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日本戰國時代(1)—戰國第一兵:真田幸村

2021-02-07 朱羅紀公園

也許很多人好奇,為什麼要談日本戰國時代?

 

很簡單,這是了解這個國家的最好方式。而且,有很多的管理之術,可以從中學習。

 

我最初接觸到日本戰國時代的歷史,是因為玩KOEI出的「信長之野望」的遊戲。這個日本電腦遊戲公司也是「三國志」的出品公司,三國志這遊戲我幾乎每一代都玩過,所以對他們這些歷史策略遊戲的品質非常有信心。而「信長之野望」,我是從12代開始玩起,之後就玩得不可自拔。我玩這種電玩有一種近乎的瘋狂,不是玩本身,而是追究歷史背景。所以我對中國歷史,最熟的是三國,同樣的對信長之野望時代背景的日本戰國時代,也是最熟。之前我也玩過SEGA出的一款「大戰略」遊戲,也使我對二戰的各國武器產生很大的興趣,也花了不少時間去研究戰史,會找資料,也會買書來看。而日本戰國時代,還有「大河劇」可看。

 

所以,這是我對日本戰國時代歷史感興趣的起源。

 

也許我談到的這些人或事件、戰役,只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談不上專業極的嚴謹,甚至可能會有些錯誤,請多包涵。但看了許多書跟資料後,我發覺日本人看待戰國時代的歷史人物的方式,卻非常多元:沒有絕對的善,沒有絕對的惡,也不輕易的做道德審判。一個歷史事件或人物,會從多樣的角度去看,因為這樣,才有故事可講。其實日本的歷史跟中國比並沒有更多的故事好說,但是因為這樣看待歷史的角度,才能使他們對於同一個時期的歷史可以翻來覆去看不一樣的東西。對於我提到的人物,抱歉,如果你完全不知道他的背景,不妨先搜一搜網站,沒有興趣也可以跳過。

 

●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真田幸村

 

(在電玩裡的真田幸村形象)


被日本人捧成「戰國第一兵」的真田幸村,本名是真田信繁。一直到江戶時代,才被老百姓改稱為幸村,因為他對德川家是個惡夢,「信繁」二字是德川幕府所不願聽到的。平心而論,真田幸村出現在戰國時代的時間不長,事功也不多,傳奇色彩可能更大於他的事蹟。但是為什麼會受歡迎?這可能箇中理由,值得玩味。

 

我會第一個提他,是因為他是我最喜歡的日本戰國人物之一。

 

真田幸村,他生來就註定只能當別人的家臣,或是依附在強國下的領主。就連事關生死的上田合戰,德川軍來攻打他們,也只能湊出個千餘人應戰。而關原會戰時,德川家康的兒子德川秀忠,率38000人來,本想以劇力萬鈞之勢拿下真田家,但真田家的家主真田昌幸率兒子信幸、幸村,領著一千多人硬是把秀忠的軍隊打得狼狽不堪,直接導致這三萬多人根本沒投入到關原會戰。不過德川家康也沒用到秀忠的軍隊就在會戰中取勝,但是因為此事,家康把秀忠狠狠罵了一頓,甚至父子不和。


 


(真田幸村畫像)


真田家本來是依附在武田信玄,後來武田家滅亡後,又改依附在越後的上杉家。在上田合戰後,德川家沒拿下真田家,真田昌幸也知道力量上不可能對抗德川家康,於是讓兒子真田信幸娶了德川家康手下的大將本多忠勝的女兒本多小松。這麼一來,信幸就倒向了德川這一邊。而幸村呢?他娶的是豐臣秀吉的重臣大谷吉繼的女兒,而大谷吉繼就是關原會戰時,敵對德川家康的主要人物石田三成的鐵桿兄弟。換句話說,真田昌幸用通婚的方式,使兩個兒子倒向了兩個陣營,不管誰取勝,家族總是能延續下來,事後證明他是對的。

 

在關原會戰時,真田家基於與石年三成的友誼,倒向了西軍(石田方),但沒想到關原會戰一天就打完了,西軍大敗,石田三成兵敗被捉,斬首示眾。之後站在西軍的各大名(就是諸侯),德川家康也一一算帳。真田昌幸的領地被沒收,在長兄信幸的說情下,昌幸與幸村被流放高野山。昌幸鬱鬱而終,但幸村活了下來,並在之後,找到了自己發揮的機會—大阪冬之陣。

 

