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罕見的大藏經——《藏文龍藏經》,願見聞者福慧增長,轉發者吉祥如意!

2021-03-02 順緣田


《龍藏經》全稱是《乾隆大藏經》,它的另一簡稱是《清藏》。

《龍藏經》就是把一切佛教經典匯集儲存在一起的意思。《龍藏經》是中國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佛學大百科全書。它是清代唯一也是中國最後一次官刻漢文大藏經。因奉雍正皇帝御旨而雕刻,每卷首頁又均有雕龍萬歲牌,故又名龍藏。

《龍藏經》始刻於雍正十一年(1733年),完成於乾隆三年(1738年),歷時五年之久。全部經板均選用上好的梨木雕造,正反兩面均雕有文字,刻工精細,刀法洗鍊,字體渾厚端秀。每函經的第一冊扉頁有釋迦說法圖、萬歲牌,最末一冊尾頁有護法的韋馱,以白描手法雕刻了莊嚴而又生動的畫面,代表了當時版畫藝術的高度造詣。

經板雕造完工後曾印刷一百部經書,分賜全國各大寺院。此外還有少量刷印,累計總數約150至200部。乾隆後期遷入柏林寺存放,由僧錄司和柏林寺住持共負保護之責,仍由內務府監督,得到了妥善的保存。由於印刷量極少,至今經板字口鋒稜俱在,完整如新。

世界上只有兩部漢文大藏經板(另一部在韓國),龍藏是保存到今的一部(現藏於北京智化寺),在世界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藏文龍藏經》康熙八年(西元一六九九年)於紫禁城製作完成。清初,為了統治人口多滿族兩百倍的漢族,急需籠絡同是少數民族的蒙族與藏族,而這兩族都信奉藏傳佛教。康熙皇帝遂在祖母博爾濟吉特氏(即大玉兒)鼓勵下,下旨撥款、以泥金將年久破損的明代藏傳佛教經典「甘珠爾」,以藏文重新抄寫一遍,祈求佛恩廣布、國泰民安,並賜名「龍藏經」。

「藏文龍藏經」收錄一千一百種藏傳佛教經典,分成一百零八函(冊),象徵治療眾生的一百零八種煩惱。而每一函平均有五百多頁,加上兩層書蓋,重達五十公斤。

「藏文龍藏經」是金粉加上膠和成泥狀,書寫於深藍色的磁青紙上,並在側面畫上藏傳佛教八寶圖。書寫經文需黃金五千兩,如以一位精擅藏文書法的喇嘛每天抄寫四頁經文的速度來算,要抄完全部經書十萬頁,共需七十年的時間。

