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晚,
在舟山市嵊泗縣枸杞島三大王沙灘,
有人邂逅美麗的螢光海!
隨著一波一波的海浪翻滾,
奪目的光芒一同出現,
令人驚豔和陶醉,
給夜間深色的大海增添一抹動人的藍。
枸杞島居民陳輝說,從他小時候記事開始,就可以看到螢光海,特別是在每年的6、7、8三個月。
「那個時候還不叫『螢光海』,我們都叫它『海上的藍燈籠』,因為會發光,而且是藍色的。再後來,海島旅遊興起,來枸杞島的遊客增多,覺得它們美侖美奐,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大家都叫它『螢光海』了!」
陳輝告訴記者,螢光海雖然可遇不可求,但一般在弧度相對較大的海灣,更有機會見到。
已知的發生過螢光海現象的岸段,都是三面環陸的海灣。另外,最好有往陸地方向刮的風。最後就是潮汐時間,由於形成螢光海的藻類發出螢光需要外界擾動,夜晚漲潮,海浪大起來的時候,可能更容易出現螢光海。
除了舟山嵊泗枸杞島,
還有其他地方也經常出現螢光海。
6、7、8三個月間,
普陀東極島、岱山衢山島、嵊泗花鳥、朱家尖島等,
螢光海頻頻會出現。
2019年7月8日
東極青浜島「山盟海誓」景點附近
2019年7月12日-13日
舟山朱家尖月岙沙灘
2019年7月4日
舟山岱山衢山島
2019年7月9日
舟山嵊泗縣枸杞島
那麼,螢光海的發光體到底是什麼物種?
記者專門採訪到浙江大學海洋學院副教授佟蒙蒙。她介紹,這是一種叫「甲藻」的浮遊植物,這種微米級的小傢伙,就是造就螢光海景觀的「魔法師」。
佟教授解釋,甲藻之所以能發光,是因為其體內數以千計的球狀胞器中,有一種螢光素,這些胞器讓甲藻在感受到環境變化時發出螢光。
甲藻發光,其實是一種防禦機制,這也是為什麼當海面有波動時,螢光帶特別明顯的原因。
同時據了解,夜光藻對汙染很敏感,舟山螢光海現象之所以頻發,與舟山的生態修復密不可分,這一點或許能印證舟山海灣水質向好的趨勢。
專家提醒:
雖然夜光藻本身沒有毒素,但它的發光素是由胞外粘液組成的,胞外物質如果直接粘在皮膚上,會引起人體不適。建議大家還是不要直接去接觸發光的海水為好。
來源:舟山交通97、舟山廣電、汪大姐來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太美了!
被驚豔到的點讚