歷史上有大阪冬之陣(1514年)與大阪夏之陣(1515年),講的其實是德川家康率其跟隨他的大名,對豐臣秀吉的兒子秀賴,以及秀吉的遺孀澱君所展開的圍城戰。在冬之陣時,豐臣方四散名帖,請許多德川家康的敵人、浪人加入豐臣軍,以對抗德川。而幸村此時也加入了大阪軍,而且在大阪城外修築了一個叫「真田丸」的要塞,說要塞可能誇張了點,說是防禦工事還差不多。但就是因為德川軍在強攻「真田丸」死傷慘重,真田幸村的大名遂名滿天下。甚至逼得德川家康不得不退兵,改日找個由頭再戰。不過德川軍退兵之時,講和的條件事豐臣軍必須把大阪城的護城河填掉以示誠意。而翌年,大阪夏之陣時,就已經是個裸城了,逼得豐臣方的將領如真田幸村、後藤基次、明石全登等等必須跟德川軍野戰。在人數上不但絕對劣勢,而且在領導方面也遠遜對手。

 

真田幸村在大阪夏之陣稱得上極為英勇,甚至豪俠。在最後突擊之前一天,他率軍與包圍的伊達政宗軍交手,伊達軍擁有類似明代「關寧鐵騎」般的「騎馬鐵砲」。真田軍與之交戰不相上下,但真田幸村對伊達軍手下的片岡小十郎表現出來的英勇印象深刻,遂將自己的女兒阿梅,及另一個女兒阿昌蒲和小兒子幸信,託付給小十郎。小十郎受寵若驚,慨然允諾。隔日,他率部向德川家康的大營衝鋒,德川家康大營13道防線被他衝破了11道,最後力盡而亡。以一個武士來說,真田幸村算是死得其所。


 

後來日本很多製作動漫、電玩者,把真田幸村畫得和趙子龍很像。一挺十字長戟,紅色盔甲,戴著有真田家六文錢家徽(家族標誌)的頭盔,看起來高大英武。但實際上,最近日本知名男影星堺雅人目前在主演的NHK大河劇「真田丸」,可能才是更貼近真田幸村的本來面目。真正的真田幸村,不是那種高大英武、騎馬馳騁所向無敵、趙子龍形象的武將,而是一個果敢堅忍、深沉而又有勇有謀的智將。堺雅人的氣質應該更帖近真正的真田幸村,而不是動漫或遊戲中的那樣。而且觀察真田幸村的各個交戰史,他有大量的使用火器、鐵砲,尤其是在真田丸的防守更是如此,可見他是擅打防衛戰的能手。



 (堺雅人主演的「真田丸」劇照)


至於他的死,我認為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壯烈。聽說當時德川家康對真田幸村很頭痛,曾許地數十萬石,希望策反他。但是真田幸村不為所動,一意與德川為敵。而他的壯烈犧牲,也被許多人視為一個日本武士應有的表率。不過比起二戰時期,日本兵的那種「萬歲衝鋒」或是「神風特攻隊」的自殺行逕,真田幸村比他們有勇有謀得多。真田幸村生錯了時代,如果他早一點變成武田信玄的家臣,甚至在豐臣秀吉手下,他的成就當不僅於此;但不幸的是,他生在真田家,北有上杉,南有德川,東邊還有北條,都比他們強大太多,真田幸村從未有機會統領超過5000人作戰。不過時至今日,日本人仍奉他戰國武將中最強的其中之一,並與以懷念,且有超高的人氣,他也沒白死吧。


(真田幸村的頭盔復刻,六個圓孔即是六文錢家徽)

 

