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2月10日訊 (記者 盧偉霞 通訊員 宮欽釗 王福軍 荊麟) 凌晨四點,街燈微亮,陽光未醒,一輛滿載著新鮮蔬菜的便民服務車就已經自幾十公裡外出發,疾駛在通往煙臺海陽市朱吳鎮的公路上。
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朱吳鎮實行緊急管控措施已經持續半個多月,封村後村民家裡普遍蔬菜水果儲備不足,每天有採購需求的村民進出卡口也不利於疫情控制。為此,朱吳鎮黨委政府專門為村民們開闢了「綠色通道」,黨委政府「集中代購」、鎮村幹部「跑腿配送」,老百姓吃上了「暖心菜」。
「我要一包大蒜」「給我來袋麵粉」「我來兩包西紅柿,再來包韭菜」......平日裡交流工作的微信群突然就熱鬧了起來,黨委幹部根據各村需求統計匯總,然後下單。次日蔬菜到達後,再統一將蔬菜分袋裝好,由包村幹部根據訂單送到村口,村幹部轉送到每家每戶,就這樣「暖心蔬菜」在黨群連心的「傳送帶」上流向朱吳鎮的千家萬戶。「只要群眾『點單』,我們就會『接單』,盡心盡力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忙乎著搬運蔬菜的黨委幹部對我們說道。
「誰需要新鮮的豆芽可以聯繫我。」「我想買點韭菜、蘑菇,誰能提供。」......海陽市二十裡店鎮農產品促銷群內蔬菜供需信息不斷。「我們這個群的宗旨就是不讓種植戶產品滯銷,保障市民吃上新鮮蔬菜。」引導組建該群的黨委幹部王汝林說。截止目前,二十裡鎮農產品促銷群已有390多人加入,涵蓋種植大戶、電商企業、村幹部及村民等各類群體,短短幾天時間就發布供求信息百餘條。不僅僅是二十裡店鎮,在市場商貿組統籌推進下,各鎮區街道紛紛行動起來,組建轄區農產品促銷群、送菜上門、網上預訂等方式層出不窮,菜農賣菜不再難,市民買菜也得到了保障。
想群眾之所想,急民眾之所急。為了蔬菜供需不斷檔、不脫銷,海陽市市場商貿組還全力統籌商超、電商及生產基地等供需資源,成立農產品交易樞紐群,即時產銷對接,極大地緩解了疫情期間農特產品供需問題,同時,加強商販「綠色通道」辦理工作,一些定點收購的商販有所回流,甚至催生了小區配送新商業模式,目前,海陽農產品產銷市場已基本步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