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近日首演了新作《瑪利亞·卡拉斯的七次死亡》,她在歌唱家卡拉斯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更想展示女性所能擁有的力量和毅力。
曾聯合設計出蓬皮杜藝術中心的英國著名建築師理察·羅傑斯宣布退休,他憑藉對英國建築的推動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等榮譽。在中國,建築師劉家琨公布浙江麗水「文裡·松陽」街區的保護更新項目;在美國,「2022年夏威夷三年展」選定了主策展人招穎思。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德國慕尼黑 | 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她在卡拉斯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新作首演完成並開啟線上播放
在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上演的《瑪利亞·卡拉斯的七次死亡》,由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出演。 圖片:Wilfried Hsl. Courtesy the Bavarian State Opera據artnet報導,近期,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在籌備她最新作品《瑪利亞·卡拉斯的七次死亡》(7 Deaths of Maria Callas)的全球演出,首演已於9月1日晚在德國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開幕。因新冠疫情,這部作品的演出時間從四月被推遲到現在。從9月5日開始,該劇將在多個平臺進行線上播放,其中包括歌劇院的官方網站。
在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上演的《瑪利亞·卡拉斯的七次死亡》,由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出演。 圖片:Wilfried Hsl. Courtesy the Bavarian State Opera作品靈感來源於「心碎」,是對美國出生的希臘女高音歌唱家瑪利亞·卡拉斯的頌歌,也是對伴隨著這位歌唱家的痛苦與磨難的頌歌。歌劇講述的是卡拉斯的神秘往事,包括她戲劇化的個人生活——人們對她與航運大亨亞里斯多德·奧納西斯戀情的關注常常多於她非凡的藝術才能本身。「如果你看看瑪利亞·卡拉斯的生活就會知道,她的故事很像我,」阿布拉莫維奇在彩排前告訴artnet新聞,「這是關於心碎而死的故事,是關於『被你所愛的人殺死』的故事。」
1975年奧納西斯逝世後,卡拉斯在她巴黎的公寓裡過著隱居生活,失去了親人,傷心欲絕。1977年,卡拉斯死於心臟病,年僅53歲。在這裡,阿布拉莫維奇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悔恨,暗指自己與藝術家保羅·卡內瓦裡(Paolo Canevari)近10年前以心碎告終的戀情,這也是布拉莫維奇首次坦率地談到分手以來的生活和工作。
「我在卡拉斯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布拉莫維奇說,「我們都是射手座,都很情緒化,但同時也都很脆弱。我幾乎有同樣的遭遇。」她補充說,「卡拉斯死於心碎。但不同之處在於,我的工作拯救了我。」
阿布拉莫維奇說這部歌劇作品還有一部分是關於女性賦權。「我想展示一個女人所能擁有的力量和毅力,」她說,「並不是所有的心碎都以悲劇告終。我相信希望。」(整理/畹町)
英國 | 著名建築師理察·羅傑斯
宣布退休,曾以蓬皮杜藝術中心等推動建築革新
建築師理察·羅傑斯據《衛報》等報導,英國著名建築師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gers)近日宣布從他於43年前創辦的事務所中退休。羅傑斯的職業生涯中誕生了不少現代主義及高技派的建築地標,其中包括倫敦勞埃德大廈、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千禧穹頂等。羅傑斯今年87歲,他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6歲時移民英國。在從倫敦建築聯盟學院畢業後,他前往美國耶魯大學繼續學習。在那裡他遇見了自己的搭檔諾曼·福斯特。1963年,他們和自己的妻子共同成立了團隊「4」。雖然他們在團隊「4」裡的合作只有4年,但這對於英國建築是決定性的成型階段。羅傑斯獲過兩次英國斯特林獎,並於2007年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1991年,他被授予騎士稱號。