我之所以喜歡真田幸村,也是因為他這種「明知不可而為之」的精神。他需要以死來實現自我追求,代價很大,但他也一往直前。人生要是能如此結束是很美好的事,至少,我很羨慕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堺雅人演的「真田丸」,對他會有更多了解。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日本第一兵」真田幸村,最經典戰役是什麼?大阪之役
    導語:真田幸村在日本歷史上雖然名氣很大,可是他並沒有打過幾場大仗;真田幸村賴以揚名天下的戰役就是日本戰國時期的落幕之戰——大阪之役(其中包括大阪冬之陣、大阪夏之陣)。真田幸村(1567—1615年),本名真田信繁,是日本戰國末期的名將,也是日本戰國亂世最後的英雄。
  • 狐狸書屋 安土桃山英雄傳之【真田幸村】
    藉由今年的大河劇《真田丸》熱播之際,狐狸君為大家帶來安土桃山時代的英雄盤點,第一期自然從《真田丸》的主人公,「戰國第一兵」真田幸村說起!▲《真田丸》主海報 首先聊聊從今年1月開始熱播的《真田丸》吧,該劇的編劇擔當是三谷幸喜,這個名字一定很陌生,不過提到他編劇的《古畑任三郎》,80後的小夥伴們一定會有「哦」的感覺,為什麼會選他來寫《真田丸》,因為他之前自編自導了電影
  • 《高能手辦團》犬系真田幸村耳目一新
    作為日本歷史名人,真田幸村的形象被設計過很多不同的版本。不過,在以往在設計真田幸村擬態動物的時候,都會參考本人留下的帶鹿角頭盔,將真田幸村設計為鹿的形象,所以被人們親切的稱為「小鹿男」。而遊戲《高能手辦團》設計的犬系真田幸村讓大家耳目一新。
  • 日本趙雲?悲劇英雄日本第一兵
    他因在大坂之戰以寡擊眾的英勇表現被譽為「日本第一兵」,他與源平合戰的源義經、南北朝時代的楠木正成並列為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劇英雄」。他就是真田幸村,一個名字被搞錯的名將。「幸村」之名最早見於大坂之陣57年後寬文12年(1672年)出版的軍記物《難波戰記》。因為這本書的流行和高人氣使得幸村之名在後代的史書中反而取代了正式的名字,連德川幕府編纂的《寬政重修諸家譜》以及真田信繁長兄真田信之後代的子孫松代藩也在正史中使用「幸村」之名。
  • 從實力派武將到青春偶像,「日本第一兵」 真田幸村
    自從被德川家康評選為「日本第一兵」,真田幸村就開始以各種各樣形象活躍在官方和民間的舞臺上,在小說、歌舞伎劇、落語,到近代的電影、電視劇、動漫、遊戲、舞臺劇、同人cosplay等等形式的文化包裝中,他的形象一直在變化,這個本名真田信繁,又名真田源次郎的歷史人物,因為人們不同的需求,而被打扮成各種造型,有鬍子拉碴的潦倒大叔形象,也有風格搖滾、梳著非主流髮型的不良少年
  • 《戰國BASARA:真田幸村傳》武將新報 王者!豐臣秀吉參上_遊俠網...
    預定在8月25日發售的《戰國BASARA:真田幸村傳(Sengoku Basara: Sanada Yukimura-Den)》公布了最新登場武將情報。這次公布的新武將是,將於本作內登場的「豐臣秀吉」與「竹中半兵衛」。
  • 【惡搞向同人】墨の真田VS夢の幸村!
    幸村笑著對真田說道,用手握了握球拍。真田冷笑一聲,沒有說話。真田發球,幸村迅速追上,將球擊回。真田直接動用奧義,「動如雷霆!」一道閃電划過,幸村用拍柄擊回球,道:「你還是這種程度嗎?我說過的,用『那個』吧!」15-0。真田停下來,看著幸村,開口:「你那麼想見識嗎?那麼,就看你能不能逼我用出來了!」
  • 真田幸村人生中的軍事巔峰,讓德川家康鎩羽而歸的大阪冬之陣
    但真田幸村不愧是日本後戰國時期的名將,他立刻提出了一個堅守計劃——在大阪城的南面修建一座外城,用以加強大阪城的城防。 對於這種突如其來的謠言,後藤基次當即反駁,認為真田幸村絕不可能被判,並主動放棄了建造和指揮外城,將此事全權交給了真田幸村來負責。
  • 《戰國無雙真田丸》登場武將及劇情一覽
    導 讀 《戰國無雙:真田丸》講述了「日本第一兵」戰國武將真田幸村的壯烈生涯!戰國無雙系列首次嘗試長篇史詩!
  • 戰國BASARA:真田幸村傳
    可選武將46個《戰國BASARA:真田幸村傳》情報截圖 2016年8月22日,卡普空今天公布了旗下本周2016年8月25日即將發售的PS4/PS3遊戲《戰國BASARA:真田幸村傳》的最新情報截圖。
