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足重回中超,世間沒有「意外」
又一次哨終,再一次悲喜交加。
長達數個月的「天海風波」劇終,深圳佳兆業以第一順位回到中超,代表深圳,再次出徵中國足球頂級聯賽。對於深足而言,這是一次「意外」,細想又是某種必然。
重回中超的「必然」
2016年,佳兆業入主深陷泥潭中的深足,歷經3年終於衝超成功。但是這支中超新軍,在中國足球的頂級舞臺倍受考驗,竭盡全力之後,還是與保級失之交臂。衝超再降級,對於深足而言,這是遺憾;但是將今天的深足對比2016年佳兆業入主前的狀態,不難發現,這支代表深圳的球隊,經受了起伏考驗,也歷練得更為成熟。
所謂的成熟,無非面對勝負的平常心,無非是經歷起伏之後依然聚力前行。就在去年深足保級的關鍵時刻,世界名帥多納多尼空降深圳,深足俱樂部內部也有一系列架構優化,當時的指向不只是為了當年的保級。佳兆業的目標是通過世界級專業人才的引入,實現深足俱樂部的長效質變。因此,在賽季結束後,天海風波並沒有影響深足備戰中甲的心態。疫情期間的2月份,郜林、哲馬伊利、王永珀、裴帥、鄭達倫等5名新援集體亮相深足。郜林是國家隊的正印前鋒,哲馬伊利是馳騁意甲的名將,深足陣容實力空前大漲。
有了19年寶貴的中超鏖戰經驗之後,佳兆業深足對於自身發展規劃有了更為成熟和理性的認知。投入足球產業,一時的比分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可持續的實力提升。事實上,在新援加盟之後,目前深足陣容實力有爭霸中甲的絕對實力,即使放在中超,也不怵任何強隊。
有球迷說深足是以中超實力來徵戰中甲,現象背後,恰恰是佳兆業深足成熟和強大的表現,一支更有底氣的深足,將在新賽季全新啟程。
足球產業的「常識」
回到足球產業本身,一支職業化俱樂部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保持積極進取的平常心,背後依靠的是專業化和市場化的運作。在目前中國足球的職業環境下,如何持續、專業、長效的投入足球。恰恰是這支深足和佳兆業,給予我們啟示。
首先深足歷史上,從來不是政府的託管對象。它曾經是中超元年冠軍,也長期陷入過低谷,但是因為深圳市場化的城市基因,深圳政府從未強制性的幹預過深足,佳兆業當年的入主,也是基於集團發展戰略考慮,希望通過城市足球品牌的運營,帶給城市歸屬感和快樂。
從16年到18年的三年衝超路,雖然每一年都聽聞佳兆業內部下達了衝超「死命令」,但是衝超的一時失敗,並沒有讓佳兆業全盤否定既有的市場化足球探索與長效經營思路,而是不斷的積累、沉澱與行動,這正是典型的深圳式路徑。
比賽場表現更值得關注的是,佳兆業入主深足後俱樂部組建了U19、U17、U15、U14、U13、U12、U11七支梯隊,匯聚了近250名梯隊球員以及30名國內外頂尖青訓教練及技術人員。這是深足俱樂部成立25年來首次擁有7級梯隊,荒廢多年的深足青訓體系得以重新建立。
深足還與羅湖達成青訓合作協議,羅湖區近百多所中小學和幼兒園全部直接納入深足青訓體系,此合作創造了中國首例由職業足球俱樂部聯合區級教育以及文體系統,集全區之力共同發展青少年足球的新模式。就在剛剛結束的2019年深圳市中小學生校園足球聯賽中,以佳兆業翠園梯隊為班底組成的翠園中學隊,分別奪得初中組和高中組冠軍,這是佳兆業與翠園合作共建梯隊之後,第一次加冕深圳市雙冠。
這種專業化市場化的運作,循序漸進的長效投入模式,佳兆業也將其運用到自身的文體產業上。可以說尊重市場規律、回歸市場常識,這是深圳城市和深圳企業的基因,雖然短時間不會有一擲千金的立竿見影,但是稍微拉開時間維度來看,這樣的企業與模式,對於中國足球的未來,卻是十足的利好。
來自深圳的啟示
隨著深足回歸中超,新賽季中超賽場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的角逐還將繼續,而中國頂級足球舞臺上,將繼續閃耀深圳風姿。
足球對於一座城市的特殊意義,已經無需贅述。2016年,深圳曾發布《深圳市足球振興行動計劃(2016—2020年)》,在分工表中明確提到了2018年擁有中超、中甲和中乙球隊。深圳政府也在加快青少年足球發展,普及發展社會足球,全面涉及足球產業等方面持續發力,力助深圳足球再造新的輝煌。
比政策本身更牽動人心的,是兩千萬深圳市民對於足球帶給城市榮耀的渴望,深圳需要一支匹配深圳城市實力的職業足球隊,這是無數深圳市民的心聲,也是深圳這個改革開放之都、全球知名的移民城市不可或缺的城市品牌標誌。
從2016年至今,佳兆業深足歷經衝超、保級又再次回到中超,一路砥礪前行不僅是在重塑深足本身,更是在用深圳的方式,來探索一條現代化足球產業之路。對於深足和深圳而言,我們渴望勝利,但是更尊重和期待這種深圳式的成功,期待佳兆業這樣的深圳企業,帶給中國足球產業更多開創和建樹。
新賽季即將開啟,我們有理由期待一支更強大和更成熟的深足,它將帶著獨特的城市基因和城市魅力,馳騁賽場,為深圳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