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帶孩子絕望自殺:「你沒生過孩子,就別怪我矯情。」

2020-12-23 太平洋親子網

不久前,長沙37歲的海歸女博士因產後抑鬱帶著5個月的女兒跳樓自殺。

可真正令人痛惜的是,直到悲劇發生,丈夫口口聲聲喊的是:「我什麼都不要,我只要我的女兒,為什麼要把她帶走。」

而對離去的妻子沒有絲毫的悲切和愧疚。

這位丈夫自始至終都沒有想過,如果平日能給妻子多一點的關心和體諒,興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就有調查數據顯示:在患有產後抑鬱的人群中,超過10%的如照料不周,會發展成嚴重的抑鬱症。

而選擇死亡,是每個重度抑鬱症患者的最終歸宿。

事實上,在她們自殺前,發出過無數次求救的信號,只不過沒有人看懂過。

01

產後抑鬱不是矯情

前不久看了部名叫《塔利》的電影,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患有產後抑鬱的三胎媽媽瑪洛。

平日丈夫工作繁忙,她就擔起了照顧孩子,打理家務等一切重任。

她的大兒子患有一種動不動就要狂躁的病,時刻面臨著退學的風險,一旦退學,憑藉他們家的條件,兒子就沒法再上學了;而老三又剛出生,需要她24小時待命餵奶、照顧。

可她的丈夫絲毫不給力,下班了以後只會待在房間裡打遊戲,微薄的工資也承擔不起保姆的費用。

年輕時的她精緻美麗,纖細優雅,是個擁有英國文學學士的高學識女性。

而現在的她肥胖慵懶、邋遢埋汰,為了當一個好妻子、好媽媽放棄了年輕時的夢想,做著吃力不討好的家庭主婦。

她感覺自己像是一艘被遺棄的垃圾駁船。

隨著產後抑鬱的越來越嚴重,她的精神出了問題,終於在一次恍惚駕車中出了車禍。

意外發生後,丈夫才知道瑪洛病了,他後悔自己不曾關心妻子,影片也就在兩個人擁抱和解中結束。

看完這部電影我感觸頗深,電影裡的每個橋段都能擊中每個被產後抑鬱所折磨的媽媽。

現實中很多媽媽,她們像是個永遠無法停歇的陀螺,無時無刻都在為家庭奉獻自我,然而稍做得不好,就會被輕而易舉扣上「不是好媽媽」和「一無是處」的帽子。

現實中,很多丈夫卻對妻子的產後抑鬱視而不見,把它視為矯情和玻璃心。

可這真不是矯情。

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曾有數據調查顯示:中國婦女患有產後抑鬱症狀的人群比例高達50%-70%。

很多媽媽生完小孩好像變了一個人,變得敏感脆弱,這是因為媽媽在生產後體內的孕激素發生變化導致的,極速下降的孕酮是產後抑鬱的元兇之一。

正是因為很多人不理解這一點,所以根本無法共情到產後媽媽低沉、不穩定的情緒,才會站著說話不腰疼。

而這些缺乏同理心的表現,像是一把隱形的利刃,會在無形當中成為殺死媽媽的劊子手。

02

產後抑鬱,將媽媽推向絕望的深淵

產後抑鬱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知乎上有個高贊回答直戳每一位媽媽的心臟:我曾經歷過產後抑鬱,我也曾離死亡那麼近。

生完寶寶的那天晚上,她渾身無力,被汗水浸得溼透。然而切腹的傷口讓她疼得睡不著,只能在又悶又臭的產房裡強撐。

生產只是抑鬱的開始,大家的注意力全在孩子身上,一遍又一遍地問她:「有沒有奶?」

沒人真正關心她,七大姑八大姨只會嫌棄她沒奶,要求她喝下各種催奶湯藥。

寶寶哭的時候,她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跟著一起哭。家人看到了,指責她:「你怎麼當媽的?」