  • 新書丨顧史考:《上博等楚簡戰國逸書縱橫覽》
    據古希臘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的論述,形上學即是起於對一切事物的所謂「第一因」或「第一原理」的探討,而真正的「智慧」是對這些初因或原理的瞭解。此種探討及智慧的特點,即是其起點並非以其實用價值為目標,而是由人類某種純粹的好奇心」而起的:「起初對於較為顯著的難題起了好奇心,而逐漸乃對於更加重大的事物提出難題,如對日月星辰、宇宙之生成等現象。
  • 網王英雄傳之幸村精市與真田弦一郎
    在比賽中,真田漸漸地被幸村奪去了五感。而在他的內心深處出現了幸村從小到大的幻影,他們圍著他,口中默念著,憑你是贏不了我的。的確,在這之前,真田一次也沒有贏過幸村。真田和幸村是從小一起長大的,上同一所小學,同一所國中。網球成了他們之間的羈絆。上小學時,幸村就告訴真田自己想要上立海大附屬的國中。並且想和真田君稱霸國中網球界。
  • 真田氏的極端對衝
    真田氏在日本戰國的存在      日本的戰國時期,場面極度混亂,各派勢力互相攻伐。
  • 胡平生、李 蓉:青川郝家坪戰國墓木牘考古發現與研究
    注釋[1]陳偉、高大倫:《郝家坪秦墓木牘》,陳偉主編:《秦簡牘合集(貳)》,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185—209頁。(見青川縣文物管理所:《青川郝家坪戰國墓木牘的發現與研究》,巴蜀書社,2018年,第54—62頁。
  • 網球王子:為何真田弦一郎的宿敵是手冢,而不是幸村精市?
    但真田弦一郎就不一樣了,明明身邊就有個頂級滅五感網球高手幸村美人,真田為何捨近求遠,偏偏把青學手冢當作是宿敵,而不是近在眼前的幸村精市?腹黑幸村部長真田弦一郎沒有把幸村美人當宿敵,不是幸村美人的實力問題,而是幸村美人的強大實力在真田腦海已經形成一種固定模式,輸給幸村美人,真田輸得心服口服,已經選擇臣服於幸村。
  •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五虎上將」,真田幸村排第二,雷神排第三
    織田信長曾在姊川合戰後稱讚其為「日本之張飛」,在武田徵伐後稱讚其為「花實兼備的武將」。豐臣秀吉稱讚其為「日本第一、古今獨步之勇士」,又言「東國無雙本多忠勝、西國無雙立花宗茂」。1603年,主公家康就任徵夷大將軍,正式稱霸天下,忠勝以有眼疾及身體不安為由,要求回桑名養老,六年後正式隱居,把家督之位讓予嫡男本多忠政,把大多喜的五萬石留予次男本多忠朝。
  • ...真田幸村之外,其父親真田昌幸,哥哥真田信之也作為武將雙雙登場。
    卡普空的全新動作遊戲《戰國BASARA :真田幸村傳(Sengoku Basara: Sanada Yukimura-Den)》是以真田幸村的一生為主題,《戰國BASARA》系列首次的長篇外傳性質的作品。本作將注重歷史性,著重描寫真田幸村成長,以及壯烈的一生。
  • 大阪夏之陣,敗亡的真田幸村,也許就是在尋找壯烈的戰死之地?
    命運悲慘的真田幸村,死於隸屬德川方面越前松平家的武將西尾久作的手下。當然也有幸村家臣望月為之介錯的說法。
  • 《戰國:真田幸村傳》續報 奧州筆頭專場 lets party!
    預計於2016年8月25日發售的PS4/PS3平臺動作遊戲《戰國BASARA:真田幸村傳(Sengoku Basara: Sanada Yukimura-Den)》繼續放出遊戲續報,詳細介紹了武將伊達正宗的技能,以及小田原之戰中的諸多細節。
  • 遊逸飛:「戰國至漢初的郡制變革」謝詞及結語
    不像歐洲、美國或日本,大陸與臺灣學術圈共享許多學術傳統,兩岸學風有諸多相似之處。但對臺灣人來說,黑水溝的彼岸仍帶有一定的異域性質,以之為他山之石,終有助於踏實地砥礪自身學問,邁向更高境界。歐美是當代學術的薈萃之地,日本長年為中國上古史研究的重鎮。我雖因所學領域的特點,而以中國大陸學術圈為取經的首選。但因全球的中國上古史學者亦重視與中國大陸學界的往來,因此我這幾年仍有機會認識不少來自歐美日韓的師友,感謝他們令我嗅到不同的學術氣息,心嚮往之。接受他山之石的砥礪前,自己亦須成為磐石。我的碩論謝詞曾認為臺灣大學歷史系提供了優越的學術環境,這一判斷至今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