的雛形。後來由牛頓進行了總結,產生了牛頓第一定律(又稱慣性定律)。
  • 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對人類的貢獻
    他引入了馳豫時間的概念,發展了一般形式的輸運理論,並把它應用於擴散、熱傳導和氣體內摩擦過程。1867年引入了「統計力學」這個術語。麥克斯韋是運用數學工具分析物理問題和精確地表述科學思想的大師,他非常重視實驗,由他負責建立起來的卡文迪什實驗室,在他和以後幾位主任的領導下,發展成為舉世聞名的學術中心之一。他由於列出了表達電磁基本定律的四元方程組而聞名於世。
  • 為什麼說楊振寧是當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如果要說當今在世的物理學家誰的成就最高,那麼,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可以說當之無愧,無需加上之一。那麼,楊振寧厲害在哪裡?他取得了哪些載入史冊的物理學成就呢?有人可能會說,在霍金於去年逝世之前,霍金是在世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但事實並非如此,與楊振寧相比,霍金的物理學成就至少要低一個檔次。只是霍金在科普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他更為人們所熟知。
  • 【趣味物理】不懂物理的裁判造成世界盃經典冤案,50年前物理學家就發現了球的奇特運動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現在彈彈球這種玩具是物理學家們最愛的道具和重要研究素材,因為彈彈球的彈跳方式和其他球類不太一樣。在彈彈球發明後的第5年,哥倫比亞大學的物理學家、最早的氫彈設計師理察·加溫(Richard Garwin)發現了彈彈球的這種與眾不同的運動模式。如果向兩個平面之間丟入彈彈球,彈彈球會在和兩個平面分別撞擊一次後回彈。
  • 曲率引擎能利用物理定律漏洞實現「超光速」,人類有可能實現嗎?
    曲率引擎,則是墨西哥物理學家明戈·阿爾庫貝利(也譯作阿庫別瑞)在1994年首次提出的,從此以後便經常被各種科幻小說、電影所引用,如小說《三體》、電影《星際迷航》。曲率引擎的「曲率」,便是時空彎曲偏離平直的程度表達。阿爾庫貝利的曲率引擎,是基於相對論下時空不是平直的產物(當前已經有所驗證),它認為宇宙是一個彎曲(或者局部凹凸不平)存在曲率的時空。
  • 為什麼牛頓、愛因斯坦和霍金之後,楊振寧就是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人類歷史上有沒有比愛因斯坦更牛的物理學家?不少人都認為,愛因斯坦的大腦非同一般,以至於負責其逝世後遺體解剖的醫生,趁著難得的親近機會將這個讓世人好奇的器官直接偷走,就連愛因斯坦的眼球都沒有放過。
  • 人類距離物理規律大統一隻差一個超引力?
    2016年,楊金民研究員和王飛教授在《科學通報》雜誌上發表了題為《愛因斯坦的未競之夢:物理規律的大統一》的文章,梳理了一代代物理學家為統一物理規律做出的努力。牛頓實現了天與地的統一。他提出了運動三定律,發現了萬有引力,描述質點的運動規律,並且分別計算了地球上的拋物運動和宇宙中的行星軌道,前者符合伽利略的觀察結果,後者與克卜勒定律一致。
  • 坤鵬論:你可以不懂物理 但不能不明白能量守恆定律
    熵,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物理量,但卻又以其難懂聞名於世。英國作家史諾還曾這樣說道:「這個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是一個最深刻、最普遍的定律。它有著自身憂鬱的美,像所有重要的科學定律一樣,引起人們的崇敬之情。」
  • 《信條》——熵增定律 時間倒流 做自己的「麥克斯韋妖」
    導演將「熵」這一概念與時間相結合,設定了「熵增的方向與時間流逝的方向相同」這一指導思想。提到熵增定律,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熱力學的三大定律。 熱力學第一定律 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定律:一個熱力學系統的內能增量等於外界向它傳遞的熱量與外界對它所做的功的和。
  • 熱力學第二定律被打破:打造永動機或成為可能
    愛因斯坦曾經大膽地聲稱,熱力學定律是宇宙中唯一一個「永不被推翻」的物理理論。但上月晚些時候,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簡稱ANL)的科學家發現該體系存在一個漏洞,讓他們能夠打破熱力學第二定律。
  •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十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只排第二,第一是他
    物理論壇(Physics Forum)2007年做了一項民意調查,投票選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十個物理學家。以下為大家分別介紹:10、(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盧瑟福領導團隊成功地證實在原子的中心有個原子核,創建了盧瑟福模型(行星模型),並最先成功地在氮與α粒子的核反應裡將原子分裂,還在同實驗裡發現了質子,並且為質子命名。盧瑟福的發現對世界發展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於190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其被世人稱為「近代原子核物理學之父」。
  • 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
    但是普朗克並沒有選擇音樂作為他的大學專業,而是決定學習物理。慕尼黑的物理學教授菲利普·馮·約利(Philipp von Jolly,1809年~1884年)曾勸說普朗克不要學習物理,他認為「這門科學中的一切都已經被研究了,只有一些不重要的空白需要被填補」,這也是當時許多物理學家所堅持的觀點,但是普朗克回復道:「我並不期望發現新大陸,只希望理解已經存在的物理學基礎,或許能將其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