在身體的疼痛和心理的負擔下,她的情緒變得越來越不穩定,每一天都活得像個神經病。

她自責,她自卑,她只會抱著孩子一次次哭著說對不起,甚至常常兩眼放空得望著窗外,有多少次她想要跳下去。

字裡行間中,我感受到了這位媽媽深深的絕望,是有多萬念俱灰,才會想過要拋下剛出生的孩子,和這個美好的世界說再見,一了百了。

對每一個走過鬼門關的媽媽來說,最毒的話,莫過於產後抑鬱,你就是矯情。

《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有數據顯示:20%的產後死亡是自殺導致的,而抑鬱是導致自殺的第一成因。

這個數據看上去很嚇人,但絕不是危言聳聽。

就連臺前光鮮亮麗,獨立強大的女明星們也逃不過產後抑鬱的魔爪。

袁詠儀因為媽媽買菜辛苦,因為張智霖多說了一句話,就失控大哭,成天都在哭泣中度過;

那英生完兒子後,看到兒子就會情緒崩潰,甚至想自殺;

秦海璐哭到眼睛長水泡,造成眼球受損。

……

有人說,女人懷孕生子就是過五關斬六將。

躲過了子宮脫離、尿失禁、發福發胖,躲過了丟掉圈子、放棄工作,卻躲不過婆婆的指手畫腳、丈夫的漠不關心。

這一切如同彈槍雨林向媽媽襲來,而媽媽們必須要像個戰士一樣,擁有銅牆鐵壁去抵擋它們。

不能哭泣,不能叫疼,不能以失敗者的姿態求饒。

產後抑鬱就是一場沒有硝煙和沒有盡頭的戰爭,長時間的精神緊繃,讓媽媽徘徊於崩潰的邊緣,最終被絕望的深淵所吞噬。

03

比抑鬱更可怕的是,情緒不被看見

產後抑鬱是很多媽媽的夢魘,可比產後抑鬱更可怕的,是她們的情緒從未被看見過。

時尚博主花爺Purple曾在微博上分享了一段初為人母的經歷。

她在小區遛彎的時候,聽到一群長輩聚在一起議論:「現在當媽的呀,有書讀,沒挨過餓,每天還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她們那個年代可辛苦多了。」

長輩們的言下之意是,現在的年輕媽媽可都太矯情了。

但這些話對媽媽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使抑鬱的情緒更重而已。

花爺Purple想到自己生寶寶的時候痛得要死,但家人卻擔心影響到寶寶而對打無痛表示猶豫;

寶寶的身體出了什麼問題,大家就會覺得是她在懷孕的時候吃了不該吃的;

自從生了寶寶,所有人都覺得她的大部分時間是要為寶寶服務的,甚至認為她加班回家晚就是想故意逃避照顧寶寶。

最後她感慨感慨:「以前是家裡的寶寶,但生了寶寶,就被家裡冷眼相對。」

網友都表示贊同,有條高贊評論說:「太真實了,要是大家能夠相互體諒一些,懂得善待別人也不會有很多產後抑鬱了。」

是啊,為母則剛是媽媽為了孩子和家庭的負重前行,但卻不該成為社會對媽媽的要求和期望。

媽媽可以不是超人,我們更不能因媽媽成為不了超人而對她惡語相向。

產後抑鬱,這不是無理取鬧和威脅,而是生活的絕望足以讓她對死神妥協。

當一次次的情緒都被視為無理取鬧和無病呻吟,當她們的心裡承受能力達到極限之時,一件小事就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04

產後抑鬱,積極面對好過自暴自棄

產後抑鬱很可怕,被很多女性視為洪水猛獸般的存在,以致於引發了很多恐婚、恐育的不良情緒。

但其實,媽媽如果能夠正確積極對待它,終能走出陰霾,找到自己。

發現異樣,及時就醫

當媽媽發現自己長期感到抑鬱、無精打採,甚至還常常哭泣、崩潰,且始終無法得到緩解的時候。不要猶豫,一定要及時就醫。

ins上擁有百萬粉的馬甲線女王Kelsey曾就患有產後抑鬱,她就是聽從了醫生的建議去運動。

她慢慢走出抑鬱,還把健身當成終身的事業,幫助了無數曾和她一樣迷茫、無助的女性。

通過醫院的專業排查,輕者可以選擇心理輔導,重者則需要藥物治療。

用感興趣的事找到情緒的出口

之前有條暖心的新聞,90後媽媽毛晚為整條街的欄杆織了毛衣,為城市帶去溫暖。

也正因這件事,慢慢幫毛晚走出從產後抑鬱。

毛晚說:「我在編織的時候,就會沉靜下來,腦子裡不會多想,憂慮感也就隨之消除了。 」

當媽媽感覺到自己的情緒長期低落時,不妨去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讓興趣填補情緒的缺口。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與自己和解

