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結婚後,80%的吵架問題都是由錢導致的,用錢就能解決,剩下19%得加錢,所以,努力賺錢才能讓婚姻通往自由之路。"
有情飲水飽的浪漫,只存在於夢幻中。
進入到婚姻後,日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分分鐘都能把小家弄成一地雞毛。
傳統觀念中,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根深蒂固,"想要嫁給有錢人"也成了很多女人的口號。
身邊閨蜜說過:
"如果我老公工資一人頂倆,老娘就不幹了。回家當個全職太太,多爽啊!"
然而,並非人人都抱有這種態度。
採訪了身邊的女性朋友,問她們 "老公月薪100萬,你會辭職嗎",這四種答案令人意想不到。
01
"女人,活出自己最重要"
自述人:李姐 HR主管 40歲
20歲那年,遇到老公一見鍾情,和他走到今天。
當初,老公不想在國企裡過朝九晚五的日子,就跟家裡拿了10萬塊開書店。
不料撞上了風口,電子產業發展迅猛,亞馬遜、噹噹嚴重打擊實體書店。
老公投資的10萬全部打了水漂,還欠了債。
大家勸我分手,說還沒結婚,債務就跟我無關。
可我一根筋,想著錢嘛,身外之物,他出事就選擇分手,那我跟拜金女有啥區別?
不管誰勸我,我就是堅持要和他結婚。
婚後10年,我們經歷過很艱難的時候。老公執著於創業,我賺到的工資基本都投到他身上。
後來,老公成立讀書社群,帶貨的效果不錯,賣的書也越來越多,效益也日有增長。
這份堅持後的開花結果,圓了他心中多年來的夢,了了心結。
這麼多年的陪伴,老公對我很尊重,常常誇我是賢妻。
回首過往,熬過的那些日子,得到的是無愧,也是對自己的肯定。
沒想到自己,能如此強大。
如今老公的經濟越來越好,我深信,這是我倆"守得雲開見明月"的結果。
即使他有錢,我也不想辭職,女人獨立點,才不會給別人造成負擔和累贅。
活出自己最重要,即便男人有錢了,也不能改變自己。
分析:其實李姐的態度立場很清楚,就是不管另一半有沒有錢,她始終選擇做好自己,不受貧窮富裕的影響。
婚姻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我養你"是一種美好的心願,"你養我"有時卻是奢望。
獨立的女人,不在乎另一半處境如何,因為她知道,選擇誰是自己的決定,活出自己才是一生的終極意義。
02
"想要全身心照顧孩子,我選擇辭職"
自述人:麗莎 幼教 27歲
從小到大,我都喜歡和小孩子玩,性格也比較溫柔安靜。
大學選專業,就覺得"幼兒教育"特別投我緣。
特別是老師給我們灌輸"育兒"知識,這在很大程度上給我足夠的想像空間,總覺得去幼兒園工作特別美好。
結果,我發現錯了。
幼兒園的小孩,什麼類型都有,最難搞的"熊孩子",我的班就佔三個。
光是課後解決小孩衝突、家長投訴,就把我搞得筋疲力盡。
工作兩年後,我經人介紹認識了現在的老公。
對方對我最滿意的,就是我的工作。
婆家認為,像我這種經過專業訓練的幼兒園老師,日後一定會把孩子照顧得特別好。
小孩出生後,他們就希望我能多顧及家庭,多關注自己的孩子。
漸漸地,我也覺得,培養別人的孩子,不如培養自己的小孩重要。
今年疫情暴發後,我在家和孩子朝夕相處,非常開心享受,也動了辭職當全職媽媽的念頭。
當然這只是想想而已,畢竟家裡還需要我這一份工資。
如果老公真的月薪100萬,我會堅決辭職回家照顧寶寶。
分析:很多職場媽媽有"辭職"的念頭,卻不敢有所行動,說到底還是錢的問題。
想辭職的理由很多,全職在家相夫教子、給自己放個大長假等等。
當自己不用擔心錢,就容易回歸到本心,做事情也少了束縛和顧慮。
只是要警惕,辭職的動機是什麼。
不妨問問自己,自己是在逃避困難或責任嗎?能否確保逃過一次後,以後就不會遇到了?
