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司馬連竹
12月21日,在南陽火車站廣場地下空間及車站路下穿新華路項目施工現場,記者見到,地下廣場主體結構已然成型,透過開挖路面可見下穿隧道箱梁已經搭建,改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承建該項目的中國十七冶集團中原公司負責人饒軍表示,明年6月底,備受期待的南陽火車站站前廣場及道路改造工程將完工。
南陽火車站廣場改造項目為何備受社會及市民關注?
位於南陽市車站路上的南陽火車站,以及相鄰不遠的南陽汽車東站,在高鐵開通前,是南陽當之無愧的交通「心臟部位」。在火車站和汽車東站重建後,已有20餘年歷史的火車站廣場成為制約城市交通發展的「梗塞」,10多路公交站點和社會車輛、行人旅客混雜於此,周邊道路常年擁堵不堪,而機動車混行擁堵、車輛亂停亂放、私設票攤拉客等亂象常年難以得到根治。
今年初,南陽市政府責成市住建局、城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多部門匯集意見,拿出改造方案。方案對「兩站」、站前廣場及周邊道路功能進行全面規劃,並進行了前瞻性設計。
從今年6月1日起,承建單位中國十七冶集團入駐施工後,他們承擔的主體工程,是對站前廣場進行立體改造,並配套建設下穿隧道和行人過街通道。此外,項目單位還先後拆遷與南陽站廣場功能不相吻合的地面建築如公交公司調度室等,拆除公交公司目前在廣場的11座候車站,並對周邊環境進行完善升級,與新南陽站站房建築風格相匹配。
饒軍告訴記者,中原地區尤其是南陽是中國十七冶集團積極開拓深耕的市場之一,該公司已先後籤約了南陽市火車站廣場地下空間利用和車站路下穿新華路項目、S231(新S234)鴨河工區至南陽市區段一級公路改建工程項目。
建成中心城區最大的雙層地下廣場和第一條幹道下穿隧道,火車站廣場改造項目擁有哪些「第一」?
據介紹,南陽火車站前廣場地下兩層設計總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層建築面積22933.77平米,設計功能為地下公交車站、地下過街通道;地下二層建築面積22160.23平方米,除局部為人防工程外,還將設置地下計程車停靠港灣、地下公共停車場。車站路下穿新華西路工程全長約1.25公裡,南起中州路車站路交叉口,北至車站路八一路交叉口,車站路下穿新華西路地道,南出口在長途客運站進站口北側、北出口在工貿大廈北側,暗埋隧道長約315米、主線為雙向六車道雙層立交結構,長途客運站設置約67米地下過街通道。
中國十七冶集團南陽項目負責人孫則樹告訴記者,改造項目範圍包含南陽市中心城區火車站到汽車站的區域,由於該地段人流車輛密集、沿街店鋪眾多,相當於在「跳動的心臟」上做「搭橋手術」,難度可想而知。
「這個工程特點就是急、難、限、重,由於多方面因素,有效工期僅有4個月左右,施工好像在刀尖上跳舞。」孫則樹表示,自項目開工以來,他們先後克服了夏季雨水高溫、冬季低溫等難關,同時還要確保南陽文明城市創建、環保管控等工作實施,加之工期緊張,為了確保進度和工程質量,施工部門拿出「白加黑」奮戰勁頭,每天白天有800名、晚上有300名工人在同時施工,做到了24小時「人停機器不停」。
與巨大工程量和複雜施工環境相對應的,是項目完成日期為2021年6月31日,工程總量需要完成混凝土12萬方、綑紮鋼筋2萬噸。孫則樹說,為了確保項目安全高質量開展,該公司採用了數字工地監控系統、廣聯達建模技術等手段,對項目全流程實行全程可控、實時可視,並採用信息技術對地庫內的管綜排布進行二次深化設計,提前消化碰撞點,達到最優排布的目的,讓整個項目現場成為智慧工地和綠色工程。
據了解,南陽市火車站廣場地下空間利用和車站路下穿新華路項目地處南陽市中心繁華地段,作為一項重大民生以及市政工程,該工程的建設不僅能夠消除南陽火車站廣場步車混雜、交通混亂及「髒亂差」的現象,還將提供約400個地下停車位,有效解決該區域停車難的問題,並將在提升城市形象、服務廣大群眾方面發揮作用。
目前,廣場地下空間利用及下穿道路工區均已全面進入結構施工階段,項目建設團隊正在全力以赴衝刺年底節點,並計劃於2021年6月30日前完工。
中國十七冶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集團將以爭創河南省標化工地、優質工程為目標的決心去建設南陽,通過打造智慧工地現場,讓施工現場的各項管理更加精細化、高端化、標準化,將以南陽項目為載體,提升央企的施工技術水平和社會責任擔當,更好地促進南陽經濟發展,造福一方百姓,進一步凸顯央企形象,將市場範圍輻射整個中原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