作家管玲在《走出產後抑鬱》一書中給出建議:媽媽們偶爾不帶孩子、偶爾不餵奶、偶爾把孩子弄哭、偶爾去散心逛街,都是沒什麼大不了的,無需自責和愧疚。

所以當媽媽發現自己的狀態不好時,可以向周邊的人尋求幫助,比如讓老人幫忙看一會兒,給自己充裕的休息時間。

媽媽只有自己狀態好了,才能照顧好寶寶。

《請回答1988》中有這樣一句話:「上帝知道自己不是無所不能,所以才創造了媽媽。」

然而我們的媽媽也曾是一個需要被捧在手心呵護的小女孩,因為有了家庭,才逼著自己成為一個無所不能的英雄。

所以願所有的丈夫都不要再袖手旁觀,冷眼相對,而是成為妻子最堅實而令人心安的後盾。

願所有人都能用最大的善意去對待每一個媽媽,別再用輿論綁架她們,別再用完美的標準苛責她們。

用「你辛苦了」代替「你太矯情了」,就不會再有悲劇重蹈覆轍。

也願所有的媽媽能被溫柔以待。

相關焦點

  • 若不是你的冷漠,我怎舍縱身一躍-海歸女博士背後的悽涼
    4月27日凌晨,37歲海歸女博士蘇女士帶著5個月的女兒跳樓 ,當場身亡。看到這個慘劇,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當時就想:什麼樣的絕望能把她逼到捨棄自己的生命?什麼樣的絕望能讓她捨得自己的美好家庭?什麼樣的絕望能讓她捨得7歲的兒子?什麼樣的絕望能讓她一起帶走襁褓中的女兒?
  • 「我帶孩子又忙工作,好累啊!」「就你矯情!」
    有位女性讀者給我留言,說到她現在和老公的關係緊張。過的都是喪偶式婚姻。老公從嫌棄她的廚藝,到嫌棄她的穿著,現在連做事也遭各種嫌棄,說她不動腦子,你能做什麼事,你有什麼用,孩子生病,連個孩子都照顧不好,等等。她說,真正令人難過的,不是被嫌棄,而是沒愛了。什麼叫「沒愛了」?就是,我在你生活裡,已是「多餘」。
  • 奚夢瑤自曝產後抑鬱與脊椎錯位,網友:不就生個孩子,太矯情!
    「孩子是我帶來的,現在我帶走他們,希望你們的生活能夠回歸正常。」評論區裡,滿是對母親的指責,卻沒有人真正關心,這個媽媽究竟是怎麼了?從初為人母的喜悅,到抑鬱絕望,她有諸多的無可奈何。主持人李靜在一次節目中,說出了許多媽媽們的心聲:「你發現自己被全世界拋棄了。所有人都把關注重點放在孩子身上,產婦可以說想吃什麼下奶食物,除此之外的訴求等於矯情。甚至所有人跟你談論的都是你的器官。」所有來看望她的人,都會問她「有沒有奶」。
  • 37歲海歸女博士產後攜女自殺,丈夫哭訴「還我女兒」
    近日,一則二胎媽媽攜5個月寶寶自殺的新聞刷遍了全網,也引起了社會關於產後抑鬱的討論。其實,這不是個案,因抑鬱自殺的產婦不在少數,西安、台州、濟南、十堰都曾有過案例。產後抑鬱背後,是社會對產婦這個群體的忽視及不理解。正如一位產後媽媽所說:「產後抑鬱真的是靠自己挺過來的。
  • 女子生下5個孩子卻養不起,絕望之下接連2次自殺最終身亡
    據奈及利亞媒體12月21日報導,奈及利亞一名女子生下了5個孩子,卻沒有能力撫養他們,她為此煩惱不已,在絕望中接連2次自殺最終不幸身亡。這一悲劇發生在奈及利亞埃邦伊州一處村莊內,死者名為埃菲瑪,今年45歲。據警方介紹,埃菲瑪和丈夫育有5個孩子,悲劇發生前他們一直和埃菲瑪的父親居住在一起。由於家境貧寒,他們在養育孩子方面非常吃力,而埃菲瑪也一直為沒能照顧好孩子們內疚不已。
  • 非洲女子生下5個孩子卻養不起,絕望之下接連2次自殺最終身亡
    據奈及利亞媒體12月21日報導,奈及利亞一名女子生下了5個孩子,卻沒有能力撫養他們,她為此煩惱不已,在絕望中接連2次自殺最終不幸身亡。這一悲劇發生在奈及利亞埃邦伊州一處村莊內,死者名為埃菲瑪,今年45歲。據警方介紹,埃菲瑪和丈夫育有5個孩子,悲劇發生前他們一直和埃菲瑪的父親居住在一起。
  • 37歲二胎博士媽媽帶5個月女兒跳樓自殺:我離死亡這麼近,你卻怪我太...
