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看報導《國投白銀風電寧夏中寧50MW風電項目投產發電》
風勁光足正當時,荒漠戈壁競風流。從青藏高原到河西走廊,從塞外江南到渤海之濱,國投白銀風電已構建起了風、光互補、集成優化的清潔能源體系,用一個個風電光伏項目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扛起新能源企業的生態責任,讓人民群眾共享新能源發展成果,在為國奉獻清潔能源的大道上鏗鏘前行。蔚藍的天空下,廣袤的荒漠上,一座座標有「國投風電」字樣標識的風機迎風勁舞,成為荒漠上的一道亮麗風景。貝殼梁因見證青藏高原的地質變遷而聞名於世,讓遊客蜂擁而至。在這裡,國投白銀風電有限公司更是將肆虐的狂風轉化為清潔電能而造福千家萬戶。「我們是第一家在這裡建風電廠的公司,也是公司海拔最高的風電廠。」在高原堅守10年,見證這一項目建設運行的國投白銀風電有限公司貝殼梁風電項目副總經理陶晶說,在國投白銀風電的帶動下,如今貝殼梁上風車成林,越來越多的新能源企業在這裡唱起了大風歌。這只是國投白銀風電發展風電產業的一個縮影。在國家啟動風電產業的大環境下,2007年7月,作為國投電力全資子公司的國投白銀風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白銀風電」)正式成立,拉開了國家開發投資集團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大幕。2008年2月,投資4.65億元開工建設的甘肅撿財塘風電一期4.5萬千瓦項目在白銀市平川區開工。2009年9月全國首個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國投敦煌光伏發電項目建成投產。由此開始,白銀風電搶抓國家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資源的戰略機遇,面對新能源產業突飛猛進的發展態勢,白銀風電在西部搶灘布局,在戈壁高原追風逐日,多點開花構建起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路線圖。「青海的風電光伏項目自籌建伊始即致力於安全、可靠、高效的開發利用高海拔區域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已在風能和太陽能資源條件優越的海西州建成和儲備了一批高原風電光伏項目,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國投白銀風電貝殼梁風電項目總經理吳躍宏說。新能源產業是朝陽產業,發展空間很大,發展前景廣闊,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此後,以甘肅為起點,白銀風電的風光項目建設在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多個省區持續推進。截至2016年底,白銀風電總裝機達到了70萬千瓦。隨著風電光伏產業大躍進式的發展,整個行業裝機容量在短短五年出現激增,2014年開始,隨著新能源棄風限電幅度的增大和建設紅線政策的出臺,國投白銀風電遭遇經營和擴張的低谷,公司虧損逐年加劇。前期興旺時員工隊伍不穩定,內部管理跟不上等各種問題和矛盾開始集中暴露出來,企業發展一度受阻,甚至出現生存問題。面對行業的整體低迷,國投白銀風電的發展出路又在哪裡,該何去何從呢?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恆動力,要在發展中解決企業遇到的困難。面對持續數年的嚴重虧損,部分幹部職工對繼續發展新能源信心開始動搖。2017年公司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後,在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響亮的提出要堅定不移地走新能源發展之路,圍繞創新發展大做文章,通過發展解決問題走出困境,要在提質增效上下足功夫,通過完善內部體系機制,打造智慧化新能源創新管理工具,為管理賦能,為經營提效。智慧化新能源企業怎麼建?創新發展「創」在哪裡,「新」在哪裡?提質增效「提質」提什麼,「增效」怎麼增?針對這一系列的發展難題,白銀風電新一屆領導班子首先從優化布局、增加規模上入手,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從2017年開始,在新疆、青海、寧夏、天津等棄風限電影響較小的省份大力推進新能源項目開發和建設工作。使新疆的裝機規模從2016年的15萬千瓦增長到了2019年的89萬千瓦,將新疆打造成為公司新的盈利源泉。