「藏文龍藏經」藏於慈寧宮佛堂多年,逢特別節日,由宮中高級喇嘛開書誦念,歷時三百年。對佛教徒來說,加持法力驚人。據說有緣親睹全套書的人,將可獲七世平安。

「藏文龍藏經」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順緣田公眾平臺

長按二維碼關注本平臺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藏文《大藏經》概述
    這裡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用「一切」一詞代表總集,與漢語稱呼佛經總集為「一切經」相同;第二,都是譯文,不收藏人自己的著作。  按佛教的說法,最初釋迦牟尼在世時,有人就將佛陀的訓誡寫成了文字,但未有對佛經進行整理和編輯。釋迦牟尼圓寂四百多年後,迦膩色迦王為施主邀集菩薩、阿羅漢和大學者一萬七千人,對十八部派的辯論進行調解,把流傳在世間的佛教經典搜集起來,編訂成冊。
  • 大藏經
    北宋熙寧四年(1071)的校訂本,於元豐六年(1083)傳入高麗。元世祖至元六年(1278年),《普寧藏》刻於杭州路餘杭縣大普寧寺,收錄佛經1430部,6010卷。明朝紫柏大師《徑山藏·刻藏緣起》稱元代曾刊刻十多種大藏經。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敕令在南京蔣山寺點校開刻大藏經,至洪武三十一年雕板圓滿,歷時27年。名《洪武南藏》。
  • 《磧砂大藏經》簡介
    1931年,朱慶瀾將軍與上海佛教界人士葉恭綽、蔣維喬等為保護《磧砂藏》,發起「影印宋版藏經委員會」,影印《磧砂藏》計593冊,總共影印五百部,印光大師、虛雲大師、弘一大師等均為之作序,成為當時佛教界一大盛事。《磧砂藏》是中國較早刊刻的大藏經之一,是迄今為止我國開雕時間最早、雕刻質量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宋元版大藏經,也是最為重要的佛教文化遺產。
  • 《乾隆大藏經》簡介
    》簡介《乾隆大藏經》,又名《乾隆版大藏經》、《乾隆藏》、《龍藏》、《清藏》,為清代官刻漢文大藏經,由皇帝欽定,以明朝《北藏》為底本增減刻印的敕版藏經。【大藏經項目】——隨緣樂助,福慧無量 為使更多版本藏經得以光照當世,利益更多有緣,歡迎諸位蓮友善士隨緣樂助,厚培福慧,自利利他,同成無上功德,共證究竟佛果。
  • 《乾隆大藏經》在文殊喜林佛學院藏經閣供奉圓滿
    《清敕修大藏經》又名《清藏》、《龍藏》或《乾隆大藏經》,是一部清代官版大藏經,也是中國唯一一部經版保存最完整的大藏經。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世宗命於北京賢良寺設立藏經館,命王公大臣、漢僧及喇嘛等廣集經本,校勘編稿。該藏是在明朝《永樂北藏》基礎上編校而成的,共分正藏和續藏兩類。
  • 【福慧禮包】之六:2017年弘化社立項新書早知道(二)
    《磧砂大藏經》簡介  《磧砂藏》,全稱《宋磧砂延聖寺刻本藏經》,因開雕於平江府(今蘇州)磧砂延聖院而得名。初刻於南宋理宗紹定二年(1229),願主等緣起不詳,多謂為磧砂延聖院尼弘道法師斷臂倡刻。因宋末兵火,至元至正九年(1349)終刻。
  • 各種大藏經|網盤下載
    各種大藏經 網盤下載http://pan.baidu.com/share/home?uk=2720542122&view=share#category/type=0   (轉載)大藏經,是將一切佛教典籍匯集起來編成的一部全集。起初叫作「一切經」,後來定名為「大藏經」,「藏」有「保藏」的意思。因其內容十分廣泛,故稱「大藏經」,又稱「藏經」。
  • 【韓國】海印寺及八萬大藏經藏經處
    海印寺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是寺中藏經版庫裡存放著13世紀問世的世界級文化遺產—高麗大藏經版。大藏經版共81258塊,號稱「八萬大藏經」,總字數約5200萬之多,據稱無一錯漏,既工整又精緻,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獻價值,是現存大藏經中,歷史最悠久,內容最完善的。
  • 積福慧己亥年(2019)盂蘭盆節供燈法會回顧
    以此供燈眾善根  報答父母幼勞德存者福樂壽無量  亡者離苦生安養      2019年8月15日(農曆七月十五)是盂蘭盆節。
  • ★《藏文字母歌》★傳統文化做底混搭流行風靡的rap,輕輕鬆鬆即可學會藏文字母……♪