    01「你什麼都有,為什麼還抑鬱?」心痛,太心痛了!4月27日凌晨5點,一位37歲二胎媽媽帶著女兒跳樓自殺。母女當場身亡,孩子只有5個月大。一個家庭,就這麼被摧毀。據家屬透露,那個孩子是她的二胎,老大已經7歲,正在上小學。「知道她有產後抑鬱,之前有一點症狀,但沒想到這麼嚴重。」
  • 虐文:「爺,夫人大出血急需輸血」他不屑「生個孩子還這麼矯情」
    大家好,我是十年書齡的老書蟲,每天為大家推薦精美小說,喜歡看小說,關注我就夠了。本期整理了虐文:「爺,夫人大出血急需輸血」他不屑「生個孩子還這麼矯情」書中精彩不斷,趕快閱讀!《情深不覆:總裁的虐心嬌妻》作者:釋雲生內容簡介:虐文:「爺,夫人大出血急需輸血」他不屑「生個孩子還這麼矯情」歡欣結婚,以為可以和他共度一生,傾家蕩產幫他填補公司漏洞,換來的是無盡的厭惡。 對她的冷漠和對表姐的柔情,猶如雲泥之別。
  • 網曝女博士寢室內燒炭自殺,導師當她是工具人
    隨著社會的發展,慢慢的大家都覺得一個人的文化水平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家長極其注意對自己孩子的培養,有很多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考上一個很好的大學之後能夠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相信大家都知道浙江大學吧,像這樣重點大學是多少學生夢寐以求的學校啊,在教學上和科研上都是有很強的實力。
  • 寶媽產後抑鬱崩潰:「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才知道我不是矯情?」
    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很多女性有了孩子之後,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為了更好地照顧他們,有的寶媽選擇辭職專門在家帶娃,為了孩子忽略了自己的生活。其實,母親是堅強的同時也是脆弱的,她們在照顧寶寶的同時,也需要別人的呵護,需要有自己的生活。
  • 夫妻投資失敗,攜3歲孩子一起自殺:有些孩子連長大的權利都沒有
    其後,夫妻倆一起跳海自殺。但丈夫鄭某偉自殺未遂,被警方救起來,最後找到了妻子和孩子的遺體。丈夫鄭某偉稱辛苦打拼的家產一朝輸光,還欠下了至親好友的大筆債務。才打算自殺。他說自己一開始只打算自己死,後來妻子苦勸自己無果,夫妻倆決定「一起走」。想著一家人要在一起,就把孩子也帶上了。
  • 「我幫你帶孩子,你怎麼好意思喊累?」丈夫的一句話,讓女人沉思
    生了孩子之後,分工界限更加明確,大都是女人全職帶娃,開啟24小時無休狀態。有的女人很幸運,無論是失去社交的自我壓抑還是自我價值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惆悵,在家帶娃引發的各種不適之症,都能得到另一半的理解,再苦再累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為愛付出自己,越被愛越心甘情願付出愛。
  • 「我老婆生完孩子的樣子,真讓人噁心!」 丈夫的這句話惹怒了整個...
    這日子沒法過了! 果然,生了孩子才知道自己嫁的是人還是狗! 當初說永遠愛我都是騙人的,男人都是騙子! ........
  • 海歸女博士抱孩子跳樓,不要讓「產後抑鬱症」背這個鍋
    4月27日凌晨5點左右,湖南長沙37歲的海歸女博士蘇女士,抱著自己5個月大的女兒,縱身一躍跳樓身亡。後來她的丈夫聞訊趕來,一邊痛哭,一邊自言自語:「我什麼都不要,我只要我的女兒,為什麼要把她帶走?」「把我女兒留下好吧……」一個剛生下孩子沒多久的母親,在外人看來這樣高學歷,應該更懂事明理,甚至比一般人還有更多選擇權的女人,究竟遇到什麼事,為什麼會這麼想不開?