20世紀70至80年代,羅傑斯憑藉他與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合作設計的蓬皮杜中心以及倫敦勞埃德大廈這兩座建築一舉成名,在當時,兩座建築因為將電梯與空調管道等設施置於室外而引發爭議。
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羅傑斯在英國新工黨時代(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2010年)積極參與政治,並受委任草擬英國城鎮更新計劃,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被接納在2000年的政策中。其中,羅傑斯提出了諸如密集地圍繞交通樞紐進行建設、重新將棕地(常指閒置的工業舊址)用於住宅等觀點。這些觀點受到了前英國副首相約翰·普雷斯科特(John Prescott)的大力支持。(文/錢雪兒)中國浙江 | 建築師劉家琨
將文化中心融入周邊街區,如同 「泥鰍鑽豆腐」
建築師劉家琨據谷德設計網等報導,建築師劉家琨近日公布了其事務的浙江麗水「文裡·松陽」街區街區保護與更新項目。文廟城隍廟街區位於松陽縣城正中,自古便是松陽人的公共活動場所與精神中心,歷經百年變遷,遺存有不同歷史時期建造的各色建築。但數十年來,這一曾經的精神文化中心日漸衰落,環境雜亂,業態凋敝,缺乏活力。在這一項目中,來自不同年代的建築與環境要素是珍貴的時間痕跡,它們記錄並形塑著老城中心的功能演變與生活情景。如何處理新與舊的關係,令昔日的精神文化中心重新連結當代生活,成為設計重點。
文裡·松陽三廟文化交流中心
蜿蜒連續的深紅色耐候鋼廊道。劉家琨與事務所在梳理場地時反覆與居民協商,於一尺一寸的進退中切削出場地邊界,疏解後期加建以恢復原有街區肌理。他們在梳理後的基地內植入更新系統——一個蜿蜒連續的深紅色耐候鋼廊道。廊道對於現狀樹木和保留遺存進行了審慎退讓。整體營造出一個既公共開放又富於傳統情致的當代園林。廊道於疏解後的街區蜿蜒穿梭,有如「泥鰍鑽豆腐」:疏解後的老街區「厚」而「松」,作為基質;新介入的廊道蜿蜒靈動,打通聯繫,並在臨街界面探出觸角。新舊碰撞出「空」的自然形態,記錄下動態的生成痕跡;延續兩廟街區原有的廟堂文化和市井文化脈絡,書店、咖啡、美術館、非遺工坊、民宿等業態被植入,為周邊社區乃至整個松陽提供一個公共文化交流場所。(整理/錢雪兒)美國夏威夷 | 策展人招穎思
擔綱2022年夏威夷三年展策展,展現「太平洋世紀」
華盛頓特區赫希洪博物館及雕塑公園館長招穎思(Melissa Chiu)據ARTFORUM報導,夏威夷當代(Hawaii Contemporary)宣布,招穎思(Melissa Chiu)將負責2022年夏威夷三年展策展工作,副策展人由手塚美和子(Miwako Tezuka)和德魯·布羅德裡克(Drew Kahu』āina Broderick)擔任,展覽主題為「太平洋世紀」(Pacific Century),展覽定於2022年2月8日至5月18日展出。展覽將以有關地點、身份和歷史的流動性概念為主題,與夏威夷在亞太和大洋洲之間的位置相呼應。「這是一個發生巨大變革的時刻」,招穎思解釋道,「通過對『太平洋世紀』概念的探索,我們希望將近期史考慮進去,這些歷史不但為我們的當下提供信息,最重要的是,它們也能重新構造未來。」
今年10月被任命為本次展覽策展人的招穎思是華盛頓特區赫希洪博物館及雕塑公園(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館長。手塚美和子曾擔任紐約日本協會畫廊總監和亞洲協會博物館的當代藝術策展人。居住在檀香山的藝術家、策展人和教育者布羅德裡克是卡皮奧拉尼社區學院(Kapi』olani Community College)Koa畫廊的總監。
夏威夷三年展始於2017年的檀香山雙年展。經過兩屆展覽,檀香山雙年展基金會在重組後成立了「夏威夷當代」。該組織董事會在今年1月宣布,展覽形式轉變為三年展。
作為三年展前期活動,夏威夷當代計劃於2021年2月10日-13日舉辦首屆夏威夷當地藝術峰會。(整理/畹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