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繼續我的「靈魂三問」

2020-12-22 蠢得死123456

昨天在海灘上,很偶然參與了一起遊客溺水事件的處理,親眼目睹一條年輕的生命(逝者應該還不到30歲,為尊重生命之故,我並未進行拍照)的消亡,猶如消失在天邊的一絲微雲,給我帶來了巨大的震憾與教育。

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從哪裡來?我要往哪裡去?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在哪裡?我向自己發出了一系列有關生命與人生的「靈魂三問」。

「沒有思考過的人生不值得過。」-蘇格拉底語錄。

「渾渾噩噩的日子不能稱之為人生。」-蠢得死語錄。

我相信每一個生命被創造出來,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或大或小。一顆白菜可以為我們提供維生素,一條魚可以為我們提供蛋白質,一隻鳥兒會下蛋,會孕育下一代,一條鯨魚的隕落更可以創造一個生物群落,具備一種特別之美,被人類稱之「鯨落」。而我們生而為人,又當如何?

每一條生命的存在至少有三個維度的意義與價值:

第一個維度,以自己的生命體為其他物種提供營養。

第二個維度,完成繁殖,為本生物族群的繼往開來作出貢獻。

第三個維度,拓展本生物族群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人作為一種生物體,自然也脫不開這三個維度的範疇。這三個維度存在逐次遞進的關係。

第一個維度上,人類作為生物鏈頂端的物種,雖然並不需要向其他生物提供營養,但在生命體死亡以後,仍然會以某種方式將組成生命體的各種元素還給大自然,完成整個生命和物質的大循環。

這是一種最低維度上的生命意義與價值,在此不做深入思考與探討。

在第二個維度上,生存與繁衍,我想這也是每個生命體所必須完成的任務。上天賦予了我們一條生命,在我們離去之前,理所應當至少也應該創造一條生命,以維持生命的大平衡。

在這個意義上,我反對所有的丁克家族、單身主義、同性戀等一切不利於人類繁衍的主義與行為。

但我很遺憾看到,在物質極度豐富、精神日益貧乏的這個時代,上述主義與行為卻有不少支持者,大有擴散之勢。獨身主義盛行,丁克家族越來越多,有些國家與地方甚至為同性戀婚姻合法一路開綠燈,人類文明在這裡開始倒退。

我身邊的一些親人與朋友,也開始受各種宗教或其他一些稀奇古怪的思想影響,對談戀愛與結婚居然沒有絲毫興趣,而且他們還說,要為人類文化、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提供新思維,提供新動力。我只想問一句,你都沒有生過人,你有什麼資格談人生?沒有了人類,還有人類文明嗎?

其實在這個維度上,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並不是很高大上,只具備最基本的價值而已,卻也存在不少問題。

真正最高大上的意義在第三個維度上,在這個維度上,對人類而言,意義更為廣泛和重要。

當然對其他物種而言,也並非完全沒有,比如狼這種群居性動物,一個領導力、戰鬥力更強的狼王肯定要比差的狼王更能促進狼群的發展,讓狼群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而人類在這個維度上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可以分為幾個層次:第一個層次,人類個體;第二個層次,人類族群;第三個層次,全人類。

人類個體與全人類都很好理解,人類族群的意思稍微複雜一些,它可以指一個家庭、家族,工作的單位、社會團體乃至一個民族(種族),甚至一個國家。為便於描述,我暫且全部稱之為人類族群,無論如何,它總是由人類個體因為某一原因而聚集的群體。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這三個層次是逐次遞進、相互支撐的關係,絕不可跨越。一個人只有自身獲得充分的發展以後,才可能有能力推動其所在族群的發展,也只有在其所有族群獲得充分發展,具備足夠實力以後,才能推動全人類的發展。

最能體現這一觀點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名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是士大夫們畢生追求的理想。

《大學》有言:「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在這八條中,「修身」是根本,只有明辨事物才能得到正確的認識,從而意念誠實、思想端正,自身修養得到提高,個體得到充分發展。如此,你才具備為家、為國、為天下這些你所在族群作貢獻的資格,這就是所謂的「內聖而外王」的道理。簡而言之,如果你想讓自己的人生具有更大的價值,先要管好你自己。

