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事我是這麼看的,高深的武術應該脫離招式本身看他的內在原理,劍隨心動,無招勝有招,這不是我說的,這是獨孤九劍獨孤前輩的御劍心法,年輕時用利刃,年紀稍長用重劍,再長用木劍,最後草木皆可為劍。
《七龍珠》中的戰鬥力強弱的判別是「氣」,作者鳥山明在畫《七龍珠》的時候,就定下一個基調,一個人的肉體有能力的極限,但是作為戰鬥力源泉的氣,按道理可以無限大,這也正符合打怪升級,越來越強的套路。
所以,《七龍珠》中戰鬥力的強弱,其實就是看氣的多少判定的,而戰鬥的勝負,則要看對氣的運用和熟練程度。
我們看氣的積累,按道理同是練武之人,年頭越長,身體內積攢的氣就越多,武天老師活了300多歲,所以小悟空時代天下第一武道會上他是很強的,因為別人沒他活的年頭長嘛,那個看守加林塔的印地安人就說,我從來沒見過有人上去,因為武天老師爬加林塔的時候他還沒生出來呢。
加林仙人就比武天老師強,活的長嘛,氣多啊,同理,神仙和他的分身初代短笛大魔王比武天老師厲害多了,先不說那美克星人那一套,活得長啊,氣比較多嘛。
同樣地氣或者氣比敵人少,這種情況能不能贏呢?能。
舉一個沒爭議的例子,拉蒂茲來襲,他1000以上的戰鬥力,悟空和短笛都是400出頭,但是兩人聯手就贏了,雖然掛了一個但還是贏了,怎麼贏的呢?氣運用的好,悟空的龜派衝擊波,可以把氣運用到手上釋放,戰鬥力達到瞬間900多,短笛的魔貫光殺炮瞬間1000多。
其實就是大量聚集體內的氣,集中釋放,不管叫什麼名字的招式,原理是一樣的,後來悟空的元氣彈,是收集體外的氣,這個就比較厲害了。
戰鬥力不斷提升之後,這種釋放體內氣的招式一般就沒有名字了,因為大家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嘛,原理都知道了,你安一個另類的名字你騙鬼嗎?最弱的樂平都能花式釋放氣了,所以作者開始玩體內氣如何無限暴增了,用外星人的特性起了很多新的方法,比如賽亞人死而復生的特性,那美克星人的合體,那美克星大長老的引發潛力等等。
所以我們回到問題上來,貝吉塔在那美克星名為「終極閃光」的絕招,也只不過是一種釋放氣的方式而已,後來大特在地球已經升級為超賽,使用釋放氣的武功破壞人造人基地,也無可厚非。
說句題外話,如果明白這個原理,格羅博士利用永久能量爐創造了戰鬥力超過超賽的人造人也可以理解了,畢竟就是解決了能量爐如何無限疊加氣的問題嗎,他用和元氣彈相同的道理也好,別的方法也罷,天地萬物的氣集中到一起,放進這個爐子裡,就可以了,所以只有3個爐子,17、18、16,兩個是半成品,也就是19、20的吸收型,吸收完成後不就是永久型了嘛對不對?
如果拘泥於招式的名稱,就會讓自己陷入誤區。
人生也是一樣。我馬爺爺有一句話說得好啊,透過現象看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