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藝術人物|阿布拉莫維奇演繹卡拉斯,建築大師羅傑斯退休

2020-12-12 澎湃新聞

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近日首演了新作《瑪利亞·卡拉斯的七次死亡》,她在歌唱家卡拉斯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更想展示女性所能擁有的力量和毅力。

曾聯合設計出蓬皮杜藝術中心的英國著名建築師理察·羅傑斯宣布退休,他憑藉對英國建築的推動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等榮譽。在中國,建築師劉家琨公布浙江麗水「文裡·松陽」街區的保護更新項目;在美國,「2022年夏威夷三年展」選定了主策展人招穎思。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德國慕尼黑 | 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她在卡拉斯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新作首演完成並開啟線上播放

在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上演的《瑪利亞·卡拉斯的七次死亡》,由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出演。 圖片:Wilfried Hsl. Courtesy the Bavarian State Opera據artnet報導,近期,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在籌備她最新作品《瑪利亞·卡拉斯的七次死亡》(7 Deaths of Maria Callas)的全球演出,首演已於9月1日晚在德國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開幕。因新冠疫情,這部作品的演出時間從四月被推遲到現在。從9月5日開始,該劇將在多個平臺進行線上播放,其中包括歌劇院的官方網站。

在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上演的《瑪利亞·卡拉斯的七次死亡》,由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出演。 圖片:Wilfried Hsl. Courtesy the Bavarian State Opera作品靈感來源於「心碎」,是對美國出生的希臘女高音歌唱家瑪利亞·卡拉斯的頌歌,也是對伴隨著這位歌唱家的痛苦與磨難的頌歌。歌劇講述的是卡拉斯的神秘往事,包括她戲劇化的個人生活——人們對她與航運大亨亞里斯多德·奧納西斯戀情的關注常常多於她非凡的藝術才能本身。「如果你看看瑪利亞·卡拉斯的生活就會知道,她的故事很像我,」阿布拉莫維奇在彩排前告訴artnet新聞,「這是關於心碎而死的故事,是關於『被你所愛的人殺死』的故事。」

1975年奧納西斯逝世後,卡拉斯在她巴黎的公寓裡過著隱居生活,失去了親人,傷心欲絕。1977年,卡拉斯死於心臟病,年僅53歲。在這裡,阿布拉莫維奇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悔恨,暗指自己與藝術家保羅·卡內瓦裡(Paolo Canevari)近10年前以心碎告終的戀情,這也是布拉莫維奇首次坦率地談到分手以來的生活和工作。

「我在卡拉斯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布拉莫維奇說,「我們都是射手座,都很情緒化,但同時也都很脆弱。我幾乎有同樣的遭遇。」她補充說,「卡拉斯死於心碎。但不同之處在於,我的工作拯救了我。」

阿布拉莫維奇說這部歌劇作品還有一部分是關於女性賦權。「我想展示一個女人所能擁有的力量和毅力,」她說,「並不是所有的心碎都以悲劇告終。我相信希望。」(整理/畹町)

英國 | 著名建築師理察·羅傑斯

宣布退休,曾以蓬皮杜藝術中心等推動建築革新

建築師理察·羅傑斯據《衛報》等報導,英國著名建築師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gers)近日宣布從他於43年前創辦的事務所中退休。羅傑斯的職業生涯中誕生了不少現代主義及高技派的建築地標,其中包括倫敦勞埃德大廈、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千禧穹頂等。羅傑斯今年87歲,他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6歲時移民英國。在從倫敦建築聯盟學院畢業後,他前往美國耶魯大學繼續學習。在那裡他遇見了自己的搭檔諾曼·福斯特。1963年,他們和自己的妻子共同成立了團隊「4」。雖然他們在團隊「4」裡的合作只有4年,但這對於英國建築是決定性的成型階段。羅傑斯獲過兩次英國斯特林獎,並於2007年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1991年,他被授予騎士稱號。

20世紀70至80年代,羅傑斯憑藉他與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合作設計的蓬皮杜中心以及倫敦勞埃德大廈這兩座建築一舉成名,在當時,兩座建築因為將電梯與空調管道等設施置於室外而引發爭議。

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羅傑斯在英國新工黨時代(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2010年)積極參與政治,並受委任草擬英國城鎮更新計劃,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被接納在2000年的政策中。其中,羅傑斯提出了諸如密集地圍繞交通樞紐進行建設、重新將棕地(常指閒置的工業舊址)用於住宅等觀點。這些觀點受到了前英國副首相約翰·普雷斯科特(John Prescott)的大力支持。(文/錢雪兒)中國浙江 | 建築師劉家琨

