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碰到自己的臉是什麼感覺我都快不記得了,真沒想到還能有這麼一天!」前些日子,52歲的王先生(化名)躺在浙江醫院骨科(一)病區的病床上激動地雙眼微微發紅。
洗臉、洗頭、吃飯,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我們每一天都在經歷。然而,在普通人看來易如反掌的事情,對於王先生來說卻十分費勁。在過去的7年裡,每天他都只能用右手洗頭、洗臉,而在吃飯的時候,即使左手能夠端起飯碗,也無論如何都無法把碗送到嘴邊。
7年前意外受傷
左手手肘無法正常伸直、彎曲
王先生是江蘇人,7年前,因意外從高處墜落導致左手手肘骨折。當時,由於拍片顯示骨折移位不明顯,便只採取了保守治療,用上了石膏固定。之後,王先生患部的腫痛情況消失,骨折處也慢慢癒合,然而肘關節的活動卻受到了限制,越來越不靈活。
一開始,王先生沒太在意,誰知道,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的左肘部變得既無法完全伸直,也沒法像從前一樣彎曲。如果將大臂平放在桌面上,小臂最多只能抬起到和桌面呈75度角左右的位置,且整個屈伸活動範圍只有5-10度的區間。
因此,過去的將近7年裡,王先生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他的左手摸不到自己的臉,更摸不到自己的頭,只能單用右手進行日常洗漱。除此之外,王先生吃飯時也很受限制,平常用左手端碗,右手使用筷子或調羹,而如果想用左手把飯碗送到嘴邊,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了。
這幾年,王先生沒少往當地醫院跑。「醫生說我這是肘關節僵硬,要做松解手術,但這個難度很高,關節周圍都是神經和血管,如果處理不當,風險很大,而且可能達不到預想的效果。」最終,在當地醫生的建議下,王先生進行了大半年的肘關節功能鍛鍊,卻收效甚微。
吃足了生活不便的苦頭,王先生不甘就此放棄。上周,在朋友的推薦下,他來到浙江醫院的骨科門診。
清除骨贅 松解關節
接受精細到近乎極致的手術
「患者的肘關節僵硬將近7年,耽擱太長時間了。通過CT可以看到,他的左肘關節周圍都是增生的骨贅,這些骨贅嚴重幹擾了肘關節的活動功能,如果不先清除掉骨贅,做再久的功能鍛鍊都沒有用。」浙江醫院骨科(一)主治醫師葉俊材表示。
經過細緻的討論和慎重的思考,骨科(一)張軍副主任醫師醫療組決定為王先生進行手術。
「手術首先要清除骨贅,再做軟組織松解。」葉俊材說,聽起來簡單,實際上這卻是一個極其精細的手術。「手術過程中絕對不能傷到周圍密密麻麻的血管和神經,否則將導致肢體癱瘓、甚至截肢。同時,還需要精準把控好肘關節內外側韌帶的松解程度,以維持關節的穩定。如果松解過頭,可能會對韌帶產生損傷,影響關節的穩定;如果松解不徹底,則手術效果不理想。」
為最大程度上保證手術的安全和效果,經過討論,張軍副主任醫師團隊在術前準備了一系列特殊的設備和器械。比如高速磨鑽,用於精細、高效的控制去除增生的骨贅,再比如可活動的外支架,如果術中韌帶損傷,關節不穩定,可用其固定一定時間。
好在王先生的手術很順利,歷時2小時成功完成。術中,主刀醫師通過兩個切口把骨贅進行了徹底的清理,並儘可能保證了王先生內外側副韌帶的穩定性,術前準備的外支架沒有用上,因此還節省了近萬元的費用。
理想的效果不僅依靠手術
術後科學康復很重要
由於手術很成功,術後第一天,王先生就在醫院康復治療中心鄭紹敏技師的指導下進行了功能鍛鍊。到了第二天,王先生激動萬分地發現,已經可以曲起手肘使左手摸到自己的臉了,「等這一刻我已經等了太久,左手摸臉的感覺幾乎都快忘了,沒想到還能有這麼一天!」
葉俊材醫生強調,要想取得理想的療效,不是僅僅關注手術就行,還需要重視術後的康復。「我們醫院骨科和康復醫學科結合得很緊密,康復醫師和骨科醫師會在術前就共同商討康複方案,並早期介入康復。」
在科學的術後康複方面,單就拿「止痛」這一環節來說,也有很大的學問。很多人都知道,術後康復的確是艱辛的,而艱辛的一大來源就是傷口的疼痛。可能會有人認為,就是要硬生生靠毅力扛過去,扛過了就好了,依靠止痛藥對康復有害無利。「其實不是這樣的,有的患者本身依從性就不好,康復起來傷口一痛就更沒法堅持下去了。所以,及時、科學的術後止痛,反而有利於患者康復。」葉醫生提到。
據介紹,目前,王先生恢復順利。隨著肘部腫脹的消退,他的肘部功能會越來越好,整個康復過程可能需要三到四個月,最終,肘部功能可以恢復到接近正常。
最後,葉俊材提醒,即使沒有明顯出血,肘關節受傷後出現以下三種情況應及時檢查,避免出現嚴重後果:明顯腫脹、活動功能出現障礙、持續無法緩解的疼痛。經醫生判斷,如果有手術指徵,需及時通過手術進行骨折復位及固定,為肘關節的康復創造條件。針對各種原因引起的關節僵硬,通過目前的醫療手段完全可以取得良好的療效。
【來源:浙醫在線】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