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很多人好奇,為什麼要談日本戰國時代?
很簡單,這是了解這個國家的最好方式。而且,有很多的管理之術,可以從中學習。
我最初接觸到日本戰國時代的歷史,是因為玩KOEI出的「信長之野望」的遊戲。這個日本電腦遊戲公司也是「三國志」的出品公司,三國志這遊戲我幾乎每一代都玩過,所以對他們這些歷史策略遊戲的品質非常有信心。而「信長之野望」,我是從12代開始玩起,之後就玩得不可自拔。我玩這種電玩有一種近乎的瘋狂,不是玩本身,而是追究歷史背景。所以我對中國歷史,最熟的是三國,同樣的對信長之野望時代背景的日本戰國時代,也是最熟。之前我也玩過SEGA出的一款「大戰略」遊戲,也使我對二戰的各國武器產生很大的興趣,也花了不少時間去研究戰史,會找資料,也會買書來看。而日本戰國時代,還有「大河劇」可看。
所以,這是我對日本戰國時代歷史感興趣的起源。
也許我談到的這些人或事件、戰役,只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談不上專業極的嚴謹,甚至可能會有些錯誤,請多包涵。但看了許多書跟資料後,我發覺日本人看待戰國時代的歷史人物的方式,卻非常多元:沒有絕對的善,沒有絕對的惡,也不輕易的做道德審判。一個歷史事件或人物,會從多樣的角度去看,因為這樣,才有故事可講。其實日本的歷史跟中國比並沒有更多的故事好說,但是因為這樣看待歷史的角度,才能使他們對於同一個時期的歷史可以翻來覆去看不一樣的東西。對於我提到的人物,抱歉,如果你完全不知道他的背景,不妨先搜一搜網站,沒有興趣也可以跳過。
●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真田幸村
(在電玩裡的真田幸村形象)
被日本人捧成「戰國第一兵」的真田幸村,本名是真田信繁。一直到江戶時代,才被老百姓改稱為幸村,因為他對德川家是個惡夢,「信繁」二字是德川幕府所不願聽到的。平心而論,真田幸村出現在戰國時代的時間不長,事功也不多,傳奇色彩可能更大於他的事蹟。但是為什麼會受歡迎?這可能箇中理由,值得玩味。
我會第一個提他,是因為他是我最喜歡的日本戰國人物之一。
真田幸村,他生來就註定只能當別人的家臣,或是依附在強國下的領主。就連事關生死的上田合戰,德川軍來攻打他們,也只能湊出個千餘人應戰。而關原會戰時,德川家康的兒子德川秀忠,率38000人來,本想以劇力萬鈞之勢拿下真田家,但真田家的家主真田昌幸率兒子信幸、幸村,領著一千多人硬是把秀忠的軍隊打得狼狽不堪,直接導致這三萬多人根本沒投入到關原會戰。不過德川家康也沒用到秀忠的軍隊就在會戰中取勝,但是因為此事,家康把秀忠狠狠罵了一頓,甚至父子不和。
(真田幸村畫像)
真田家本來是依附在武田信玄,後來武田家滅亡後,又改依附在越後的上杉家。在上田合戰後,德川家沒拿下真田家,真田昌幸也知道力量上不可能對抗德川家康,於是讓兒子真田信幸娶了德川家康手下的大將本多忠勝的女兒本多小松。這麼一來,信幸就倒向了德川這一邊。而幸村呢?他娶的是豐臣秀吉的重臣大谷吉繼的女兒,而大谷吉繼就是關原會戰時,敵對德川家康的主要人物石田三成的鐵桿兄弟。換句話說,真田昌幸用通婚的方式,使兩個兒子倒向了兩個陣營,不管誰取勝,家族總是能延續下來,事後證明他是對的。