將文化中心融入周邊街區,如同 「泥鰍鑽豆腐」

建築師劉家琨據谷德設計網等報導,建築師劉家琨近日公布了其事務的浙江麗水「文裡·松陽」街區街區保護與更新項目。文廟城隍廟街區位於松陽縣城正中,自古便是松陽人的公共活動場所與精神中心,歷經百年變遷,遺存有不同歷史時期建造的各色建築。但數十年來,這一曾經的精神文化中心日漸衰落,環境雜亂,業態凋敝,缺乏活力。在這一項目中,來自不同年代的建築與環境要素是珍貴的時間痕跡,它們記錄並形塑著老城中心的功能演變與生活情景。如何處理新與舊的關係,令昔日的精神文化中心重新連結當代生活,成為設計重點。

文裡·松陽三廟文化交流中心

蜿蜒連續的深紅色耐候鋼廊道。劉家琨與事務所在梳理場地時反覆與居民協商,於一尺一寸的進退中切削出場地邊界,疏解後期加建以恢復原有街區肌理。他們在梳理後的基地內植入更新系統——一個蜿蜒連續的深紅色耐候鋼廊道。廊道對於現狀樹木和保留遺存進行了審慎退讓。整體營造出一個既公共開放又富於傳統情致的當代園林。廊道於疏解後的街區蜿蜒穿梭,有如「泥鰍鑽豆腐」:疏解後的老街區「厚」而「松」,作為基質;新介入的廊道蜿蜒靈動,打通聯繫,並在臨街界面探出觸角。新舊碰撞出「空」的自然形態,記錄下動態的生成痕跡;延續兩廟街區原有的廟堂文化和市井文化脈絡,書店、咖啡、美術館、非遺工坊、民宿等業態被植入,為周邊社區乃至整個松陽提供一個公共文化交流場所。(整理/錢雪兒)美國夏威夷 | 策展人招穎思

擔綱2022年夏威夷三年展策展,展現「太平洋世紀」

華盛頓特區赫希洪博物館及雕塑公園館長招穎思(Melissa Chiu)據ARTFORUM報導,夏威夷當代(Hawaii Contemporary)宣布,招穎思(Melissa Chiu)將負責2022年夏威夷三年展策展工作,副策展人由手塚美和子(Miwako Tezuka)和德魯·布羅德裡克(Drew Kahu』āina Broderick)擔任,展覽主題為「太平洋世紀」(Pacific Century),展覽定於2022年2月8日至5月18日展出。展覽將以有關地點、身份和歷史的流動性概念為主題,與夏威夷在亞太和大洋洲之間的位置相呼應。「這是一個發生巨大變革的時刻」,招穎思解釋道,「通過對『太平洋世紀』概念的探索,我們希望將近期史考慮進去,這些歷史不但為我們的當下提供信息,最重要的是,它們也能重新構造未來。」

今年10月被任命為本次展覽策展人的招穎思是華盛頓特區赫希洪博物館及雕塑公園(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館長。手塚美和子曾擔任紐約日本協會畫廊總監和亞洲協會博物館的當代藝術策展人。居住在檀香山的藝術家、策展人和教育者布羅德裡克是卡皮奧拉尼社區學院(Kapi』olani Community College)Koa畫廊的總監。

