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由於「閉關鎖國」而被屈辱奴役,這段歷史每個中國人都不陌生。因此痛定思痛,我們尋求開放,積極融入全球化。
而現在世界上,正有這麼一個國家做著完全相反的事。他們對進出口看管得很嚴格,他們鮮少與其他國家交往,捍衛自己的文化不被別國入侵;
他們隱匿於喜馬拉雅山腳下,是全亞洲唯一一個沒有和中國建交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不丹。而提到不丹,最著名的就是帝後的愛情故事。
不丹
一、童話愛情
當十七歲,還是王儲的吉格梅,在一場聚會上第一次遇見七歲的佩瑪時,他覺得自己應當是戀愛了。
他走向佩瑪,向她單膝跪地,詢問如果二人都成年後,沒有各自的交往對象,可否成婚。大人們只將這件事作為笑談。輾轉多年,二人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甚至都被家裡送去了國外留學。
再見面時,當時的小女孩兒已然長大,當時的男生,如今意氣風發,正是最年輕的國王。再次見面,吉格梅卻率先開口,試探地詢問佩瑪是否還記得當年的約定。佩瑪記得。
於是一場婚禮就這樣被促成。作為國家元首,吉格梅的婚禮本應盛大,華麗,邀請許多其他國家的元首,政府的首腦一同參加,將婚禮視為一次政治會議。
而吉格梅卻不想這樣。他更希望給佩瑪一個像普通人一樣的婚禮。所以他們二人的婚禮只邀請了自己的親朋好友,以及當地的幾千居民。其次,作為一個王國,不丹的法律支持一夫多妻制。然而吉格梅卻肯為了佩瑪將法律修改為一夫一妻制。
吉格梅與佩瑪
即便如此恩愛,婚後輿論也未曾消停,不斷有傳聞說佩瑪與吉格梅感情破裂,佩瑪婚後五年沒有生育皇家絕後等說辭。而夫妻二人也從未理會過。直到第六年,佩瑪生下一個兒子,謠言不攻自破。
小王子有多受寵愛?在他出生的第一年,國家就發行了紀念貨幣,上面印著國王一家三口。後來更是由佩瑪王后自己親自教導帶大。
看上去好像是人人都羨慕的灰姑娘的童話故事。雖然這個故事有些疑點,但總體上說,這樣美好的愛情,大家還是羨慕的。然而將這些疑點剖開之後,隱匿的真相仿佛並非如此。
佩瑪、吉格梅 與小王子一家三口
二、童話是假
不知道你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十七歲的男孩兒怎麼會愛上七歲的女童,而且是一見鍾情?
十七歲,馬上步入成人的世界,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七歲,身心都還沒發育,在中國,才剛剛升入小學一年級。縱使佩瑪有天人之姿,也還尚未展露,吉格梅怎麼會向她求婚?即便是真的愛情,真的記得這麼多年,他們又是如何再次相遇呢?
所以,佩瑪並不像許多文章所寫的那樣出身普通,相反,她的父親是前任總督廷裡的外孫,職業是商業飛行員。
母親出身布姆唐家族,在不丹顯赫一方。所以這怎麼會是偶遇?這是一場計劃深遠的見面,甚至,是一場相親。所以這一切都說得通了。在這些成年人的謀劃下,兩個小孩被放到一場宴會上。
佩瑪
吉格梅不知道出於何種原因配合了這個計劃,或許從頭至尾他也參與謀劃還未可知。多年後,二人再次在安排下「重逢」,上演了「情根深種」的戲碼。可以說,這自始至終都是一場政治婚姻。
所以二人感情的幾分真也在這場大戲中消磨殆盡。
一個,成為了家族榮耀的犧牲品,一個,為了政治利益,營造自己深情愛家的人設。不丹是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可是佩瑪幸福嗎?無人在意。
人們只知道,這是一段郎情妾意的童話。沒人在意童話背後腐爛的現實,沒人知道童話的背後是政治的腐朽,是國家的落後。
2012年,全球幸福指數第一次調查,不丹在亞洲國家中取得了最高的成績。甚至聯合國關於幸福指數的會議都是在不丹舉辦,由不丹國王親自操持的。要知道排在最前面的都是北歐高福利國家。
那一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這個不起眼兒的小國家。可是這樣的高排名沒能維持多久,在2017年的全球幸福指數調查報告中,不丹就已經跌落到97名,甚至遠排在鼓吹不丹幸福的中國之後。
背後是什麼原因?當然是有自身的原因,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外部原因。
吉格梅
三、不丹的內憂
