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臺灣對外關係回顧:臺日關係

2020-12-23 華夏經緯網

    蔡英文上臺以來奉行「媚日」政策,強化對日關係工作力度,「小動作」不斷。但是,隨著中日關係重回正軌並不斷改善發展,安倍政府處理臺日關係趨于謹慎,蔡當局對日工作的困境顯露。

    一、中日關係大局框定臺日關係發展空間

    在中日關係向好的大局下,臺日關係受到顯著制約。一是安倍政府謹慎處理臺日關係。2018年,日本《外交藍皮書》稱「中日關係改善的機會空前高漲」。李克強總理訪日期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明確表態稱,「日本將按照中日聯合聲明規定,僅會與臺灣保持民間往來」。安倍晉三執政以來首次表達如此明晰的對臺政策,無疑給蔡英文敲響警鐘。日本在2020年舉辦奧運會,又計劃邀請習主席訪日。安倍表示「日方熱切期待習近平主席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相信此訪必將成為推動構建新時代中日關係的重大機遇」。在這種背景下,日本避免在臺灣問題上製造事端。二是蔡當局無力改變「日主臺從」的結構。2019年初,蔡當局調整對日工作人事,蔡明耀接任臺「駐日副代表」。蔡明耀曾擔任「臺日關係協會」秘書長並有在東京工作的經歷,但是「突然換人不符合輪調慣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江啟臣稱,謝長廷「堪稱史上最不務正業的駐日代表」,「該換的不換」。島內輿論認為謝長廷的表現與蔡英文的期待有落差,任命蔡明耀有應對臺日關係失衡的用意。10月,沼田幹夫卸任「日臺交流協會臺北事務所代表」,11月由日本前駐孟加拉國大使泉裕泰接任。泉裕泰曾任外務省亞大局中國課長、駐華使館公使和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等職務,曾在任內改善中日關係。2012年,泉裕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專訪時稱,「中國對日本將來的發展不可或缺」,中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雙方要維持和加強溝通。蔡英文會見新任「駐臺代表」泉裕泰時稱,「臺日洽談『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正是時機」。然而,泉裕泰在就任茶會上,「對於蔡英文向其提議臺日應開始洽談CPTPP一事,隻字未提」。三是日本對臺政策具有現實性和兩面性。川普上臺後提倡「美國優先」,使日本對臺政策無法從美國得到穩固的支持與保障,日本傾向於維持模糊的對臺政策,以降低被牽連風險。日本為了現實的國家利益,在發展臺日關係時通常採用「兩手」策略。臺灣輔仁大學日文系教授何思慎認為,「中日關係暖化,民進黨回到『九二共識』,先解決這個根本問題,臺日關係才有路可以走」。2019年,臺日關係提升程度有限,日本會選擇優先改善中日關係,而把臺日關係「冷處理」。

    二、日「親臺」勢力挺臺小動作成效有限

    在安倍政府對臺關係止步不前的情況下,蔡當局企圖強化對日議員遊說助推臺日關係,日親臺議員以「打擦邊球」方式維持臺日關係熱度,但局限性很大。一是自民黨青年局維持臺日議員交流。自民黨青年局作為臺日交流的傳統管道持續發揮作用。2019年5月,賴清德訪日,與自民黨青年局長佐佐木紀、國際部長武井俊輔等人討論「年輕人的政治參與計劃」和臺灣加入CPTPP等問題。2019年8月,鄭文燦率桃園訪問團參訪自民黨青年局。青年局長佐佐木紀稱「青年局正在致力於推動日臺地區間交流」,將桃園作為青年一代認識日臺關係的重要地點。雙方將以「研修」為契機強化接觸,「通過青年局深化臺日關係」。隨後,佐佐木紀率80名青年局團員訪臺。二是「日華懇」發聲挺臺拓展「國際空間」。蔡英文會見日本最大的跨黨派親臺組織「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古屋圭司,爭取日方支持。「日華議員懇談會」發表決議文,支持臺灣加入 CPTPP,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及世界衛生大會(WHA)年會,以適當身份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和國際刑警組織(ICPO)等。三是為推動臺日地方交流搭建平臺。2015年,為推動臺日地方議員交流,雙方建立「臺日交流高峰會」平臺機制。2019年9月,第5屆「臺日交流高峰會」在日本富山縣舉行,會議通過「富山宣言」。但2019年日政府對臺參加國際組織的姿態審慎,蔡當局在國際組織參與上一無所獲。

