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智看一下,致力於為大家分享第一手最新的NBA新聞,喜歡NBA的朋友歡迎大家點讚加關注。雷霆棄用亞當斯戰術!啟用小將盯防哈登效果奇佳,連扳兩城。
相較於東區有至少三支球隊的橫掃,彼端的西區想過第一關似乎沒那麼容易,尤其在火箭於前兩場大幅比分戰勝雷霆後,馬上讓後者扳平戰局更是充分展現西區的強悍。
哈登
火箭在喪失一名大將後,靠著哈登(James Harden)的大顯神威,讓奧克拉荷馬知道」No Russell Westbrook no problem」,然而,雷霆卻沒有打算讓這個系列賽在他們前主將上場前結束。
威斯布魯克(Russell Westbrook)來到休斯頓後幾乎改變了整支隊伍的體質,這點在第三、第四戰盡顯無疑,但在來到三四戰之前,讓我們先來談火箭是怎麼在前兩戰擊破雷霆的。
首先從防守談起,全世界都知道火箭沒有中鋒,這也讓亞當斯(Steven Adams)在這個系列賽不論有上場或沒上場,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哈登和亞歷山大
火箭面對雷霆必定會採取的半場陣地攻略勢必得破解,而德安東尼(Mike D'Antoni)的做法就是讓亞當斯失去作用,多諾萬(Billy Donovan)在季後賽上讓雷霆的低位進攻比例佔據16支球隊第四名的7.3%,這當然是看準了火箭沒有人能夠抵擋亞當斯攻擊所採用的策略。
然而,雷霆這個方法卻恰好踩中了德安東尼的陷阱,由於火箭本身在防守上是採用機動性結合包夾的快速夾擊,因此只要有一名球員在禁區稍微將對手向外逼迫,隨即就會有另外一名球員前來協防幹擾,這也讓今年有許多給亞當斯在低位擔任核心的戰術被迫棄用。
哈登
另一方面,火箭會在亞當斯拿到球之前先行將其阻擋在禁區之外,尤其會儘可能讓他在肘區擁有足夠的空間接球擔任終結者。之所以會希望讓他在這個位置接球,就是希望能在前者進入自己的出手熱區前,先行將之阻絕在外。
一來是能夠誘使他出手,二來是在這個位置更易讓另一名球員上前進行包夾並執行反快攻。除此之外,由於火箭在身高上的劣勢,因此他們會將防守的專注力放在雷霆的導傳上,並會以壓迫的形式讓奧克拉荷馬的外圍傳導以特定的路線流動,藉此進行抄截與反快攻。
同時,火箭另一個在防守上值得效仿特點在於他們的」Box Outs」,每當雷霆出手進攻後,可以觀察到火箭會有三名球員朝後場走,而另外兩名球員則馬上向籃筐靠攏卡位,他們整個季後賽平均可以產出24.5次的防守」Box Outs」就是最佳證明。透過如此快速的卡位方式,除了能夠彌補身高不足搶籃板的劣勢,還能讓另外三名球員在執行進攻上能有更好的甜蜜位置出手。
保羅和哈登
進攻端火箭同樣展現了不俗的火力,但卻有相當程度的缺陷,首先,火箭第一輪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終於找到在卡佩拉(Clint Capela)離開後,最能夠發揮哈登進行擋拆的搭擋了,而這個人恰好也是雷霆舊將的格林(Jeff Green)。
格林在這個系列賽打出了令人驚豔的表現,他在平均上場的35分鐘裡可以拿到17.3分,且在禁區能用平均62.5%的命中率取得分數,而這也反映在球隊的進攻變化上。
火箭在整個例行賽中平均於擋拆後」Roll Man」出手平均每波進攻只能得到1.05分排名聯盟倒數第八,然而來到季後賽這項數據卻急速攀升至聯盟第二的1.78分,由哈登和格林的高機動性擋拆組合確實令多諾萬在前兩戰有些措手不及。
哈登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於哈登本身的改變,過往火箭的比賽內容中幾乎沒有掩護的元素,但到了季後賽會發現哈登開始願意在分球後下一拍執行掩護,讓隊友能獲得更多的空間切入,而這個改變則是讓雷霆的禁區平均四場比賽下來讓休斯頓得到31.6分,且火箭的進攻大部分配置都是圍繞在外圍的」Motion」搭配」Horn」等戰術,令雷霆不得不將防守範圍擴大。
在面對如此內外兼具的進攻下,多諾萬終於在第三場比賽開始有所改變,而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派任小將多特(Luguentz Dort)去防守哈登。
「41.5分」,這個數字並非哈登在第一輪的平均數字,但卻是雷霆有機會突破首輪的關鍵數字,不過在此之前請先容多特搏得一些版面。
亞歷山大
數字會說話,多特在前三場比賽只讓哈登與之對位時21投3中,找出這個Key Man對雷霆而言是極為重要的靈感,由於過往大部分球隊在哈登運過半場時,便會通過包夾來擾亂其進攻狀態,但有了多特這名擅長身體激烈碰觸的防守者後,雷霆就不再需要承擔另一名球員上前防守的風險,因而降低造成顧己失彼的防守情況,多特不只阻擋了MVP同時也增加了球隊防守的變化性。今年21歲的多特用防守證明自己的價值,也贏得了多諾萬的信任。
至於前面所提到的」41.5分」則是另一個讓雷霆在後兩場比賽逃生的重點,這個數字其實是哈登下場後,平均雷霆能在這段時間取得的分數。
由於威斯布魯克尚且無法於場上作出貢獻的緣故,因此球隊板凳端能擔任發動機同時又要肩負得分責任的球員只有小裡弗斯(Austin Rivers)和葛登(Eric Gordon),然而這兩名球員卻又沒有哈登本身具備的身材和得分優勢,這也導致雷霆能夠更好的破解火箭進攻,且也能在進攻端找尋球員進行錯位打點,而這個弱點更是在多諾萬刻意造成哈登陷入犯規危機後顯露無遺。
哈登
另一個讓雷霆能在後兩場比賽逃生成功的要素,則是多諾萬好不容易想通的變陣。
過往雷霆總是在決勝時期放上亞當斯以利籃板及禁區的優勢,但將多特與前者替換後,卻反而給予以保羅(Chris Paul)為首的三後衛更多的空間進攻,且還能藉由掩護來製造外圍空檔,結合火箭放空的禁區製造切入機會,這也是呼應了前面所提到,亞當斯在這個系列賽的關鍵要素成因,若能讓他在禁區輾壓火箭自然再好不過,然而一旦如前面提到被打點的話,其作用在首輪將會十分稀薄。
綜合上述觀點,或許可以歸納出雷霆似乎找到破解火箭的方程式,不過以上內容皆不包含威斯布魯克回歸後的結果,儘管雷霆對於阻擋他們的前主將很有一套,但按照過往多諾萬較為遲鈍的臨場反應下,這個系列賽會如何走向確實有待觀察。
喜歡的看官記得點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