冷靜後的答案,能減少會後悔的衝動行為。
03
"工不工作無所謂,最重要是活得有意義"
自述人:王阿姨 保潔阿姨 48歲
這一輩子,最後悔的事就是沒有好好讀書,小學沒讀完就出來闖蕩。
無奈時代變化大,沒文化的人,註定只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
為了供兩個孩子讀大學,什麼苦都吃過。
和老公在火車站拉貨、工地裡搬磚、工廠裡當流水線工、租地種田……
好在孩子們都爭氣,如今成家立業生活無憂。
我和老公不用那麼辛苦,但始終閒不下來,尋思要做點事才覺得活著有意思。
孩子並不想我做保潔工,擔心我辛苦,被別人看不起。
可我不是這麼想,每一份工作都有它的意義,只要我賺的錢乾乾淨淨,就沒什麼好丟人的。
別說老公突然一夜暴富,一個月100萬收入,就算我自己有這個賺錢的本事,我也不想辭職。
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的意義早已超越物質。
即使這個問題擱在我年輕時候問,我也是這個答案。
養尊處優的生活,不適合我這種尋常老百姓。
不工作,就意味我沒能力沒本事。
說到底,還是希望靠自己的雙手,獲取活著的尊嚴。
分析:心理諮詢師李松蔚老師說過:
"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我們一個人的事,而是有一個巨大的人際網絡,託著我們一起做。某種意義上,做事情是為自己,也是為別人。"
工作的意義,亦是如此。
把工作當成是賺錢的途徑,一旦有了錢,就會認為工作沒有必要,甚至鄙視工作。
然而,那些享受在工作中的人,不在乎身外物的多少,在能養活自己的前提下,他們樂於從職場中找尋自我價值。
既然不為了錢工作,就不會因為錢而放棄工作。
04
"沒有後顧之憂,我就另謀出路"
自述人:小凡 前臺 22歲
能到大城市工作,這對我來說已經很幸運了。
要知道,家人中只有我讀完大專,走出大山,成為全村人誇獎羨慕的"大學生"。
每次和家人通電話,我都是報喜不報憂,主要是大城市工作的苦和累,他們未必懂,說了只會平添擔憂。
農村人結婚早,前不久我就和一位在這裡認識的老鄉結婚。
他對我很用心,共同話題也多,可能是"惺惺相惜"吧,我們倆之間有很濃的親情味。
大家還年輕,想著靠打拼,總有一天能夠在大城市立足生根。
當然,美好的夢想暫時還很遙遠。
每天為了工資,我強逼自己"陪笑",對無理取鬧的客戶笑臉相迎。
一年多了,這份工作讓我很累。
我想過不幹,換別的,但以我的專業和資歷,辭職另找肯定沒辦法找到更好的。
幸好老公很努力,結婚後,他更拼命工作,常常在公司加班寫編程,爭取拿多一些加班費。
我很心疼,但沒辦法。
空閒點,大家聊些關於生活的設想時。我說有錢就去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工資少點也不怕。
工作這條路很長,越是這麼想,就越想要找份專業對口,感興趣的活做。
如果有一天老公真的成富翁了,我敢保證,第一件事就是辭職,然後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分析:如今,90後新生代的擇業觀更看重興趣。
即便像小凡這樣看重"物質回報"的90後,內心同樣關心未來有沒有機會尋找到更投契的工作。
不管經濟允不允許,他們都希望賺今日的錢,圓明日的夢。
畢竟,做自己喜歡的事,最重要。
即便會被人誤解"太自我"、"自私",可這恰恰是愛自己的表現。
如果家庭有條件能夠做最堅強的後盾,相信他們會毫不猶豫、義不容辭選擇喜愛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