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中超七連冠偉業前無古人 許家印投資足球到底燒掉多少錢?
韋迪(原足管中心主任):「恆大從本質上來講,做足球還是為了自身企業,因為後來所有的選擇最終的指向是提升恆大的企業品牌。」2017賽季中超聯賽即將落下帷幕,廣州恆大幾乎已經提前鎖定聯賽冠軍,七連冠偉業這在全世界都十分罕見,許家印的廣州恆大在足球營銷上的巨大成功,背後是大筆投資的驅動,然而大投資也有大回報,在恆大集團成為世界房地產企業龍頭位置之前,恆大投資足球花費的錢,根本不值一提。
「讓別人知道我們花了多少錢,比花了錢本身還重要。」這是恆大管理團隊的理念,更是他們從入主職業足壇就有的思路。由此導致的行為,可能會給人留下一個「精於炒作」的印象,可這有什麼不好呢?當全中國的足球老闆們,都認為先投資足球,再期待出成績,最後才能提升品牌時,恆大卻直接跳過了「出成績」的環節,用投資足球就換來了品牌的提升。自從2009年恆大「燒錢」組建女排,許家印就開始堅定不移的走上了體育營銷的道路如今他們已經開始嘗到了涉足體育帶來的甜頭。
涉足足球前三年內,許家印燒掉17億元,邀裡皮、巴裡奧斯就砸1.5億,不過從恆大地產在香港聯交所發布的2011年業績報告看到,集團目前的現金流相當充裕,17億元還不到全年淨利潤所得的一個零頭。恆大足球項目中的虧損之大可想而知,可在許家印眼中,足球投資本來就不是吸金利器,而是一筆特殊的營銷支出。換言之,即便虧損1億元,也等於是拿1億元投了廣告,這筆廣告費顯然一點也不貴。
就拿2009年郎平率部亮相女排甲B聯賽為列,恆大女排打到哪裡,就把「恆大地產」品牌帶到哪裡,全年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額303億元,銷售額及銷售面積同比上年分別激增了402.3%及396.5%,創下中國樓市傳奇。2011年恆大還未通過亞冠達到品牌頂峰之前,恆大集團的一位副總裁當著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蔡振華的面說:我們的投入與回報之比是1比15。他所說的回報,包括廣告效應、社會效益。
恆大集團持續投資足球概況
2010年,恆大集團投資一億元收購廣州足球俱樂部,加上各項投入,包括球員每場比賽的獎金,總投入在1.7億元之上。2011 年,恆大集團用近6個億創造出廣州足球歷史上第一個中超冠軍,其中包含高達 2.5 億元人民幣的引援費用。2012年,恆大集團投入達到7億元,主要是一線隊方面的建設。2013年,恆大集團投入6個億,其中比賽獎金居多。 2014年6月5日,阿里巴巴集團以12億人民幣購買俱樂部50%的股份。 2015年,廣州恆大將引援重點放在U23以下,囤積這個年齡段的國奧適齡球員,2016賽季,被成為中超超級軍備精彩的賽季,恆大在球隊框架上保持穩定,引援並沒有太多大動作, 4200萬歐元引進J馬丁內斯的交易堪稱敗筆。
足球營銷影響下的銷售數據
品牌是俱樂部重要的無形資產與核心競爭力,是職業足球俱樂部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關鍵。以民生住宅產業為主的恆大集團,前4年為廣州恆大足球俱樂部累計投入超過20億元,雖然俱樂部的盈利比較微弱,幾乎是虧損的,但是足球為恆大集團帶來的品牌效應是不可估量的,形成地產和足球之間以品牌為紐帶的盈利模式。
《2011中國房地產品牌價值 TOP10 報告》及《2012 中國房地產品牌價值 TOP10報告》中,恆大品牌價值連續三年榮膺中國房地產公司品牌價值 TOP10 冠軍。《研究報告》中指出,品牌價值與銷售額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係,相關係數達到0.851,即品牌價值均值每增長 1 億元,同期銷售金額提高 1.75 億元。見下表 11 可以看出恆大集團營收情況與足球俱樂部戰績之間的密切聯繫。
從表中可以看出,2011 年廣州恆大以中甲冠軍的身份升入中超聯賽並奪得中超聯賽冠軍之後,廣州恆大的品牌影響力明顯大幅上升,品牌價值高達 210.18 億元,與 2009 年 41.54 億元的品牌價值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企業的經營收益也出現了飛躍,營業額 619.18 億元,淨利潤 113.24 億元,是 2009 年企業營收的 11 倍,短短三年時間裡形成跨越式增長。恆大集團通過贊助體育賽事來提升品牌效應,而品牌價值的增長有效推動了企業價值的增長。恆大集團憑藉品牌影響力成為中國房地產之首,以淨利潤看,恆大集團連續兩年超過萬科集團,而萬科集團在商業地產領域的強勢影響力要遠高於廣州恆大。
2016年,恆大已經躍升至「地產一哥」,中國恆大(3333.HK)發布公告顯示,2016年全年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額3733.7億元,全年銷售面積4469萬平方米。 銷售額較2015年增長85.4%,超越萬科3648億元的成績。業績突破3000億元銷售額,首年趕超昔日「地產龍頭」萬科。2016年,許老闆帶著中國恆大摘得「全球第一房企」的桂冠。2016年恆大除創下銷售歷史峰值外,另兩項數據也同時突破3000億元,其中包括銷售回款3008.9億元以及現金餘額3043億元。
自2009年上市至2015年,恆大連年保持健康快速增長,銷售額從303億元增至2013.4億元;營業額從57.2億元增至1331.3億元;淨利潤從11.2億元增至173.4億元;核心業務利潤從2.9億元增至110億元;現金餘額從143.8億元增至1640.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