  • 丈夫控訴「生孩子警告」:別說孩子是給我生的,你比我更需要孩子
    部分女性最奇怪的想法,總以為自己懷胎十年的孩子是為了婆家。鄰裡小王每次和老婆吵起來,老婆總是大喊大叫,說自己要孩子,這不是簡單的話,這是她的絕技。妻子在結婚前要了十八萬彩禮,理由也是將來自己會給小王生孩子,生完孩子後妻子不願帶孩子,也不願工作,所以想讓婆婆帶孫子,並理直氣壯地說:「這是你們王家的孩子,誰帶不來啊?」
  • 除「葬禮」外,還有4個地方別帶孩子去,不是矯情對孩子真沒好處
    等回到家後不是哭的停不下來,就是發燒生病,因此葬禮真的能不讓孩子去就不帶孩子去,並且除了「葬禮」外,還有4個地方別帶孩子去,並非矯情也不是迷信,對孩子真沒好處。路邊攤的美味是家常菜做不出來的,在如今這個時代中,路邊攤已經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食物了,但即便如此父母也儘量少讓孩子吃,更不要帶孩子去。路邊小攤是孩子最容易得手足口病的地方,並且經過燒烤過得食物,會對孩子脆弱的脾胃有傷害,導致孩子出現腹瀉等疾病。
  • 郭晶晶閨蜜抱 5 個月女兒跳樓:我曾離死亡那麼近你卻說我是矯情
    乳頭破裂、漏尿、脫髮等這些生理症狀都還是其次,心理上的絕望才是難以逃脫的抑鬱來源。「那我媽她們不都是這麼過來的,你現在夠享福的了!」「不就是生個孩子嗎?怎麼這樣了?」「什麼是產後抑鬱?都是矯情。」我們的大環境,始終是以一種「完美母親」的標準在要求每一位產後女性,而相應的,女性於家庭的價值在男人工作價值的擠壓下,也變得微不足道。
  • 網抑雲遭群嘲,更多「被自殺」的沉默者卻還沒人看到
    有人嫌棄著矯情,有的人又在爭取著矯情與小確喪的權利。但只有年輕人才爭論。老年人會選擇沉默地解決。當我們在嫌棄這年輕人越來越脆弱、負面的時候,忘記了老年人才是最絕望的群體。我國的自殺率為10萬分之5,處於較低水平。但中國老人的自殺率,卻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5倍,排到了全球前三。
  • 又一孩子跳樓自殺,誰是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你有沒有過被老師通知到學校告知你孩子幹了啥啥啥壞事的經歷? 孩子調皮搗蛋,家長臉上無光,便對孩子打罵撒氣,這是常事。 從來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養的就該是自己的私產,自己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孩子對自己就該是絕對聽話,絕對服從。 「老子說什麼就是什麼。」 「我是你爸/媽,肯定不會害你,我做什麼都是為了你好。」 「小小年紀要什麼自尊心?」
  • 這4種沒本事的爸爸,傷娃很深卻還不自知,將來別怪孩子沒出息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句話:「若想了解某個家庭是怎樣的,看孩子就足夠了」。的確,父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第一任導師,孩子的性格、品行、習慣等各方面素養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響。所以,從孩子的行為舉止即可大致推測出來他自怎樣的家庭。一直以來,很多家庭都是女人帶娃,照顧孩子生活起居,男人在外賺錢,撐起整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