單從GDP來看,不丹的人均GDP不算很低,甚至在南亞,算是不錯的水平。雖然科技不發達,人民生活倒也是安居樂業,大家沒有什麼大的志向,只求吃飽喝足。所以幸福指數高,也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大追求的前提。
然而近年來信息爆炸,科技飛速發展,政府方面再嚴防死守也不可能使民眾真的一點兒接觸不到國外思想,他國文化。
隨著慢慢地接觸交流,難保民眾不對國家的政策產生異議。或者說,異議已經產生了。在吉格梅的倡導下,2008年,不丹開始了民主改革。西式民主瞬間湧入不丹,同樣的西方政治形態也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中。
具體的表現就是在歐美國家政壇上常見的手段。政客們煽動人們的情緒,挑撥民眾與不同黨派政府的關係。他們之間互相的指責,潑髒水,拉鋸戰,每年為全世界的民眾貢獻許多茶餘飯後的談資。
只是這樣的「熱鬧」,著實是給這個喜馬拉雅山中的隱士群體——不丹人民,帶去了前所未有的聒噪與煩惱。大家都覺得,如果這些政客帶來的是惱人的結果,那還不如像以前一樣,國王一個人說了算。
西方民主在不丹的水土不服,也造成了不丹人的幸福指數下降。
不丹人民
四、不丹的外患
除了自身的缺點,不丹的外部也不順遂,長期受制於印度。
雖然國內對於印度的印象一直不好,甚至帶著鄙夷的心態嘲笑他們,可印度同時也是一個全球排名前十的經濟體,體量不容小覷。
不丹作為一個經濟地理位置並不優越,人口少,國土面積小,經濟發展能力都嚴重不足的國家,如何能夠在亞洲立足?自然要背靠大樹好乘涼,而不丹找上的大樹,就是印度。
印度
印度是不丹最大貿易合作夥伴,援助國,債權國。
1949年,雙方籤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不丹將自己的內政管理權分割大半給印度,自此更是受制於人。甚至有人戲稱不丹是印度最大的屬國,玩笑的背後,也是無盡的悲涼,畢竟誰也不好說,不丹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錫金,被印度吞併。
印度在不丹極大的控制權,致使不丹不得不淪為印度政治上的棋子。又由於其地理環境的特殊性,這枚「棋子」主要用於制衡中國。
所以不丹才會成為為數不多的幾個尚未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其實不丹本國內對中國的態度還算友好,畢竟曾經隸屬於清朝,現在他們的國旗還是黃龍旗。
五、不丹的背後
《道德經》有云:「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這曾經是不丹這個國家幸福指數高的原因。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老子「小國寡民」的思想可行。
可是老子的社會模型充滿了理想主義的色彩,真正的實施下來,可以想見是不會成功的,正如今天被內外圍困撕扯的不丹。
只能說,一個小國家想要在這個世界上立足本身就十分困難,倘若梵蒂岡在宗教信仰上的地位沒有那麼重要,你想,它還會不會存在?
摩納哥若不是一直在大國中左右逢源,依附法國、西班牙,怎麼會存在到今天?諾魯也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幾次三番討好歐美與中國交惡。
由此可見,不丹的悲劇並非其主觀導致,實屬無奈之舉。
不丹
而大國則不同。像中國,地域廣袤,人員眾多,經濟體量大,哪怕真想依靠於誰,也沒有人願意接納,並且放心接受這樣一個大國給自己做小弟。
畢竟說到底是兩個國家,國家之間只有利益,沒有朋友,萬一有一天真的反水,那是結結實實地重創。這可不像小國一樣,損失點兒金錢,人力就能彌補過來的,搞不好可能會元氣大傷,甚至運氣差點兒,藉機被翻盤,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中國要想在世界上存在下去,必定要靠自己發展,自己富強。況且中華文明延續千百年來,大部分時間都是這個地球上首屈一指的「大哥」,且不論人家接不接受,身為炎黃子孫,怎麼甘心對番邦之人俯首稱臣?
從不丹的悲哀裡,我們汲取到,只有自己變得強大,才不會有人去惦記你手裡的東西。當然,中國不是不丹,也完全不會成為不丹,中國是東亞升起的一隻巨龍,生機勃勃,神採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