    三、臺日經濟關係難以突破關鍵障礙

    2019年,臺日維持穩定的經濟互動。臺「駐日代表」謝長廷稱,「日本是臺灣的重要經濟夥伴」,「日商在產業供應鏈上扮演關鍵角色」。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臺日合作非常重要」。2019年1月,臺「科技部」派團到日本招商,參訪日本重量級半導體材料廠商,在東京舉辦「大型招商及行銷說明會」,希望吸引日商加碼投資臺灣。2019年10月,「第44屆臺日經濟貿易會議」達成4項合作備忘錄,包括「臺日專利審查高速公路(PPH)相互合作備忘錄、「臺日設計專利優先權證明文件電子交換相互合作備忘錄」、「臺日環境保護交流與合作了解備忘錄」以及「臺日間促進進出口有機食品合作備忘錄」。但蔡當局最重視的參與 CPTPP第輪談判遲遲未獲日方實質性回應。其中,「核食」問題是關鍵。蔡英文上臺後,安倍政府期待蔡當局儘快解決福島地區食品進口管制問題,並以此交換對臺灣參與CPTPP的支持。但2018年底「反核食公投」高票通過,對蔡當局啟動「核食」進口製造重大障礙,衝擊臺日關係。「日華懇」會長古屋圭司稱,食品進口問題如同「喉嚨上的魚刺」,希望蔡當局能夠儘快解決,以免成為臺加入 CPTPP的障礙。東京大學教授川島真認為,蔡當局無法適時解決日食管制進口的問題,錯失了籤訂FTA大好良機。

    四、臺日擴大交流渠道,但安保對話難以啟動

    2019年,臺日舉辦建立於2014年、作為「二軌」平臺的「臺日戰略對話」,針對中美關係、美國對華政策、臺灣在印太地區的角色等議題進行探討。臺日藉助「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擴大對話渠道。日本首次參與並共同舉辦「打擊公私部門貪瀆國際研習營」,與美臺合辦「女性經濟賦權國際研習營」、「網絡安全與新興科技國際研習營」。日本「駐臺代表」沼田幹夫稱「花了3年時間才加入GCTF」。臺「外交部長」吳釗燮稱,美日臺明年將繼續擴大GCTF規模,並提高3倍預算。美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稱,擴大納入日本成為固定夥伴,強調美國推動美臺安全合作並不僅限於美臺之間。此外,臺日為解決漁業糾紛,繼續進行海洋事務對話。2019年12月,召開「第4屆海洋事務合作對話會議」,討論海洋安全、科學研究、海洋環保、漁業開發等議題。但雙方對於「衝之鳥」的地位認知「仍有差距」,未籤署任何協議。「第8次臺日漁業委員會」會議也無實質性進展。臺「國安會」指使臺「漁業署」監控臺灣漁船動向,並將資料交給「臺日關係協會」。國民黨「立委」稱,蔡當局上臺以來,「逢日必軟」,「經常性為日方利益辯護」,「屈從日本自我限縮」,導致「臺灣漁場不斷限縮」,以往籤訂的漁業協議「無法持續發揮功能」。

    在臺日關係總體停滯不前情況下,蔡英文企圖在安保議題上有所突破。2019年3月,蔡英文在接受日本《產經新聞》專訪時,渲染「臺日面臨同樣威脅」,呼籲臺日「提升安全保障合作對話的層級」。對此,日本政府高層表態拒絕。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表示「就如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所記載,日本政府立場是日本與臺灣之間維持著非政府間的實務關係。」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太郎表示「日本與臺灣之間的關係一貫維持非政府間的實務關係」。安倍晉三胞弟、眾議員岸信夫稱,針對臺日安保對話,「日本能做的安保實務合作很有限」,「日本不像美國有『與臺灣關係法』,在雙方沒有邦交情形下,提供協助非常困難」。拓殖大學校長森本敏稱,「日本與臺灣沒有邦交,很難公開與臺灣維持安保關係,只能以非正式各種管道交換安保情報。」日本政策研究大學院校長田中明彥認為,「因為顧慮對中日關係的影響,臺日目前不可能進行高層級、官方對話」田中明彥稱,日本政府對強化臺日安保「還沒準備好跨出第一步。」民進黨期待的日本版「與臺灣關係法」一直「只聞樓梯響」。2019年5月,「日本李登輝之友會」公布該會草擬的「日臺交流基本法」。雖有部分議員如長島昭久稱「將會帶頭提案」,石破茂、中西哲表示「樂觀其成」。但法案在日本政壇無實質探討和推進。日本前「駐臺代表」池田維稱,制定該法「現階段可能有困難」日本學者松田康博與高原明生認為,制定日本版「與臺灣關係法」應謹慎。

