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卓球王國》雜誌近日對水谷隼做了一次專訪,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內容是關於他對張本智和的看法和建議。稿件發出來的時候,讓人感慨這位老將也太敢說了,不過,他的觀點雖然犀利,倒確實中肯。
水谷隼:我跟張本智和在各種比賽都交手過。他雖然很年輕,但是,是一位可以推動日本桌球向前發展的選手。對於桌球選手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求勝欲望。「想贏球,不想輸,想變強」,我認為張本是現在世界上這種想法和動力最強烈的選手,這是他的優點。在重要的比賽中輸掉比賽,他有時會消沉到誰也不想理,有時也會流淚,可以說,這是一個球員不服輸、想要在今後變得更強的素質的體現。
水谷隼:張本智和在比賽的關鍵點上,經常可以出奇制勝,這也是他強大的地方。例如,在T聯賽中,有時候我從教練席上看他比賽,腦子裡會想「如果是我,在這個場合就用這種發球,這樣進攻。」但結果他總是會做出與我的預想完全不同的選擇。這些都是通過以往比賽的經驗,學習頂尖選手得來的戰鬥技巧,所以可以說他的學習能力也高得驚人。
水谷隼:單純的好孩子是沒法進步的。雖然張本看起來很率真,但他也有屬於自己的「自我」世界,訓練的態度也很認真。我現在擔心的是他所處的環境「太好了」,過於舒適可能會成為不利因素。現在他身邊總是有陪練,有教練,有父母,可以獨佔桌球臺,在有足夠好的環境下,在自己感覺很好的狀態下進行訓練。但是比如到了奧運會上,訓練是有各種限制條件的,賽前只能練30分鐘,時間很短,對練的人也有限制,不會給你充分的準備條件。這種情況下,壓力就來了,如果對這些限制有不滿意,那很可能就會影響到接下來在賽場上的表現。張本不能認為現在所處的環境是理所當然的,要準備好在條件不完備的情況下進行比賽。
水谷隼:現在的張本,在節奏被打亂的時候會變得很脆弱,這是他必須突破的障礙。即使在當前的舒適環境下,他也可以給自己設置一些障礙,來增強自己的適應能力,例如「今天賽前只練30分鐘」「今天打進攻型打法的對手,但賽前只能跟削球陪練打」之類的限制條件。張本很多時候輸球的原因是,過分堅持自己的戰術。但是這能不能改善取決於本人,也許是很難治好的「毛病」。在實際比賽中,很多對手會使用各種各樣的技戰術,所以如果不能靈活應對,就無法在比賽中取勝。張本應該更「柔」一些,只靠「硬剛」是不行的。去年兩次對陣莊智淵就是如此,莊智淵在不斷隨機應變進行調整,張本卻始終堅持「自己的比賽」,結果連輸莊智淵兩場。
水谷隼:張本在技術和心理層面都已經非常強了,如果能改掉一點這種「過分以我為主」的瑕疵,我認為他可以成為世界頂級的選手,他的潛力是毋庸置疑的。此外,張本有時候一到大的比賽就會過於求穩,結果往往沒有好成績。越是重要的比賽,越會有消極的傾向,誰都一樣,但必須打破這層「消極的外殼」。張本雖然有很大的潛力,但還沒有「破殼」。要像在世界大賽中戰勝馬龍和張繼科時一樣,不斷地努力。我認為,為了打破束縛而努力的過程,也是成為世界冠軍的過程。
編輯: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