    這就是藏文,來自雪域高原最美的靈感,來自藏民族質樸的本源,來自於馬背上親切的呼喚,來自於家鄉山腳下酥油飄香桑煙伴。這就是藏文,真誠的相守,寧靜的力量,無論是聆聽或是吟誦,依然是那熟悉的味道。,就是因為這首尕讓鄧真創作的《藏文字母歌》,朗朗上口的旋律,動感時尚的風格,傳統文化做底混搭流行風靡的rap,不僅讓人耳目一新,也同樣告訴大家學習藏文其實是一種樂趣。
  • 佛法無邊《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十萬遍共修大回向文
    二、回向給我們累劫冤親債主:願他們承此功德,身心安康,無諸痛苦,業障消除,福慧增長,得聞佛法,信受奉持,皈依佛門,精進修行,往生極樂,脫輪迴苦,證涅槃樂,成無上佛果。四、回向給所有的墮胎兒以及墮胎的無知父母:願承此功德,被墮者嗔心放下,所墮者生起真誠的懺悔心,被墮者所墮者之間冤讎消釋,身心俱得安康,無諸痛苦,業障消除,福慧增長,得聞佛法,信受奉持,皈依佛門,精進修行,往生極樂,脫輪迴苦,證涅槃樂,成無上佛果。
  • 周叔迦:漫談大藏經
    明北本大藏經世簡稱北藏。是明成祖永樂十九年(1421)為報皇考皇妣生育之恩所刻,英宗正統五年(1440)完成。《大明三藏聖教目錄》中有明英宗正統御製藏經序云:「我皇曾祖太宗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禪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德全仁聖,道法乾坤……博採竺乾之秘典,海藏之真詮。浩浩乎,穰穰乎,繕書刊梓,用廣傳施,功垂就緒,龍御陟遐。洪慶所貽,傳序暨朕,恭嗣大寶,統理萬邦。
  • 恭迎文殊菩薩成道日|願見聞者得文殊菩薩加持,消災免難、福慧圓滿!
    又言:佛滅度後,一切眾生,其有得聞文殊師利名者、見形像者,百千劫中,不墮惡道。在經典中,文殊菩薩被稱為「三世覺母妙吉祥」,是無上圓滿智慧的象徵,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文殊菩薩早已成佛,名為龍種上如來,顯菩薩身是為度化眾生的方便示現。
  • 煌煌《龍藏》——《乾隆版大藏經》的前世和新生
    「大藏經」是對佛教經典總集的一種稱呼,又稱「一切經」「藏經」,是集合收錄各類佛教典籍的大叢書。編修大藏經這一傳統,相傳最早可追溯至古代印度:在佛祖釋迦牟尼涅槃之後,諸弟子為了記錄與傳承佛祖的教法,同時統一信眾對教義的認識與見解,將各種說法、論述進行集結,討論並形成一種公認的內容見解,這便是大藏經的雛形。
  • 大年初三,念此21遍,一年吉祥如意!願見聞者福壽康寧!
    修持以上善法可以遣除今年一年中各種障礙,一年都會吉祥如意,事業順利,家庭美滿,孩子學業進步!能遣除修行的魔障,智慧增上,信心增上,慈悲心增上,世界上的天災人禍也會減少!傑定炯瓦嘉拉夏擦洛我等如今所作諸事業 達嘉當德夏瓦尊巴拉一切障難惱害悉消泯 嘎當涅瓦才瓦根耶內順緣增長所願如意成
  • 【見者擁有七世福報】百年重現 康熙龍藏經
    孝莊太皇太后不只是位賢后,亦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某次於庫房,發現有一部明代抄寫的藏文<甘珠爾>,年久破損,覺得很可惜,於是命康熙皇帝撥款派人用泥金重抄一部,願佛祖之慈悲廣布人間,以期國泰民安。動員僧俗千人,歷時兩年,於康熙八年(1669)抄制完峻,康熙皇帝賜名《龍藏經》,並奉太皇太后懿旨作序述說緣起。
  • 大藏經介紹(2)——《趙城金藏》
    以《趙城金藏》之後六百年問世的《乾隆大藏經》為例,自收集經本到刻印完成,前後尚歷時近十年。一民女之力,四方募化,歷時三十年刊刻大藏經,委實不易。從這個角度上看,《趙城金藏》堪稱我國有史以來第一大發心的藏經!也堪稱中華民族奮發圖強、不屈不撓精神的體現!今世很難理解,發心做事為何要斷臂?其實了解佛教的歷史,這一點並不難理解。
  • 《大藏經》的由來
    中國佛寺建築中歷來都有專門存放佛經的「藏經樓」,而鈔寫、諷誦、講解、疏釋、聽聞、供養佛經,歷來是佛教僧俗修行積德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銑法師所說的智□生前造「大藏經十五藏」,顯然是指請人抄寫的旨在供藏經樓收藏的當時傳行的各種佛經十五套。這與後人在「佛教經典總匯」的意義上使用「大藏經」一詞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