另外還有一層關係,就是「人類族群」與「全人類」之間的辯證關係。很多人沒有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異同,從而掉進了歐美國家創造的「泛國際主義」的陷阱當中,被所謂的地球村、世界大同、全球治理等調調忽悠得暈頭轉向,忘記了民族利益、國家主權甚至道德底線。雖然網上這種第五縱隊、二鬼子、帶路黨很多,不勝枚舉,但我仍然相信他們是智商欠缺,是被忽悠而不是主動投敵。

國家和民族應該是目前能夠創造和想像的最大人類族群,任何一個群體的生存都要以該群體所有個體維護該群體的利益為基礎,否則,這個群體將分崩離析,其間道理無須多言。

在國家還沒有獲得充分的進步發展、中華民族還沒有全面復興、我們還不具備足夠的實力槓把子之前,我覺得看待任何事物、表達任何觀點都應當站在維護本民族、本國家利益的立場上。否則,我只好說你是我們中華民族這個偉大族群的異類、敗類甚至叛徒,本族群不歡迎你。

其次,要注意的就是價值的大小。按照前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是不是一定要去做大事,治國平天下,生命的意見與價值才最大呢?不一定。

從理論上講,你做的事越大,其價值就越大,你當省長肯定比你當縣長、村長更能做大事、立大功。但廣度僅僅是事物的一個維度,事物還有一個維度叫深度、厚度,通過專業做一個行業、一個專業甚至於一件事,你同樣可以讓自己的生命具有非凡的意見。

比如幾十年如一日,只研究水稻的袁隆平院士,他所做出的貢獻、他生命所具有的意見與價值,已經超過了任何省長、部長、將軍們,他是屬於全人類的。還有深藏功與名的戰鬥英雄張富清老人,戰爭年代,他是最勇敢的人,和平年代,他是「最美奮鬥者」,一直戰鬥在最平凡的崗位上,感動了全中國。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中,還有很多這種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如一日,服務人民、盡心盡力、安貧樂道,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將責任心、使命感發揮到極致的普通人。他們極致的堅持讓他們的生命獲得了升華,具備了常人難以企及的深度。

其實對任何人都一樣,只要足夠誠心、專心致志,在任何地方、任何崗位,我們都可以讓自己的生命獲得偉大的意義與價值!