加上同期在甘肅、寧夏、青海、天津建設項目,公司裝機規模在短短三年中獲得跨越式發展,到2019年底達到165萬千瓦。在拓展這些省份項目的同時,國投白銀風電還在陝西、山西、內蒙古、湖北、江蘇以及東北地區四面出擊,積極尋覓新項目資源,為國投電力在這些地方發展新能源項目探路。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白銀風電在甘肅、寧夏、青海、新疆、陝西、天津六省區陸續開發了多個獨立公司建制的新能源項目,均由國投電力委託白銀風電管理。隨著產業布局的不斷拓展,公司在內控管理上也邁出了新步伐,實現了從粗放型管理到精細化管理的轉變和提升。針對項目跨省多,位於戈壁、荒漠或高原地區,點多面廣,布局分散,依靠電話遙控粗放型管理難的實際,從2017年以來公司創新管理思路,發揮「網際網路+」的優勢,在智慧化新能源企業建設上持續發力,通過遠程集控運行中心、「國投新能源移動管控APP」和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的物資共享平臺等信息化建設,解決了公司長期以來存在的內部管理難的問題。「我們是國內首家實現對新能源電站跨省區遠程集中監視和控制的企業,標誌著企業的運行管理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長期參與集控運行中心建設的國投白銀風電集控中心副經理郭興娟說,這一系統減少了人力成本,提升了管理效能,改善了工作環境。現在,在位於蘭州新區的集控中心的大屏上,顯示著國投白銀風電有限公司在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各風電光伏電廠的實時生產畫面,在中心就可以對千裡之外的各廠區設備進行監視和操作、遠程調試、數據採集、應急指揮與事故處理。國投白銀風電集控中心經理楊保平坦言:「中心實現了風電場生產運維和安全的集中管理,減輕了現場職工的負擔,為白銀風電各項目電力生產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智能管控工具。通過發揮大數據分析功能對設備隱患和故障及時分析,可以讓運維人員提早處置,提高發電的效能。」自2018年以來,每天早上,國投白銀風電都會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召開晨會,通過晨會安排部署工作,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這一系統被公司稱為「比鄰」視頻會議系統,取名來自於「天涯若比鄰」這句詩。「2017年底我們在公司和每個項目部署通用視頻會議設備的同時,打破單一終端限制,研發建設了這個包括手機、電腦等多終端自由接入的新能源可視化管理平臺,各項目人員可隨時隨地通過平臺異地開展視頻協同,打破以往項目間交流少,職能部門對項目管理時效性差,溝通大多靠電話的傳統,實現了對項目的及時有效管控及工作交流的高效化、實時化,提升了工作效率。」 國投白銀風電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信息主管鄒欣說。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設智慧化新能源企業上,公司開發的「國投新能源移動管控APP」使公司員工辦公可以不再受時間空間限制,無論身在何處,都能方便地處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公司領導和管理部門也能隨時隨地對公司及下屬各項目的人員、生產運行和經營工作情況進行監督管控,實現了生產、經營業務流程規範化、科學化,保障下屬各項目工作的安全和質量,提高了項目資源及設備設施的管控能力,為機組安全經濟運行、提質增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9年,公司還通過開展區塊鏈技術的探索與應用,研發了物資共享平臺。這一平臺充分應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建設智能倉儲及共享平臺,實現了倉庫管理的智能化、精細化及標準化,有效解決了國投白銀風電管理項目點多面廣、庫房眾多、信息孤島、緊急物資採購周期長、借用風險等物資管理問題。隨著發展需要,國投白銀風電還將通過該平臺引入各生產企業、製造商、服務商、物流、保險、金融機構等多方參與者,構建跨行業、跨邊界物資交易及共享生態圈,實現共享共贏。基於此,這一項目榮獲「2019年工業網際網路應用與實踐之創新應用獎」。「今年疫情期間,公司這三年來建設起來的各智慧化管理平臺發揮了巨大作用,顯示出無比的優勢。