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團長和他的主創團 團長說心理
陶瑞爾
團長,我工作中跟不熟悉的異性合作,見異性客戶都會很緊張,不自在,我該怎麼改變這種現狀?
A:你好。
首先,異性之間天然地存在著吸引的關係,
這是我們的一種本能。
面對異性,緊張是很常見的。臉紅心跳,有些不知所措都是正常現象。但如果這份緊張已經影響到了你的生活,比如讓你工作中很難和異性同事合作,生活中和異性接觸都會不自在。
那麼,你就需要來看看,這份緊張背後到底是什麼了。
單從你簡短的文字,我沒法去猜測到底是什麼原因。
過度緊張的原因有很多,你可以從常見的這幾種去看看:
◐對自己的不自信:
很多人看到自己時,都會只看不夠好的那些點,比如鼻子不夠高,皮膚不夠白,顏值不好,身材不好等等,面對異性時,更是感覺自己身上的"缺點"成倍速放大,於是整個人都不自在了,覺得別人一定在盯著自己。
如果是這樣的話,一定要清楚,不是每個異性都期待你有天使面孔魔鬼身材。一直這樣"挑剔"你的,不是異性,而是你自己。
◐害怕被拒絕:
比如擔心對方會不會喜歡自己,會不會討厭自己,對方會怎麼看自己,如果我去主動搭話會不會嫌棄我呀等等。
這種恐懼在社交關係中挺常見的,不僅僅是工作場合,甚至不止於只是和異性之間。
這是因為內在有一個"我不配得到對方的認可"的想法。"不配得感"是一種低自我價值的體現,它會帶來強烈的被拒絕感。
不配得感的形成原因就有很多了,父母的批評式教育、校園暴力、成長挫折等都有可能。
如果是這個原因的話,你要小心這個"黑洞",它會吸走原本屬於你的光彩,讓你覺得自己的優秀不值一提。
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學習心理學,提升自我價值感。
◐因為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形成的條件反射:
有些孩子在童年時,受到過創傷,這個創傷是和異性直接相關的。
於是在成年後,潛意識中還是會有當時的印記,面對異性時,緊張感就是為了提醒你,你現在靠近了"危險"的邊緣,要小心。
只是,現實中並沒有那麼危險,你已經長大了,已經可以保護自己了。如果是這個原因,就需要找一個專業的心理醫生來陪你探索了。大膽療愈自己的創傷,你才能發現,異性不是"魔鬼",也許是和你一樣期待交流但有很多顧慮的小可愛。
陶瑞爾,學會在心裡給自己打打氣,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同,職場中無論男女,都是平等的,是可以相互學習的。
不如趁機會好好向他們請教,了解他們為什麼那麼優秀,去學習他們的方法,也是消除緊張簡單直接的方式。
真正的職業道路永遠是靠技能和專注走出來的,去做你應該做的就好。
職場中只看實力,不分男女,保持正常的交往就可以,相信你是有能力的,只是需要一點點勇氣走出來。
加油!
瑪麗
團長,考前焦慮,是怎麼回事?團長,小時候,每次考試前一晚,我就莫名發燒或上吐下瀉,胡吃些小藥,倒也沒耽誤過第二天早上的考試;現在四十了,參加一些職稱考試,平時看書還行,考前20天,怎麼都看不了書了,焦慮急躁,想發脾氣,前年考前還突發性耳聾,住了幾天醫院。但每次考試不管什麼情況,我都堅持去參加,一進考場都莫名的緊張,特別是第一場前幾分鐘,手都發顫,寫不成字。您的書我都仔細看了幾遍,才知道我是一種心理疾病。
A:你好,瑪麗。
我們上學後,就會面對大大小小的考試,期中考、期末考、中考、高考、英語四六級、託福雅思等。
很多人面對考試,都會有壓力。適當的壓力能讓人保持專注,集中精神,有利於臨場發揮。但過大的壓力,會讓人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引起記憶力下降,食欲不振,身體疲累等。
這都是因為,我們在和焦慮做鬥爭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內耗,太大了。
焦慮是一種面向未來的情緒,當人對未來某個不想要的結果感到擔憂、害怕,卻又沒有辦法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時,就會焦慮。
而你如果越告訴自己,別緊張,別焦慮,別怕,就會越緊張、越焦慮、越害怕……
引起考前焦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過往的某次考試失利,在家人和老師的面前沒有得到諒解,反而被指責,害怕這種情況再次出現;
對自己缺乏自信;
對所學的知識掌握度不夠;
一定要拿到最好的結果,"完美主義;
沒有適當處理過往考試的焦慮情緒......
應對的方法可以嘗試從下面幾點去做:
1.努力就好,不過度苛責
不可能等到你「準備完美了」再踏上考場,複習時不要過度苛求自己。
2.面對焦慮,把自己的害怕寫到紙上
比如「我擔心記不住知識點」、「我害怕考不好」、「我感覺特別焦慮」等等,試著把你所有的念頭都寫出來。
壓抑焦慮往往會適得其反,我們應該告訴自己的,不是「別害怕」,而是承認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3.適當運動或冥想
冥想時的呼吸,放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放鬆方式。而運動能夠促進體內多巴胺分泌,讓我們產生愉悅的情緒。
4.學習心理學,提高自我價值
把1次考試的"失敗",當成自己人生的"失敗",這還是自我價值太低的緣故。自我價值是自己對自己的主觀評價,不依賴於你取得的成功和優秀的成績。
如果一個人自我價值高,他會知道,失敗的只是這件事,而不是自己這個人。別說是考試了,他以後遇到別的風浪,他都能清晰的知道事情的失敗不等於自己人的失敗。
所以,瑪麗,團長也想借這個回答告訴你,事情的失敗不等於人的失敗,只要生命還在,你永遠都有可能。
祝你以後還有考試的話,考的全會,蒙的全對,一切順利!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