在關原會戰時,真田家基於與石年三成的友誼,倒向了西軍(石田方),但沒想到關原會戰一天就打完了,西軍大敗,石田三成兵敗被捉,斬首示眾。之後站在西軍的各大名(就是諸侯),德川家康也一一算帳。真田昌幸的領地被沒收,在長兄信幸的說情下,昌幸與幸村被流放高野山。昌幸鬱鬱而終,但幸村活了下來,並在之後,找到了自己發揮的機會—大阪冬之陣。
歷史上有大阪冬之陣(1514年)與大阪夏之陣(1515年),講的其實是德川家康率其跟隨他的大名,對豐臣秀吉的兒子秀賴,以及秀吉的遺孀澱君所展開的圍城戰。在冬之陣時,豐臣方四散名帖,請許多德川家康的敵人、浪人加入豐臣軍,以對抗德川。而幸村此時也加入了大阪軍,而且在大阪城外修築了一個叫「真田丸」的要塞,說要塞可能誇張了點,說是防禦工事還差不多。但就是因為德川軍在強攻「真田丸」死傷慘重,真田幸村的大名遂名滿天下。甚至逼得德川家康不得不退兵,改日找個由頭再戰。不過德川軍退兵之時,講和的條件事豐臣軍必須把大阪城的護城河填掉以示誠意。而翌年,大阪夏之陣時,就已經是個裸城了,逼得豐臣方的將領如真田幸村、後藤基次、明石全登等等必須跟德川軍野戰。在人數上不但絕對劣勢,而且在領導方面也遠遜對手。
真田幸村在大阪夏之陣稱得上極為英勇,甚至豪俠。在最後突擊之前一天,他率軍與包圍的伊達政宗軍交手,伊達軍擁有類似明代「關寧鐵騎」般的「騎馬鐵砲」。真田軍與之交戰不相上下,但真田幸村對伊達軍手下的片岡小十郎表現出來的英勇印象深刻,遂將自己的女兒阿梅,及另一個女兒阿昌蒲和小兒子幸信,託付給小十郎。小十郎受寵若驚,慨然允諾。隔日,他率部向德川家康的大營衝鋒,德川家康大營13道防線被他衝破了11道,最後力盡而亡。以一個武士來說,真田幸村算是死得其所。
後來日本很多製作動漫、電玩者,把真田幸村畫得和趙子龍很像。一挺十字長戟,紅色盔甲,戴著有真田家六文錢家徽(家族標誌)的頭盔,看起來高大英武。但實際上,最近日本知名男影星堺雅人目前在主演的NHK大河劇「真田丸」,可能才是更貼近真田幸村的本來面目。真正的真田幸村,不是那種高大英武、騎馬馳騁所向無敵、趙子龍形象的武將,而是一個果敢堅忍、深沉而又有勇有謀的智將。堺雅人的氣質應該更帖近真正的真田幸村,而不是動漫或遊戲中的那樣。而且觀察真田幸村的各個交戰史,他有大量的使用火器、鐵砲,尤其是在真田丸的防守更是如此,可見他是擅打防衛戰的能手。
(堺雅人主演的「真田丸」劇照)
至於他的死,我認為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壯烈。聽說當時德川家康對真田幸村很頭痛,曾許地數十萬石,希望策反他。但是真田幸村不為所動,一意與德川為敵。而他的壯烈犧牲,也被許多人視為一個日本武士應有的表率。不過比起二戰時期,日本兵的那種「萬歲衝鋒」或是「神風特攻隊」的自殺行逕,真田幸村比他們有勇有謀得多。真田幸村生錯了時代,如果他早一點變成武田信玄的家臣,甚至在豐臣秀吉手下,他的成就當不僅於此;但不幸的是,他生在真田家,北有上杉,南有德川,東邊還有北條,都比他們強大太多,真田幸村從未有機會統領超過5000人作戰。不過時至今日,日本人仍奉他戰國武將中最強的其中之一,並與以懷念,且有超高的人氣,他也沒白死吧。
(真田幸村的頭盔復刻,六個圓孔即是六文錢家徽)
我之所以喜歡真田幸村,也是因為他這種「明知不可而為之」的精神。他需要以死來實現自我追求,代價很大,但他也一往直前。人生要是能如此結束是很美好的事,至少,我很羨慕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堺雅人演的「真田丸」,對他會有更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