夏威夷三年展始於2017年的檀香山雙年展。經過兩屆展覽,檀香山雙年展基金會在重組後成立了「夏威夷當代」。該組織董事會在今年1月宣布,展覽形式轉變為三年展。

作為三年展前期活動,夏威夷當代計劃於2021年2月10日-13日舉辦首屆夏威夷當地藝術峰會。(整理/畹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阿布拉莫維奇演繹卡拉斯的七次死亡:為何與「7」有關?
    ▲ 瑪麗亞·卡拉斯(Maria Callas) 該歌劇講述了這位在美國出生的希臘女高音歌唱家的悲劇一生,阿布拉莫維奇結合了視頻藝術和表演藝術的元素
  • 「行為藝術之母」阿布拉莫維奇:我們如何去愛
    5月29日,清華美院藝術管理論壇閉幕講座有幸邀請到這位殿堂級的藝術家與著名國際策展人艾瑞克·施奈爾共同探討藝術可以為世界變幻莫測的未來做些什麼。阿布拉莫維奇強調無條件的愛對於人類非常重要,對於我們現在經歷的新冠疫情的磨難也非常重要。當天恰逢烏雷的葬禮,談到他的逝去,阿布拉莫維奇真誠地說她相信人死後,將會化為塵土,變成更偉大的力量。
  • 一周藝術人物|隈研吾操刀新博物館,燈光藝術大師索尼爾辭世
    在紐約,79歲的燈光藝術大師基斯·索尼爾近日辭世,他以光雕塑以及運用霓虹燈管創作而聞名。在伊拉克巴格達,一位德國策展人遭到劫持,後被伊政府軍解救。在上海,60歲的書法家宣家鑫在劉海粟美術館舉辦展覽,展出120餘幅書法作品。《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 一周藝術人物|貝聿銘合伙人考伯辭世,波洛克摘霍爾貝格獎
    曾與阿布拉莫維奇淚中對視的行為藝術家烏雷,也在周初告別人世。《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建築評論家保羅·戈德伯格(Paul Goldberger)評價他是「富有創造力的建築師」,另一位評論家羅伯特·坎貝爾(Robert Campbell)曾稱讚他兼具智慧與正直,為人紳士,這對他而言和他設計的建築一樣重要。
  • 阿布拉莫維奇混合行為藝術首登拍場,佳士得歐洲「雙城記」7.88億收官
    ·倫敦「義大利藝術設計思潮」以532.1萬英鎊(折合人民幣4650萬)彼得·多依格《Bolier House》布面油畫 200x275cm 1993年作成交價:1389.55萬英鎊在高價層面,這場雙城拍賣盛會的焦點,無疑是兩位英國在世藝術大師彼得·多依格和大衛·
  • 46首最美歌劇詠嘆調合集,來自20世紀歌劇女王卡拉斯
    每一個世代都有自己的歌劇女神,但是沒有一位女神能像她一樣,即使逝世近四十年後,依然是古典樂界傳奇色彩的代表人物。 她是20世紀偉大的歌劇名伶,也是時尚和藝術界的不朽偶像——瑪麗亞·卡拉斯(Maria Callas)。
  • 一周藝術人物|百歲學者波普爾辭世,建築聯盟學院解職女院長
    回顧一周藝術人物,在瑞士,研究現代藝術與技術之間關係的第一人、享譽世界的法國藝術史學家弗蘭克·波普爾於7月12日辭世,享年102歲。英國建築聯盟學院歷史上首位女院長吉拉伯特近日遭到解職,理由是她為學院制定的五年計劃被大多數成員投了不信任票,但也有聲音稱,她的遭遇只是學院性別歧視中的一樁。
  • 高技派大師的風雨人生:理察·羅傑斯的建築之路
    四十年後,羅傑斯在自傳《建築的夢想:公民、城市與未來》中回憶起這一幕,仍然覺得又好笑又無奈。 在《建築的夢想》一書中,羅傑斯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大師級的人生逆襲故事。
  • 烏雷逝世:他曾是阿布拉莫維奇的藝術伴侶,也曾創造精彩「獨奏」
    烏雷原名為弗蘭克·烏維·萊西潘(Frank Uwe Laysiepen),在五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烏雷的名字大多數時候都與阿布拉莫維奇捆綁在一起。1976年,阿布拉莫維奇受邀為荷蘭電視臺做一個行為藝術的節目,而烏雷則是主辦方委派給她的助理。
  • 一周藝術人物|安藤忠雄新作「換妝」,吳濱獲國際設計師大獎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法國巴黎 | 建築師安藤忠雄巴黎新作揭幕,舊證券交易所變身私人博物館安藤忠雄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近日又迎來新作揭幕了。一座前身為巴黎證券交易所的圓頂新古典建築,在以安藤忠雄為首的建築團隊改造下,變身為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奢侈品集團開雲集團創始人弗朗索瓦·皮諾的近5000件藏品,巴黎市政府希望這個藝術新地標能幫巴黎贏得世界的目光。這座前身為巴黎證券交易所的圓頂新古典建築,在以安藤忠雄為首的建築團隊改造下,變身為當代藝術博物館。
