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平
5年時間,深圳廣電集團官方客戶端「壹深圳」,這個曾經邊緣的新媒體部門挺進了融媒體中心的主戰場。整個團隊只有30多人,卻實現了原創內容日均生產600條,影響力大幅提升,並且從5年前的虧損759萬元發展到今年的收入超3000萬元,盈利500萬元,實現了內容生產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如何布局深度融合戰略
2016年,為了更好地發展「壹深圳」,深圳廣電集團制定了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捆綁考核制度,這項措施在當時可謂是對新媒體發展非常重要的支持。
2018年年初,深圳廣電集團啟動了媒體融合體制機制改革,將原有新聞中心團隊、都市頻道、公共頻道、電視劇頻道、廣告運營中心與新媒體中心「壹深圳」合併,成立融媒體中心。通過高效的工作機制,建立了統一的內容生產主體,即傳統頻道及新媒體多渠道的內容生產模式。
2019年,該集團又建立嶄新的新媒體考核機制,增加了新媒體考核佔比,目前已經達到傳統媒體部門考核分數的20%。同時,制定了各類項目獎勵及個人盈收分成制度,鼓勵集團內優秀內容人才在新媒體領域創建個人品牌及內容IP,鼓勵集團內優秀內容人才流向新媒體,不斷豐富新媒體內容產品,提高深圳廣電集團在職員工發展新媒體的積極性。
深圳廣電集團新媒體中心主任梅宏表示,通過巧布局、真融合、精隊伍、快產出,實現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度融合現狀。
如何為內容生產插上翅膀
媒體融合的核心就是移動優先,而移動優先的精髓便是技術先行,「壹深圳」在技術問題上也做出了自己的表率。深圳現在的5G基站建設數量超過4.5萬個,在這個大背景下,「壹深圳」積極思考,探索出5G直播工作鏈,在2019年就建立起專業5G網絡直播團隊,僅《鵬城萬裡新》40小時5G全媒體大直播活動,就動用了40個5G直播信號。
傳統廣電媒體長於內容生產,內容為王在新媒體平臺上一樣適用。梅宏說:「要將原創內容生產團隊放到媒體融合的主戰場,發力移動端的內容生產,並成為有影響力的主流媒體。」無論媒介載體形式如何變化,內容為王的內核不會改變。遵循原創內容生產的媒體價值觀,「壹深圳」團隊積極在服務意識、互動意識、黏性意識上拓展渠道。
在成績面前,「壹深圳」團隊依然客觀認識到了不足,「有平臺,缺流量;有爆款,缺持久;有內容,缺影響」是梅宏總結的當下「壹深圳」創新發展所面臨的瓶頸,這也是當下廣電媒體融合挺進深水區的困境。面對家庭智能電視大屏、車載屏、電腦屏、手機屏、VR屏等諸多終端聯動,「壹深圳」積極藉助技術創新優勢,推出廣電媒體擅長的直播。《鵬城萬裡新》40小時5G全媒體大直播是深圳廣電集團以「壹深圳」為新媒體主平臺打造的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直播活動,直播內容包括深圳多處地標景觀、著名景點、重點地區等。通過5G傳輸技術,將深圳全市畫面實時傳遞給網友。網友可以通過直播頁面隨時點擊感興趣的「慢直播」畫面,從不同視角收看深圳風貌。
如何創新營銷思路
梅宏認為,直播、原創視頻、政務服務是傳統廣電媒體的三大強項。在新媒體直播領域,孕育於深圳廣電集團母體的「壹深圳」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最明顯的就是利用傳統廣電的媒體優勢,放大了直播的場次和規模。據《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了解,「壹深圳」網絡直播相較純粹市場屬性的網絡平臺直播,從攝像、內容把關、技術支持等都是網絡直播行業的一流水準。
2020年至今,深圳廣電集團網絡直播數量超過1200場,全部由「壹深圳」直播團隊執行,其中有七成以上屬於商業活動直播。傳統媒體面對當下市場,新媒體直播服務已經成為必備項目。梅宏保守推算,「壹深圳」網絡直播2020年為深圳廣電集團帶來的增值收入近1億元,這個數字超過了大部分國內地面頻道全年收入。
「壹深圳」另一項營銷創新就是垂直行業頻道的建立,多年前屬於廣電媒體的廣告投放群體又回流到廣電媒體的新媒體平臺。在新的平臺,原來的廣告投放客戶變成內容資源提供者。2020年,「壹深圳」已經開設海洋、地產、汽車等專業頻道,這些用戶提供的信息在「壹深圳」內容團隊的篩選審核下,轉化成了原創內容。
在國內傳統媒體收視收聽和營收雙下滑、新媒體投入有限的大背景下,「壹深圳」從當年的小步快跑,轉變為如今的大步流星。短短5年的發展,當年的小舢板已經闖出一片天,這樣的速度是驚人的。梅宏總結「壹深圳」的運營經驗是——內容、經營分開,以影響力數據作為內容團隊的考核指標,以市場效益的實現作為品牌團隊的考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