    【摘自《臺灣周刊》2020年第4期】

 

 

 

責任編輯:左秋子

相關焦點

  • 賴清德接見日本駐臺代表:盼「臺日關係」更緊密
    臺灣地區副領導人賴清德今天接見「日本臺灣交流協會臺北事務所代表」泉裕泰,除感謝日本政府支持臺灣參與WHA外,並說,未來面對新冠肺炎、天災或是國際局勢變化,互相合作都是非常必要,期盼未來「臺日關係」更緊密,共同面對各種事情。
  • 劉紅: 2019年兩岸關係要點回顧(下篇)
    劉紅: 2019年兩岸關係要點回顧(下篇) 2020年02月18日 14:1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劉紅:2019年兩岸關係要點回顧(上篇)  五、兩岸交流的推進和調整  兩岸交流40年,經貿和各項交流年年有增加,即使在陳水扁時期也是增長型,或者說增長成為常態,一時成為判斷兩岸關係好壞的思維定論。
  • 日本新防衛大臣就臺日關係講話:臺灣是中國一部分
    18日,安倍胞弟岸信夫作為日本防衛大臣首次對臺日關係發表看法,他表示「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防衛大臣將遵守這一立場妥善應對」。解放軍大陣仗,臺軍慌了18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任國強明確表示,解放軍東部戰區在臺海附近組織實戰化演練,「這是針對當前臺海形勢、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所採取的正當必要行動」。
  • 「臺日友好」都是假的?日本鬆綁外籍人士入境管制,名單未見臺灣
    日前,包括日本、冰島、希臘、紐西蘭、澳大利亞和丹麥等國家,都傳出考慮鬆綁外國人入境管制,只是,上述國家的「首波解封清單」中,無一例外,都沒有臺灣。對此,一直對外宣傳「防疫好棒棒」、「臺灣南波萬」的民進黨當局顯然很錯愕。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日記者會上緩頰稱,相關單位正在聯繫中,名單還沒有完全定案。意思是還有迴旋餘地。只是,被世界這麼遺忘,1450網軍心都碎了。
  • 日本前「駐臺代表」今井正與日臺關係
    前臺「駐日代表」羅福全則認為,日本「駐臺代表」最重要的任務是「準確地搜集臺灣及兩岸動態的情報」,「是否具備兩岸經驗」並非必要條件。    二、今井正任內日臺關係進展情況    今井正擔任「駐臺代表」期間,馬英九正積極推動「活路外交」政策,謀求在改善兩岸關係的基礎上,提升臺日實質關係。在馬英九「活路外交」理念下,「折衝與緩進」構成這一時期臺日關係的特徵。
  • 2019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揭曉
    2019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揭曉 2020年01月21日 13:5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月21日北京訊 由中國臺灣網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兩岸》欄目共同主辦的「2019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活動結果今天揭曉,「習近平出席《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等十條新聞入選。
  • 《兩岸關係40年曆程(1979-2019)》出版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陳鍵興)近日,《兩岸關係40年曆程(1979-2019)》一書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廈門大學講座教授孫亞夫與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領銜編著,分上、下篇,共15章,系統論述、縱深剖析兩岸關係40年風雨歷程,研究探尋兩岸關係發展的規律性特徵。
  •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主題解讀◎一個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兩個轉變:從結盟到不結盟;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三個階段:開拓外交新局面(1949-50年代中期)外交工作新突破(20世紀70年代)對外關係新變化(1978年以來)四個時期:過渡時期(1949-1956)、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改革開放新時期(1978至今)
  • 日將解禁臺商務客入境,臺外事部門「淚奔」:臺日友誼患難見真情
    臺灣外事部門今(23日)發布新聞稿表示,日本政府昨晚宣布將與12個國家和地區有就境管鬆綁措施展開協商,包括臺灣,臺外事部門對此表示誠摯歡迎。新聞稿稱,日本與臺灣展開協商彰顯了對臺灣防疫成就的高度肯定,外事部門將儘速與日方就相關規定進行討論,盼早日促成。
  • 北京出手,終結「臺日蜜月」
    圖片來源:新華社國務委員楊潔篪29日展開訪日行程,與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會見時,強調「在歷史及臺灣問題上,日方應言而有信,按規矩辦事」。對於中方的要求,谷內正太郎則響應,日方在歷史及臺灣問題上立場沒有變化,致力於全面改善中日關係,增加兩國關係積極面,妥善管控分歧。