分布在各省市的發電項目生產24小時有序運轉,員工居家辦公防疫工作兩不誤,公司在積極抗擊疫情的同時生產經營工作高效開展。」毋庸置疑,公司創造性解決了國投新能源項目點多面廣全國分布造成的管控難題,實現了公司的高效運營,構建起了公司形散神不散的內控管理體系,為公司新能源電力產業發展提供了智慧力量。自2017年以來,外拓項目內抓管控,國投白銀風電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精心培育踐行「志行」企業文化,職工隊伍凝心聚力、志行合一,在扭轉虧損局面後,效益開始加速跑,連年翻番, 2019年公司利潤突破1.5億元大關,全體白銀風電人向著更高更強的目標闊步前進。就在國投白銀風電蒸蒸日上、如火如荼發展的關鍵時刻,2020年5月起,國投電力從國投新能源的整體發展和新疆區域後續發展考慮,將新疆區域項目由白銀風電公司劃分出去獨立管理運營。這次調整對白銀風電公司意味著近幾年開發建設的優質資產幾乎被全部劃出,加之今年疫情和新能源搶裝潮的疊加影響,公司經營和發展將又一次陷入巨大困境。為了新能源發展的大局,國投白銀風電人勇於擔當犧牲,無怨無悔,在疫情管控的3、4月份積極穩妥地完成了新疆區域各項目管理的移交工作。新疆區域項目剝離後,國投白銀風電管理新能源項目公司11個,遍及甘肅、青海、寧夏、天津和陝西等地。管控裝機81萬千瓦,資產總額為42億元。與劃分前相比,管控裝機減少了約90萬千瓦,資產總額減少了65億元,公司2020年的利潤將由預期盈利超2.5億元陷入較大虧損。針對經營發展新出現的困局和危機,國投白銀風電公司又一次面臨新的挑戰和道路的選擇。公司領導班子勇挑重擔,提出了二次創業,再造白銀風電的設想。在危機中尋先機,圍繞國家綠色發展政策的調整,提出「以新發展理念,推動公司在新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戰略,從提質增效、降本增效、發展增效、創新增效、文化增效、黨建增效六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深挖已有發電項目潛力,增收節支,減虧扭虧。另一方面,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氣力抓好三個基建項目,在較短時間內培育出新的利潤增長點。為來年的盈利鋪平道路。第三,迅速開發新的項目和資源,為公司「十四五」重鑄輝煌做好充足準備。「截至2020年底,公司在青海、寧夏、天津的三個基建項目全部按期建成投產。」國投白銀風電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經理王曉明說,這是在面對疫情和風電「搶裝潮」和送出線路協調等重重困難下完成的。受國家政策調整影響,今年風電行業的「搶裝潮」帶來的是上遊原材料價格飛漲和風機供應保障困難,廠家毀約、風電基建事故頻發等不利因素。針對此,國投白銀風電是迎難而上,保安全抓質量控工期創國優高效地完成了三個基建項目建設任務。寧夏中寧風電項目是國投電力首個採用總承包+委託運維方式的新能源項目。建設期間,一天內完成了全部24颱風機的併網工作,創造了公司項目啟動併網的新紀錄,為公司後續基建項目的建設投產積累了寶貴經驗,進一步提升了公司工程建設的安全、質量和造價管理水平。這也是公司在面臨新局面新時期首個投產項目,為公司注入了新的生產動力,對公司發展和年度目標的實現意義重大。面對發展新形勢、新任務,白銀風電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企業的「志行」文化貫穿在每一項工作中,通過抓黨建凝聚共識、統一認識,解決了新疆區域剝離出去後職工出現的思想和情緒上的波動問題。「公司充分發揮黨建引領、文化支撐、班組建設為抓手的三建合一的優勢,發揮黨員先鋒引領作用,確保了公司運維生產和項目建設的順利推進。」國投白銀風電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經理徐景賢說。圍繞公司「不斷做強存量、擇優補充增量」的發展思路,白銀風電在甘肅限制發展風電產業由紅色轉為橙色後,公司積極與當地政府對接,取得了酒泉40萬千瓦風電項目的核准。國投白銀風電有限公司業務發展部副經理耿瑋璘介紹,新獲批的酒泉40萬千瓦風電項目盈利能力較強,滿足國投電力投資收益率要求,抵抗風險能力較好。同時,由於平價項目無補貼,該項目可避免補貼退坡帶來的各種風險,減少融資成本,保證現金流。除此之外,公司積極開拓市場,與敦煌、玉門籤署開發協議,儲備資源達到400萬千瓦。在市場營銷上,積極與用戶洽談保量保價,為公司發電創造良好的環境。👆點擊進入報導《國投白銀風電酒泉400MW風電項目獲核准!》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