相關焦點

  • 人生的意義及價值所在!誰是生命之主?誰又是靈魂之主?
    正如人一樣,靈魂(或意識)需要看而產生了眼睛,需要聽而產生了耳朵,需要嗅而產生了鼻子……要看、要聽、要嗅……這都是靈魂(或意識)之需求和作用,才會產生相應的器官甚至整個身體。所以道理肯定是這樣的! 因此電腦產生的過程就是:軟體——硬體——軟體,就如同生命的產生過程就是靈魂——肉體——靈魂。
  • 存在的理由:生命的意義
    我一直覺得,這個臺詞翻譯的很準確,但不夠文雅。人家哈姆雷特明明說的是:  哈姆雷特:存在,還是消失,這是一個問題。  感覺一下,是不是特別高雅和含蓄?事實上,這句臺詞之所以難,就是它直擊了生命面對的最根本的問題: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存在的理由是什麼?
  • 生命本無意義,是「我」,使生命獲得意義
    夜深人靜,再次打開史鐵生先生這本《靈魂的事》,突然覺得有點生疏了。就像一位常常惦念卻許久未見的老朋友,不常常找他交流,生疏隔閡是遲早的事。我一直覺得,閱讀就是和作者進行神交,有的書讀來淡而無味,說明你和作者不是一路人。有的書讀來興味盎然,說明你與作者志趣相投。
  • 死亡,是否是生命的終結?是否存在靈魂不滅?
    死亡,是否是生命的終結?是否存在靈魂不滅?這個問題在哲學上多有討論。生命從何而來?靈魂是否永恆不滅?這些問題千百年來,都是人們苦苦思索,想要探尋的。不過「生命」、「靈魂」這個深邃迷人的殿堂,至今還沒有人叩開進入這座殿堂的大門,只是流傳了無數的假說猜測以及宗教上的解釋。關於生命的爭論,我只發表在哲學上的一些解釋,不涉及宗教。唯物學派,認為生命只是肉體,而肉體的大腦通過神經纖維的電訊號傳導產生意識,即所謂的靈魂。
  • 《索拉裡斯》,科幻故事表象下探討的卻是靈魂的歸宿與生命的意義
    今天,我想從本片對於人性的理解為切入點,從苦難的意義、人性的煎熬、生命的救贖和時間的珍貴四個維度來談下這部影片的獨特之處,這四個方面看似彼此獨立,卻又緊密相連,藉此讓觀眾更深入地體會到塔可夫斯基思想的變化根基,思考生命的意義。
  • 終極問題:生命為什麼存在,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地進步。很多人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繁衍,生存,如果人活著,沒有進步,繁衍和生存只是一個簡單的生命重複,沒有任何意義。打開任何一部歷史書,記載的都是人們進步的過程。中國的歷史從三皇五帝到現在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之一,西方文明從古希臘開始,到現在各方面的現代化生活,從科學的發展到個人的生活水平,各個方面,都在進步,進步是我們人類存在的最終的意義。哲思短語: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追求進步1.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裡有答案
    如果我們問別人:「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他們也許答不上來。大多數人都 不願正視這個問題,只有在遭受了某些挫折之後,人們才會想起來。在這裡,我們可以找到所有誤解「生命的意義」的共同之處,以及所有正解「生命的意義」的共同之處。
  • 第五階段:尋找人生和生命的意義
    那麼,對於西西弗斯來說,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呢?我想,這是一個對普羅大眾人生意義的隱喻。人類不也是這樣?問一個農村放牛娃,「為什麼要放牛?」「把牛放大了賣錢。」「要錢幹什麼呀?」「娶媳婦。」「娶媳婦幹什麼呀?」「生娃娃。」「生娃娃幹啥呀?」「讓娃放牛。」.......
  • 一位親屬的突然去世讓我看淡了生死,也明白了生命存在的意義
    我平生第一次眼睜睜地看著生命無奈地凋零。他得的是腦出血,醫生說手術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只能靠儀器維持幾天的生命體徵。果然,不到三天,他就離開了人世。有一點比較欣慰,他沒有躺在病床上以人道主義的名義遭受最後的痛苦。按醫生的說法,他在發病的瞬間已經深度昏迷,沒有意識了。不過我對此表示懷疑,因為在搶救室裡,他的眼睛微睜,偶爾會有流淚的現象。
  • 夢想再大也不嫌大 夢想家再小也不嫌小-有感於"靈魂三問"
    在看完這兩部正能量滿滿的影片以後,我思考了三個問題,有點類似於靈魂三問,但又不完全是。第一個問題,我是誰。這是靈魂三問的第一問,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幹什麼?這是一個關於自我價值認同,自我身份認同甚至於自我救贖的話題。這個話題主要在《蘭戈》中進行了探討。
  • 聊一聊對生命的感悟與意義!