  • 瑪利亞·卡拉斯 I 我只有在歌唱時,才能感到被人所愛
    有人說卡拉斯是一個在傳統和藝術當中左右搖擺的女人。但毫無疑問,在上個世紀歐美歌劇舞臺上,卡拉斯的人生是最明亮的一次傳奇之旅。20世紀50年代,歐洲正在從二戰後的重建中恢復,文化生活再次豐富起來。經由逐漸全球化的文化產業,通過唱片、廣播和後來慢慢興起的電視,瑪利亞·卡拉斯在披頭四、貓王之前已成為了第一個全球娛樂巨星,也是第一個全球現象級女性歌者。卡拉斯用充滿詩意的歌聲開創了「全世界歌劇的時代」,讓歌劇走出陽春白雪的殿堂成為跨國流行文化的一部分,這一成就至今仍無法超越。
  • 一周藝術人物|小布希要出第二本油畫集,99歲烏爾塔多辭世
    一周藝術人物|小布希要出第二本油畫集,99歲烏爾塔多辭世 錢雪兒 畹町 2020-08-17 07:56 來源:澎湃新聞
  • 非凡人物|有機建築設計大師萊特的「鐵骨柔情」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是美國芝加哥建築學派第二代傑出代表,他於1867年6月8日出生於美國中西部的威斯康星州。萊特19歲時進入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學習建築設計, 據說是為了抓住芝加哥大火後城市重建的市場機會,後來他果斷中途肄業,前往芝加哥謀求發展機會。
  • 用所愛銘記愛,三位建築大師為媽媽設計的房子
    來看看三位建築大師如何用所愛的建築藝術,銘記母愛。 祝天下的媽媽們母親節快樂!據說正因為母親帶著童年的文丘裡到處旅行,打開了文丘裡對建築的視野。 柯布常說,他要用建築給人們帶來幸福與快樂,他的建築設計不止步於眼前的苟且,還要打造一座光輝城市一個烏託邦。
  • 一周藝術人物|藝術裡的心性與宣言,張功慤與阿瑪賈尼辭世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這一消息由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最先公布,2018年,該博物館與其他機構合作組織了阿瑪賈尼的大型回顧展。據《TheArtNewspaper》報導,阿瑪賈尼以運用建築語言與圖像來完成觀念藝術實踐而著名。他曾在德黑蘭大學學習哲學,後因政治原因於1960年離開伊朗,前往美國。
  • 一周藝術人物|英國女王最愛哪幅畫,攝影師自拍抑鬱故事
    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當代藝術博物館創始館長喬·湯普森在任職32年後即將卸任,博物館也面臨著疫情下的困境。在中國上海,餘慧文、龔建華用鏡頭展現了上海的城鄉溫情。《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 一周藝術人物|日本藏家想飛月球,皮亞諾呈現「建造的藝術」
    上周,最酷的藝術人物當屬日本頂級富豪、收藏家前澤友作,曾以1億多美元收藏巴斯奎特畫作的他,即將作為搭乘SpaceX的第一位乘客飛向月球,他還將邀請6-8位藝術家隨行繞月、沿途收集藝術創作素材。無獨有偶,火箭、飛船似乎是不少藝術家的靈感之源,義大利著名建築師倫佐·皮亞諾的建築「看起來都有點像飛船」,為慶賀英國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250周年,他的個人作品展正在倫敦舉行。
  • 一周藝術人物|建築師霍爾的藝術表達,光州策展人的本土轉向
    在北京,央美將舉辦「雲水襟懷——宋步雲誕辰110周年紀念展」,紀念該學院藝術名家宋步雲。在上海,將於2021年5月新開的非營利機構「Longlati基金會」,將選擇一位青年伊朗藝術家的個展為其揭幕。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 別墅新「花」樣,韓國建築大師對傳統住宅的現代演繹
    對人們渴望的傳統元素進行重新演繹,我們能讓這個單調的社會更加多元化,營造地域獨有的文化。韓國的一位建築師從傳統建築的空間和形式特點中汲取現代的創意,進而融合古典和時尚的元素,打破了傳統住宅的形式,卻又不失傳統的空間特色 。他的作品給人現代與傳統並存的獨特印象,強調建築和自然的融合。
  • 分手30年後,阿布拉莫維奇與烏雷各自迎來個展
    作為曾經的著名「行為藝術情侶」阿布拉莫維奇與烏雷,到今年,二人分手已超過三十年,在經歷了2010年MoMA的意外相逢、2015年的金錢官司後,這對創造了無數經典行為藝術個案的舊日鴛鴦,終於表示放下怨艾、擁抱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