  • 鍾厚濤:從「2019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看兩岸關係
    鍾厚濤:從「2019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看兩岸關係 2020年01月21日 17:4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兩岸快評第595期】  由中國臺灣網主辦的「2019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活動,通過以點帶面、以面帶全的方式,系統全面地回顧了2019年兩岸關係的發展歷程。
  • 國務院臺辦就2019年兩岸關係發展和2020年兩岸關係展望等答問
    新華社記者:歲末年初,請發言人總結一下2019年兩岸關係發展,並展望2020年兩岸關係。馬曉光:2019年,面對複雜嚴峻的臺海形勢,我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中央對臺工作決策部署,推動兩岸關係克難前行,對臺工作取得紮實進展。
  • 「臺日友好」不過是藉口
    早在2010年,日本就故意製造事端以藉此侵佔釣魚島領土。近日,日本衝繩縣會議提案,要求把釣魚島及周圍諸島嶼改名為「登野城尖閣」,並在之後投票進行決議。時隔多日,日本又開始對這一塊「放在嘴邊的肥肉」動手了。這件事在臺灣島內也有所關注,,臺灣的宜蘭頭城鎮有著對臺灣島的管轄權。
  • 臺灣的「日本情結」由何而來?
    2016年10月19日 10:24:22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三)經貿交流:臺灣對日經濟地位有所上升  日本在臺灣二戰後的經濟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臺灣是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
  • 王建民:蔡英文執政下的臺灣出現「西冷南熱」與「西僵東熱」格局
    2016年下半年以來,大陸民眾赴臺人數持續減少。臺灣陸委會統計,2017年1月到3月21日,大陸民眾赴臺旅遊觀光人數同期下降了50%,其中團隊旅遊人數下降了61.8%,自由行人數同期下降了35%。蔡英文上臺執政10個月,陸客赴臺從數減少超過110萬人,損失550多億元新臺幣。三是兩岸經貿合作變冷。
  • 臺灣未列入日本首波解禁名單 臺網友:果然是「臺日友好」
    (圖片取自臺媒)中國臺灣網6月19日訊 民進黨當局一直吹噓臺灣防疫成績,這次卻被日本打臉。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18日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策會上證實,將部分放寬越南、泰國、澳大利亞、紐西蘭4地的出入境限制,臺灣確定未進入首波開放名單。
  • 張蘊嶺、任晶晶:《中國對外關係(1978~2018)》丨新書推薦
    在對外關係上,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中堅力量。中國已經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中國對外關係(1978~2018)》對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對外關係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進行了系統梳理和總結,並對未來前景進行了科學展望。
  • 《兩岸關係40年曆程(1979-2019)》在京出版
    《兩岸關係40年曆程(1979-2019)》在京出版 2020年11月20日 15:1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發)  中國臺灣網11月20日訊 近日,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兼黨委副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李鵬等著的《兩岸關係40年曆程(1979-2019)》一書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發行。
  • 日本休想打「臺灣牌」
    日本休想打「臺灣牌」2017年03月3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任成琦T中    近日,日本總務副大臣赤間二郎到臺北出席了「公益財團法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主辦的活動。有報導稱,這是日本政府首次公開派遣副部長級以上的高官赴臺。1972年,日本與臺灣「斷交」。當時,中日兩國在恢復邦交化聯合聲明中明確約定,日本與臺灣僅保持「非官方關係」。
  • 【澤視界】荷蘭臺灣關係升溫?
    荷蘭駐臺代表紀維德表示:2019年荷臺貿易額激增41%,荷蘭躍升為臺灣全球第十大貿易夥伴,此次更名將「反映荷臺關係全面發展現況」。而臺灣「外交部」回應稱:改名象徵臺荷關係更邁進一步,「外長」吳釗燮對此表示歡迎。我駐荷蘭大使館28日表示對此嚴重關切,要求荷方做出澄清,並向對方提出嚴正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