    張愛玲說過,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跳蚤。我們可以無視跳蚤的存在,繼續華美;也可以去一隻一隻捕捉它們,使袍子更加華美。或者,我們承認跳蚤的存在,接納它們,甚至認為它們是袍子的一部分,生命因它們的存在才變得生動。華美與否,已經變得不重要了。我不知道你們的對生命怎麼理解?或許你們有不一樣的見解。因為,我們不一樣。
  • 生命的「意義」從來就不存在,意義也是一個故事
    為自己的生命找出一個意義—一個有價值的意義,那是恐懼的表現,對於宇宙來講,「意義」從來就不存在,意義也是一個故事。對於那不斷的消失和最終的空,一切「有」都只是個幻,抓著一個終將消失的東西而不放,那就叫痴。
  • 生命存在的意義是這我來過,我一生都在生活,不是在平凡或偉大
    「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季羨林老先生曾經說過的話讓我很久都不要釋懷。也許人活到一定年齡,人的知識豐富到一定程度,人的聲譽積累到一定階段,他們就會有不同的想法,思考不同生活方式的原因。
  • 水運憲:生命意義的勘探者
    他努力擺脫陳陳相因的主題、觀念、理論、審美趣味以及眼花繚亂的各類藝術表現手法,重申文學的鋒度與韌性、莊嚴與肅穆、秩序與風度,並以持之不斷的反思與叩問而成為當今文壇獨特的存在。《禍起蕭牆》是一面鏡子。水運憲以犀利的批判力度、精確的細節描寫,把人物命運推向強悍的集體意志面前,展示生命個體在現實面前的懦弱與荒誕。
  • 弗洛伊德說:當一個人追問生命意義和價值時,他就得病了
    弗洛伊德說:當一個人追問生命意義和價值時,他就得病了,因為無論意義還是價值,客觀上都不存在。一個人這樣做,只能說明他的未得滿足的原欲過剩。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本沒有什麼意義可言,沒有說一個人生下來一定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每個人就是為了活著,如何才能更好地活著,而每個人對於如何能更好地活在這個世界上的解釋和理解的不同,也就活出了不同的人生。而當一個人去追問,我活在這裡,有什麼意義?
  • 託爾斯泰《懺悔錄》,那些關於人生、信仰及生命意義的「金句」
    "我的生命是否具有超越死亡從而永恆的意義?"列夫·託爾斯泰在凌亂的書桌上寫上重重一筆。在創作《安娜·卡列尼娜》行將結束時,因不堪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託爾斯泰思想出現巨大困惑。他追溯自己五十年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尋找生命意義,並記錄下這段精神活動的過程,取名《懺悔錄》。託爾斯泰《懺悔錄》生命向我們隱瞞了什麼?如何坦然面對死亡?如何讓短暫的人生具有永恆價值?
  • 楊絳:上帝存在嗎?靈魂不死嗎?
    換句話說,我死了是我擺脫了遺體?還能走?怎麼走好?走哪裡去?我想不明白。我對想不明白的事,往往就擱下不想了。可是我已經走到了人生邊上,自己想不明白,就只想問問人,而我可以問的人都已經走了。這類問題,只在內心深處自己問自己,一般是不公開討論的。我有意無意,探問了近旁幾位七十上下的朋友 。朋友有親有疏,疏的只略一探問 。
  • 靈魂真的存在嗎?一位研究人員聲稱靈魂有重量,這是真的嗎?
    靈魂是現實生活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儘管宗教不斷宣傳靈魂地存在,但我們如何知道靈魂是否真的存在?一系列新的科學實驗有助於回答這個古老的精神問題。靈魂觀念與未來生命觀念以及我們對死亡後的繼續存在的信念息息相關。
  • 生命的功課:融會貫通三部書
    蘇格拉底有眾多機會逃生,但是他坦然面對死亡,他用自己的生命撞醒後來人,他給人類留下了經典的三問:我是誰?我要去哪裡?我人生的路該怎麼走?哲學家叔本華,看到了人生乃至世界的狀態,都取決於人們的意念。這個世界無非就是意志的表象世界。而在這個世界中,大部分人的生命就像一個鐘擺,在那裡不停地擺動。當人的欲望沒有滿足,人們就痛苦和恐懼;當欲望滿足了,人麼又懶惰和怠惰。
  • 《21克》:所謂靈魂救贖只是假象,生活態度決定了生命的輕重
    三個核心人物面對生存和死亡的抉擇其實就表達了他們對於生命意義的認知。身患重疾的保羅渴望活著,但在得知自己移植的心臟來自於克裡斯汀喪生於車禍的丈夫後,新生的喜悅為痛苦取代。在自己的心臟將再度衰竭後,保羅拒絕了醫生提出的住院等待換另一顆心臟的建議,他認為自己的再次重生就會換來另一個人的死亡,更不能將自己的生命價值附加於他人,他決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在肉體的毀滅中獲得精神的重生。傑克一生都在尋找自我,他沉迷於宗教中以擺脫罪孽感,他時常想起自己因交通事故撞死的孩子,無法面對自己的家庭,他想以死贖罪、一了百了,但命運始終和他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