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雄偉壯闊的雙層斜拉橋橫跨長江兩岸,劃出一道美麗「飛虹」。
7月1日,滬蘇通鐵路正式開通,南通西站正式運營。眾多市民都來見證這歷史性一刻。
7月1日,梅雨季中難得的豔陽高照,滬蘇通鐵路開通,南通西站也正式啟用。上午,西站內外人潮洶湧,趕著體驗「首發」的乘客從四面八方趕來。
7月1日上午,乘坐南通西站至上海首發動車的乘客刷臉檢票上車。
7月1日上午,乘坐南通西站至上海首發動車的乘客刷臉檢票上車。
我們是南通至上海首發動車開行見證者。卑多敏 攝影報導
南通西站站前廣場,精彩的文藝演出吸引了許多眼球。
南通西站站前廣場,來自上海的乘客照相留念。
如東人王子揚拎著大包小包等候乘車,他買了十一點半首發C3839次列車的車票,當天一早就從如東趕到平潮。他說因為工作需要,經常在南通和上海之間往返,以前基本都是自駕,走蘇通大橋,不堵車的話大概需要兩個小時,「堵車就很麻煩了,一直期待著滬蘇通鐵路通車,方便我們的出行和旅遊。昨天南通西站的票一發售,我就立即買了。」王子揚慶幸出手快,因為有挺多人沒搶到票,「大橋、鐵路會給咱們南通帶來更多發展機遇,我覺得非常驕傲和自豪,你看我還買了西亭脆餅、藍印花布、劉橋板鷂帶給上海的朋友們。」
和王子揚一樣想感受西站乘車初體驗的人很多,為此,有的旅行社特地推出了首發列車體驗遊。南通眾信旅行社一導遊舉著牌子在廣場上等候遊客,她說這次有800人報名體驗,目的地是常熟,「大家都想嘗鮮嘛,比景區還吸引人。」袁平是遊客之一,身穿大紅印花連衣裙的她舉著首發列車的票,滿面喜色地進了候車廳:「太高興太激動了,以前只能坐汽車去上海,現在終於可以坐列車了,這歷史性的時刻,我一定要來見證。」
戴玉珍頭一天和朋友從上海來南通玩,正巧趕上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她立即就購買了列車票,「我覺得南通發展得特別好,我每年都要來的,現在兩地往來更便捷,感覺更好。」
據了解,首發列車中途停靠張家港、常熟、太倉、太倉南、安亭西站,於當天13:07到達終點站上海站,全程歷時1小時39分。
「C」字頭列車到來
我們坐火車的時候,會買到不同的車票,有的是「G」字頭高鐵,時速最高350公裡;有的是「D」字頭動車,時速最高250公裡;有的是「T」字頭、「K」字頭或數字打頭的普速列車。而7月起,通州市民還可買到「C」字頭的城際列車車票。
7月1日上午11:28,隨著C3839次首發列車緩緩駛出南通西站,滬蘇通鐵路正式開通運營。該趟列車中途停靠張家港、常熟、太倉、太倉南、安亭西,於13:07到達終點站上海站,全程歷時1小時39分。
車次C3839列車為CRH2A型動車組,其編組方式是4節動車配4節拖車,每4節為一個單元,牽引功率為4800千瓦,最高營運時速為250公裡,最高試驗時速292公裡。部分車廂設置了無障礙座位,每節車廂均設了衛生間,布局合理。除此之外,列車上的每組座椅都設置了電源插座,讓乘客充電需求得以滿足。
作為僅服務於少數特定城市之間的中短途客運列車,城際列車主要用於加強附近城市間的聯絡,方便周邊地區之間的跨市出行和人文交流。這樣看來,南通西-上海這一段兩小時不到的旅程,可謂是不折不扣的「城際列車」,讓整條線路「C」位出道得有理有據。
強化疫情防控
7月1日中午12點53分,從上海開出的C3836次列車到達南通西站,這是滬蘇通鐵路正式開通後首列到站的列車。出站的旅客一一接受測溫,顯示正常後進入防疫分流點,查驗身份證、車票、健康碼、核酸檢測報告、掃碼查詢行動軌跡等。
為做好南通西站出站旅客防疫分流處置工作,在市防疫指揮部交通防控組統一指揮下,我區成立了南通西站防疫分流點現場指揮部,區公安、交運、衛健委、平潮等部門和鎮區組成綜合協調、後勤保障、板塊工作、旅客分流、衛生防疫和應急處置六個工作組,做好本地區旅客的體溫檢測、信息登記、旅居史查詢、監督返程旅客上車離通、與後方聯繫落實居家隔離、企業隔離措施落實、集中隔離旅客統一護送和發熱病人聯繫120送醫等分流處置工作。
綜合協調組組長、通州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陸志方介紹,為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到位,他們6月22日就與西站進行了深入溝通對接,設置分流點組織架構,制訂了旅客防疫分流處置工作流程並進行落實,6月30日下午所有人員、工作就緒,還進行了一次操作流程的演練。「根據要求,我們所有駐點工作人員每天準時到位,不隨意脫崗、離崗,在認真履職盡責的同時,還要耐心細緻地做好宣傳、解釋工作,樹立南通良好對外形象,確保疫情防控工作嚴格落實。」
據了解,防疫分流點出口還安排了志願者輪流值守,來自中高風險地區需要集中隔離的,由現場工作人員陪同放行;來自低風險地區,有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憑身份證或車票上加蓋「南通西站分流點查驗」印章放行;湖北非武漢地區來人,只要健康碼是綠碼、出行軌跡正常的,由各鎮(街道)安排檢測,在身份證或車票上加蓋「南通西站分流點查驗」印章放行。
原標題:《「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西站乘車初體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