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新賽季首戰再給我們驚喜,不是球隊贏球,而是恆大又1名青訓「精品」亮相中超,他就是譚凱元。這是譚凱元的中超首秀,也是他第一次代表恆大在正式比賽中出場。儘管出場時間不多,但對於他來說卻是一個嶄新的起點。更重要的是,譚凱元的成長也預示著恆大青訓開始進入收穫期。
本賽季除了譚凱元,恆大一隊中還有王世龍、帕爾曼江等人出自足校。值得注意的是,本賽季恆大50人大名單中,有多達25人來自足校,其中5人在一線隊,另外20人則在預備隊。
恆大青訓之所以能夠出人才,離不開他們獨特的培養模式。自2012年成立的恆大足校,從2018年開始正式實施「全精英、全免費」策略。簡單來說就是,只收精英球員,而且全部免費。在這樣的策略下,恆大建立了自己的一條龍培養體系,並確立了「5年國內特訓、5年海外深造」的的人才培養模式。
具體來說就是,7-9歲學生在校外青訓中心培訓,9-13歲學生經過嚴格選拔進入恆大足校並接受世界頂級青訓教練團隊5年特訓,14歲開始每年選拔25人到恆大西班牙分校留學5年。18歲學成後,最優秀學生繼續留在歐洲職業俱樂部深造,大部分球員選拔進入恆大俱樂部預備隊、梯隊乃至一線隊。
當然,恆大小球員在足校受訓期間並非全部都是枯燥的訓練,還有每年至少50場的高水平賽事鍛鍊。其中,9-12歲的球員將參加校內聯賽、南粵杯(廣東省內)、聯盟杯(全國範圍)、恆大星耀杯(國際性)四級賽事,全年將打滿50場比賽。其中,與高水平對手比賽的場次還不少於1/3。
而13-17歲的球員,除了參加中國足協U系列青超賽事外,還要參加在國內舉辦的「恆大杯」國際足球冠軍,以及每年在西班牙舉辦的「恆大杯」馬德裡足球冠軍賽。在那裡,他們每周都要和西班牙官方聯賽最高級別隊伍打比賽,每年至少50場。在如此多高水平賽事的磨鍊下,恆大小球員怎能不取得巨大進步。
在堅持以上這套培養模式幾年後,恆大青訓逐漸進入收穫期。在國字號方面,恆大足校累計入選各年齡段國家隊414人次,其中2018年全面精英化辦學以來入選242人次,超過過去六年總和還多。據悉,今年將有7人輸送至希洪競技等歐洲職業俱樂部梯隊。
也正是因為恆大足校近些年辦學效果顯著,才引來全國範圍內數萬名孩子前來報名。據介紹,2020年招生啟動2個多月來,全國30個省區市有4萬多名孩子報名並參加了測試,目前恆大足校已經發放了100多張錄取通知書,可謂百裡挑一、甚至千裡挑一。據了解,今年的招生測試還將持續一個多月,讓有足球夢想的孩子們還有機會一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